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在“东桑西移”进程中的优劣势分析
广西加快承接茧丝绸产业转移分析及对策
产业结构层次与水平 。这种产业转移对 于双方都 是 有利 的 , 产业 转 移方 和 承 接 方 “ 赢 ” 良性 是 双 的 转移 ( 戴宏伟 20 ) 03 。在具体操作层 面上 , 在外表
上, 产业转移常常以相关 国家或地 区间 的投资、 贸
易以及技术转移活动等形式表现出来 。在市场经
品阶段 、 成熟产品阶段、 标准化产 品阶段。前两个 阶段 , 创新 国生产和出口; 在标准化阶段 , 口国开 进
梯状差异 , 并按高低不同呈阶梯状排列。由于这种
产业梯度的存在 以及各国或地 区产业结构不断升 级的需要 , 一国或地区相对落后或不再具有 比较优 势的产业可以转移到其他与该 国( 地区) 存在产业 梯度 的国家 和 地 区 , 为 其 他 国 家 ( 区 ) 对 先 成 地 相
会 主任 、 宜州 市人 民政 府 副 市长 , 四川 成都 600 100
[ 中图分类号 ]F 6 . D 29
一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4 3 (0 9 0 - 0 9 0 04— 4 4 20 ) 1 02 — 6
论 ” 。
、
产 业转移理论概 述
产 业 转移 是 由 于资 源 供 给 或产 品需 求 条 件发 生变化 后某些 产业 从 某 一 地 区或 国家转 移 到另 一
主要理 论依据 。
梯度 转移 , 保持 了我 国 茧 丝 生产 大 国的世 界地 位 。 茧丝行 业产 业梯 度转 移 明显 加快 , 业布局 和结构 产
进一步优化 。茧丝绸生产的规模化和集 中度进一 步提 高 , 产 5万 担 蚕茧 以上 的基 地 县 ( )2个 , 年 市 5
产量 占全 国 的 5 .7 。浙 江 、 苏 、 海 、 东 、 0 7% 江 上 广
抓住“东桑西移”机遇 加快广西茧丝绸业发展
1 广西 “ 东桑西移 ”工程项目总体完成1 截兄
国家 实施 “ 桑 西 移 ” 工程 基 地 建 设 以来 ,支 持 东
rsn le i t st a t r r a c c on o t tr d c ,w e p o ii g a l v a e he e se n a e o o u pu e u e r pos o c ntn he p i y o ’ e Tr nse e t o i ue t olc f ’ Th a f rof
De 2 0 c , NO 2 改 革 与 管 理 0
刍 誊 j 露
抓住 “ 东桑西移 "机遇 加快广西 茧丝绸业发展
吴 青 ,梁维佳
( 西 壮 族 自治 区 茧 丝 绸 协 调 办 公 室 , 南 宁 50 2 ) 广 3 02 摘 要 : 通 过 对 “ 五 ” 以来 广 西各 地 实施 “东桑 西 移 ”工 程 的主 要 做 法 、成 效 、经 验 的调 研 ,分 析 近 年 来 在 国 家 “ 桑 西 移 ” 产业 十 东 结 构 调 整 政 策 的 推 动 下 ,广 西 茧 丝业 向标 准 化 、规 模 化 、产 业 化 迅 猛 发 展 的历 程 , 以及 广 西 茧 丝 业 的崛 起 有 效 缓 解 了 东 部 地 区 蚕茧 产 量 逐 年 减 少 对 中 国 丝 绸 业所 造 成 的 影 响 , 由此 提 出 了继 续 实 施 “ 桑 西 移 ”工 程 的建 议 及 促 进 广 西 茧 丝 绸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和优 化升 东 级 的 工 作 思路 。 关 键 词 : 东桑 西移 ;广 西 ;茧 丝 绸 ; 发 展 中 图 分类 号 :F 2 . 7 4 7 6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 10 0 3 2 l ) 2 0 4 — 4 0 17 0 (o o 1 - 0 9 0
广西打造丝绸大省的路径探讨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 0— 0 3 (0 7 4 0 0 — 2 0 1 7 0 2 0 )0 — 0 6 0
l 广西已经成 为桑蚕 原料 大省
据农业部 门统计 …,截止  ̄2 0 年上 半年 ,广西全 ! 06 l J
中后期 ,全 国的纺织行业跌入了低谷,出现了全行业亏损
局面 ,大量 的国有企业退 出了市场竞争地位 。经过压锭改 造 ,控制总量,优化存量 ,产业升级 ,扶植 民营,围绕质 量、品种、效益和扩大 出口等措施 ,形成 了珠三角、长三 角等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经过四五年的徘徊,Ng 年代 o 末,纺织行业终于走出了低谷,实现了全行业扭亏为盈的
目标 ,并且成为第一大出口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的行业。
区桑 园种植面积达9 m 15 亩 ),比上年增加 1 4 万h ( 3 万 .
万h ( 1 亩 ),增 长 1 % m 2万 8 ;发放 蚕种 1 7 7 万张 , 6.8
比上年 同期增长 1 . % 3 5 ;蚕茧产 量达6 3 万t( 2 . 万 .6 172
维普资讯
广西打造丝绸 大省 的路 径探讨
谭 立 平
( 西 工 学 院 艺 术 与 设 计 系 , 广 西 柳 州 55 0 ) 广 4 06 摘 要 : 在 国家 “ 桑 西 移 ”政 策 的指 导 下 , 广 西 桑 蚕 业 出现 了快 速 发 展 的 喜 人 局 面 ,但 由 于 产 品 异 地 深 加 工 ,广 (0 6 2 2 年) “ 2 0- 0 0 ”, 桑蚕 养殖和茧丝绸深加工技
术 ” 已被 列为重点领域 的优先主题 。纲要提出的重点领 域 为: “ 茧丝绸深加工技术集成开展转基 因蚕 、雄 蚕专
养 品种选 育、蚕 丝品质改 良、蚕病 防治体系 的研 究;重
“东桑西移”产业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移 的一 般 规 律 , 国 目前 正 处 于 工 我 业 化 的 初 期 , 部 地 区 在 改 革 开 放 东 二 十 多 年 之 后 , 大 产 业 都 有 了 很 三 大 的 发 展 , 其 是 第 二 、 产 业 已经 尤 三 成 为 国 民经 济 的 主要 增 长 点 。 而 西 部 地 区 产 业 发 展 相 对 滞 后 , 了 使 为 这 种 差 距 逐 渐 缩 小 , 必 须 在 充 分 就 重 视 东 部 地 区 和 西 部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差 异 的 基 础 上 , 入 研 究 如 何 深 实 现东 部地 区 产 业 向西 部 地 区 转 移
行 业 迅 猛 发 展 , 举 成 为 世 界 丝 绸 一
的问题。
的形 势 。2 0 0 2年 我 国春 蚕 茧 产 量 比 20 0 1年 增 长 了 1 . 4 , 现 了 供 7% 出 1 大 于求 的 局 面 。 而 人 民 币 升 值 使 出 口需求 大 幅 度 下 降 , 使 整 个 丝 绸 致 产 业 从 种 桑 养 蚕 、 丝 、 织 到 服 装 缫 纺 生 产 都 陷 入 了 前 所 未 有 的尴 尬 境 地 ( 朝 斌 、 建 华 、 钢 ,0 6 。 罗 李 赖 2 0 ) 东 部 沿 海 省 、 , 于 经 济 技 术 市 由 开 发 区 的 飞 速 发 展 , 地 资 源 日益 土 减 少 , 动 力 要 素 成 本 日益 上 涨 , 劳 使 传 统 的蚕 桑生 产 逐 渐 失 去 了 比较 优 势 。 而 西 部地 区 在 要 素 成 本 上 的 比 较 优 势 相 当 明显 , 鲜 茧 卖 8元 / 如 千 克 , 广 西 已可 保 本 , 在 东 部 省 一 在 而
陈 有 禄 , 罗 秋 兰
浅谈广西桑蚕产业的前景与现状问题及建议
浅谈广西桑蚕产业的前景与现状问题及建议作者:谢爽秋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20期[摘要] 上古时期黄帝的妻子发明了种桑养蚕技术,并由2000多年前汉武帝在广西合浦港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中国的丝绸便闻名于世,中国的桑蚕产业从古至今随着现代的科技发展在中国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化的浪潮中得到了不断的壮大和发展,特别是在全国最大养蚕基地的广西。
因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良好契机,广西大力推进桑蚕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广西农业的新兴优势产业,其前景非常的乐观。
但是也由于广西由史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经济落后地区,经济产业结构不完善等原因桑蚕产业的发展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本文针对广西桑蚕产业的前景结合广西部分县市桑蚕产业现状为例得出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广西桑蚕产业前景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 F3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043-01一、桑蚕产业链以及所涉及的领域桑蚕产业不仅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种桑养蚕、剥茧抽丝、缫丝织绸,现代整个产业循环涉及方方面面,是种植,养殖,加工,服务,贸易等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协同作用的多产业合体。
在日常生活中丝质生活用品我们接触的并不少,有服装,面膜,床上用品等还有用于医药类的桑叶,僵蚕这些都是桑蚕产业所涉及的服装业,纺织,化妆品,和医疗等领域,当然中国是最大的丝绸出口国,还会涉及贸易和出口。
发展好这些各个领域都会为广西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不仅让广大群众益受益,广西农业经济工业经济都会得到改善。
二、广西发展桑蚕产业的优势1.大量的原材料的输出广西得天独厚的的气候环境,有适宜的温度,适合桑叶的生长,并且每年可养两季蚕。
从2000使广西蚕业异军突起,年年都创历史新高使广西目前成为全国最大的养蚕基地,蚕茧产量全国第一,名副其实成为世界重要原料蚕生长基地。
在广西的来宾、河池、百色蚕业已经成为其经济的支柱产业。
“东桑西移”兴八桂
因此 ,
广 西 必 须 自主 创 新 培 育 适 合 当地 的 品 种 。
广西 桑蚕育种
的开 创者 .
广 西 蚕 业 技术推广 总站姚福广研 究 员 .
上世纪 70
年
代末成 功培育 “ 朝霞
”
(7 5 3 2 )
被 誉 为 划 时代 的 品 种
1990 年
.
荣获全 国科技进步 二 等奖
又选育出
桂 ”
顾 家栋
。
,
至 东 桑 西 移 ’’ 兴 八 桂
本刊记者 薛治平
顾 家栋 研 究 员正 在 对 蚕 品 种 进 行 茧质 分析
国 家提 出蚕 业 生 产 “ 东桑 西 移 “ 的战略转移 广 西 党委 政
.
、
府抓 住机 遇 以科 学发 展 观 调 整产 业 结 构 定位 广 西 蚕 业 为继
.
,
蔗糖业 后 又 一 个新兴 的优势产 业 在八 桂 大地 又 快又 好 的发展
宜 州 市 是 广 西 最 大 桑 蚕 生 产 基 地 养 蚕 农 民 1 0 6 万 户 占全 市 农 .
村总数 8 0 % ,
农 民人 均 养蚕 纯 收入 16 2 6 元 .
占当年农 民人 均
纯 收入 的 4 4 % 该 市 的刘 三 姐 乡孟 山屯 全 屯 3 3 户 1 3 4 人 户
,
.
多亿 ,
居全 国缫丝产量 第
4 位 初步建成全 国生丝产量 的重要 基地 为我 国丝绸服装 出
.
.
口 作 出重 大贡献 。 皿
2 0 0 9 年第 6 期 科学中国人 6 1
“
夏二 号
等多对优 良
.
品种。
2022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青桐鸣10月大联考地理试题(PDF版)
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青桐鸣10月大联考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英国《卫报》2021年3月24日报道,中国台湾长荣集团旗下的巴拿马籍货轮“长赐号”船体首尾搁浅在苏伊士运河两岸(下图),该船长达400米,宽近60米,重约22万吨,几乎完全横着身子在运河中停了下来,导致苏伊士运河双向交通严重堵塞,至少100艘来往船只受阻。
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船舶必须取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船籍才可以在海面上航行。
包括美国在内许多国家的货运公司的船舶都在巴拿马注册,主要原因是A.多优良港口B.地处主要航线咽喉要道C.管理成本低D.维修成本低2.推测导致“长赐号”船体首尾搁浅的主要原因是()A.动力故障B.暴雨C.大风D.风暴潮3.苏伊士运河“长赐号”搁浅事件的短期影响主要有()A.国际油价波动大B.埃及经济下滑C.中欧贸易受阻D.电子产业损失大2017年5月4—5日华北地区经历了一次大范围严重的大气污染形成与消散过程。
下图示意此期间北京、廊坊、天津空气中PM)。
含量变化。
据此完成4~6题。
4.直接导致本次大气污染的天气系统是()A.暧锋B.冷锋C.热带气旋D.反气旋5.北京到天津的直线距离约为120km,据图推测该天气系统移动速度约是()A.24 km/h B.60 km/h C.4km/h D.5 km/h 6.北京比廊坊、天津的空气污染轻,推测5月3日北京天气状况最可能是()A.大风B.大雨C.阴雾D.晴热在日本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迁移由三圈集聚向一圈集聚转变。
图1示意日本1885—2015年人口数量的变化,图2示意日本三大都市圈1884—2016年人口数量的变化。
据此完成7~9题。
7.日本人口由三圈集聚向一圈集聚转变的时间大体开始于()A.1944—1948年B.1960—1964年C.1976—1980年D.2000—2004年8.日本人口由三圈集聚向一圈集聚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东京圈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低B.大阪圈就业机会少,收入差距小C.东京圈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D.名古屋圈就业机会少,收入差距大9.日本三大都市圈人口数量的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主要是()A.集中全部优势,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B.因地制宜,均衡发展,共同富裕C.加大落后地区的政策优惠力度,赶超发达地区D.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平均发展,共同富裕“创客”指不以盈利为目标,致力于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广西如何增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广西如何增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摘要]文章针对广西如何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
首先指出了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现实意义;接着分析了东部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性,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明确广西承接东部产业的中心区、次中心区和外围区,这是广西增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针对性最具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科学规划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心区的产业布局,这是广西增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有效性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
[关键词]东部产业转移;产业梯度;区域比较优势;广西;桂东区;玉林一、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现实意义在我国正面临着新一轮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产业转移将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协作中的一个主要内容。
就区域经济而言,产业结构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而产业转移是促进地区间产业协作和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东部产业转移”战略的提出既有东部地区通过拓展产业腹地,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结构优化的现实背景,也是西部地区接受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实现经济起飞的一个重要途径。
就广西而言,由于与东部地域紧密相连,可以降低产业转移的成本;二者又均为“泛珠三角”成员,在区域规划、产业政策等方面必定会受到国家一定程度的支持,再加上广西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独特的地缘优势,因此,广西如何充分利用好这多重机会,主动、科学地对承接东部转移产业进行系统的规划,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产业转移的梯度理论,应用比较优势原理对转移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建设各具特色有充分比较优势的东部产业承接基地,对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是广西承接产业转移最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也是广西目前最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东部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性分析东部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东部发达地区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东部发达区域向发展中的中西部区域转移的现象,目前主要指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渤海湾东部产业高梯度地区向中西部产业低梯度地区转移的现象。
问题2 基于生物习性的农业区位分析(热点题型狂练)-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直击(原卷版)
生物类问题2基于生物习性的农业区位分析(真题回顾·提分干货·热点狂练)真题统计考点分布考情分析/热点解读2023年广东卷第17题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发展的影响和措施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是主干知识,属于高频、高分、高难度考点,选择题和综合题的考查都较多。
近年来全国卷并非每年、每卷必考,但始终是热点。
高考试题综合性强,试题背景材料新颖,研究小尺度区域农业发展已成为命题方向,生态农业新模式及取得的综合效益和农业技术措施及促进农业发展的过程将成为考查的新趋势。
常会在材料中介绍某生物的生长习性,要求学生据此分析该区域适合种养该生物的区位条件,命题角度灵活,分析区位因素时要以“生物习性”为基础,找出可满足“生物习性”的因素。
2021年浙江卷第13题农业发展方向与措施2020年全国卷第12题农业区位因素变化2020年山东卷第18题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2023·广东卷·17题)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胆草(左图)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
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水—分田”之称(中图为该县三维地形图),大部分地区土壤pH介于5.5~6.8之间。
该县是我国优质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
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之前,该县龙胆草生产以散户为主,多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加工企业少,产品售价低。
近年来,该县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这种新型组织模式(右图),提高了龙胆草产业效益。
(1)分析该县适宜龙胆草大规模种植的自然地理条件。
(2)简述农户参与图3所示的新型组织模式能获得哪些方面的益处。
(3)该县如何利用“清原龙胆”品牌优势进一步打造优质龙胆草产业基地?(2024·四川宜宾·一模)可可树原产于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喜高温、忌大风,幼树怕强光。
广西丝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广西丝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继承着悠久的丝绸文化传统,广西自治区作为中国丝绸产业的重要地区之一,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广西丝绸产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对广西丝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广西丝绸发展现状1. 产业规模扩大:近年来,广西的丝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广西丝绸产业年产值已超过100亿元,成为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丝绸产业的发展涵盖了从蚕种繁育、养蚕、蚕茧桑叶采购、丝绸加工等各个环节。
2. 优质蚕丝生产:广西地理环境适宜蚕桑养殖,且拥有优质的桑叶资源。
广西的蚕丝以其柔软、光亮、吸湿性强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
广西蚕丝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其中不乏高端品牌产品。
3. 品牌建设:广西积极推动丝绸品牌建设,打造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丝绸品牌。
这些品牌通过参加国内外展览、加强合作交流等方式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了广西丝绸产业的整体形象。
4. 产业链延伸:广西丝绸产业链不断延伸,由传统的丝绸纺织产业逐渐拓展到包括丝绸服装、丝绸家居饰品、丝绸床上用品等多个领域。
这种产业链的延伸不仅促进了产业的发展,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二、广西丝绸发展的未来趋势1. 科技创新:未来,广西丝绸产业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技术水平。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养蚕效果、桑叶产量和丝绸产品的质量,推动整个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2. 品质升级:广西丝绸产业应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通过加强品牌营销和推广,打造更多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丝绸品牌,进一步提高广西丝绸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3. 发展创意设计:除了传统的丝绸生产和纺织加工,广西丝绸产业还应注重创意设计的开发。
通过与设计师、艺术院校等机构合作,将丝绸与时尚、艺术相结合,推出更具创意和文化内涵的丝绸产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4. 加强合作交流:广西丝绸产业应积极与其他地区、国内外相关产业进行合作交流。
浅谈广西蚕桑产业的发展优势与挑战
Vol.53,No.04. 2019·6·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19.04.02浅谈广西蚕桑产业的发展优势与挑战蒋玉莲(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 广西南宁 530007)摘 要 广西作为国内桑蚕产业第一大区,蚕茧产量和生丝产量等多项指标近十年来均稳居全国第一位,在这些成绩背后仍有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文章对广西桑蚕产业发展的优势、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广西;蚕桑产业;发展优势;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S8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04-06-02我国是世界蚕桑丝绸生产的发源地,栽桑养蚕历史源远流长。
从商周到宋代,蚕桑生产一直以北方较为繁荣,唐朝达到鼎盛时期。
宋代以后,随着棉花的传入,农业生产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北方干旱少雨适宜棉花生长,南方积温较高、雨量充沛桑树生长旺盛,蚕桑开始南移,并在全国各地发展,成为世界第一蚕茧大国。
广西地处中国西南沿海,早在2000 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合浦港、徐闻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2~3]。
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也标明广西合浦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1]。
广西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适合蚕桑生产的特殊气候条件,天气温暖、热量丰富,降水丰沛、干湿分明,日照适中、冬少夏多,植物生长期长,一年可以养十几批蚕,相较于我国北方以及四川、云南等其它省区,有明显的气候优势。
近年来,广西蚕桑蚕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已经成为我国桑蚕产业的第一大区。
据农业部门统计,广西的生丝产量、蚕种产量和桑园面积等各项指标均为全国首位,其中蚕茧产量在2016年已达到37.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48.27 %。
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广西桑蚕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随着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广西桑蚕业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如何实现广西桑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广西由蚕桑大区向蚕桑强区的过渡,是广西桑蚕业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茧丝绸业发展研究
美元 , 同比增 长 3 . 双方在 经贸 、 7 %, 5 农业 、 息等 信
2 0多个领 域 开 展合 作 ,建 立 了 1 个 部 长 级会 议 机 1 制 。 西作 为与 东盟 开展 贸 易合 作 的 “ 头兵 ”双边 广 排 , 贸 易规 模 持 续扩 大 。 广西 壮 族 自治 区统计 局 公 布 的 2 1 全 区 经 济运 行 数 据 显 示 :0 0年 , 盟 成 为 00年 21 东 广 西第 一 大 贸 易伙 伴 和 第 一 大 出 口市 场 , 双边 贸易 总 值 6 . 美 元 , 比增 长 3.%。 中 对 东 盟 出 53亿 同 1 9 其 口 4 . 美 元 , 长 2 .% ; 59亿 增 71 自东 盟 进 口 1. 美 9 4亿 元 , 长 4 .%。 据 表 明 , 西 与东 盟 经 济 体 的贸 增 51 数 广 易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 E都得到 了全 面的拓展。 ,
家还 存 在 明显 差 距 。 2 1 中 国与 东 盟 双边 贸易 总 值 达 22 . 0 0年 9 78亿
及制作相关的手工产品。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明 , 广 西合浦县就是史料记载中的“ 海上丝绸之路” 的始发
港 之一 。 1 纪 末 期 , 西 缫 丝 手 工业 已初 具 规 在 9世 广 模 , 产 量达 到 10多 吨 , 年 0 而且 每 年都 有 蚕丝 出 口[ 1 ] 。 新 中 国建 立 后 , 各 级政 府 的支持 下 , 西蚕 丝绸 业 在 广 逐 步得 到 恢 复 。 6 从 O年 代 中期 , 国家 在广 西 投 资 建 设 了一批 绢 纺 、 丝绸 厂 开始 , 直到 19 一 9 5年 , 广西 的 蚕 丝绸 业 都 在不 断进 步 。 从 19 开 始 , 但 9 5年 因为 亚 洲金 融危 机 、 销疲 软 等原 因 , 西蚕 丝 绸业 出现 了 外 广 萎 缩 和退 步 。 到 20 直 00年 , 重 新 步 人 了发 展 的通 才 道 , 别 是 2 0 开 始 的 “ 桑 西 移 ” 程 , 是 将 特 0 6年 东 工 更 广 西蚕 茧丝 绸产 业 的前 端种 桑 、养 蚕 以及缫 丝业 带 入 了快 速发 展 轨道 。
现代蚕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与对策分析
现代蚕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与对策分析蚕桑在我国有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
嫘祖教民养蚕,“天虫戏桑麻,蚕丝织经纶”。
蚕桑生产的发展史一直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紧紧相连。
从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到今天的一带一路,蚕桑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总是息息相通。
数千年的历史证明,蚕桑业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巨大的增产潜力,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目前的蚕桑生产现状和发展瓶颈1.1东部老蚕区生产下滑,中西部地区掘起桑树属荨麻目桑科,多年生落叶乔木,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管理简单。
一年可多次收获,产叶量高,生产周期短,当年栽植当年即可投产,第三年进入丰产状态。
桑树根深叶茂,具有比其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更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我国东部沿海地势平坦,雨水充沛,交通发达。
长江流域的先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将野蚕驯化家养。
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东部地区的蚕桑业发展达到顶峰。
茧丝绸的生产量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茧丝绸年出口量占世界份额的80%以上,丝绸工业年产值700亿元以上。
涉及种桑养蚕农户2000万户以上,丝绸出口创汇最高年份37亿美元。
在国际市场上蚕茧、生丝处于垄断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部沿海经济带工业的崛起。
政策、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工矿产业转移,蚕桑产业的比较优势有所下降,工矿企业产生的污染也对蚕桑产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东部地区的蚕桑业由盛转衰,西部蚕桑业渐渐兴起。
2006年国家级“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启动,由于政策、资金的支持,西部地区特别是广西省的蚕桑业迅猛发展。
短短几年就超过了江苏浙江这些老蚕区。
使得我国的蚕茧、丝绸一直在国际上保持领先地位。
1.2工业化普及,养蚕环境质量下降70年代起,沿海经济带工业的蓬勃发展,冶金、石油化工、火力发电、建筑材料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气,排放污染大气,空气中氟化物、氯化物、硫化物等化学物质污染桑叶,致使桑园减产、桑叶质量下降,且诱导助长传染性蚕病的发生。
广西蚕桑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分析及建议
第58卷 第4期 广 东 蚕 业 V ol.58,No.04 2024年4月GUANGDONG CANYE Apr . 20244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4.04.02广西蚕桑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分析及建议孙 运 姜利利(宿迁市纤维检验所 江苏宿迁 223800)摘 要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广西的种桑面积、蚕茧产量和生丝产量及其在全国的占比都具有较大的优势,而蚕丝被和蚕丝及蚕丝交织物(含蚕丝≥50%)等生丝制品产量在全国占比较低,提出了稳定面积、提高产量、巩固原料蚕茧生产基地等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广西蚕桑茧丝绸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广西;蚕桑产业;地位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4)04-04-04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无霜期长,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桑养蚕[1]。
2006年,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广西牢牢抓住东部地区蚕桑向西部转移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做大做强蚕桑产业,使蚕桑产业成为广西优势产业。
2022年,广西桑园面积18.94万hm 2,占全国桑园总面积的24.27%;蚕茧产量42.72万t ,占全国产量的58.44%;生丝产量1.72万t ,占全国产量的35.32%;蚕户售茧收入206.79亿元,连续两年超过200亿。
2022年,广西有74个县、549个乡镇、4 372个村、64.05万农户发展蚕桑生产,已经形成了桂南、桂西北和桂中三大优势蚕桑生产区,蚕桑产业集聚成群,规模效益优势突出[2]。
广西在我国蚕桑茧丝绸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和生丝产量分别于2006年、2005年和2012年以来连续占据全国第一的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蚕桑茧丝生产大省。
广西蚕桑茧丝的稳步增长保障了我国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和生丝产量的基本稳定,为我国蚕桑茧丝绸产业链下游缫丝织绸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蚕茧,维护了我国蚕桑茧丝绸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产业安全。
广西梧州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竞争力研究
广西梧州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竞争力研究梧州市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域同意粤港澳台地域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最前沿地域,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极具地缘优势。
本文通过对当前梧州市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好坏势进行分析,从八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梧州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从梧州市近几年的产业结构来看,工业是拉动该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经济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
因此该市要实现经济继续加速发展的目标,紧紧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契机是一个重要举措。
一、产业转移的内涵及其实现的理论条件按照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将其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产业转移实现的理论条件主要有三:1、发达区域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或发展战略变化,有转移的内在动力;2、后发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区域存在较大差距,分属不同经济梯度,有产业转移的可能;3、承接区域有比较明显的资源优势或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有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
二、梧州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劣势分析梧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对象主要是与之毗邻的珠三角地区,特别是粤港澳。
梧州市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与其他地区相比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优势条件:第一,劳动力要素。
梧州与珠三角地区有着特殊的“地缘”、“亲缘”关系。
山水相连,语言相通,相似的文化、习俗,这些背景都是梧州劳动力资源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地区无法模仿、难以取代的。
同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梧州与珠三角存在巨大的梯度差,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梧州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时具有较大的优势。
而更重要的是地缘相近使两地间的交易成本和生产要素结合成本低廉,可以大大降低产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成本。
第二,区位优势。
梧州地处两广交界,汇西江、桂江于一城,水路运输发达,素有“小香港”之美誉。
作为广西的东大门,梧州是我国西部大开发12个省(市)区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是东西部经济圈的结合部。
探讨广西桑蚕产业的支撑点如何做大、做强、做优
目前 ,广 西 已成 为 我 国西 部 地 区重 要 的 蚕 丝 生 产 、加 工 大 省 ,蚕 桑 种养 已成 为广 西优 势 产 区农 业 结 构 调整 和 农 民增 收 的 强 大 动 力 , 蚕桑 业 必 将成 为广 西 继甘 蔗 之 后 发展 农 业 生产 和 改 善农
JLNARCLUE II G IUTR 41
厂 丝 只能 作 中 、低 档纬 线 ( 广 西 高档 纬 线 与经 线 的用 丝 生产 技 烘 ,打 造 一批 具有 我 区特 色 的 品牌 蚕 茧 的 同时 ,通 过产 、学 、研 在 术只 有 极 少数 的缫 丝企 业 能够 掌 握 ),且价 格 都低 于江 浙厂 丝 的 相结 合 以及 利 用新 技 术 、新 设 备实 施茧 丝 优 化工 程 ,打 造 培育 具 有鲜 明特 色 和 优势 的广 西丝 绸 品牌 。 卜 2 元左 右 ,尤 其 是在 茧 丝 绸 行 情 波动 时 ,特 别 是走 势 向下 , 万 那 就 不仅 仅 是价 格 的事 情 , 也就 更 谈不 上 外销 出 口创汇 了。这 是 3 1 加大 创新 力 度 ,培 育 名牌 产 品 . 重 点 进 行 缫 丝 工 艺 技 术 的研 究 与 创 新 ,丝 绸 新 产 品开 发 , 目前 广 西 白厂 丝 缺 乏市 场 竞争 力 的 关键 所在 。因 此 ,增 强质 量 意 印 染 后 整 理 新 技 术 、 新 材 料 应 用 推 广 和 茧 丝 绸 副 产 品综 合 利 用 识 、 强化 质量 管 理 、提 高 生丝 品位 、加 快质 量认 证 、争 创 品牌 , 不 论是 现 有 企业 ,还是 新 上 或是 准 备上 的企业 ,都 必须 认 真地 对 开 发 。争 取在 较 短 的时 间 内 ,使我 区的 生丝 产 品质 量普 遍 可 达到 4 级 以上 , 同 时有 选 择 地 培 育 一批 自治 区级 和 国家 级 茧 丝 绸 名 A 待 ,且 又 是 首 当其 中 的工 作 。
广西发展优势劣势之我见
原创:广西发展优势劣势之我见------广西的优势:北部湾:这一定是广西未来发展最大的优势,北部湾是中国最干净的海域,也是中国目前尚未大开发的最后一片海域,随着北部湾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数十个几百亿上千亿的大型项目纷纷抢滩北部湾,北部湾是深水港,是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地区。
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协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使得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最前沿和核心地带,十几个东盟国家驻南宁领事馆纷纷建成开关,诸多全方位的中国东盟合作基地和论坛纷纷涌动着。
中国东盟博览会不仅成为西部最大的国际性博览会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国际性大会之一。
地理位置:广西地处华南西南交汇,即拥有沿海又与东南亚国家接壤,成为中国少有的沿海沿边沿江的“三沿”省份。
华南经济圈:广西的一个优势就是地处粤港澳台为邻,广西已经成为珠三角企业外迁的主战场之一,也成为香港企业在大陆投资的重心,成为台湾在西部地区最大的投资中心。
广西与珠三角在文化历史习俗地缘等诸多相近因素使得广西更容易承接来自珠三角的产业转移。
使得广西成为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最前沿的地带。
资源:每个省都有自己的资源,如陕西山西的煤矿等等,广西的资源相对污染较轻,比如全国第二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等诸多大型水电站,水电资源成为广西的一张王牌,广西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电基地之一,同时,亚洲最大的铝工业基地平果铝。
虽资源业在广西发回的作用不是最大,但是广西的矿产业是干净的,没有给广西的环境造成危害。
旅游:旅游也是广西的一张王牌,广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最重要的是广西的旅游景点很连贯,从张家界--桂林--南宁--北海银滩--海南三亚--珠海---等等,桂林成为中国四大旅游中心之一(另外三个是北京,上海,西安),使得广西桂林成为全国的四大旅游中心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在“东桑西移”进程中的优劣势分析摘要:为构建“东部优化、中部提升、西部大发展”的茧丝绸产业带,我国于2006年正式启动了“东桑西移”工程。
本文以广西承接东部桑蚕业转移的现状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广西发展茧丝绸业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广西做好“东桑西移”产业转移的对策。
关键词:东桑西移桑蚕业产业转移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厅软科学立项研究课题资助(项目编号:桂科软200898022)。
一、广西承接东部桑蚕业转移的现状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东部省市大批桑蚕企业正在向西部省市转移,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从2000年到2005年,东部地区的桑园面积占全国的比例年平均减少了0.76%,中部地区年平均减少了0.45% ,而西部地区年平均增加了1.50%;蚕茧产量,东部地区占全国的比例年平均减少2.50%,中部地区年平均减少了0.10%,而西部地区年平均增加了2.66%。
(一)广西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的现状广西紧抓“东桑西移”工程战略转移的契机,大力发展桑蚕企业,发展成效比较显著,成为我国桑蚕生产第一大省。
2010年全区蚕业生产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桑园面积达到210万亩,蚕茧产量21.4万吨,均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
并且,广西的桑蚕生产初步形成了桂西北、桂中、桂南三大桑蚕优势产业带。
(二)广西茧丝绸企业的发展现状2010年,广西全区有已核发鲜茧收购资格证的鲜茧收购站816家,已核发缫丝企业生产准产证的缫丝企业72家(生产规模为自动缫丝24.4万绪),全区自动缫丝机总装机规模约26万绪,约消化区内蚕茧量的70%,年产生丝约1.82万吨,与2005年茧丝加工企业52家,生丝产量不到6000吨比,均有大幅提升。
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54.42亿元,为城镇居民和吸纳农民工就业提供了4万个岗位。
二、广西承接“东桑西移”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一)三大桑蚕主产区已初具规模,为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广西三大桑蚕主产区域:桂西北是河池市;桂中为来宾市、柳州市;桂南为南宁市、贵港市,它们都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能及时调运各类物资及蚕茧,“绿色通道”作用显著。
2007年,三大桑蚕主产区域桑园面积达11.58万公顷,占全区桑园总面积约86%,蚕茧产量达18.65万吨,占全区蚕茧总产量约91%。
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桑蚕养殖的专业乡镇,全区养蚕乡镇数从2000年的725个增加到2007年的733个,产茧量达500吨的乡镇数由2000年7个增加到2007年的118个,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当属横县云表镇,2007年,该镇桑蚕产量0.78万吨,占三大桑蚕主产区蚕茧总量的4.18%。
云表镇发展桑蚕业的典型特色是: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桑—蚕—茧”技术集成示范与产业化综合开发,形成了浓郁的生态农业模式,培育茧丝绸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全区乡镇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广西“十一五”规划中强调要重点培育一批有利于提高茧丝绸业生产集中度的龙头园区项目,利用外来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品牌及市场销售网络,发展织绸、印染、服装等丝绸深加工产品,拓展茧丝绸产品生产领域,提升丝绸加工的整体水平。
(二)农民养蚕产茧收入增长较快,比较效益高随着近年的科技进步和茧丝绸市场的发展,广西蚕桑业的比较效益明显提高,茧丝绸业也出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委员会的调查显示,每亩桑鲜茧的销售收入普遍在3000元-5000元之间,最高的达7000元-8000元,2008年春季种植的新桑园也在1000元-2000元之间,依次计算其收入是种植玉米的4-5倍,是甘蔗的2-3倍。
较高的经济效益不但提高了广西农民养蚕产茧的积极性,也能够吸引东部桑蚕业加快对广西产业转移的步伐。
(三)管理机制的市场化是广西承接东部桑蚕业转移的最大优势广西在2000年就对蚕茧实行了市场价格,对蚕茧市场采取的是开放式、市场化的管理机制。
这种多家收购、以质论价、自由竞争的交易方式,使蚕农真正得到了实惠,提高了蚕农的积极性;而其他省(区)几乎都是管制型的经营机制,也就是地方政府(主要是县一级)指定或拍卖蚕茧收购权,收购者以垄断价格(往往低于市场平均价)强行收购蚕农的蚕茧,蚕农的利益受到损害,积极性受到挫伤。
以干茧为例,到2007年底,广西干茧成交的现货价格为48000元/吨,平均来说高于西部省市,如四川46000元/吨,重庆47000元/吨的价格,平均每吨高出的这1000元—2000元的收入,使得广西蚕农的收益相比西部其他省市明显要高。
开放式、市场化的管理机制是西部其他省份虽然在桑蚕业的投入上比广西高,但是实际收益却比广西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广西承接“东桑西移”产业转移的劣势分析“东桑西移”工程促进了广西茧丝绸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广西农户创收的一项主要渠道。
但是“东桑西移”绝不仅仅是简单地东部桑蚕业在广西落户,如果没有形成一条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又会走东部桑蚕业逐步衰退的老路。
但是,目前广西在承接东部桑蚕业转移的过程中又确确实实存在着一些劣势,具体表现为:(一)桑蚕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桑蚕产业的高附加值是在茧丝之后的纺织、印染、服装加工等环节。
但广西蚕茧仅限于加工成生丝外销,无资源深加工企业,产业链短,抗市场风险能力低。
而江浙等地丝绸产品已升级换代向交织、丝毛、丝麻、混纺、家纺用绸及厚重宽幅织物等高档丝绸产品发展,所以广西茧丝绸企业的效益难以赶上江浙地区的企业。
目前,广西仍处在原料生产、原料销售阶段,农民增产不增收不可避免。
其主要原因在于:丝绸产品对外影响力不够,部分企业间无序竞争严重,缺乏长远发展的目标和团队意识;丝绸工业产业链条不够完整,终端产品少,利润空间小,企业效益欠佳。
(二)茧丝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不利于桑蚕生产的稳定我国丝绸产品主要面对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依存度比较大,因而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茧丝原料市场价格起伏不定在所难免。
广西的茧丝产品销售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一方面茧丝价格上涨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提高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并能吸引更多的茧丝绸企业落户广西;另一方面广西茧丝产业发展缓慢,技术更新支持力度不够,企业资金积累较少,使得供应量增长相对滞后,茧丝交易容易产生投机行为,促使茧丝价格不正常上涨。
一旦出口市场发生了未预料到的变化,势必造成茧丝绸产品价格大跌,最终会对广西的桑蚕业发展带来沉痛的打击。
(三)茧丝出口市场单一,缺乏国际市场引导广西大部分茧丝绸产品出口以国内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而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反映较慢。
近些年,从国际市场来看,虽然美国、欧盟等对我国纺织品设限和采取其他贸易保护措施,涉及到的丝绸商品数额较少,对我国丝绸商品出口影响不大。
但是,由于总体需求有限,国外针对我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时有发生。
如印度继对我国低级丝征收反倾销税后,又对我绸缎进行反倾销调查,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了我国绸缎出口。
当国际丝绸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时,国内东部沿海地区丝绸产业相应调整一段时间之后,广西缫丝企业的茧丝生产加工才从高位回落,致使茧丝商品大量库存和积压,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四、广西承接“东桑西移”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一)坚持桑蚕业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方面广西要适时培养桑蚕重点龙头企业,特别是在一些桑蚕业大县、大镇建立茧丝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集中生产、集中管理,进一步提高生丝加工能力;另一方面要做好产业分工,政府要选择交通和信息流通比较便利的区域扶持和发展一批中小型的纺织、印染企业,不搞重复建设,形成蚕茧—生丝加工—纺织、印染的产业链。
(二)建立茧丝产品国际国内市场价格监控体系,使市场信息透明化茧丝产品具有周期性、专用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茧丝产品容易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影响茧丝产品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产品质量、信息传递和产业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一方面广西要尽快建立茧丝产品国际国内市场价格监控体系,建立一套价格评估指标体系,目的是要为蚕农和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保障,预测和防范价格频繁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以免产品价格波动对蚕农和企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损害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逐步提高广西茧丝绸企业的产业化水平,因为产业化水平高意味着企业对产品价格的控制能力比较强,“讨价还价”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三)以茧丝绸产品出口为导向,逐步拓宽国内外市场我国虽然是茧丝绸生产大国,茧丝绸产量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但是我国生产的茧丝绸产品有80%是用于出口,国内市场茧丝绸产品的消费量较少。
因此,我国的丝绸产业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产业。
广西作为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重点承接省份,应该在拓宽国内外市场,尤其是国外市场方面狠下功夫。
我们认为,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广西丝绸产品打开国际市场的良好机遇。
目前,广西对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主要是以金属制品、纺织品、水果蔬菜和化工制品为主。
以纺织产品为例,广西出口东盟的纺织产品中以服装产品为主,真正涉及到纺织原料、面料的出口比例不到10%,单一的商品结构已经严重制约了广西纺织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因此,广西应该有意识地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相关政策,熟悉《货物贸易协议》的内容,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在大力发展茧丝绸产业的同时,利用地缘优势,拓宽市场渠道,为顺利承接东部桑蚕业转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 陈有禄,罗秋兰.“东桑西移”产业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11)[2] 喻嘉乐.“以东鉴西”:发展西部桑蚕产业的可行性选择[j].丝绸,2007,(12)[3] 蓝云.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广西桑蚕业产业化水平[j].广西蚕业,2008,(2)[4] 蔡玉根,姚李军.对蚕茧价格频繁波动的思考[j].江苏蚕业,2008,(4)[5] 磨美华.广西桑蚕业发展优势及问题探讨[j].广西蚕业,2008,(4)[6] 庞凌晖.广西茧丝绸业的现状与发展[j].广西纺织科技,2008,(3)[7] 陆瑞好.浅谈广西蚕业产业化经营及其发展方向[j].广西蚕业,2001(3)作者简介:万欢(1981- ),男,江西吉安人,广西工学院财经学院讲师,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