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的隐性腐败问题及其治理
浅谈我国腐败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摘要:腐败是社会公共道德的沦丧及行为规范的衰退和堕落,它破坏了党和政府同劳动人民的关系,影响党和政府形象,腐蚀了人们的意志和社会趋向,具有限大的破坏力。
腐败主要为政治腐败、社会腐败、权力腐败和行业腐败等。
不同层次的腐败具有不同的特点,权力腐败是以权谋私、买官、卖宫、权钱交易、以权代法;行业腐败是以职业优势为非法谋私的手段,如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贪占公共财物等;社会腐败是消费行为的扭曲和人际关系的恶化,如黄、赌、毒等。
这都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人们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果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就会积重难返,不仅会影响到我们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而且还会加深社会矛盾的积累, 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久而久之,将逐步蚕食并摧毁人们心中的法律和道德长城,法律和道德长城一旦垮塌,就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特定思潮的引导下突然释放,从而贻害于社会。
因此,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腐败现状原因对策一、中国腐败问题的现状(一)腐败范围越来越广当前腐败现象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展到党政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腐败现象的渗透和侵袭。
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腐败现象也有了明显的增加,甚至纪检、宣传、反贪等部门,也发生了不少买官卖官、贪污贿赂现象。
腐败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无忌惮的谋取私利,或中饱私囊,或利用职权索贿受贿,或利用职权欺压良善,甚至与黑恶势力相互勾结充当保护伞。
(二)腐败分子职位越来越高如果把以前揪出来的腐败疯子比作是“小蛀虫”的话,那么现在已经揪出来了“大老虎”,许多省部级以上的高官受到了查处。
据统计,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给类经济案件中,在2003年涉及百万元以上的案件为1780件,其中设计亿元以上的有21件。
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策略.
一、当前中国腐败问题的主要特点1.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并存,群体腐败呈上升趋势群体腐败是指整个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行使公共权力的部门和个人,利用职务之便,以集体名义做出的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腐败行为。
20世纪70年代前,特大经济犯罪基本属个体犯罪;20世纪80年代后,群体腐败越来越多,贪污、受贿、渎职等案件许多是窝案、大案、串案,往往是“拔出萝卜带出泥”。
近年来出现的腐败大案,很多是以群体腐败形式出现的。
2.腐败犯罪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同时,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公开化和制度化[3]从近些年来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例可以发现,一些腐败分子因为隐蔽性和欺骗性很大,往往是一边腐败堕落,一边还被提拔重用。
但是,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也开始出现公开化和制度化的趋势。
腐败的公开化表现为腐败堂而皇之地公开进行,并被视为理所当然,例如:公款请客送礼、借考察学习名义游山玩水、利用公共权力获取部门利益和小集团利益,等等。
3.腐败同时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涉及层面不断扩大当前,腐败存在同时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的不良态势。
一方面,腐败行为主体正在从基层向中层和高层领导干部蔓延,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甚至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因腐败受到查处的案件越来越多。
从解放初期查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前,省级以上领导干部腐败犯罪者很少。
而到20世纪9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高层干部屡屡因腐败问题受到查处。
这种现象的可怕之处在于,这是干部权力意识的腐败。
[4]说得更明确一点,这些干部把任何一点点权力都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并且已经没有任何道德和良知的约束。
4.腐败的社会认同度提高,腐败文化开始形成腐败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使得整个社会丧失对腐败的判断能力和批判能力,陷入腐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当前中国腐败的蔓延风行与渗透影响,已呈现出强烈的文化特征。
可以说,中国的腐败已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当多数的公众成为腐败的参与者与制造者,腐败已经完全社会化。
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第一篇: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摘要:众所周知,腐败现象由来已久。
在我国当今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谈论。
久而久之,腐败将逐步蚕食并摧毁人们心中的法律和道德长城,法律和道德长城一旦垮塌,就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特定思潮的引导下突然释放,从而贻害于社会。
正确分析腐败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探讨腐败现象的根源、实质,对于深入进行反腐败斗争,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腐败现象原因对策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力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腐败。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腐败其实并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而恰恰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不够充分、社会主义体制还不完善造成的。
腐败问题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各国,从社会主义国家到资本主义强国均普遍存在,根治腐败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的那样:“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1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认真的对待腐败问题,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的去解决腐败问题。
腐败现象如此严重,而且几乎在各个国家都存在腐败现象,那么到底腐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享乐主义思想的存在。
享乐主义在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上强调个人欲望的极度扩张,反对欲望的适度控制;在行为方式上会有奢侈挥霍、腐化堕落、全盘西化、追求享乐、自私狭隘等私欲极度的膨胀。
腐败是既有成本又有收益的,官员对腐败与否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成本和收益:如果他认为前途重要,他会放弃金钱;而如果他认为金钱对他更重要,他又会放弃前途。
当前社会腐败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社会腐败问题及其对策社会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
腐败的存在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和经济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分析社会腐败的原因,并制定切实有效的对策。
首先,尽管腐败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其根源普遍都可以追溯至权力滥用、不透明和法律执行不力等问题。
权力滥用是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官员利用职权地位谋取私利,从而滋生了贪污受贿等行为。
此外,缺乏透明度和公开信息也助长了腐败的发生。
如果政府和企业不公开财务信息,那么贪污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同时,法律执行不力也给腐败创造了温床。
腐败分子往往能够逃脱法律制裁,因为执法机构的不公正或受贿行为。
为了对抗社会腐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完善的法制体系是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手段。
加强司法独立性,强化法律的执行力度,对腐败行为进行严惩,是确保法律公正性的关键。
此外,建立一个有效的举报和监督机制也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设立举报热线,鼓励公民积极揭发腐败行为,并提供相应的保护机制。
同时,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完善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减少腐败的发生。
其次,加强教育和培训也是对抗腐败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腐败的认识,增强反腐意识,是阻止腐败扩散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领域,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诚信意识,可以从根本上预防腐败。
此外,加强公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廉洁意识,也是防止腐败发生的重要步骤。
此外,利用科技手段也可以有效地遏制腐败的发生。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反腐败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技术支持。
例如,政府和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监测和审查财务数据,以发现和阻止腐败行为。
此外,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增加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互动,让公众参与到反腐败工作中来,也是一种高效的手段。
最后,国际合作是解决社会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腐败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腐败问题一直是困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今天,我们将浅谈我国的腐败现状以及反腐对策。
一、我国腐败现状腐败问题在我国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呈现出多个层面和多个领域的特点。
首先,政府层面的腐败普遍存在。
政府官员滥用权力、受贿受贿、贪污贪污等问题仍然时有发生。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还严重破坏了人民的信心。
其次,企业界也存在严重腐败问题。
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之便获取不正当利益成为了司空见惯的现象。
这导致了资源浪费、失信风险增加等问题。
第三,司法领域的腐败也极为突出。
一些法官和律师为了个人私利而失去了法律的公正和公平,司法公正受到了重大挑战,公众对司法机构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二、我国反腐对策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腐败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遏制。
首先,建立了严格的法律制度。
中国通过立法来明确腐败行为的界定,并加大了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涉腐败行为的人员实施惩处和追责。
其次,中国深化了反腐败国际合作。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反腐败活动,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腐败行为,追回国家资产。
第三,推行了更加透明和规范的行政管理。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行政审批的公开透明,建立了更加规范的行政体制,减少了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
此外,中国还倡导全面从严治党,在党内强化反腐力度。
建立了反腐败协调小组,并将反腐败纳入全体党员的重要考核内容。
然而,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反腐败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由于腐败问题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单靠法规和打击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体制改革,加强教育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反腐斗争。
三、未来的展望虽然我国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但我们要时刻警惕腐败问题的反反弹可能。
只有通过持续的反腐斗争,才能实现长期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加大对腐败问题的预防力度,建立健全反腐机制,完善监督体系,提高社会各界的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力量。
新形势下社会腐败问题及其治理
新形势下社会腐败问题及其治理[摘要]腐败是社会的毒瘤,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进而威胁政权的稳定,导致社会混乱。
我国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对腐败的高压态势。
近年来,大批贪渎官员被查处,充分表明了中央的决心。
但由于腐败产生原因的复杂性,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反腐倡廉工作可谓任重道远。
本文在分析了腐败社会危害性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的腐败治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路。
[关键词]腐败;社会危害;治理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认为,腐败是“社会糖尿病”,它是一个富贵病,不会直接导致社会死亡,而是使国家、社会变的极其脆弱,不堪一击。
其本身的隐蔽性也很强,不知不觉中腐败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顽疾”[1]。
对于腐败的社会危害性,中央一直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不断加大惩处的力度。
今年1月,继去年出台《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等3个重要法规之后,又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从严治党,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
为预防和惩治腐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大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取得了廉政建设的新成效。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一、腐败及其社会危害性何谓腐败?就语意而言,是谓腐烂。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中的腐败即为此意。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它是指一个社会像一个有机体那样腐烂、变质,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从现象上看,腐败意味着一个社会充斥着公务人员的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挥霍浪费社会公共财务、假公济私等丑恶现象,以至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贯彻,官僚主义严重,思想滑坡、道德失衡,社会风气败坏;从实质上看,腐败是权力变质和异化的产物,是权力的腐化,公共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偏离既定的目的,不再为公共利益服务,而是被用来换起个人利益,成为社会上少数拥有权力者或集团攫起私人、局部利益的手段或工具。
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斗争
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斗争近年来,中国一直在积极进行反腐斗争,以应对日益严重的腐败问题。
腐败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打击腐败行为,并推动全面的反腐工作。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腐败问题,并回顾反腐斗争的成果。
中国的腐败问题源远流长,历史上的一些朝代因为腐败而衰败。
如今,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在一些领域有所加剧。
腐败现象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司法系统中普遍存在。
官员们往往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收受贿赂。
这种权力腐败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严重侵蚀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
中国的反腐斗争加强了国家机构的监督,强化法律的实施以及打击腐败的力度。
中央政府成立了中央纪委,这是一项专门负责监督党员干部的机构。
中央纪委对腐败行为进行调查,并依法惩治有关人员。
此外,中央政府还建立了国家监察体制,扩大了反腐败的力量范围。
国家监察体制不仅可以对党员干部进行监察,还可对公职人员、工作人员等进行监察,以保证公正和廉洁。
中国的反腐斗争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自2012年以来,中央纪委已经调查处理了大量的腐败案件,涉及面广,力度大。
一些在职或退休的高级官员因腐败问题受到了处理,其中一些人受到了政治审判,并被判处重刑。
这些惩处向公众传递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中国政府对腐败行为决不容忍,并毫不留情地进行处理。
除了打击腐败行为外,中国政府还努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方面,中央政府不仅注重制度建设,推动反腐体制机制的完善,也注重培养廉洁从政的理念。
政府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教育,鼓励公民参与反腐工作,并建立了举报奖励制度,以提高全社会对腐败问题的敏感度。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的反腐斗争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腐败行为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得监察工作难以有效发现和打击。
其次,一些腐败分子利用职权之便,通过各种手段规避监管,使得打击腐败变得困难。
最后,反腐斗争也需要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以打击涉及跨国腐败的行为。
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反腐倡廉工作也成为了各国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
然而,在反腐倡廉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是腐败的隐蔽性。
腐败行为往往隐藏在复杂的利益链条之后,很难被发现和打击。
这给腐败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的监察机构和制度,并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腐败行为的敏感度,以便能够积极参与到反腐倡廉工作中来。
第二,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之二是打击力度不够。
一些腐败分子往往能够侥幸逃脱法律的制裁,这给了其他想要从事腐败行为的人以错误信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腐败分子必须实施零容忍,严厉惩罚,才能起到震慑的作用。
同时,建立严密的司法制度,确保反腐倡廉工作的执法过程公正透明,不能任人唯亲。
第三,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之三是执法部门的能力不足。
在一些地方,反腐倡廉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足,难以胜任他们的工作。
这就容易造成腐败行为的保护伞,给腐败分子提供藏身之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选拔,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同时,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
第四,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之四是部分地方反腐倡廉工作的推进不力。
尽管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反腐倡廉政策和措施,但是在一些地方,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推进却迟缓不前,甚至无法执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中央政策能够在地方得到有效落实。
同时,加强地方政府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如腐败的隐蔽性、打击力度不够、执法部门的能力不足以及地方推进不力等。
当前中国的隐性腐败问题及其治理
当前中国的隐性腐败问题及其治理摘要:在反腐败斗争中,权钱交易、权力寻租、奢靡腐化等一些显性腐败现象容易为人们所识别、所重视,而一些隐性腐败问题却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当前,中国的隐性腐败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腐败隐于人际交往之中,二是腐败隐于部分公众的心理承受之中,三是腐败隐于小集体的共同利益追求之中,四是腐败隐于政府的绩效考核之中。
针对隐性腐败,应采取隐者彰之、法律治之、制度约之、大众察之的反腐败策略。
关键词:隐性腐败;关系交往;社会认同;利益团体;政府绩效考核当今世界各国均面临着艰巨的反腐任务,我国的反腐形势同样异常严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①众所周知,腐败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贪污受贿、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这些腐败行为已经被公众所充分认知并被制度与法规所明确界定,成为公众熟知的显性腐败。
面对不断深化和强化的反腐败斗争,个别企图以权谋私者会寻求更为隐蔽的方式,由此衍生出一些披着合法外衣的隐性腐败形式。
这些隐性腐败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深层危害性、形式多样性等特征。
一方面,隐性腐败行为在不断消解着反腐的成效;另一方面,隐性腐败行为在更深层次上侵蚀着公共利益。
因此,我们必须理性审视隐性腐败及其危害,着力建构有效的隐性腐败治理机制。
一、腐败隐于人际交往之中:文化传统之维度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获取信息、增进情感并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
我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人际关系文化传统的国家,人们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深受人情文化因素的影响。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我国是一个情理社会,人们在做人、做事与判断上不仅仅要从理性的、逻辑的思维和条文制度所规定的角度来考虑,而且还要从具体的、情境的以及个别性来考虑,即所谓的合情合理、入情入理、通情达理。
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策略
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策略摘要腐败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最大的危险。
当前中国出现了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并存,群体腐败上升的趋势。
腐败犯罪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
同时,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公开化和制度化,腐败同时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涉及层面不断扩大,腐败的社会认同度提高,腐败文化开始形成。
其主要原因有: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漏洞使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对腐败的惩罚力度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削弱。
腐败损害了经济发展,危害着社会秩序,危及了政治稳定。
应当从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加强对腐败的惩治力度等方面进行控制和治理。
关键词腐败一、腐败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点(一)念所谓腐败行为就是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员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利益冲突中以个人利益为首要选择违反法律、党纪、政纪规定的行为。
(二)一是以权谋私。
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要手段。
二是权财交易。
公共权力掌握者与利益追逐者之间达成合意欲望为目的的合意与合作。
以权谋私、权财交易的目的而实施的一系列互动行为。
(三)1.腐败2.3.4.5.6.腐败行为是一种违纪、违法、犯罪行为和不道德行为二、当前中国腐败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一)、不少研究成果表明:腐败从多方面会损害经济发展。
腐败水平提高会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大大Paolo Mauro腐败指数从1到10每低2.4人均收入增长率就高4个百分点。
腐败影响经济增长,其原因之一是导致投资水平降低,因为腐败使投资者估算的风险增大,原因之二在于腐败使教育方面的公共开支减少。
腐败指数每低2.38,政府的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就高0.5%左右。
腐败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是十分严重的。
胡鞍钢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初步估计。
他先将中国的腐败类型划分为四种类型,然后对每一种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腐败确实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当前腐败现象的趋势、特点及对策
当前腐败现象继续蔓延的趋势表现为:各类腐败案件发案率越来越高;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各种行业不正之风继续泛滥,其中建筑业工程招投标中的暗箱操作,金融业资金借贷的违规行为,以及利用行政管理职权索贿受贿现象尤为突出。
司法腐败紧随其后,并因其隐蔽性强,难以侦破和打击。
此外,腐败现象的蔓延还呈现出以下新特点:一、腐败现象与地方保护主义相结合。
一些地区以制假售假为业,如假酒、假烟、假药、盗版光盘、拼装旧车等等,牟取暴利,严重地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丧心病狂地坑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却难以整顿和治理,其根源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公然把这些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行为,视为地方经济的增长点和财税来源,明打暗保,假打真保,当地行政管理部门与制假售假者坐地分赃,利益均沾。
二、腐败现象与政府行政管理职权相结合。
一些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经常巧立名目,花样翻新,向行政相对人强制收取各种费用,大搞变相摊派,无视中央政府的三令五申,使乱收费、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反而愈演愈烈。
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收费所得往往与政府机关的“小金库”及个人的“灰色收入”直接挂钩,这种利益驱动大大地调动了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使其乐而不疲。
三、腐败现象与政法职能相结合。
当前政法队伍腐败现象令人尤为瞩目,一些公安干警执法犯法,与犯罪分子暗中勾结,保黑吃黑。
一些法官吃拿卡要,索贿受贿,枉法裁判,破坏国家法律权威,个别检察干部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分子,严重失职渎职。
监狱、劳教机关干警收受在押罪犯家属的好处,违法办理假释、减刑的事件有之。
这些腐败现象无不严重干扰司法公正,危及国家法制的权威及尊严,其社会危害性难以估量。
为此,对以上行为必须严惩不贷,对其个人应坚决清理出队,以保证政法队伍的高度纯洁性。
综上所述,当前腐败现象的蔓延,已然从个别国家机关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发展为地方性、行业性、集团性,作案手段由公开性转向隐蔽性。
以上腐败现象蔓延的新趋势,警示我们必须从深层次思考遏制腐败的对策措施,以达到标本兼治、长治久安的目的。
浅析当前我国腐败治理的难点与对策
浅析当前我国腐败治理的难点与对策腐败治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国外腐败治理的先进经验来看,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腐败行为就会大量出现。
当前,我们的经济转型正处于攻坚时期,滋生腐败的土壤难以根除,腐败活动不断出现新形式、新特点,犯罪手段、作案方式更加隐蔽化、智能化、复杂化,腐败治理形势日益严峻复杂。
一、当前我国腐败治理的现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是世界上较为清廉的国家之一。
随后,我国进入了向市场经济、现代化经济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腐败治理,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当前我国腐败行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腐败行为更趋隐蔽;二是一把手腐败问题尤为突出;三是商业贿赂手法多变;四是监督者则无人监督;五是既得利益难以撼动;六是腐败行为向各行各业蔓延;七是携款潜逃资产流失;八是权力期权化腐败增多。
二、当前我国腐败治理的难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持续深入,腐败现象却不断增多。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当前我国腐败治理的难点梳理分析,以提高腐败治理的能力和效果。
(一)社会公众思想上对腐败片面认知,腐败治理意识不足首先,传统借助关系思想和行贿的文化等腐败恶习是腐败在社会中仍有生存的土壤,而以廉为荣的社会氛围迟迟却难以形成。
以“人情关系办事”成为一种惯常的社会交往方式,社会公众对某些腐败陋习习以为常,心理上对一些腐败行为容忍度很高,参与腐败治理的动力持续不足。
其次,社会公众对腐败侵害自身利益的直观感受不深,反腐败意识不足。
社会公众参与腐败治理,最大的动力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和出于对官员不廉洁行为的痛恨。
最后,社会公众对参与腐败治理的信心不够。
实践中,社会公众在面对一些腐败大案、利益集团时,往往感到难以与之较量。
长此以往,使社会公众参与腐败治理热情下降。
(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制度制约不足一方面,政府职能没有调整到位,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仍然比较模糊。
政府管理的领域较多,有关部门拥有大量的市场监管权力,寻租空间较大。
坚决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
坚决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
治理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是改善我国社会治安的重要任务,其中,坚决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国家政府在治理腐败问题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如果不坚决惩治,则腐败行为仍会有所增加。
一方面,要坚决打击新型腐败,尤其是当前流行的“黑洞”腐败,这种腐败形式会导致资源消耗和相关部门责任不被明确,这既耗费国家资金,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因此,必须加强对此类腐败行为的惩处,以便有效地防治和遏制新型腐败。
另一方面,要坚决惩治隐性腐败,这类腐败行为不仅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也会使社会不公正、不和谐。
因此,应加大对这些隐性腐败行为的惩戒力度,增强其在法律上的责任感,使其少数而又深层次的腐败行为得到有效的惩戒。
最后,要加强对疏忽腐败犯罪的惩罚,特别是那些轻微的腐败行为,要加大对他们的处罚力度,以提醒他们不能放松警惕,不能轻易投入腐败的深渊。
以上是我对坚决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看法。
今后,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对腐败的监督和管理力度,营造廉洁政治的良好氛围,不断发展改善我国的社会治安。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第一篇: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摘要】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
我国现今腐败问题严重,存在着腐败案件不断增长,三公消费,越权渎职等问题。
而出现腐败问题的原因:一有根本问题在于制度,二致富强烈动机导致腐败,三经济转型不彻底等。
为此我们要落实监督制约机制和事后惩戒机制,落实舆论和新闻自由和做到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关键字】腐败问题防治对策“物先必腐,而后虫生。
”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谈及的这八个字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兴趣,也引发了我对于我国腐败问题的思考。
的确,腐败是现今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我们大学生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说,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
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
反腐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难题。
一、我国腐败问题的现状(一)腐败案件不断增长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这种腐败犯罪数字,人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犯罪率从1965年的10万分之3上升到1981 年的10万分之89,在1989年又上升到10万分之181。
中国政府也在官方统计报告中承认,腐败案件在逐年上升,每年增加10%至20%。
(二)三公消费2006年中央决算情况报告称,2006年全国财政总收入39373.2亿元、总支出、40422.73亿元。
“三公消费”占收入、支出超过22%。
现代中国有了举世知名的三个“公害”,就是当代中国的官员们与时俱进的创造。
这三个“公害”是:公车泛滥、公吃奢靡和公游铺张。
中国的官员们日常出行要派车,出差要吃饭住宿要用公费,迎接其他领导又要铺张,这从古代开始就已经有了这些风俗习惯,喜欢讲究排场和所谓的礼貌。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建国以来腐败最严重的时期,属于世界上腐败程度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并且在国际上政府廉洁的排名都比较后。
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然而,腐败问题却一直困扰着这个伟大的国家。
腐败不仅会严重损害政府的形象和信誉,还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经济发展受阻以及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
为了解决腐败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腐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国际合作等。
本文将就我国腐败现状进行浅谈,并探讨一些反腐对策。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腐败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腐败行为涉及面广泛,包括金钱权力交易、行贿受贿、滥用职权、贪污挪用公款等。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腐败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制度性问题,二是人性问题。
制度性问题主要体现在我国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权力过分集中,官员任期制度不完善,容易导致腐败的发生。
而人性问题主要是指一些官员缺乏公共服务意识,追求私利,对权力的滥用以及不廉洁行为的麻木不仁。
针对我国腐败现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腐。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中国国家监察法的出台,意味着反腐败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同时,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打击力度,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切实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其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推行党风廉政建设是根本所在。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培养和锻炼一支忠诚、廉洁、纯洁、可靠的干部队伍,是反腐败的重要手段。
第三,推进国际合作。
腐败问题不仅存在于中国,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中国政府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开展反腐败合作,分享信息和经验,共同努力解决腐败问题。
此外,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对公务员的培训和考核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倡导廉洁从政。
同时,加强媒体监督,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让腐败行为无处遁形。
中国政府还推行了一系列的惩治腐败措施,包括建立反腐败专门机构,加强财政监管,等等。
然而,反腐斗争仍然任重道远。
目前,腐败问题在中国依然存在,甚至可能呈现一种新的形式和趋势。
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策略
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策略一、当前中国腐败问题的主要特点1.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并存,群体腐败呈上升趋势2.腐败犯罪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同时,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公开化和制度化3.腐败同时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涉及层面不断扩大4.腐败的社会认同度提高,腐败文化开始形成二、当前中国腐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漏洞使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2.对腐败的惩罚力度不足以遏制腐败的蔓延3.部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削弱三、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体系机制1、.加强制度建设,消除产生腐败的体制缝隙和漏洞制度是关于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规范、规则和惯例的总和,它规定和塑造着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
制度作为规范、规则和惯例的总和,是社会秩序的主要构成因素,有利于人或者组织获取一种共识信念,从而使得人或者组织的行为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邓小平非常强调制度的重要性,他认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可以说,合法性政权和良好的制度安排所导致的有效的政府能力和经济绩效即制度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持久强大的根本保证。
因此,制度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特别对于体制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更是如此。
当前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阶段,许多体制存在缝隙和漏洞,为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与条件。
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主动深入到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和部门,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消除可能产生腐败的体制缝隙和漏洞。
要尽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制度基础;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筑牢反腐倡廉的政治基础;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夯实反腐败的法治基础。
同时,要加强反腐倡廉方面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
要完善反腐倡廉相关法律和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的制度,加快廉政立法进程,研究制定反腐败方面的专门法律,修订和完善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国的隐性腐败问题及其治理腐败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都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社会痼疾。
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面临着严峻的腐败挑战。
除了明显的贪污受贿等问题,中国还存在着一种隐性腐败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给社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当前中国的隐性腐败问题及其治理。
一、隐性腐败的特征和表现
隐性腐败指的是那些在法律框架下看似合法的行为,实际上却存在着腐败的现象。
这些行为通常并不公开,被少数人所知,但却具有严重的腐败性质。
隐性腐败的特征和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权力寻租。
权力在一些行业和领域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相关的权力掌握者可能会利用职权之便进行非法的谋取私利的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获取资源、资金或者利益。
其次,权钱交易。
在一些行业和领域,政府官员与企业家之间存在着利益的交换关系。
例如,企业家通过行贿或者提供其他形式的利益给政府官员,以谋取某种利益。
这种权钱交易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公平的、非法的交易行为。
再次,利益输送。
一些行业和领域的相关政策或者决策可能会对特定的群体或者个人带来直接的利益。
而权力掌握者可能会利用这些政策或者决策以及其它方式,将这些利益无偿或者低价地转移给自己或者亲属、朋友等。
最后,滥用行政权力。
一些政府官员滥用行政权力,以实现自身或者他人的私人利益。
这包括滥用行政审批、执法、监管等权力,对企业或者个人进行打压,为自己或者他人牟取不正当的利益。
二、隐性腐败的危害
隐性腐败虽然没有明显的直接经济损失,但却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首先,隐性腐败削弱了公信力。
如果公众对政府或者相关行业的公信力产生怀疑,就会造成社会信任的缺失,进而影响到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发展。
缺乏公信力的政府无法有效地引导社会资源和推动社会进步。
其次,隐性腐败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
一些企业或者个人通过行贿等手段谋取非法利益,扭曲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这导致企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资源和机会,迫使诚实守信的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最终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再次,隐性腐败加剧了贫富差距。
一些权力掌握者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巨大财富,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
这使得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
最后,隐性腐败损害了国家形象。
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其形象对于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至关重要。
然而,隐性腐败问题的存在破坏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给国家带来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三、隐性腐败治理的措施
要解决当前中国的隐性腐败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法制建设。
加大对隐性腐败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加强监督和司法审判的力度,提高违反法律的成本。
其次,加强监管和审计。
强化行政监管,加大对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防止权力寻租和权钱交易。
同时,加强对公共资源的审计,确保公共资源配置的透明和公平。
再次,加强教育和宣传。
加强对公民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腐败的氛围。
最后,推进透明治理。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增加公众参与决策的透明度,有效地制约和监督政府官员的行为。
四、结语
当前中国面临的隐性腐败问题是一项系统性的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来共同解决。
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监管和审计、加强教育和宣传以及推进透明治理等一系列措施,我们有望有效地治理隐性腐败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