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桑西移”三年大考
宁夏中卫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年中卫市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做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贺年的文化本色刘金祥文化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等方式固化下来的。
就社会个体来说,文化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修养、道德水平、伦理素质的外在表现;就社会整体而言,文化礼仪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集中反映。
鉴于文化礼仪具有重要功能和特殊作用,我国历朝历代均把开展文化礼仪教育作为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每逢新春佳节到来之时所进行的贺年活动即为典型例证。
作为一种官方文化礼仪形式,贺年肇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秦代和两汉时期,兴旺于南北朝和隋唐阶段,至宋代由于受程朱理学的浸润与影响,逐渐在民间市井中传播扩展,到了明清两朝无论寻常百姓还是三教九流皆行贺年之礼,进入清末民初,贺年日益畸变,走向庸俗化和流俗化,尽管彼时贺贴形式繁杂多样,但贺词内容单调乏味,大都是些升官发财之类的俗语,于不觉间将市侩气味和交运心理传递到人际关系中,久之沉积为痼疾与陋习。
时至今日,即便不是这年过节,。
人们也经常以现代通信方式,频转发一些“做大官发大财行大运”之类的口彩。
【高考冲刺】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烟台模拟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高考冲刺】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烟台模拟卷)语文试题(解析版)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国音乐文化已有8000多年历史。
时至今日,现代音乐创作依然延续着某些传统音乐的创作方式。
我国历史上,传统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周朝的礼乐;西周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宫廷雅乐体系及一系列礼乐制度。
尽管周公“制礼作乐”的初衷是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稳定,却也历史性地将之托举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滥觞。
在西周礼乐制度下,周代宫廷音乐中的雅乐主要适用于重大仪典、祭祀等场合,其音乐风格庄严肃穆,乐句缓慢悠长,富有端庄高远之美。
雅乐被历代文人士大夫奉为音乐正宗。
先秦雅乐的遗风余韵,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伦理观念和审美倾向,是中华文明历史的重要开篇。
当代古典音乐演唱家哈辉提出“新雅乐”概念,并着手创立“新雅乐”体系。
为了取得多元化视听效果,也为给观众尽可能还原古代社会生活真实场景,新雅乐演唱者在舞台造型上力求符合古代中国女性贤淑、优雅的特点,在服装和饰品上也试图对汉服进行复原,举手投足间尽显周代的礼仪风范。
此外,新雅乐还注重运用现代配器、编曲技法甚至流行音乐元素,使其表现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特点。
“新雅乐”取材不仅限于古代雅乐。
还有的取材于古典诗词,把经典古诗词用今天的旋律重新谱写,代表作品有《游子吟》《关雎》等;有的则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提取德、礼等思想范畴进行全新创作,代表作品有《礼》《孔子曰》等。
【三轮冲刺】高考语文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卷一、現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国古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
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真正结合在一起。
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
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
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的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
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
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
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
对此,大儒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
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
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与整顿。
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
隋朝建立后,推行均田制。
这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嫌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
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使得唐朝开始走向强大;但自天宝之后,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以此为依托的均田制度也随之走向消亡。
2020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有答案)(2)
2020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有答案)(2)山东省潍坊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梁启超在《书法指导》中曾提到,学书法,不宜从赵孟頫、董其昌一派入手,不是不好,只是不容易学,易导致笔力软弱,无“丈夫气”。
粱启超这番基于书法气质所下之论断颇有见地。
“丈夫气”固然不是书法所有之必须,却是值得提倡的一种精神气质。
何为“丈夫气”?《孟子》有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丈夫气”,即是有使命、有责任、有担当、有毅力、不忸怩、不矫饰。
书法的“丈夫气”,则是融书卷气、金石气、士大夫气、雄健气于一体的阳刚博大的精神气质,是书法雄健、雄强之气的一种拟人化表达。
这其中,书卷气尤为重要,没有书卷气的“丈夫气”,常是一种狂怪之气、粗鄙之气和莽夫之气,去书法之本质远矣。
“丈夫气”是书法的大格局、大气象、大境界的精神表征。
客观来讲,书法之美并无优劣之分,有阳刚雄强之美,也有阴柔妍媚之美。
然而,阴柔妍媚之美虽是书法的一种气质,当代书法艺术却不能仅停留于此,因为一个伟大时代的书风,绝不能缺少昂扬的精神气度。
我们经常会看到汉简书法、石刻书法上的长撇大捺或最末一长竖笔,划破长空,震撼人心。
要知道,这种艺术精神,并非出自文人贵族之手,而往往出自普通书吏。
可见,在汉代,任何一个阶层,只要稍识字者,包括女性和一般工匠,都不乏强烈的书法艺术表达冲动,这是其有别于其他朝代之处。
2020届东方学历教育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东方学历教育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答题。
西塘的心思相传,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兴修水利,引胥山以北之水入境,故有胥塘,别称西塘。
这样算来,西塘已经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许多世代已经从它身边一一过去,而西塘,至今仍然没有起身离去。
南来北往的客,纷纷慕盛名来看西塘,却又难免与西塘擦肩而过。
有的人知道,西塘不仅仅只是一渠水、一座桥、一篷小船或一些旧房子,更不是被杜撰、修改了很多次的传说。
于是,他们便在游览的流水线上格外用了些心思,四处看一看,找一找。
无奈市声嘈杂、人潮如蚁,目光交错如麻,最后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陷西塘于“其名难副”的怨诽之中。
有一些人兴冲冲地到了西塘,抱着手机与远方的亲人朋友“微”来“微”去,或随人流在一家挨一家的店铺里找一件儿工艺品,盘算着如何低价买下。
还有一些人,要么在某知名景点偷偷刻下“某某到此一游”,要么就是拥着挤着争着抢着在古镇的水巷边、石桥头或一处刻着字的古宅前排队留影,希望自己的倩影在古镇背景的映衬下更加隽永美好。
但是,很多人拍完照片一看,人与景儿之间你是你我是我地分离着、隔阂着。
而那些守候于观光必经之路的本地人,常常以主人的身份向外出租和出卖着西塘。
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每天背靠西塘,一颗心却不舍昼夜地悬于客人的背包和口袋之下。
对他们来说,西塘不过是一个栖身和谋生的地点。
然而,西塘总会以自己的方式展开另一程的生命叙事。
水巷两边的客栈是老房子,别致的木质雕花窗,通常都是敞开的。
从窗外进去的是风和阳光;从窗里流溢而出的是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色彩、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故事。
有情侣情不自禁地让故事从窗里延伸到窗外。
他们用店家备好的钓竿去街溪钓鱼,其实他们并不急于得鱼,他们只是要让那些幸福的时光如街溪水一样缓缓地在西塘流淌。
如果能够偶尔从水中钓得一条或大或小的鱼儿,那便是平静幸福中的快乐与激情。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三轮提分练板块组合滚动练15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精品
板块组合滚动练15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古意诗(南朝)沈约挟瑟丛台①下,徙倚②爱容光。
伫立日已暮,戚戚苦人肠。
露葵③已堪摘,淇水未沾裳。
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
明月虽外照,宁知心内伤?[注] ①丛台:战国时赵王所筑,在邯郸城内,数台相连,故名。
②徙倚:徘徊。
③露葵:葵之别名,俗称滑菜。
《本草纲目》载:“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运用白描手法,写一女子挟着瑟于丛台之下逡巡徘徊,顾影自怜,暮色四合时独自伫立,内心忧愁痛苦。
B.“露葵已堪摘”一句为想象之语,写女子悲戚地熬过一夜,清晨见日出露消,遥想家乡园中之葵已能采摘。
C.“淇水未沾裳”一句系从《诗经·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化用而,写女子的思乡之情。
D.“罗衣空自香”一句与李清照“有暗香盈袖”趣味相似,写女子在丛台之中生活优裕、雅致脱俗,但闲愁绵绵不绝。
[解析] D项,“雅致脱俗”与“闲愁”错,女子到了丛台以后,虽享受奢华的生活,但内心深处隐藏着无限痛楚。
[答案] D2.钟嵘评沈约诗“长于清怨”,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古诗语言风格的题,“清怨”即“凄清幽怨”,这一特色主要体现在情感、意境等方面。
从情感的角度看,本诗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抒情含蓄婉约,情感哀怨绵长:在直接抒情方面,“独”“空”“戚戚”“心内伤”直言忧愁痛苦;在间接抒情方面,借“徙倚”“伫立”暗示情感,借“露葵”“淇水”含蓄点出情感,借“明月”衬托情感。
从意境的角度看,全诗写女子由白天伫立到日暮,悲悲戚戚地熬过一夜,第二天早上看到日出露解,又到今天深夜,重点写日暮与月夜,意境凄清。
年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语文(三)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有一天夜里,起了暴风雨,瓢泼而下,听着都令人心悸。父亲把我们从床上叫起来。
我们靠近江堤,在频繁的闪电照耀下,瞬间看见岛上孤零零的木屋笼罩在暴风雨之下,看起来随时都有可能被洪流卷走。
卖完那群鸭子后,母亲依旧划着竹筏回到毛竹岛。
“妈,你不是答应卖完鸭子就回家吗?”我冲母亲喊。
“你们先回。”母亲从水面给我们甩来一句话。
我和哥哥们在岸边站了一会儿,大哥说:“也许妈要收拾小木屋里的东西,明早再来接她。”
第二天一早,我们浩浩荡荡来到江边,却看见那张竹筏搁在沙地上。显然母亲已经从毛竹岛上出来了。
D.动乱虽会造成移民,但是南迁的人民不但给南方增添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移民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快速传播的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农业社会里,人是最主要的生产力,人口数量是农业文化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北方农业经济发达,主要原因也是人口要多于南方。
D.“母亲的岛”在文中极具深意,它既是指“母亲”离家后生活的毛竹岛,也是母亲个体独立的精神象征,是她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家园。
5.小说在刻画“母亲”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6.文末说到“仿佛母亲只是出了一趟远门,过不了多久就回来了”,那么“母亲”到底会不会“回来”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母亲说完后,她站在饭桌边等着,仿佛在等待谁答应她。然而大家都好像没听到,各自吃着饭。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出门了,家里一团糟糕。地没人扫,猪鸡鸭狗没人喂,饭也没人做。父亲几乎气疯了,踢倒家里所有的凳子。我们都不知道母亲去了哪里,母亲几乎从没离开过家,在父亲坚决地反对中,她甚至连河北老家也没去过,我们随便在家里什么地方叫一声,母亲都会带着恭顺的,略显惊慌的表情出现在我们面前,手里拿着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全面实施东桑西移工程要点
全面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主任黄海(二○○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同志们:根据商务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全国“东桑西移”工程暨茧丝绸工作会议今天在南宁召开。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部署“东桑西移”工程,研究茧丝绸行业发展规划及行业管理工作。
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东桑西移”工程的重要意义茧丝绸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为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茧丝资源优势,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方针,商务部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确保我国茧丝绸业继续保持大国地位并向现代丝绸强国迈进。
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对于推动我国茧丝绸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东桑西移”工程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中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中国茧丝绸业历尽沧桑,经久不衰,除了文化传统因素外,很重要的原因是种桑养蚕的经济比较效益高。
“十五”期间,我国蚕农总收入500多亿元,年平均增长10%。
中西部省区地域辽阔,人力资源丰富,但气候环境不好,沙荒、旱地、坡地多,不利于一些农作物生长,一般的经济作物也很难产生较大效益。
但是,桑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生长周期短,容易成林,不仅可使农民脱贫致富,还可以绿化环境,固沙防风,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有良好的生态效应。
据统计,山西、甘肃、宁夏等地蚕农,每亩收入可达2000元,广西等地可达3500元。
实施“东桑西移”,发展种桑养蚕,对于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解决脱贫致富问题,加快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二)“东桑西移”有利于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是我国茧丝绸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东部地区种桑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的桑蚕产区。
【三轮冲刺】高考语文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拍经典,成为当下不少创作者的选择,其中,不乏超越前作的精品,但随着翻拍频率、数量的不断提升,问题愈发,不少翻拍剧泯然众人,遭遇口碑危机。
颠覆的改编、雷人的剧情,让不少观众对翻拍剧产生抵触情绪。
翻拍剧遭质疑,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比如,有的翻拍剧只顾热度和流量,导致作品;有的为搏眼球,一味搜奇猎艳,牵强附会;有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加入不合逻辑和常识的内容;有的海外取材,却机械地复制粘贴,导致严重的“水土不服”……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
今天,各种拍摄、制作技术不断进步,而我们的胸怀、创意也要跟进。
(),才能发现的素材,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1.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突显甚至粗枝大叶源源不断B. 凸显或者粗制滥造滔滔不绝C. 凸显甚至粗制滥造源源不断D. 突显或者粗枝大叶滔滔不绝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B. 这不是翻拍本身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C. 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D. 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唯有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B. 唯有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C. 唯有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D. 唯有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
蚕桑资源开发利用的态势与新兴产业前瞻
业 部适时 提 出 了“ 定 桑 园 面积 、 制养 蚕 规模 、 稳 控 努 力提高 单 产 、 量 和 效 益 ” 质 的蚕 桑 生 产 指 导 方 针, 商务 部发 布 的《 丝 绸 行 业 “ 二 五 ” 展 纲 茧 十 发 要》 强调要 优化 资源 配置 、 提高 茧丝 绸行 业资 源综
自古 以来 , 栽桑 与养 蚕密 不可 分 , 桑生 产 以 蚕 生 产蚕 茧为核 心 , 成 了 蚕桑 资 源 开 发 利用 的第 形
一
大产业 , 造 了灿 烂 的华夏 丝绸 文 明 。据《 国 创 中
蚕 业史 》 介绍 [ ,9 9年全 国桑 园面 积 只有 1 2 14 ] 8万 h , 茧产量 30 m。蚕 . 9万 t 全 国 只有 1 , 4个 省 区有 桑 蚕茧 生产 ;9 0年 我 国桑 园 面积 达 到 2 . 4万 17 33
主 产业链 形 成 多业并 举 的格局 。
业均 不下 3 O家 ,其 中广东 宝桑园健康食 品研 究发
展 中心 和上海松 外 松实 业有 限公 司拥 有年 产 上万 吨果 汁的生产线 , 山东广通宝 医药有 限公 司年产 叶 绿素铜钠 盐达 5 , Ot湖南省安 泰氨 基酸有 限公 司年 产 复合 氨基 酸 粉剂 达 4 0t南 通 福尔 生 物制 品有 8 , 限公 司生产 的蚕蛹 精 油 、 蛹 旷亚 麻 酸 乙醋 、 品 蚕 食
5 4
北方蚕业 21. ( 01 24 3 )
・ 业探 索 ・ 行
蚕 桑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的态 势 与 新 兴产 业前 瞻
贾亚 洲
(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资 源 环境 学 院 ;。 北农 林 科 技 大 学 动 物 科技 学 院 , 西 杨 凌 7 20 ) 西 西 陕 1 10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答案解析及参考译文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答案解析及参考译文1、新课标卷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
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明史-梅之焕传》
文言文专题训练------《明史-梅之焕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也。
年十四为诸生。
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
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
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
居七年,授吏科给事中。
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之焕劾其罪。
寻上言:“今天下民穷饷匮,寇横兵疲。
言官舍国事争时局,部曹舍职掌建空言,天下尽为虚文所束缚。
有意振刷者,不曰生事,则曰苛求。
事未就而谤兴,法未伸而怨集,豪杰灰心,庸人养拙,国事将不可为矣。
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
”时朝臣部党角立,之焕廉觚自胜,尝言:“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
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
”天启元年以通政参议召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丁内外艰,家居。
当此之时,魏、客乱政,应山杨涟首发忠贤之奸。
忠贤恚甚,拷杀涟。
由此悍然益诛锄善类。
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庄烈帝即位,乃免征,起故官,巡抚甘肃。
大破套寇,斩首七百余级,生得部长三人,降六百余人。
明年春,寇复大入,患豌豆创①,环大黄山而病。
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
”遂不战。
逾月,群寇望边城涕泣而去。
冬,京师戒严,有诏入卫。
且行,西部乘虚犯河西。
之焕止留,遣兵伏贺兰山后,邀其归路,大兵出水泉峡口,再战再败之,斩首八百四十有奇,引军东。
明年五月抵京师,已后时矣,有诏之焕入朝。
翌日又诏之焕落职候勘,温体仁已栖政矣。
初,体仁讦钱谦益,之焕移书中朝,右谦益。
至是,体仁修隙,之焕遂得罪。
之焕虽文士,负材武,善射,既废,无所见。
所居县,阻山多盗。
之焕无事,辄率健儿助吏捕,无脱者。
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
至是,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
帝追叙甘肃前后功,复之焕官,荫子,然终不召。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冲刺模拟试题 (23).doc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冲刺模拟试题09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西汉哀帝以前,古文经未出现,立学官的五经都是今文经,当时并没有今古文经的名称。
大胆系统地提出古文经应该立为学官并与今文十四博士相抗衡的是刘歆,但刘歆的建议遭到今文博士们的抵制。
直到王莽执政,重用刘歆,扶植古文经学,于是《春秋左氏传》《毛诗》等都立了学官,古文经才第一次取得了合法地位,可惜不久又被废除。
经过斗争,今文经学自身更加谶纬迷信烦琐化,而古文经学在意识形态领域及东汉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并且涌现出一大批在学术上有造诣的著名学者如许慎、马融等,这样以来,古文经学最终由弱变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今古文经学并不总是水火不相容的。
今古文经学的融合主要是由古文经学大师来完成的。
古文经学大师都能博通群经,并对今古文经了如指掌。
古文经学为了战胜今文经学,都重视并能够汲取今文经学的优点完善自我;相反,今文经学固步自封。
许慎、郑玄等在今古文经学融合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如许慎的古文经著作《说文解字》就吸收了今文经学家对字义的解释,引用了大量的今文经学。
尽管今古经学在诸多方面不相同,并且上升到四次激烈的斗争,但是他们的政治目标(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秩序)从根本上相同的,决定了他们必将会最终趋向统一。
(摘编自“国学网”《试论两汉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1.下列关于“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书写经书的文字形态不同。
B.今文学派源于孟子,最后走向阴阳五行和神性化的道路。
C.如果说古文经学的特点为“合古”,今文经学的特点就是“合时”。
D.刘歆虽是今文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却为古文经学的发展做过重要贡献。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今古文经学得名表面上是因为所书写的文字不同,而实质是因为经师源流和治经方法的不同。
B.刘向刘歆发现汉初《春秋左氏传》《毛诗》等经传用秦统一文字之前的大篆和六国用的文字书写。
【大高考】(三年模拟)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14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14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A组2015~2013各省市模拟试题精选(小说一)一、(2015·兰州市应考诊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马房之夜萧红冯山——10年前他还算是老猎人.可是现在他只坐在马房里细心地剥着山兔的皮毛,他常常把刀子放下,向着身边的剥着的山兔说:“这样的射法,还能算个打猎的!这正是肉厚的地方就是一枪……这叫打猎?会打山兔的是打腿……杨老三,那真是……真是独手……连点血都不染……这可倒好.”他一说到杨老三,就不立刻接下去.“我也是差一点呢!怎样好的打手也怕犯事.杨老三去当胡子那年,我才23岁,若不是五东家,我也到不了今天.……年轻的那一伙人,到现在怕是只有五东家和我了.”他越说越没力量,放下手下剥着的山兔皮,拉着凳子,坐到门外去抽烟.一种孤独的感觉无缘无故地为旷野上的响亮的铃子所唤起,他想到了杨老三,想到了年轻时的那一群伙伴:“就只剩五东家了……见一见……”“四十来年没再见到,怕是不认识了……”烟管伴着他那遥远的幻想,嘶嘶地鸣叫,时时要断落下来.三月里的早晨,冯山一推开马房的门扇,就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雁要来了,白河也要开了.”他自己说.到了下午,起风了.冯山看着那黄澄澄的天色.马倌联着几匹马在檐下遇到了他:“你还不信吗?你到院里去问问,五东家明天晌午不到,晚饭的时候一定到……”在马身上他高抬着右手,恰巧大门洞里走进去一匹骑马,又加上马倌那摆摆的袖子,冯山感到有什么在心上爆裂了一阵.“扯谎的小东西,你不骗我?你这小鬼头,你的话,我总是信一半,疑一半……”冯山向大门洞的方向走去,已经走了一丈路他还说,“你这小子,扯谎的毛头……五东家,他就能来啦!也是六十岁的人了……出门不容易……”他回头去看看马倌坐在马背上连头也不回地跑去了.冯山也跑了起来:“可是真的?明天就来!”他越跑,大风就好像潮水似的越阻止着他的膝盖.第一个,他问的少东家,少东家说:“是,来的.”他又去问倒脏水的老头,他也说:“是.”可是他总有点不相信:“这是和我开玩笑的圈套吧?”于是他想去问问井口正在饮马的闹嚷嚷的一群人.他向马群里去的时候,他听到冯厨子在什么地方招呼他:“冯二爷,冯二爷……你的老朋友明天就来到啦!”他反过身来,从马群撞出来,他看到马群也好像有几百匹似的在阻拦着他.“这是真的了,冯厨子!那么报信的已经来啦!”“来啦!在大上房里吃饭!”他听到上房门口有人为着那报信的人而唤着:“冯厨子,来热一热酒!”……第二天,冯山早早地来到高岗.中午的时候,连东家的太太们也都来到了高岗,高岗下面就临着大路.只要车子或是马匹一转过那个山腰,用不了半里路,就可以跑到人们的脚下.人们都望着那山腰发白的道路.冯山也望着山腰也望着太阳,眼睛终于有些花了起来,他一抬头好像那高处的太阳就变成了无数个.眼睛起了金花,好像那山腰的大道也再看不见了.“来啦!来啦!……黑骑马……”孩子们,有的下了高岗,顺着大道跑去了.冯山的两只手都一齐地遮上了眉头,等他看见了马颈上的那串铜铃,他的眼睛就早已昏盲了,已经分辨不出那坐在马背上的就是他少年时的同伴.他走了一步,他再走了一步,已经走下了高岗.他过去,他扒住了那马的辔头,他说:“老五……”他就再什么也不说了.在吃酒的时候他和五东家是对面坐着,他们说着杨老三是哪年死的,单明德是哪年死的……还有张国光……这一些都是他们年轻时的同伴.酒喝得多了一些的时候,冯山想要告诉他,某年某年他还好上了一个寡妇.但他看看周围站着的东家的太太们和姑娘们,他又感觉这事不方便说了.五东家走了的那天夜晚,他好像只记住了那红色的鞍,那土黄色的风帽.他送他过了太平沟的时候,他才看到站在桥上的都是五东家的家族……他后悔自己就没有一个家族.马房里的特有的气味,一到春天就渐渐地恢复起来.那夜又是刮着狂风的夜,所有的近处的旷野都在发着啸……他又像被人们遗忘了,又好像年轻的时候出去打猎在旷野上迷失了.马倌喂马的时候,他喊着马倌:“给老冯来烫两盅酒.”等他端起酒杯来,他又不想喝了,从那深陷下去的眼巢里,却安详地逃出两条寂寞的泪流.(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叙述了冯山老人晚年的境遇和心灵世界,在童年伙伴之间不同命运的对比中,寄寓着作者对底层民众不幸生活中表现出的人性之美的无限哀怜和赞赏.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故事中时令的变化,冯山早晨推开马房的门扇时,“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天气已经转暖的景象.C.冯山对五东家要来的消息不相信,所以他怀疑马倌的消息,向少东家打听,向马夫打听,向厨子打听.从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D.小说处处突出冯山的老态,尤其是“他越说越没力量”“他的眼睛就早已昏盲了”“那深陷下去的眼巢”等神态、肖像的描写,都表现出冯山的年老体衰.E.冯山虽然是五东家的长工,但是当他们共同聊起往昔的人和事时,两人之间没有阶级界限,不再是长工和东家,而是充满温情的少年伙伴.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并不能反映天气转暖.C.“从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错.D.“他越说越没力量”不是因为年老体衰,而是谈起往事,心中难受.答案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2.作品中的冯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作答本题,要根据文本提供的情节进行归纳.作答第一问,要突出孤寂和英雄迟暮.作答第二问,一要突出与年轻时候的伙伴五东家相见的急切,二要突出对打猎情景和年轻时候的伙伴的怀念.答案形象:冯山是一个孤独、寂寞和感慨英雄迟暮的老猎人形象.(意思答对即可.)心态:①对年轻时候的伙伴五东家充满了一种渴望相聚的急切;②对当年打猎的情景、年轻时候的伙伴有着深深的怀念.3.作者是怎样叙述冯山与五东家见面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本题,可从线索、视角、详略、语言等方面展开分析.线索方面,不但要交代以时间为线索,还要点明见面前、见面时、见面后的顺序.视角方面,要强调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使人物的内心活动得到充分展示.详略方面,详写等待,略写见面,在对比中突出冯山的孤寂.在语言方面,要突出描写及其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答案①以时间为线索,按照见面前、见面时和见面后(见面前的孤独,回到见面后的孤独)来组织故事情节,使得叙事浑然一体;②以第三人称的全知叙述的视角来叙事,使得冯山的内心活动得到充分的展示,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产生对人物的理解与同情;③以冯山对与五东家见面的渴盼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详写冯山的等待过程,略写相聚时候的场景,在对比中突出冯山的孤独;④从叙事语言上来说,小说以描述性语言为主,叙述性语言为辅,通过对冯山期待见到五东家的行动、语言、神情的描写,真实表现人物的心理,外化人物的情感,使得作品弥漫着一种感伤的情绪和氛围.(答出其中三点即可)4.小说的结尾写冯山送走五东家后的情景.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作答本题,可从结构安排、情感表现、形象塑造、思想内容等方面展开阐述.从结构上进行分析时,要突出与见面前等待、见面时欢乐形成对比;从情感表现上进行分析时,要点明相聚结束,重回孤寂之中;从形象塑造方面进行分析时,要突出便于表现人物的孤寂和对旧情谊的不舍;从思想内容方面进行分析,要突出重温旧梦的幻灭,对人生的思考.答案①从艺术结构上,通过冯山送走五东家后重感寂寞的情节,与前面冯山对相聚的期盼、相聚时的欢乐形成对比,耐人寻味;②从情感表现上,以被人遗忘的孤独和寂寞的泪水再现冯山常态的生活,强化了表现寂寞的力度;③从人物形象上,既表现了冯山作为长工无家无室的孤苦,又表现了冯山对东家割舍不下的旧情谊;④从思想内容上,以与五东家重见后的重温人生旧梦的幻灭,表现人到垂暮之年从灵魂深处生发出来的荒寒之感,深化了作品对生命的思考的这一主题.(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二、(2015·河南名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那棵梧桐树李翠娟爷爷是在一个春季栽下这棵梧桐树的,梧桐树枝繁叶茂,生长速度很快,没几年树头就罩住了大半个院子.左邻右舍对它的生长速度惊叹不已,经常询问爷爷到底是怎么打理它的,爷爷捋着花白的胡须,笑而不答.那时候,在梧桐树下玩耍,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事情.它粗大的腰身需要好几个孩子才能合抱过来.斑驳的树皮像是一幅幅抽象的画作,我们的眼睛总能从这些画作里探索出一些大人看不到的神奇世界.夏季是梧桐树最美的时候,那一串串像紫色铜铃一般的花朵缀在翠绿的枝条上,微风吹过,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让人不禁使劲多吸几口.那天,张木匠过来的时候,夕阳已经西下,如火的晚霞给梧桐树涂上了一抹金色.他围着树身转了几圈,眼神里是掩藏不住的惊喜.我很不喜欢这个人,因为他整天在村里闲逛,看见谁家有要成材的树,总是软磨硬泡非要砍了去.这几年他和外地的木材商联手倒腾木材,很是发了一笔横财.看得出爷爷也不是很喜欢这个人,他来找过爷爷几次,爷爷都没有搭理他.这次他又来了,他把爷爷从屋里拽出来,说:“你出个价,多少钱我都要.”爷爷没有理睬他,他缓缓走到树前,用手摩挲着梧桐树,像平时摸我的头一样温柔,过了好一会儿才转身说:“你走吧,这树我不卖.”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进了屋,张木匠望着爷爷坚定的背影,跺跺脚,无可奈何地走了.梧桐树保住了,我们又可以在树下玩了.它如伞的树冠越来越茂盛.就像在院子里撑开了一把巨大的伞,家里人每天都在伞下或干活,或休息,或吃饭.可是好景不长,来年春天,村里突然送来了重新规划街道的通知.我们家在搬迁范围之内,而且梧桐树因为影响规划,也在砍伐之列.一家人知道这个情况后都闷闷不乐.这次,张木匠又来了,他拿着规划图,边给爷爷看边得意地说:“这棵梧桐树可是占着主街道的!这次你是非卖给我不可了,别犹豫了,你点头,我明天就来砍树……”爷爷没等他说完,猛吼一句:“说不卖就不卖.”说完倒背着手独自走了,留下张木匠站在那里,表情讪讪的,很不自然.爷爷在搬家之前,还是忍痛吩咐家人把梧桐树砍倒了.为此,我抱着爷爷的腿哭了一下午,爷爷只是一个劲地叹气,什么话都没有说.我们搬走的时候,一起把梧桐树拉到了新家.不料张木匠仍是不依不饶,几次三番来到新家找爷爷,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他铁青着脸责问爷爷,为什么不把树卖给他,爷爷总是闭口不言.家里人被逼急了,都开始劝爷爷,爷爷始终都不点头.时光就这样缓缓流去,转眼之间,冬天来了.爷爷突然病重,家里人四处为他求药,可是他的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让我们的心揪得厉害.那个早上,北风肆虐,天灰蒙蒙的,新一轮寒流来了.我们都跪在爷爷的床前,他已经昏过去好几次了,我们知道他已经来日不多.他吩咐爸爸去把张木匠叫来,断断续续地说:“当年……栽树的时候,我在树下埋了一头死猪,所以……树长得很快,但是……但是……我知道它长得过快,木材一定不结实,所以不愿卖给你……”对爷爷的话,爸爸和张木匠都半信半疑.他们一起用电锯把那棵梧桐树锯成了板材,果然,当家人凑上前去细看那些板材时,发现那些板材上面布满了粗大的裂纹,好像很酥脆的样子,这样的木板显然是不能打成好家具的.张木匠奔进屋里,看到爷爷安详地闭上了双眼,不由得泪流满面……(选自《小说月刊》2014年11期)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作品开头交代梧桐树的生长状态和枝繁叶茂的特点,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了必要的铺垫.B.作品第二段写左邻右舍对梧桐树的惊叹和爷爷的笑而不答,巧设悬念并暗示了小说的结局.C.作品主要通过张木匠这一人物为买树多次登门以及村里对街道的重新规划等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D.张木匠是一个唯利是图、利欲熏心的人,所以当他得知梧桐树非砍不可的消息后有点幸灾乐祸.E.小说以张木匠面对死去的爷爷泪流满面结尾,表现了他的愧疚和对爷爷的感激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的能力.采用题文对照的方式,将选项与原文内容认真核对,发现不准确、不正确、不全面的概括与分析.B.“暗示了小说的结局”分析不当,从作品的结局来看,爷爷临终的话说出了梧桐树生长迅速的原因,但说第二段的交代是暗示结局不当.D.对张木匠性格特点的分析言辞过重,“幸灾乐祸”的说法也不符合文意.E.“愧疚”之情的说法很牵强.答案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2.作品是怎样叙述有关梧桐树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表现手法的能力.小说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手法,看似凌乱,但叙述故事采用第一人称并紧紧围绕“梧桐树”展开.根据这些特点来概括分析,思路就比较清晰了.答案①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②以“梧桐树”为线索组织材料,叙述故事,中心突出,结构严谨;③故事有叙述,有描写,有对话,故事性很强,且有很强的文学性.3.作品中的“爷爷”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本篇作品中爷爷虽是重要的人物,但他的性格特点相对比较单薄,分析时可以结合作品对他的具体描写和他的语言进行分析概括.答案①诚实无私.爷爷知道那棵梧桐树生长迅速且枝繁叶茂的原因,所以即使张木匠出高价求买,爷爷始终都没有答应.②少言稳重.在整个作品中,爷爷说的话很少,很多地方都写到他“笑而不答”“没有搭理”“闭口不言”,体现了爷爷在处理事情方面的稳重.4.“爷爷”临终时说的一番话在作品中有哪些作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结构安排的能力.小说以“爷爷”临终的话作结,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分析时可以根据自己对小说的理解与把握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解读一定要立足故事本身,不能抛开小说情节、人物及主旨架空分析.答案①在思想内容方面,揭示“爷爷”始终不肯将梧桐树卖给张木匠的原因,深化了小说主题;②在人物形象方面,充分展示了“爷爷”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品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在情节结构方面,照应了前文,同时也使故事情节达到高潮,令人回味无穷.三、(2014·陕西省高三教学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两家客店[法]都德在那小村的边界上有两所大客店,静立在街的两旁.那边,是一所高大的新建筑,尽是热闹、生动的气象.门都敞着,门前停着驿车,远客们在墙阴遮挡的大道旁酣饮.庭院里挤满了骡马和车辆,车夫在棚下躺着,等候夜间的凉气.屋里溢出狂暴的呼号和叫骂,酒杯在叮当相碰,拳头在乱击着桌子.还有一种清脆欢快的歌声超出一切喧嚣之上,震得窗户都在颤动.这边呢,静悄悄的像是没有人住.大门前乱草丛生,窗扇都已破碎,一株脱皮的冬青树横悬在门上.进门来是一间狭长的房子,荒凉而惨淡,从三个没有帘子的窗口中透入些微光,屋子越显得荒凉难堪;桌子上放着积满灰尘的破玻璃杯;一张黄色小榻和一张书桌,似乎都在那里打瞌睡.好多的苍蝇,聚集在天花板上,爬在窗户上.推开门,只听见一阵嘤嘤嗡嗡的翅子声.房子尽头,有一个妇人紧靠窗子站着,眼睛茫然地向外边张望.这是一个衰老的农妇,皱痕满面,容色灰暗.“你要干什么?”她擦了擦眼睛说道.“我想在这里休息,还想喝一杯酒.”她惊愕地注视着我,立着不动,像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这不是一所客店么?”妇人长叹了一声:“就算是吧.可是,为什么你不到对面去呢?那里多热闹呵.”“我受不了热闹,我想安静地休息一会儿.”不等她的答复,我就在一张桌子旁边坐下.看出了我说的是实话,这女店主才显出忙碌的样子.她打开门,搬过酒瓶,擦净杯子,竭力想驱散那成群的苍蝇.今天来了一位客人,显然是一件郑重的事情.这女人不时停步,手摸着头,像是因为东西不齐供应不周而觉得失望.她走进后面的屋里去,我听到她的大钥匙在摇动作响,听到她在摸索锁孔,在开面包箱,在洗拭盘子,时时传来沉痛的悲叹和掩抑的抽咽.这样过了一刻钟,我面前有了一盘葡萄干,一块干面包,石块一般硬,还有一瓶新制出来的酸酒.“替你预备好了.”这古怪的老妇说完,又回到窗口去了.我一面喝酒,一面想些话来和她攀谈.“不常有人到你这里来吧?”“从没有一个客人,先生.比起从前真差得远了.这里本是换马的地方,还要替打猎的人们预备晚餐,终年有牛马在这里往来停留.但是,自从我们邻家的铺子开张以后,就什么都完了.客人都跑到对面去,觉得这里太无趣味.实在呢,这屋子里确乎没有一点儿快乐处.我既长得不好看,一向又害着热病,我的两个小女孩也都死了.对面店里可大不同,他们终日地欢笑.有一个从阿莱来的女人——一个美貌的女人,衣上镶着好看的花边,脖子上挂着三串金珠——在看管店房.驿车上的车夫就是她的情人;所以把车子赶到那边去.她又雇了几个轻贱的女孩做使女,怎能不得顾客的欢心?车夫们不惜绕着远道在她的门前经过,可我呢……”她迷惘地,冷冷地说着,前额还紧紧地压着玻璃,显然是对面店里的事情能引她的注意.突然间,大道那边起了一阵骚动,驿马车轧着尘灰向前移动了.鞭声在空中爆裂,跑到门外的女孩们都喊道:“再会呵!再会!”那里又发出一种洪亮的歌声,压下了别的声音,就是我刚才所听见过的.这歌声飘来,使女店主听了浑身颤抖.她回过身来对我说道:“你听见没有?那就是我的丈夫,唱得好么?”我茫然望着她.“什么?你是说他……?”她脸上现出伤心的神情,但又柔声答道:“自从两个女孩死后我只是悲泣.这屋里充满了忧郁和苦痛,自然没有人肯来了.受不了这样的烦闷,我可怜的约瑟就跑到大道那边去喝酒了.他有一口好嗓子,那阿莱的女人就教他唱歌,听啊!他又在那边唱了.”她僵直地站着,神魂恍惚,颤抖着,泪珠从颊上滚下.(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你要干什么”这句生硬的发问,既表现了老妇人对陌生客人到来的冷漠和不欢迎,也反映了她作为店主人高度的警惕性.B.“她惊愕地注视着我,立着不动,像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表现了老妇人对于“我”的话很怀疑,她不相信“我”真的会光顾她的客店,足以看出店里无人光顾时间之久.C.顾客都不约而同地光顾对面小店,即使等待也愿意,其中有顾客喜新厌旧的心理原因,同时也与老妇人的小客店卫生条件差、饮食质量不高、服务不周到有一定关系.D.丈夫痴迷于对面客店,跟着那个女人唱歌,说明他是一个耐不住寂寞贪图热闹的人,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音乐的极度热爱,而这一点是之前他自己也没有发现的.E.老妇人小店衰落的原因有对手的恶意竞争,有男主人的软弱轻浮,也有女主人的沉溺痛苦不能自拔.这种一言难尽的丰富性正是小说韵味所在,令读者久久回味.解析 A.这句发问的话表明老妇人对“我”的到来觉得很突然,不相信“我”是光顾的客人.C.错在“同时也与老妇人的小客店卫生条件差、饮食质量不高、服务不周到有一定关系”,这只是眼前的现状,什么时候变成这样并不清楚,所以因果关系错误.D.丈夫痴迷于对面小店,跟着那个女人唱歌,说明他是一个脆弱、轻浮而不负责任的男人,表现了他逃避苦难、抛弃家庭.答案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2.小说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小说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主要有两个环境——两家客店的现状的对比,两个人物——丈夫和妻子的表现的对比,两种旁观者——“我”和众人的想法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进一步表现了令人深思的社会主题.答案对比的手法.两家客店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丈夫的逃避、贪图快乐和妻子的忍受痛苦形成对比;“我”想拥有清静和众人的贪图热闹形成对比.3.小说中的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要分析老妇人的形象,就要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描写.如她的外貌、语言、行动以及经历等,简要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答案老妇人是一个经历了多重打击的、让人同情的弱者形象.失去了两个女儿,给予她原本平静、幸福的生活致命的一击;沉浸在丧失爱女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她无心经营,客店也衰落冷清;相依为命的丈夫也追欢逐笑,抛弃了她,使她陷入走投无路的悲苦境地,令人同情.4.作为小说另外一个主要形象的约瑟,始终以暗线的形式出现,作者为什么如此安排?请。
2020年浙江省余姚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2020年浙江省余姚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敦煌艳阳下①临近开学,突然看见一个吐蕃展,是国内第一个以吐蕃文化为专题的展览。
但是,只在敦煌展出。
怎么办?九月、十月,新学期的无数事情黑云压城一样就在眼前。
跟朋友提了一句,她立刻回:机票只剩六张了,下手吧!好吧!立刻买了机票。
②飞机的舷窗下,祁连山触目可及,雪白的山头与苍黑的山脊一路延伸,无穷无尽。
地面一片苍黄,都是戈壁。
当飞机降落在敦煌时,西北的艳阳扑面而来,真是艳阳啊!那种强烈,打得人一闭眼,感觉身心都暴露于这通亮的澄澈的热烈的阳光下。
那几天,觉得自己像是被充电了一样。
③敦煌,这两个字在口腔中发声的时候,就有一种煌煌阔大的气息。
许多年前,看见井上靖的小说《敦煌》,意识到东瀛对大唐对西域的那种迷恋,持续了上千年。
敦煌,本质上来说,已经是礼失求诸野,但这是文明的交汇点。
对于爱好历史的人而言,再多的书籍研究,都不及文明的现场感。
④不是第一次来,车过戈壁,远方的山崖上陆陆续续出现一排排石窟的小黑洞时,我还是屏息沉默了。
天蓝得仿佛蓝琉璃一样,洞窟山崖是砂砾岩的黄色。
莫高窟前的沙河一如既往,只有河底断断续续一点细流,还在枯水期。
在这样的风沙偏远之地,穷尽心力、智慧与财富,为佛兴建一千年的洞窟,真是人类近乎疯狂的行为。
但也正是这样的疯狂,使得姚蝉一样的微末生命建构出了伟大的文明遗迹。
⑤上次来敦煌,就听说要逐步实现数字化观看。
果然,这次数字观看已经是很重要的一环。
即使如此,还能够实地再看10个窟。
这种机缘真是来一次少一次的福分,应该敛容珍惜。
壁画最畏惧的是光照,所以洞窟常年处于自然黑暗中。
推开石窟的门,游客按照要求分列两边,会有自然光打在主座的菩萨脸上。
这个小细节让我有点出神。
千百年来,跟我们一样有幸造访的人们,光线缓缓照亮佛陀面容的那一刻,心中刹那升腾的应该是无与伦比的敬畏与惊叹。
2019-2020学年枣庄市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枣庄市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诗呢?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诗意看作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质。
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譬如说,苏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到了个典故: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泉陶要杀犯人,但反对了三次,主张不杀。
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答:“何需出处!”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
还有个例子是《史记》。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史书但鲁迅对它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
譬如“鸿门宴”,写得如此精彩,所有的细节都栩相如生,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其实司马迁只是非常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真实的历史。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
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
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
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来必,因为词是诗之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v class="article_tit"> “东桑西移”三年大考 </div> <span>作者 : 未知</span> <p> 从2006年至今,国家启动“东桑西移”工程已经三年。
<br> 所谓“东桑西移”,就是国家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地区桑蚕业老企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将桑产业重心向中西部转移。
这样既缓解了我国桑蚕业集中的东部沿海地区土地的紧张,又巩固了桑园基地面积。
<br/> 三年过去,专家、学者、企业家形成这样的共识:桑能兴邦。
<br/> 《中国改革》记者历时数月,钻深山,踏高原,穿荒漠,实地踏察了不同品种的桑树基地,参观调查了各种类型的加工企业,采访了各层级的官员、数以百计的农民和大学生,请教了几十位专家学者,通过看产品,算细账,也同样为之信服和兴奋不已。
<br/> 因为记者实实在在地看到,“东桑西移”,可提供数以亿计的就业岗位,且让人们不必背井离乡而安居乐业;可让坚守的18亿亩耕地不再被蚕食;可让西部大开发不再遭遇“西部大开挖”的诟病与尴尬;可变沙漠为绿洲;有效化解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东桑西移”或将终解“三农”之困! <br/> 当然,也有许多问题不能回避且亟待解决。
<br/> <br/> “东桑西移”:一个必然的趋势 <br/> <br/> “东部蚕桑业向西部梯度转移是一种必然。
西部有土地优势,又有适宜的气候、土壤和充足的劳动力,完全可以承接蚕桑产业的转移”,第十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科学发展观研究会会长舒惠国在接受《中国改革》记者采访时表示。
<br/> 早在唐朝时期,我国就以盛产上等丝绸著称,远销欧洲各国,当时的贸易古道被冠以“丝绸之路”。
我国的茧丝绸资源、贸易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丝绸生产量与出口量一度占世界总量的70%。
<br/> “但在‘十五’期间,东部老产区种桑养蚕的明显下滑,导致我国在全球蚕茧生产的比重下降了约2个百分点。
而近几年,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把大量资金和相关技术投向东南亚和中亚一些发展中国家,这对我国茧丝业无疑是一种更为严峻的挑战。
因此,东桑西移工程能够形成一个东部巩固、中部提升、西部发展的茧丝绸产业带,扩大我国丝绸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家东桑西移办公室副主任王北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br/> 无锡是东部地区桑蚕业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
这里曾是全国闻名的桑蚕业基地,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生丝产量占到全国的一半。
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无锡蚕桑业逐渐暴露出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成本高的弱点,在无锡每担蚕茧的价格比西部高出近200元,仍会处于亏本状态。
不少农民已经开始挥刀砍桑自行退出该行业。
目前,无锡蚕桑养殖面积仅存 1.98万亩,占江苏全省的1.5%左右。
蚕桑养殖业要向西部发展,在无锡已成为共识,并提出要逐步从有千年历史的蚕桑养殖业中全部退出。
<br/> 为提升我国茧丝绸行业国际竞争力,商务部早于2006年正式启动“东桑西移”工程。
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建设200个生态蚕茧基地,形成全国九大新兴蚕茧出口产区,发展50个以“公司+农户”的茧丝绸加工企业;30个丝绸工业大型企业;培育2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知名品牌。
以此实现茧丝绸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br/> <br/> “东桑西移”:实在的惠农工程 <br/> <br/> “如果我们对桑蚕产业进行深度开发,仅仅一个小蚕茧就能做成大产业。
”舒惠国早年毕业于浙江农学院桑蚕系,担任过江西省农业厅长、省委书记,既是老领导,又是老专家,他特地为《中国改革》记者找来一份资料,上面刊有许多蚕茧综合开发的案例。
“蚕茧从缫丝、织绸到制衣、做被面等,这是传统的产业链。
现在延伸到了真丝饰品,文化产品,如头巾、领带、多种精美的装饰品,既高档雅致,又自然环保。
综合利用也在拓展,如削口茧可制作成丝绵被的填充物;汰头、茧衣能作绢纺原料、提取丝胶。
仅就蚕蛹而言,过去人们仅限于菜肴,现在已开发出蛹油、蛹蛋白、氨基酸等保健品”。
<br/> “我最近实地考察东桑西移的情况,走了部分地区,发现农民利用小小一棵桑走出了桑――蚕――鱼,桑――蚕――鸡(畜禽养殖),桑――蚕――菌(食用菌)等多种路子;企业也开发出很多的新品种,形成若干条产业链……”,说到桑蚕产业的兴起,舒惠国禁不住动情地感慨:实行东桑西移的确是一项实在的惠民工程。
<br/> “我们公司对蚕丝生产技术进行深化研究,现在已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把普通的蚕丝制作成能够水洗、抗菌防螨等功能被,既保证被子有蚕丝的自然丝滑的特点,又能够达到健康卫生好料理的要求。
”北京怡莲集团开发中心负责人张成伟向《中国改革》介绍说,“我们公司在大别山投资了1.5亿元兴建国家级的蚕丝被生产基地。
”因为有了蚕丝供应的保障,北京怡莲集团的产品成功畅销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近在韩国、台湾一下子就开设了近百个专卖店,使其赢得茧丝绸行业闯出的一匹“黑马”的称号。
<br/> 而普通的农户家庭也可以通过桑树来获得很好的收益。
记者慕名采访了在京郊大兴区安定镇安营扎寨,从事学、研、产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实验的著名农林专家任荣荣教授。
任教授告诉记者:利用鲜桑叶替代15-20%精饲料,饲喂幼鹅,两个月每只平均增重1.8公斤。
利用10只大鹅粪便直接排泄到池中养鱼,每亩池可供500公斤成焦的需要,成鲢鱼和成鲤鱼月增重达250克或300克。
每亩沙地桑可饲养50-60只獭兔,肉质鲜美,皮张优良,每只售价60-70元。
对山羊、奶牛、鸡的饲养更是功效奇特。
<br/> 大兴区安定镇高店村有片古御桑园。
2003年,当地政府请来“财神”任荣荣教授改良品种,并研发酵素系列产品。
一般来说,所有果蔬都可以用来制造酵素,但桑葚酵素最为神奇。
高家店及周边村庄迅速发展7000亩桑葚,引来两家企业投资兴厂,进行饮品、药品、保健品的系列加工。
绿康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平峰向记者介绍:“别的不说,仅农民每亩桑葚就增收1700元以上,我们加工成紫金御液浓缩汁,附加值就提高了10倍。
桑葚里还含有花青素,其抗氧化作用是维生素C 的20倍;桑葚的籽粒里含有亚麻酸和亚油酸这两种治脑血管病的物质,每1000克里可提取1克,价比黄金贵。
我们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科技单位研发成功,已申报国家专利,不久就可投入批量生产。
” <br/> 安定镇农业办公室的张文杰领着记者采访了因桑致富的高文清。
他一人承包了100亩桑葚园,每亩年均产桑葚850公斤,最低保护价1.4元1公斤。
一年毛收入在12~13万元。
扣除所有成本,4个月纯收入最低达6万余元,其它时间看管镇里的古御桑园,拿上1万多元的工资,也就算个小老板了。
高文清却笑着对记者说:“村里种10亩以上桑椹的有100多户呢!” <br/> “发展桑产业,不但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而且也为农民、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东桑西移办公室副主任王北鹰介绍说。
北京怡莲集团在湖北英山县投资兴建300万床蚕丝被基地,第一期投产直接吸纳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研究生就达600多人,全部竣工投产可提供3000多个岗位。
此外,因龙头企业带动,英山县桑园面积由2006年前的1.5万亩回升到2008年的6万多亩,返乡从事种桑养蚕的农民达万余人。
<br/> 《中国改革》记者赴大别山采访时还了解到,安徽霍山县龙华集团用木材重组技术将农民修剪废弃的桑枝制成桑木地板,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试销,因其绿色、健康而宜居之特性,比其它竹木地板更受青睐。
因此一座年产80万平方米桑枝地板的现代化生产车间拔地而起,很快就要竣工投产。
龙华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余良崇告诉记者:仅这一套设备就可消化近3万亩的桑枝,桑农仅此一项就亩增纯收入七到八百元,企业增利更加可观了。
我们接下来就开发配套的桑木家俱,既绿色环保、健康宜居,且经久耐用。
原料的需求,必然带动桑园面积的扩大,带动农民增收。
余副总经理还透露:接下来将开发桑树皮,潜力也是巨大的。
<br/> 小小的一棵桑,真正成了“黄金树”、“摇钱树”! <br/> <br/> “东桑西移”:绿色经济之路 <br/> <br/> “桑产业对生态环保同样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任荣荣教授向记者介绍:中国沙化和水土流失的面积逐年增加,这些地区不仅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恶化的地区,也是“三农”问题最为集中的地区,全国1121个贫困县、3000万贫困人口也基本集中分布在这些地区。
但这被称为“硬骨头”的地区,其实可以成为桑产业的最大基地。
“如果能够得当引导开发,这里是不但可以形成大好商机,而且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 <br/> “桑树吸纳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功能较之一般树种大得多。
因其叶面毛细孔特多且成放射状,所以光合作用特强,燃烧排放的废气,能被桑叶大量吸收”中国科学院蒋又绪院士大力建言,希望推广桑产业。
<br/> 据蒋又绪院士介绍,桑树发达的根系还能积聚能量,具备极强的生存能力,而其树林纵横交错的地下根系,则可加固山体表层,有效防止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金属的开采以及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破坏了地质结构,从而引发生态危机。
而三峡库区水淹后,枫杨、棕榈等常规树种都枯死,只有桑树,水一退便发芽吐叶,依然枝繁叶茂。
桑树成林的地方没发生山体滑坡与泥石流。
”今年5月和7月,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农、林、牧等方面的专家两次深入三峡库区进行科考,专家们已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沿三峡消落带建一条500米宽的桑林,其间套种同样具备水退即活特性的枸杞和苍耳。
将生态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专家们称这一林带为“过江龙”。
<br/> 全国政协委员刘于鹤、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等知名人士也纷纷建言:用现代科学发展观的目光看沙地桑产业,这是一个高效清洁、节能并且具有脱贫致富、福国裕民的新产业。
<br/> <br/> “东桑西移”:仍需突出重围 <br/> <br/> 尽管桑产业具备大有可为的潜力,“东桑西移”工程也实行了三年,但目前还是面临许多困境,桑产业发展艰难。
<br/> ――桑园栽了挖,挖了栽,整个产业链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