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针刺伤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针刺伤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注意
5 针刺伤时戴1层手套会减少50%以上的接 触血量, 戴2副手套则会减低70%以上的血 量, 尤其在使用实心针时戴手套的防护效果 会更好。
风险评估
一级暴露: 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
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 源污染了 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 且暴露时间较短。
注意
3 针头的口径粗细有研究表明口径9号的针 头所携带的血量是口径4号针头的30倍。 4 针头的类型即空心针和实心针。空心针 如抽血、注射针比实心针如缝针所携带的 血量多, 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大。由于护理人 员多被空心针刺伤, 而医生的针刺伤多由缝 针造成, 且是在戴手套的情况下发生的, 因 此, 护理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 远高于医生。
据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测, 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的原因80%-90% 是由针刺伤所致。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 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
针刺伤预防与处理
什么是针刺伤? 是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各
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 害,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 肤损伤。
标准预防
定义: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 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 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 须采取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 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 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 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 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 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 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 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 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 但是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置流程ppt课件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置流程ppt课件
针刺伤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 施
《针刺伤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一文详细阐述了针具使用不当、操作不规范 等导致的针刺伤事故,以及如何通过加强培训、严格管理等手段有效预防。Leabharlann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CONTENT
针刺伤的常见原因 预防针刺伤的重要性 针刺伤的预防措施 针刺伤后的处理与康复
01
03
针刺伤的预防措施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needle puncture injuries
针刺伤的预防措施:使用安全设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 球每年因针刺伤导致的死 亡人数约为100万,其中 约70%的死亡病例与操作
不规范有关。
01
操作不规范
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 的数据显示,由于设备老 化导致的针刺伤事故占比 约为30%,这主要是因为 设备老化可能导致设备故 障,增加操作者受伤的风
针刺伤的常见原因
Common causes of needle stab injuries
针刺伤的常见原因:医疗操作不当
中国医 疗协会
针刺 伤
医疗操 作不当
数据
30%
世界卫 生组织
医疗设 备老化
占比约 25%
针刺 伤
第二大 原因
操作不规范
设备老化
针刺伤的常见原因:设备使用不当
设备老化 医疗设备使用年限过长,易出现故障,增加针刺伤风险。据调查,我国每年约有100万起因医疗设备使用不当导 致的针刺伤事件。 操作不规范 操作人员对设备使用规程不熟悉或疏忽大意,容易导致针刺伤。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0万起因操作不规范导 致的针刺伤事件。 设备维护不到位 设备维护不到位,可能导致设备出现故障,从而引发针刺伤。据调查,我国每年约有30万起因设备维护不到位 导致的针刺伤事件。

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 ppt课件

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  ppt课件

ppt课件
23
乙肝病毒携带者
中文名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e抗原 乙肝e抗体 乙肝核心抗体 英文名 HBsAg HBsAb (抗HBs) HBeAg HBeAb (抗HBe) HBcAb (抗HBc) 结果 + — — 解 读
乙肝病毒感染的潜伏期。 发现表面抗原阳性半年以上, 肝功能始终正常者。
ppt课件
8
2.个人防护行为:回顾文献发现,双手回套针帽,徒手分离锐器,徒 手对针头折弯、毁形,徒手传递锐器,为不合作的病人做治疗缺乏必要 的协助等不安全行为直接导致了针刺伤的发生。 3.风险感知:在护理工作中, 随着血源性传播疾病人群的增多,护士 暴露于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工作中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 的风险感知越低,经皮损伤的发生率越高。
35
AIDS可分为三期:
窗口期: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到血液中产生 足够量的、能用检测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 之间的这段时期,称为窗口期。 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开始, 到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的时间。
ppt课件
5
针刺伤可引起20多种血源性病原体的传播,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HBV、HCV和HIV 经皮暴露于 HBV易感者感染的可能性约为6%~30 %、 HCV易感者感染的可能性约为1.8%、
HIV易感者感染的可能性约为0.3%
ppt课件
6
实习护士锐器伤发生率 432 名实习护士在 10 个月实习期间共发生了2756 次锐器损伤,平均每人发生6. 4 次。 其中发生针刺伤1111次,平均每人发生2. 6 次; 发生过锐器伤的403名, 占93.13 %;受伤次数在≥2 次的有371 名,占86 % 。
英文名 HBsAg HBsAb (抗 HBs) HBeAg HBeAb (抗 HBe)

针刺伤的预防ppt课件

针刺伤的预防ppt课件

使用合适型号和规格的防护用 品,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等。
在接触患者和清洗器械时,应 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在操作前 、中、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护目镜和防护面罩应正确佩戴 ,避免眼部和面部受伤。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使用安全盒或锐器盒收集废弃的 锐利器具,避免随意丢弃。
禁止徒手接触锐利器具,特别是 在处理已用过的器械和针头时。
根据锐器是否接触患者,针刺伤分为 接触性针刺伤和非接触性针刺伤。
传播途径及危害
传播途径
危害
感染性疾病
传播血液疾病
传播其他疾病
针刺伤可导致病原体经 血液传播,如乙型肝炎 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艾滋病病毒等。当针头 或其他锐器刺入皮肤或 黏膜,病原体可随血液 扩散至全身。
针刺伤可导致以下危害
被病原体污染的锐器刺 伤,可能导致感染性疾 病的发生,如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
预防针刺伤的必要性
预防针刺伤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和传播疾病 的风险,保障医疗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针刺伤预防措施
为预防针刺伤,医疗工作人员应采取正确的操作方法和使用安全的医 疗设备,如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针头等。
加强监管力度及Leabharlann 高安全意识加强监管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针刺伤 的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规章制 度和操作流程,确保医疗工作人
员能够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医疗工作人 员对针刺伤的认识和安全意识,使 其充分认识到预防针刺伤的重要性 。
培训与考核
定期对医疗工作人员进行针刺伤预 防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安全操作技 能和意识,确保其掌握正确的预防 方法。
提倡安全文化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置流程ppt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置流程ppt

类型4:手术刀刺伤
手术刀刺伤容易导致伤口感染 手术刀刺伤后,由于手术刀表面的细菌可能污染伤口,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一项研究表明,手术刀刺伤 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高达10%以上。 手术刀刺伤对医护人员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手术刀刺伤不仅对医护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如感染疾病的风险增加,同时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 响。一项调查显示,经历过手术刀刺伤的医护人员患上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概率比未经历过的医护人员高出 30%和20%。
治疗2:进行抗体治疗或药物治疗
针刺伤类型为空气针刺伤 空气针刺伤的伤口比较难恢复,愈合时间长达7-10天,甚至更长时间。 针刺伤危害为细菌感染 针刺伤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细菌感染,造成骨髓炎等严重后果。
治疗3:手术治疗
针刺伤对手术治疗的影响 针刺伤可能对手术治疗产生负面影响。受伤的医生在进行手术时,可能会影响他们的 判断和操作,增加手术风险。一项研究发现,受伤的医生在进行手术时,手术失败率 比未受伤的医生高30%以上。 针刺伤导致的医疗事故 针刺伤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由于针刺伤可能导致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感染血液 传播疾病,因此在进行手术等医疗活动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事故的发 生。 针刺伤的预防措施 针刺伤的预防措施是减少其发生的关键。首先,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应接受安全教育 和培训,了解如何避免针刺伤。其次,应使用安全设备,如手套、护目镜等,以减少 受伤的风险。此外,应定期检查医疗设备,确保其完好无损。 针刺伤的治疗方法 针刺伤的治疗方法包括紧急处理和后续治疗两个方面。在受伤后,应立即进行紧急处 理,如挤压伤口、消毒等。然后,根据受伤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等药物进行 治疗。如果受伤情况严重,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措施4:及时处理锐器废弃物
及时处理锐器废弃物可以减少医疗工作人员 针刺伤的发病率

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 ppt课件

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   ppt课件
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
PPT课件
1
1
针刺伤的危害 针刺伤的原因和预防 针刺伤的处理流程
2
3
PPT课件
2
针刺伤: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各种穿刺 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 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生活密切接触传染:主要指的就是每天生活在一起的人可能 会不知道什么时候皮肤黏膜有破损而传染到疾病。
阳性说明传染性强,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 有慢性化倾向。 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但并 非没有传染性。 阳性说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PPT课件 5
大三阳
英文名
中文名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e抗原 乙肝e抗体 乙肝核心抗体 HBsAg HBsAb (抗HBs) HBeAg HBeAb (抗HBe) HBcAb (抗HBc) 结果 + — + 解 读 乙肝病毒感染,急、慢性乙肝, 病毒复制活跃,有很强传 染性。但并不能提示病情 是否严重。(揭示乙肝病 情的检查)
PPT课件 16
PPT课件
7
乙肝病毒携带者
中文名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e抗原 乙肝e抗体 乙肝核心抗体 英文名 HBsAg HBsAb (抗HBs) HBeAg HBeAb (抗HBe) HBcAb (抗HBc) 结果 + — — 解 读
乙肝病毒感染的潜伏期。 发现表面抗原阳性半年以上, 肝功能始终正常者。
及制品等)
PPT课件
10
针刺伤的危害风险相关因素
1. 刺伤相关因素:刺伤的深度、器械的种类、污染的血量、接 触的途径等。 2. 病人相关因素:相关疾病阶段、血液中病毒的数量及浓度等。
3. 护理人员相关因素:全身健康状况、易感性、接触频率和时

针刺伤ppt 课件

针刺伤ppt 课件

健康教育
向受伤人员宣传相关健康知识 ,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建立档案
为受伤人员建立健康档案,记 录其受伤情况、处理措施、随 访结果等信息,以便日后查阅
和管理。
CHAPTER 05
针刺伤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不规范操作导致的针刺伤
总结词
操作不规范,缺乏安全意识
详细描述
某护士在为患者注射时,因操作不规范,导致针 头意外刺伤自己的手指。
正确处理锐器
使用后的锐器应立即放入专用容器中,避免直接用手接触,以降低 交叉感染的风险。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佩戴合适的手套
在进行可能接触血液、体 液的操作时,必须佩戴一 次性手套,并确保手套无 破损、无滑脱。
使用护目镜和面罩
在可能产生飞溅物或血液 、体液喷溅的场所,应佩 戴护目镜和面罩,以保护 眼睛和面部皮肤。
心理影响
恐惧感
被针刺伤的员工可能会对针头产生恐 惧感,影响工作和生活。
自卑感
担心自己是否被传染上疾病,可能会 产生自卑感,影响心理健康。
CHAPTER 03
针刺伤的预防措施
安全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在执行任何涉及锐器的操作时,必须遵循无菌原则,确保操作环 境清洁、卫生。
正确使用锐器
使用锐器时,应保持稳定、准确的手法,避免锐器与皮肤直接接触 ,防止意外刺伤。
针刺伤PPT课件
目录
• 针刺伤概述 • 针刺伤的危害 • 针刺伤的预防措施 • 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 • 针刺伤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01
针刺伤概述
定义与类型
定义
针刺伤是指在医疗、护理、实验 室等工作中,因针具、刀具等锐 器刺入皮肤而引起的意外伤害。

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课件

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课件

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课件处理与上报三针刺伤处理流程处理与上报潜伏期从感染HIV到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无症状时期,称为“潜伏期”。

持续时间可短至数月,长至15年以上,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

潜伏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可能与患者本身免疫功能、HIV病毒的种类、强度、数量、感染途径、人体感染HIV后的营养、健康状态等有关。

临床表现期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常见症状:低热、消瘦、乏力、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机会性感染:卡氏肺囊虫病、口腔及咽部霉菌感染、病毒性疱疹、结核病、乙型肝炎等;恶性肿瘤: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

艾滋病症状艾滋病症状被针头刺伤后是否会感染HBV 等传染性疾病?讨论针刺伤的危害风险相关因素通常包括:刺伤相关因素:刺伤的深度、器械的种类、污染的血量、接触的途径等。

病人相关因素:相关疾病阶段、血液中病毒的数量及浓度等。

护理人员相关因素:全身健康状况、易感性、接触频率和时间、使用时的安全模式、接触后的快速自我防护等。

接触血量愈大、接触时间愈长,机体获得病原的数量越多,感染机率也就更高。

护理人员防范意识薄弱。

操作行为不规范。

护理人员短缺工作繁忙,抢救应急状态。

医疗操作环境的影响。

护士针刺伤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二、针刺伤的原因针刺伤的预防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规范操作行为。

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

提供防护物质上的充分保障。

实行人性化管理,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建立健全损伤后登记上报制度。

三、针刺伤的处理当不慎发生针刺伤时,应尽早处理、早报告,由医院专门组织(如院感染控制科)对受伤者进行指导处理。

第二步第三步第一步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冲洗。

伤口应用消毒液侵泡或涂抹消毒。

包扎伤口。

应使用防水敷贴。

紧急局部处理的方法保持镇静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使用抗菌肥皂立即冲洗接触部位报告和记录损伤患者姓名、器械和环境刺伤后应在24h 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 个月、3个月、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第1针30μg 第2、3针各10μg ;被HIV 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 内抽血查HIV 抗体,定期做血清学监测,于刺伤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监测HIV抗体。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1)禁止回套针帽,必须回套时,则用单手操作。 2)拔下的针头,禁手持针,随意走动或随意放置。 3)用后的锐器及时放入利器盒,针头严禁混入 其他垃圾。 4)保证充足的光线,稳定的情绪。
PPT课件
14
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
四、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提供便于丢弃利器的容器、真空采血、试管采血等。
五、使用安全医疗器具 安全型留置针
PPT课件
15
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
六、个人防护用物:戴手套。
每次脱手套后都彻底洗手,戴手套虽然不能防止针刺 伤, 但可以减少进入人体的量而减少感染的机会 戴手套≠洗手

PPT课件 16
针刺伤的处理
1.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
PPT课件
17
针刺伤的处理
• 2.流动水下冲洗
PPT课件
18
针刺伤的处理
3 安尔碘、酒精消毒伤口 4 确定暴露源患者 确定暴露源是否感染HIV、HBV
操作后
整理用物时: 被放在床旁小车或托盘中的针头刺伤
某 护 士 抽 血 后 的 物 品 状 况
PPT课件
11
用后重新套上针头帽时刺伤
PPT课件
12
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
一、树立“关爱你的病人, 关爱你自己”的观念, 增强防护意识。
二、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
PPT课件
13
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
三、规范安全的操作规程
5 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填写锐器登伤记表 6 请有关专家评估刺伤并指导处理(检测、预防用药)
PPT课件
19
支持系统
加强针刺伤后的精神支持。管理者接到针刺伤的报告 后应及时指导护士正确处置, 并予以情感支持, 增强 护士之间的相互支持, 以减轻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不良 情绪反应, 并为意外受锐器伤的护士提供长达1 年的 咨询、教育和跟踪检验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置流程ppt课件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置流程ppt课件

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
预防策略的重要性
1
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可以及时发 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针刺
3
伤的风险。
针刺伤的危害
设备检查和维护的必要性
针刺伤可能导致感染、出血、疼痛等 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2
设备检查和维护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 要手段,对于预防和控制针刺伤具有
重要意义。
创建安全的工作环境
疼痛
出血
设备老 化
Common causes of needle stab injuries: equipment aging
预防策 略
定期检查
医疗设 备
针刺伤的常见原因:工作环境不良
针刺伤的危害
• 针刺伤可能导致感染、出 血、疼痛等严重并发症, 甚至危及生命。
工作环境不良的影 响
• 不良的工作环境可能增加 针刺伤的风险,如工作场 所的噪音、粉尘、化学物 质等。
针刺伤的危害及预防
策略
The harm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of needle puncture injuries
Logo/Company
汇报人:XXX 20XX.XX.XX
目录
Contents
01.
针刺伤的危害
针刺伤不仅会引发局部感染,还可能导致严重的血液传播疾病。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针刺伤的危害 针刺伤可能导致感染、出血、疼痛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策略 通过正确使用防护设备、避免接触潜在危险源、及时就医等措施, 可以有效降低针刺伤的风险。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是预防针刺伤的关键,包括了解可能的危险源、 学会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等。 个人防护装备的重要性 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口罩等在预防针刺伤中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13
三、安全氛围 安全氛围是指组织内员工共享的对具有风险的工作环 境的认知。安全氛围可影响针刺伤的发生。 2008年,Smith等对日本864名护士 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安全氛围的各个维度,如管理者 支持、冲突与交流反馈、整洁的工作区域等与针刺伤 的发生密切相关。
ppt课件
14
四、护士人力配置 护理人力配置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紧密相关。国 内研究结果显示,床护比与锐器伤的发生相关, 床护比越高,锐器伤的发生率越高。Clark e等在1998年对美国22家医院2287名 护士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当护患比超过1:6时,发生针刺伤的风险增加 1倍。
ppt课件
5
针刺伤可引起20多种血源性病原体的传播,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HBV、HCV和HIV 经皮暴露于 HBV易感者感染的可能性约为6%~30 %、 HCV易感者感染的可能性约为1.8%、
HIV易感者感染的可能性约为0.3%
ppt课件
6
实习护士锐器伤发生率 432 名实习护士在 10 个月实习期间共发生了2756 次锐器损伤,平均每人发生6. 4 次。 其中发生针刺伤1111次,平均每人发生2. 6 次; 发生过锐器伤的403名, 占93.13 %;受伤次数在≥2 次的有371 名,占86 % 。
更高。
ppt课件
17
一、针刺伤的危害

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HBV ) 丙型肝炎病毒(HCV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心理影响
产生焦虑、紧张、悲观、恐惧心理等。 少部分怀有侥幸心理。
ppt课件 18

刺伤后应在24h 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同
针刺伤的护理研究新进展
ppt课件
1
自 1984 年首次报道了医务人员 因针刺伤而感染艾滋病以来,针刺伤所 引发的职业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 泛关注。
护士作为与病人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 是发生针刺伤的最高危人群。
ppt课件
2
1
针刺伤的相关因素 针刺伤的原因和预防 针刺伤的处理流程
2
3
ppt课件
3


针刺伤
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
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
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
的皮肤损伤。
ppt课件 4
相关研究显示,国外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为 46% ~50%
国内为 88.9% ~96.7%
毛秀英报道国内护士年人均针刺伤的发生次数为 3.5 次/人.年, 国外 Smith 研究的 0.75 次/人· 年,Azadi 研究的 0.52 次/人.年
ppt课件
15
五、 针刺伤的危害风险相关因素包括: 1.刺伤相关因素:刺伤的深度、器械的种类、 污染的血量、接触的途径等。 2.护理人员相关因素:全身健康状况、易感性、 接触频率和时间、使用时的安全模式、接触 后的快速自我防护等。
ppt课件 16
接触血量愈大、接触时间愈长,机 体获得病原的数量越多,感染机率也就

要指的就是每天生活在一起 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在零下 20度时可存活20年,在37度时可存活7天, 在55度时仍然能存活6 小时 。但是,加热到100度10分钟可使其失去传染 的人可能会不知道什么时候 活性 。 皮肤黏膜有破损,接触到乙
传播途径:经血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医源性传播,生活中 肝患者的血液而感染乙肝。 的密切接触。患者血液、唾液、胆汁、乳汁、尿、精液内均含有病毒, 但所含的乙肝病毒含量是很低的。
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 个月、3个月、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
第1针30μg 第2、3针各10μg ;

被HIV 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内抽血查HIV
抗体,定期做血清学监测,于刺伤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
监测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
ppt课件
19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引起的一种传 生活密切接触传染乙肝,主 染性疾病。
ppt课件
9
二、工作相关因素 1.每天工作时间:每天工作时间与针刺伤的发生密切相关。 2005年对土耳其一所教学医院449名护士进行回顾调查,结果显 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h的护士在过去1年内发生针刺伤的风险是每天 工作时间少于8h护士疲劳,注意力分散,容易引起针刺伤 的发生。
ppt课件
8
2.个人防护行为:回顾文献发现,双手回套针帽,徒手分离锐器,徒 手对针头折弯、毁形,徒手传递锐器,为不合作的病人做治疗缺乏必要 的协助等不安全行为直接导致了针刺伤的发生。 3.风险感知:在护理工作中, 随着血源性传播疾病人群的增多,护士 暴露于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工作中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 的风险感知越低,经皮损伤的发生率越高。
ppt课件
7
针刺伤相关因素
一、个体差异因素 1.人口统计学因素:与护士发生针刺伤相关的人口统计学因素有年龄、 工作年限、职称、文化程度、科室、医院级别等,年龄较小的护士针刺 伤的发生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加,针刺伤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研究显示,工作年限越长,
过去1年内针刺伤的发生率越低;
职称越高,针刺伤的发生率越低
ppt课件
11
3.班次:不同班次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存在差异。 Smith等研究表明,倒班护士发生针刺伤的风险为白班护士的 1.67倍,可能与夜班护士工作压力大,应急任务重;倒班护士更易 出现睡眠障碍,从而引起警觉性下降有关。
ppt课件
12
4.工作压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健康保健的需求和医疗费 用的投入相应增加,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护士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护士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压力在一定程 度上增加了护士针刺伤的发生风险。
ppt课件
10
2.每周工作时间:每周工作时间与工作人员的疲溃感成正相关,与注 意力集中成负相关
2003年通过病例对照试验对巴西一所医院400名护士进行调查发 现,每周工作于时间超过50h的护士发生针刺伤的风险是每周工作时 间少于40h的护士的2.47倍,而每周工作时间在40~49h与 每周工作时间少于40h的护士相比,两组没有差异。 当每周工作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由于护理人员疲溃感增加,注意力分 散,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危险随之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