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西游记_与佛教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4期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 ol.18No.4 2000年8月Journal o f Yuncheng College A ug.2000
5西游记6与佛教文化
李安纲
¹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山西运城044000)
摘要:5西游记6所表现的是道教全真道的教义,其中所有的佛教故事、人物、境界等都与道教全真道有关,都是道化了的佛教。只有从全真道的角度,才能全面完整地认识和把握5西游记6。5西游记6的作者并不是/不懂佛学0,/没看过佛经0,而是有意站在全真教的角度合一三教,独标文化。
关键词:佛教文化;取经故事;道化人物;佛教境界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008(2000)04-0005-08
首先,我们必须强调的一点是,5西游记6的主题是表现道教全真道的教义,而全真道则汇聚了佛教的思想和境界,并且将之道教化,所以,5西游记6中的佛教人物、名称、故事、境界等都必须从全真道的角度去看。否则,是没有第二种办法去理解的。
一、5西游记6佛教故事
西游取经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项重大内容,叫做唐僧西游取经,胡佛东来传法。5西游记6中的唐僧的文化原型,就是现实中的唐代高僧三藏法师玄奘,而玄奘法师的确西游取经。他于贞观三年只身前往天竺,历尽千辛万苦,经西方诸小国以及印度各地,十七年方告成功。这只要看一下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5圣教序6,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我僧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异邦,询求正教。,,爰自所历之国无涯,求取之经有数。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华,宣扬胜业。
到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开始翻译佛经二十年,共得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余轴。然而在小说5西游记6中,却将唐太宗的5圣教序6作了改动,/十有七年0改成了/十有四年0,/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0改成了/总得大乘要文凡三十五部,计五千四十八卷0。改动的目的,则是为了自己的主题服务。道教全真道的经典著作也即是5西游记6的文化原型的5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大道说6认为/佛经五千四十八卷0,正合十四年另八天之数。5西游记6第九十八回云:
观世音菩萨合掌启佛祖道:/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之人,今已成功。共计得一十四年,
乃五千零四十日,还少八日,不合藏数。望我世尊
早赐圣僧回东转西,须在八日之内庶完藏数,准弟
子缴还金旨。0如来大喜道:/所言甚当,准缴金旨!0
即叫八大金刚吩咐道:/汝等快使神威驾送圣僧回
东,把真经传留,即引圣僧西回。须在八日之内,
以完一藏之数。勿得迟违!0
而十四年依照古人的说法,则是一年360天,14年为5040天,再加上送经、归西的8天,共为5048天,与猪八戒的钯子、沙和尚的宝杖的5048斤同一数目。一藏之数是5048,三藏便是15144。而这个15144既等于5048@3,又等于15(5@3)加上一个144(48@3)。15是5河图6、5洛书6所谓的3家各5的和(东三南二,北一西四以及中间五),144是金丹大道3家各3斤的和(金铅三斤黑,木汞三斤红,土则三斤黄;老秤一斤为十六两,16@3便为
¹收稿日期:2000-02-02
作者简介:李安纲(1959-),男,山西芮城人,运城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宗教学、文化学、5西游记6学研究。
48)。
由此可见,唐僧历经5048天,取经5048卷,与事实完全不符,而与全真道的教义和修炼方法相关,那么西游取经就不是到印度或者天竺去了,而是在形象化地演示人体生命的一个修炼过程。5性命双修万神圭旨6中的5普照图6就把肚腹的中间称做/西方0、/极乐国0、/西南乡0、/净土0、/丹扃0、/真土0、/法王城0、/复命关0、/元始祖0、/天地灵根0等,到西方取经就是去的这里。所取真经就是/元始祖0、/天地灵根0,而根本不是什么佛教的经籍,所以才有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末回有荒唐无稽之经目0(5中国小说史略#明之神魔小说6)。
5西游记6既然是一部人体生命科学的艺术著作,所以所有的故事都应该是发生在身体之中的。5西游记6的主题就是取经,去西天取佛经,而佛教的经典在5西游记6中只有一部5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6,简称5心经6。照5西游记6的说法,这部经典/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门会也0(第十九回乌巢禅师语)。唐僧一行西游的目的,就是要/修真0、/作佛0,这一切都包含在5心经6之中,所以5西游记6取的就是5心经6,修的也是5心经6。
鲁迅先生认为5西游记6的作者不懂佛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把5心经6读成了5多心经6。因为5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6前面的八个字都是梵文的音译,/摩诃0的意思是伟大,/般若0的意思是智慧,/波罗蜜多0的意思是到彼岸、得解脱,如果把这个/多0字放到了/心经0上,那么就把/到彼岸0给肢解了,所以是不通。但是, 5西游记6毕竟是小说,要通过创意来表现自己的修心证道的思想,自然不是常情所能够范围的。
在第十九回5浮屠山玄奘受3心经46中,明明白白说的是5心经6,可见作者并不是不知道/多0字不应该放在/心经0上,也并非不懂佛学。但乌巢禅师却对唐僧说道:/我有5多心经6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0这里的确把5心经6说成了5多心经6,这虽有所本,如5太平广记6卷九十二5异僧6六记载玄奘的一段,便云:
奘乃礼拜勤求,僧口授5多心经6一卷,令奘诵之。,,其5多心经6自今诵之。
但是,5西游记6小说却将5心经6与5多心经6混用,便一定有深意,需要我们的探索了。
佛教的修心就是将多心修成一心,一心修成智慧心,智慧心再变成无心;无心便无挂无碍,就是5心经6所说的: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
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
涅。
且看小说中是怎么样表述的:第十九回乌巢禅师说是5多心经6,第二十回玄奘法师则悟彻了5多心经6,写出了一首偈句,讲/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0的道理;第三十二回悟空对唐僧说道:/你记得那乌巢和尚的5心经6云:-心无挂碍。无挂碍,,。.0要唐僧洗尽心上垢,扫除耳边尘;到了第四十三回,孙悟空又说唐僧忘记了5多心经6,要他祛退六贼;第七十九回孙悟空在比丘国王大殿上将自己的肚腹剖开,骨都都滚出一堆心来,国丈说他是个/多心的和尚0;第八十回说唐僧/明心见性,讽念那5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60;第八十五回孙行者又说唐僧:/你把乌巢禅师的5多心经6早已忘了。0要他清净心地;第九十三回,行者又向唐僧说道:/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5心经6忘记了也?0三藏道:/5般若心经6是我随身衣钵。,,怎会忘得!0后来他又对悟能、悟净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0就这样,唐僧一行由5多心经6修到5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6,再由5心经6修到5般若心经6,最后解得是无言语文字的5心经6,才是5西游记6的真正意义所在。
5西游记6取经到了西天,有了迦叶与阿难要人事的事情,许多的研究者都认为这是在讽刺佛教,所以这位作者便有了什么现实主义大师的桂冠了。其实,这跟讽刺佛教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关系,都是读者自己的一厢情愿。因为作者的出发点是5性命双修万神圭旨6的文化原型,所以一切情节都与之有关。到西天取经之时,正好是5性命双修万神圭旨6的第五节5乾坤交媾去矿留金6,讲东土与西天的交流,东土去西天取经,西天向东土要钱,公平买卖,即使是放在今天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怎么能够说是对佛教贪婪的嘲讽呢!
乾坤交媾的表现是:
少顷玉鼎汤温,金炉火散,黄芽遍地,白雪满天。夫唱妇随,龙吟虎啸。阴恋阳魂,阳抱阴魄。
铅精汞髓,凝结如珠。玉蟾所谓/夫妇老相逢,恩
情自留恋0。
东西的交流,就是乾坤、阴阳、夫妇、龙虎、黄芽白雪等矛盾之物的和合,也是人体心性与身命的凝结,所以东土取回了经,西天要留下人事。/人事0是人间的俗务和食色、名利的贪婪,把它留在了西天,唐僧一行也就摆脱了/人事0而成就佛道了。
如来佛祖也知道二位尊者向取经僧人索取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