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_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的含量,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在未干的情况下,即
❖ 液使体在中室的温H中I放V加置热96h到,5仍6度然具10有分活钟力即。可即灭使是活针。尖如大果煮沸, 可小以一迅滴血速,灭如活果;遇3到7度新鲜时的,淋用巴7细0%胞的,酒艾精滋、病1毒0仍%漂可白粉、 2经在%戊过其二自中然不醛干断、涸复4%2制h福,后尔仍,马可活以力林传才、播丧35。失%病;异毒而丙含病醇量毒、低含0的量.5血高%液的来,血苏水和 0液.3,%过即使氧干化涸氢2-等4h消,毒一旦剂放处入理培1养0分液钟中,,遇即到可淋灭巴活细
2.每周工作时间:每周工作时间与工作人员的疲 溃感成正相关,与注意力集中成负相关
2003年通过病例对照试验对巴西一所医院40 0名护士进行调查发现,每周工作于时间超过50 h的护士发生针刺伤的风险是每周工作时间少于4 0h的护士的2.47倍,而每周工作时间在40 ~49h与每周工作时间少于40h的护士相比, 两组没有差异。
相关研究显示,国外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为 46% ~50%
国内为 88.9% ~96.7%
毛秀英报道国内护士年人均针刺伤的发生次数为 3 .5 次/人.年,
国外 Smith 研究的 0.75 次/人· 年, Azadi 研究的 0.52 次/人.年
针刺伤可引起20多种血源性病原体的传播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HBV、HCV和HI V
四、护士人力配置 护理人力配置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紧密相关。国 内研究结果显示,床护比与锐器伤的发生相关, 床护比越高,锐器伤的发生率越高。Clark e等在1998年对美国22家医院2287名 护士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当护患比超过1:6时,发生针刺伤的风险增加 1倍。
五、 针刺伤的危害风险相关因素包括: 1.刺伤相关因素:刺伤的深度、器械的种类、
污染的血量、接触的途径等。 2.护理人员相关因素:全身健康状况、易感性、
接触频率和时间、使用时的安全模式、接触 后的快速自我防护等。
接触血量愈大、接触时间愈长,机 体获得病原的数量越多,感染机率也就 更高。
一、针刺伤的危害
❖ 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HBV ) 丙型肝炎病毒(HCV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 传 播 ( 异 性 性行为、同性性 行为)
➢血液传播(共用 注射器静脉吸毒、 输入含艾滋病病毒
➢母婴传播 ( 通过
的血液及制品等)
胎盘、分娩、哺乳
等)
已证明:
共同工作、劳动
一般生活接触 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等
艾滋病病毒的特点:
❖主要攻击机体的 T 淋巴细胞;病毒在
离体血血液液、中精HI液V病、毒阴的道存分活时泌间物决中定浓于度离最体血高液。中病
生过锐器伤的403名,占93.13 %;受伤次数在≥2 次的有371 名,占86 % 。
针刺伤相关因素
一、个体差异因素 1.人口统计学因素:与护士发生针刺伤相关的人 口统计学因素有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文化程度 、科室、医院级别等,年龄较小的护士针刺伤的发 生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加,针刺伤的发生率呈下 降趋势。 研究显示,工作年限越长, 过去1年内针刺伤的发生率越低; 职称越高,针刺伤的发生率越低
❖乙型病毒性肝炎生是活由密乙切型接肝触炎传病染毒乙(h肝ep,at主itis B virus )引起的要一指种的传就染是性每疾天病生。活在一起
❖ 乙肝病毒的抵抗的力人很可强能,会在不零知下道20什度么时时可候存活20年, 在37度时可存活皮7天肤,黏在膜5有5度破时损仍,然接能触存到活乙6小时 。 但是,加热到10肝0度患1者0分的钟血可液使而其感失染去乙传肝染。活性 。
英文名 HBsAg HBsAb (抗HBs) HBeAg HBeAb (抗HBe) HBcAb (抗HBc)
结果
解读
+ 急性肝炎早期,传染性强

+


中文名
英文名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e抗原
HBsAb (抗 HBs)
HBeAg
乙肝e抗体 乙肝核心抗体
HBeAb (抗 HBe)
HBcAb (抗 HBc)
结果
解读

乙肝病毒感染已过 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少数样本仍有感染性 —

+
+
中文名
英文名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e抗原
HBsAb (抗 HBs)
HBeAg
乙肝e抗体 乙肝核心抗体
HBeAb (抗 HBe)
HBcAb (抗 HBc)
结果
解读
+
一种亚型的HBsAg 及异型的抗 HBs(常见)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抗 HBs)
乙肝e抗原 HBeAg
乙肝e抗体
HBeAb (抗 HBe)
乙肝核心抗体 HBcAb (抗 HBc)
结果 — + —
— —
解读
❖1982年,这种新的疾病被命名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
疫缺陷病毒,简称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 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 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 传染病。
经皮暴露于
HBV易感者感染的可能性约为6%~30 %、
HCV易感者感染的可能性约为1.8%、
HIV易感者感染的可能性约为0.3%
实习护士锐器伤发生率 432 名实习护士在 10 个月实习期间共发生了2756 次锐器损伤,平均每
人发生6. 4 次。 其中发生针刺伤1111次,平均每人发生2. 6 次; 发
针刺伤的护理研究新进展
血液净化中心
干浩琴
自 1984 年首次报道了医务人 员因针刺伤而感染艾滋病以来,针刺伤 所引发的职业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 广泛关注。
护士作为与病人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 是发生针刺伤的最高危人群。
1
针刺伤的相关因素
2
针刺伤的原因和预防
3
针刺伤的处理流程
定义
针刺伤
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 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 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 的皮肤损伤。
❖ 传播途径:经血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医源性传播,生活中的密切接触。患者血液、唾液、
胆汁、乳汁、尿、精液内均含有病毒,但所含的乙
肝病毒含量是很低的。
❖ 乙肝两对半是最常用的乙肝病毒感染检测血清标 志物。
❖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 (HBsAg )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e 抗原 (HBeAg )和 e 抗体(抗HBe 或HBeAb )、核心抗原 (HBcAg )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
❖临床表现期
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 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二、工作相关因素
1.每天工作时间:每天工作时间与针刺伤的发生 密切相关。
2005年对土耳其一所教学医院449名护士进 行回顾调查,结果显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h的护 士在过去1年内发生针刺伤的风险是每天工作时间 少于8h的护士的1.84倍。
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h易引起护士疲劳,注意力分 散,容易引起针刺伤的发生。
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的过
+
程(少见)
+
+
+
中文名
英文名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抗 HBs)
乙肝e抗原 HBeAg
乙肝e抗体
HBeAb (抗 HBe)
乙肝核心抗体 HBcAb (抗 HBc)
结果
解读
+
HBsAg 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 型感染。
+
+

+
中文名
英文名
+
小三阳
中文名
英文名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抗HBs)
乙肝e抗原
HBeAg
乙肝e抗体
HBeAb (抗HBe)
乙肝核心抗体 HBcAb (抗HBc)
结果
解读
+ 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乙肝病毒复制 减少,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趋

向恢复,仍然有传染性。
由大三阳转向小三阳,并不意味

着病毒复制完全停止,少数
临床表现期:典型症状有持续发烧、虚弱、盗汗, 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 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
❖窗口期
一般为2周~3个月,少数人可到4或5个月,很 少超过6个月。目前国际公认的窗口期是6个月。
窗口期血液HIV抗体
检测为阴性。
❖潜伏期
持续时间可短至数月,长至15年以上,艾滋病 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 。 潜伏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可能与患者本身免疫 功能、HIV病毒的种类、强度、数量、感染途 径、人体感染HIV后的营养、健康状态等有关。
小三阳病人其血清HBV-DNA持
+
续阳性,病毒复制活跃,病
情较严重,病情进展迅速,
+
见于病毒变异。
乙肝病毒携带者
中文名
英文名
结果
解读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抗HBs)
乙肝e抗原 乙肝e抗体
HBeAg HBeAb (抗HBe)
乙肝核心抗体 HBcAb (抗HBc)
+ 乙肝病毒感染的潜伏期。 发现表面抗原阳性半年以上,

肝功能始终正常者。



其他
中文名
英文名
结果
解读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抗HBs) 乙肝e抗原 HBeAg 乙肝e抗体 HBeAb (抗HBe) 乙肝核心抗体 HBcAb (抗HBc)
+
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或者是慢 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
弱 —


+
中文名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e抗原 乙肝e抗体 乙肝核心抗体
4.工作压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健康 保健的需求和医疗费用的投入相应增加,对医疗护 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护士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使得护士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压 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士针刺伤的发生风险。
三、安全氛围 安全氛围是指组织内员工共享的对具有风险的工作环 境的认知。安全氛围可影响针刺伤的发生。 2008年,Smith等对日本864名护士 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安全氛围的各个维度,如管理者 支持、冲突与交流反馈、整洁的工作区域等与针刺伤 的发生密切相关。
胞,仍然可以进入其中,继续复制。
❖病毒对所0以.1,%含甲有醛H溶IV的液离、体紫血外液线可和以造r 成射感线染不。敏感;不能
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 。
AIDS可分为三期:
窗口期: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到血液中产生 足够量的、能用检测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 之间的这段时期,称为窗口期。
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开始, 到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的时间。
英文名
结果
解读
HBsAg HBsAb (抗HBs) HBeAg
— 多数是正常的,极少是乙肝隐匿感 染,需要查HBV-DNA定量来鉴别
+
。 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后康复;
— 过去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已康复。
HBeAb (抗HBe) +
HBcAb (抗HBc) +
中文名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e抗原 乙肝e抗体 乙肝核心抗体
❖ 心理影响
产生焦虑、紧张、悲观、恐惧心理等。 少部分怀有侥幸心理。
❖刺伤后应在24h 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 时抽患者血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按1 个月、3个月、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第1针30μg 第2、3针各10μg ;
❖被HIV 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 应在24h内抽血查HIV 抗体,定期做血清学监测, 于刺伤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监测HIV 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
大三阳
中文名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e抗原
英文名 HBsAg HBsAb (抗HBs) HBeAg
结果 + — +
解读
乙肝病毒感染,急、慢性乙肝 ,病毒复制活跃,有很强 传染性。但并不能提示病 情是否严重。(揭示乙肝 病情的检查)
乙肝e抗体
HBeAb (抗 HBe)

乙肝核心抗体 HBcAb (抗 HBc)
当每周工作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由于护理人员疲 溃感增加,注意力分散,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危险随 之增加。
3.班次:不同班次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存在差 异。
Smith等研究表明,倒班护士发生针刺伤的风 险为白班护士的1.67倍,可能与夜班护士工作 压力大,应急任务重;倒班护士更易出现睡眠障碍 ,从而引起警觉性下降有关。
2.个人防护行为:回顾文献发现,双手回套针帽 ,徒手分离锐器,徒手对针头折弯、毁形,徒手传 递锐器,为不合作的病人做治疗缺乏必要的协助等 不安全行为直接导致了针刺伤的发生。
3.风险感知:在护理工作中, 随着血源性传播疾 病人群的增多,护士暴露于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也越来越大。工作中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感 知越低,经皮损伤的发生率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