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经济上: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重工业落后。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时间:从1953年开始,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5.建设成就:
(1)工业领域: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建设: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不是青藏铁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只是工业化的开始,不是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二、政治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 1954 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简称五四宪法)
(1)、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材料研读
1、P19答案: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新中国的工业生产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重工业落后。
2、P20答案: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P21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的,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思维延伸
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只有发展重工业,才能巩固国防,终于发展重工业,才能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一五计划中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原因:东北资源条件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东北地区重工业基础较好;东北紧靠苏联,便于接受苏联援助。
3、两会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误区警示:人大代表指由人民选出,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