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东桑西移工程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实施“东桑西移”工程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
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主任
黄海
(二○○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同志们:
根据商务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全国“东桑西移”工程暨茧丝绸工作会议今天在南宁召开。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部署“东桑西移”工程,研究茧丝绸行业发展规划及行业管理工作。
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东桑西移”工程的重要意义
茧丝绸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为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茧丝资源优势,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方针,商务部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确保我国茧丝绸业继续保持大国地位并向现代丝绸强国迈进。
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对于推动我国茧丝绸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东桑西移”工程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中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中国茧丝绸业历尽沧桑,经久不衰,除了文化传统因素外,很重要的原因是种桑养蚕的经济比较效益高。
“十五”期间,我国蚕农总收入500多亿元,年平均增长10%。
中西部省区地域辽阔,人力资源丰富,但气候环境不好,沙荒、旱地、坡地多,不利于一些农作物生长,一般的经济作物也很难产生较大效益。
但是,桑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生长周期短,容易成林,不仅可使农民脱贫致富,还可以绿化环境,固沙防风,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有良好的生态效应。
据统计,山西、甘肃、宁夏等地蚕农,每亩收入可达2000元,广西等地可达3500元。
实施“东桑西移”,发展种桑养蚕,对于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解决脱贫致富问题,加快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二)“东桑西移”有利于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是我国茧丝绸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东部地区种桑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的桑蚕产区。
但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种桑养蚕在东部地区已逐步失去优势,出现明显的滑坡趋势。
据统计,“十五”期间东部地区
蚕桑生产下降9.1%,共计减少50多万担蚕茧,使我国在全球蚕茧生产的比重下降约2个百分点。
预计“十一五”期间东部地区蚕桑业还将继续下滑,每年减少15万担蚕茧,1000多吨生丝。
与此相反,近几年西部地区蚕桑发展势头加快,特别是广西的产量已由2001年的52万担(占全国总量5.7%),增加到2005年的243万担(占全国21%),取代连续十年全国第一的江苏省成为“新科状元”。
种桑养蚕业的地区间梯度转移趋势已经形成,“东桑西移”是我国茧丝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三)“东桑西移”有利于提高我国丝绸业国际竞争力,是应对国际挑战打造丝绸强国的重要措施
我国的茧丝绸资源、生产、加工、从业人员、贸易总量排名世界第一,生产量与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
近些年来,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了打破我国茧丝绸业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把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向印度、巴西、东南亚和中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我国茧丝绸业构成挑战。
印度在五个主要传统产区开展了五年期的“全国蚕丝工程”,总投资约7亿美元,成为稳居我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生产国。
泰国虽然每年只有800吨生丝的产量,但政府每年拨付研究经费400万美元进行研发,形成国际闻名的特色泰绸。
为了应对挑战,继续保持我国茧丝产品的品种、质量及成本优势,商务部决定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增强行业发展的后劲和
竞争力,打造国际丝绸强国。
二、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东桑西移”工程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有序推动,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加快中西部地区万亩蚕茧基地建设,推进茧丝绸科技创新,推动茧丝绸自主品牌发展,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茧丝绸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东桑西移”工程的总体目标是:(1)建设200个技术先进、市场服务网络体系健全、万亩以上的生态蚕茧基地,形成全国九大新兴蚕茧出口产区。
(2)发展50个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自动缫10组以上的初级茧丝绸加工企业;30个自主创新能力强、集科研开发与生产加工一体化的丝绸工业大型企业。
(3)培育2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营销网络的国内外知名品牌。
“十一五”期间“东桑西移”工程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蚕桑生产以点促面,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建立国家级优质蚕茧生产基地
抓紧做好蚕桑基地的规划布局和标准制定工作。
重点选择中西部蚕桑生产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新兴产区蚕桑种养试点,推广有利于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新型茧丝绸产业化经
营模式。
合理利用地区土地资源,改造中低产桑园,发展新兴产区,提高蚕桑种养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建立和完善蚕桑技术推广网络,加强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和蚕农培训,改善蚕种繁育,推广蚕桑优良新品种,做好病虫害联防联治。
组织技术攻关,提高蚕种催青、小蚕饲养、鲜茧收烘等关键生产环节的技术装备水平。
(二)丝绸加工以东促西,大力提升丝绸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深加工水平
重点优化东部茧丝初级加工存量结构,鼓励东部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推进中西部单一蚕桑生产向初、深加工型高附加值产业升级。
以中西部优质茧丝为原料,大力推动东部地区丝绸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
促进丝绸纤维材料创新,开发复合型、差别化、功能化新型丝绸纤维,推动丝绸产品更新换代。
加强丝绸加工电子监控技术的开发应用,全面提高丝绸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倡导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解决丝绸印染后整理耗水、耗能以及环境污染等瓶颈问题,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丝绸。
加快丝绸产业新技术开发应用和信息化改造,发展电子织造、数码印染等丝绸高新技术。
建立产学研一体,代表世界丝绸最新生产技术,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并与蚕桑基地建立紧密产业链关系的丝绸深精加工大型企业和工业园区。
(三)丝绸贸易以内促外,开拓国内外丝绸消费市场,
培育丝绸名牌
坚持内外结合、立足国内、以内促外的方针,充分挖掘我国丝绸文化的深刻内涵,加大丝绸产品及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丝绸产品知名度,建设以现代流通方式为基础的专业营销网络,扩大丝绸产品国内市场消费。
增强品牌意识,推动“高档丝绸标志”的应用,引导社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流动。
扩大丝绸品牌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巩固欧美传统出口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丝绸企业走出去开拓非洲、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
加强对茧丝绸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的指导和协调,鼓励并推动我国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东桑西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具体工作上分为两个阶段:前三年打基础,形成初步格局;后两年形成规模,全面实现目标。
第一阶段(2006-2008年),中西部地区蚕桑生产取得较大发展。
形成一批万担以上蚕茧生产基地,使中西部地区100万户蚕农实现人均桑树1000棵,户均增收3000元(每斤蚕茧收益10元钱),蚕桑生产成为部分中西部地区支柱产业;东部地区通过提升现有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和丝绸加工园区现代化水平,带动西部发展。
第二阶段(2009-2010年),中西部地区蚕桑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一批国家级重点蚕茧生产基地和一定
规模的丝绸初加工能力;东部地区丝绸深加工水平全面提升,丝绸品牌取得长足发展,带动中西部茧丝绸业稳步发展;全面实现茧丝绸行业“十一五”发展目标,新增200万亩桑园200万担以上蚕茧增量,形成东部优化、中部提升、西部大力发展的茧丝绸优势产业带,初步实现丝绸强国的目标。
三、采取多项措施保障“东桑西移”工程顺利实施
为了确保“东桑西移”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商务部党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薄熙来部长亲自听取相关司局负责同志的汇报,落实部领导和司局长各负其责的责任制,并排出了工作进度表。
经过研究,准备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搞好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
当前,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要认真研究“东桑西移”工程的整体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拿出具体措施,确保“东桑西移”工程起步顺利。
各地在制定规划时,一定要有自身特色,努力把茧丝绸行业发展和当地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融为一体。
茧丝绸重点产区要积极向当地政府领导汇报,争取把茧丝绸业作为当地支柱产业,统筹规划,政策扶持,精心组织,顺利实施。
(二)加强法规建设
商务部将在今年内完成蚕桑基地标准的制定,并随即开展评审。
制定《全国缫丝绢纺企业生产经营资格核准办法》,在审核发放准产证工作中支持中西部和东部企业到中西部
发展缫丝绢纺生产。
制定《鲜茧收购资格核准办法》,消除蚕茧收购流通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市场分割,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蚕茧流通。
(三)综合运用扶持政策
商务部将综合利用“科技兴贸”、“品牌振兴”等扶持政策,重点解决丝绸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确定攻关方向,大力提升丝绸生产科技含量和深加工水平,加强丝绸品牌在重大纺织、丝绸展会、新闻媒体上的宣传力度。
在蚕桑基地建设中,积极争取国家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的扶持政策。
商务部将会同财政部下达专项资金扶持政策。
(四)加强丝绸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茧丝绸国际合作,承担更多的国际性事务,为各国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搭建平台,强化我国茧丝绸行业的国际影响力,争取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树立中国负责任的丝绸大国形象。
通过制定生丝及其它丝绸产品的国际标准,促进世界茧丝绸业国与国之间对话,构筑国际丝绸新框架。
努力在国际上推广“高档丝绸标志”,使之尽早成为国际标志,推动中国丝绸产品和品牌发展。
(五)加大宣传力度
组织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茧丝绸文化研究,大力弘扬丝绸文化,加深国内外消费者对我国丝绸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加大宣传丝绸品牌力度,积极组织丝绸企业参加国际和国内著
名的大型博览会,提高我国丝绸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我国茧丝绸行业的发展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努力做好茧丝绸行业其它各项工作
去年我国茧丝绸行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结构调整成效突出,茧丝绸生产集中度显著提高,丝绸新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丝绸品牌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连续三年持续增长的好成绩。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第一年,要开好头、起好步,认真做好茧丝绸行业其它各项工作。
(一)保持全行业平稳运行
《2006年度桑蚕种桑蚕茧桑蚕丝生产指导性计划》已经下达,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强对茧丝绸生产的引导。
目前茧丝供应偏紧,要适当提高蚕茧产量,增加有效供给。
要积极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丝绸新产品,进一步加大交织、混纺产品比例。
要增强企业应对原料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确保全行业平稳持续发展。
(二)强化行业生产监测和信息引导
商务部建立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中,专门建有茧丝绸市场监测系统。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样本企业,要高度重视市场监测体系建设,按照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报表制度要求,及时上报和更新数据,并善于利用这个体系指导本地区的茧丝绸行业工作。
在市场监测中,要重点加强市场
价格跟踪和市场运行走势分析,把准确的市场信息传递到茧丝绸行业的各个环节,切实发挥信息引导作用。
(三)加强对茧丝绸市场交易的规范
茧丝绸交易市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的重要平台,必须建立公平、公开、公正和有利于监管的交易规则,进一步严格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我国大宗重要原材料交易市场发展很不成熟,市场规则也不健全,对过度投机行为进行及时监管和果断干预的经验不足,导致一些商品交易市场多次出现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茧丝绸交易市场要把合理配置资源、正确反映价格走势、减少商品交易成本作为重要责任,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政府调控做出贡献。
(四)认真搞好“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
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今后,要进一步提高博览会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使之成为国内外丝绸企业新产品展示、新技术交流、企业品牌推广、贸易洽谈的平台。
各级茧丝绸行业主管部门要组织最好的企业参加,展示最好的产品和技术,使“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逐步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最具有影响力的丝绸专业品牌展会。
最后,我想再强调一点: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各地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则,循序渐进,逐步发展,万万不可一哄而起、一拥而上。
特别是绝对不能侵占基本农田,“毁农改桑”。
这一点,请大家一定注意。
同志们,今年是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抓住机遇,知难而进,围绕“东桑西移”工程,把茧丝绸业各项工作做的更好,为我国茧丝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