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腐败的原因
如何解决腐败问题
如何解决腐败问题?中国现在的腐败问题很严峻,但大家思考过腐败的原因和根源吗?思考过根治的方法吗?我想你也能出一点力的,只要你敢于直面问题,思考问题。
下面是我的一点见解,不知道能否起到求抛砖引玉的作用。
腐败问题自从有了私有制之后就有了,至今任然是各国的通病。
中国是重灾区。
为什么?我想有这几个原因:1、经济发展水平,中国阶段腐败高发阶段。
计划经济搞平均主义,官员都很廉洁,一方面是那时的思想教育抓的好,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们对于财富的渴望已经被平均主义消磨得差不多了,人们追求财富的动力不足。
[现在这种动力被激发了,追求财富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社会各个阶层都在追求财富,官员们也是人也和大家一样,他们中很多小时候经历过忍饥挨饿的生活,对贫穷深有体会,面对垂手可得的而又没有看管的金山,你要是他,你能不心动?不伸手?恐怕没几个能做到。
]2、中国在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有许多无法预想的和能够预想但来不及修补的漏洞让腐败有机可乘,包括制度和法律上的。
[ 这也难怪,中国人民对于财富太急切了。
]3、只顾经济建设,人们思想上的一些变化没有过多关注。
[ 计划经济时代腐败少,一是本来就没什么钱可贪,二是违法的成本较高,所以不敢三是那时候的官员不像现在这么嚣张,不敢肆无忌惮的贪污! ]所以你那什么人民对财富的渴望被平均主义消磨的差不多了,记住,不是人民,是官员,不要偷换概念,人民可没有贪污的机会,只有官员才有!不能说每个人都有可能贪污,就认可贪污吧! 关键要从制度上解决腐败的源头,那具体怎么操作呢? 要加强反腐败的力度,然后建立强的监督机制(民众参与监督的权力,敢于质问官员并能受到法律有效的保护),所以民众不能对官员太宽容了,应该苛刻一点,要知道中国的老百姓对官员太宽容了!既然要说贪污腐败,这对象就是官员,不是人民,广大的人民腐败的机会几乎为零.所以不要偷换概念!大家都知道从制度监督机制上解决腐败,话都会说,可如果真要有人这么做了,我估计你又要跳出来反对了1、没钱可贪,我认为不是什么好事,就像穷到强盗都不理你了,是什么好事吗?人民生活需要财富。
当代中国反腐倡廉现状
当代中国反腐倡廉现状一、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
它的主要表现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现象。
腐败问题的表现形形色色:有明目张胆的腐败,有比较隐蔽的腐败,也有钻空子、打着合法旗号的腐败。
但其要害和实质,都是一些贪婪分子利用手中掌握的一定权力,搞权钱交易、中饱私囊、通过各种手段,把国家的、人民的、不该得的钱物装入自己的腰包,据为己有。
瞎指挥、不负责任、随意决策。
直至在拨投资、上项目、险合同过程中见利忘义、索贿受贿。
使国家和人民蒙受巨大损失的行为,则是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的混合体。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
我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腐败现象,有种种复杂的原因。
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主义和其他剥削阶级影响将长期存在,总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现代文明成果,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也会趁机钻出来。
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一个艰难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
这个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会给腐败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
这些年来,我们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对党员和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抓得不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滋长,也是腐败现象得以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当代的中国社会生活也同样面临着腐败的严重问题,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加剧地导致了腐败问题的愈演愈烈、滋生蔓延。
第一、从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的角度看,在公有制的经济成分外,社会出现了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这种多样化的格局出现,多经济成分、多种分配形式和多种利益群体的存在,在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很容易被少数人应用到社会其他领域,甚至引入党内政治生活,由此诱发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
中国当今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一当前中国反腐背景近年来,腐败现象迅速滋生和蔓延,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腐败至少导致三方面问题:首先是政府公信力、执行力的下降,腐败问题将严重阻碍政策、法律的执行;其次是社会投资环境的恶化;,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再次是影响社会公正,激化社会矛盾。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二中国前腐败现象的成因首先,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当前,在社会转型期,道德行为的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相当严重。
其次,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
再次,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
由于我们缺少执法守法的传统,致使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
三中国腐败问题对策(一)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首次完整提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
提出“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等。
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了我党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决心,为我们进一步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
而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是要抓住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和关键手段的监督。
中国历代腐败背后的权利与财政读后感
中国历代腐败背后的权利与财政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权利与财政的关系1.权利导致腐败2.财政体制助长腐败3.权利与财政的相互作用三、历代腐败现象分析1.封建时期的腐败2.近现代以来的腐败3.腐败类型的变化四、腐败背后的制度原因1.权力过于集中2.监管不力3.制度漏洞五、反腐败对策1.权力制衡2.完善财政体制3.加强监管和法治建设六、结论正文:随着我国历史的演进,腐败问题一直如影随形。
从封建社会到近现代社会,腐败现象在各个时期都有所体现。
本文试图从权利与财政的角度,分析中国历代腐败背后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反腐败对策。
权利与财政的关系紧密相连。
首先,权利导致腐败。
在封建社会,官员掌握着大量权力,这使得他们有机会以权谋私。
封建时期的腐败主要表现为贪污、受贿等现象。
其次,财政体制助长腐败。
我国古代的财政制度不够完善,官员的薪俸较低,这使得他们更加倾向于通过腐败手段来谋求财富。
权利与财政的相互作用,导致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历代腐败现象有其特点。
封建时期的腐败主要体现在官员阶层,近现代以来,腐败现象逐渐蔓延至企业、事业单位等各个领域。
同时,腐败类型也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贪污受贿发展到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等多种形式。
腐败背后的制度原因值得深思。
首先,权力过于集中。
在一些部门和地区,一把手权力过大,导致监管缺失。
其次,监管不力。
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但仍存在监管盲区和漏洞。
最后,制度漏洞。
一些政策和法规的不完善,为腐败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针对历代腐败现象及其背后的制度原因,我们需要采取有效对策。
首先,加强权力制衡。
通过完善立法、加强司法独立等方式,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
其次,完善财政体制。
提高官员的薪俸水平,减少腐败的诱因。
同时,加强对官员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度的落实,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
最后,加强监管和法治建设。
完善监管体系,堵塞制度漏洞,让腐败分子无处可逃。
总之,历代腐败现象背后的权利与财政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思的。
浅谈中国腐败问题
浅谈中国腐败问题浅谈中国腐败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其中就包括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官员腐败现象,本文就将对腐败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给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反腐策略!一、腐败现象由来已久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腐败问题,作为一个有着两千年封建史的古老国家,封建官僚体系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备,官员们互相帮助,欺上瞒下,中饱私囊的现象十分普遍。
清朝时期,中国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贪污数额按现时折算高达875亿元。
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便出现了第一贪官羊舌鲋,而羊舌鲋生活的时代刚好和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时代相同,这足以说明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出现了贪污这种现象!当然,我们相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光辉灿烂的,腐败问题只不过是跳梁小丑,涵盖不了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由于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些糟粕,以及现代人受西方不良思想的引导,更重要的是由于自己的欲望,最终抵制不住诱惑,走向了贪污腐败的罪恶深渊!二、新中国建立后的腐败现象(一)建国初期的腐败问题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此前国民党政权由于各种问题,其中也包括严重的腐败问题而走向没落,最终退居台湾。
所以新中国建立后有了前车之鉴,便很注重反腐,再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腐败问题更是不能容忍!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第一例腐败案发生在天津,由毛主席亲自处理。
早在1949年3月,毛泽东预言:有些共产党人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果不其然,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身为天津地委书记的刘青山、天津行署专员的张子善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贪污、挪用公款171****0000元(旧币,约折合今人民币1716272元)。
最终两人被判处死刑。
可笑的是两人太不值了,因为他们的贪污数字与现在的官员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然而在当时却是震惊全国。
这从反面说明中国现在变富了,所以官员也更有东西可贪了。
(二)改革开放后的腐败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腐败问题也严重了许多。
中国的反腐败问题
中国的反腐败问题腐败是一种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公共权力产生而产生的复杂社会历史现象,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腐败现象。
早在19世纪,英国的阿克顿勋爵就说过一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而且它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焦点,各国都普遍存在这一问题。
腐败问题原因(一)制度不完善是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旧体制的某些做法还在起作用的情况下,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受到权力的左右,这样就给权钱交易打开了方便之门。
在制度建设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初级阶段,在传统的政体中,人治的色彩很浓,家长制的作风占主导地位。
(二)权力缺乏监督是腐败产生的直接原因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说的:“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从我国这些年的反腐败实践看,腐败现象的产生存在这样的“三个基本”现象:事前基本没有监督,事中基本缺乏监督,事后基本不是监督。
领导班子的内部监督流于形式,特别是对主要的领导干部,同级党委不敢监督,同级纪委也不敢监督。
人民群众形象地描述对“一把手”的监督现状: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媒体监督太险,下级监督不敢。
(三)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教育缺失改革开放以后,对外交流不断加深,社会文化环境得到了发展,但也也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有所滋长,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权力观发生了变化,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跌入了腐败的泥潭。
此外,我国经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官僚主义、等级观念、特权意识、官本位思想等封建社会的固有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成为滋生腐败的主要土壤。
腐败解决措施(一)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依法反腐是国际反腐败经验的重要总结,我国的反腐倡廉也要多加完善具有较强执行力的法律制度,避免假、大、空的政策性规定。
同时,还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保证已有反腐败法律的执行力,促使国家各项廉政措施真正得以贯彻落实。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腐败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痼疾。
腐败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还妨碍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
本文将探讨中国腐败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一些反腐败的对策措施。
一、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分析1. 权力过于集中中国的权力过于集中,给了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一些官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形成了权力寻租的局面。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也存在问题,部分地方政府对中央监管不力,导致腐败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2. 缺乏监督与透明度中国的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监察部门的权力受到限制,难以有效发现和打击腐败行为。
同时,政府的决策过程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缺乏透明度,容易引发腐败问题的滋生。
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力度也较弱,缺乏有效的舆论监督。
3. 薪酬体系不合理现行的薪酬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一些公职人员来说,薪酬并不高,而他们却有着巨大的权力。
这种不合理的薪酬体系容易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一些官员可能通过滥用职权来获取非法的收益。
4. 社会道德观念淡薄中国的社会道德观念普遍较为淡薄,一些人缺乏对道德底线的约束,容易被腐败所诱惑。
同时,一些人对腐败的态度较为宽容,甚至存在“能捞则捞”的心态,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滋生土壤。
二、反腐败的对策措施1. 改革权力分配机制为了减少腐败问题,中国需要改革权力分配机制,实现权力制衡和监督的有效运行。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应当更加明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力度。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力,提高打击腐败的能力。
2.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中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力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察机构的权威性和效率,加大对腐败问题的打击力度。
同时,还要加强舆论监督,通过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推动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3. 改革薪酬体系对于公职人员的薪酬体系需要进行合理调整,确保他们的薪酬与权力相匹配,避免因薪酬不高而滥用职权。
中国当今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当今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腐败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这一问题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然而,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对策,可以帮助中国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腐败问题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
首先,政府官员的权力过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滋生了腐败。
由于权力过分集中在少数官员手中,他们往往能够滥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
其次,中国的经济飞速增长也为腐败问题提供了土壤。
高速的经济发展使得政府资源配置变得庞大而复杂,容易产生腐败现象。
再者,道德观念的淡漠和法律意识的薄弱也是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系”文化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人们更注重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而忽略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要解决腐败问题,首要的一步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政府应当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另外,政府官员的权力应当进行有效的分散,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此外,建立独立的反腐败机构也是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样的机构应当具有独立的调查权力,并公正地处理腐败案件。
除了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当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减少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干预,降低行政审批的难度以及涉及的不透明度。
这样可以减少政府官员谋取私利的机会。
同时,政府应当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减少市场上的不公正交易,提高企业和公民对法律的遵守意识。
另外,加强对公众舆论监督也是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官员的行为应当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
政府应当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向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让公众成为监督的主体。
同时,加强媒体的监管,确保媒体的独立性,使媒体能够对腐败问题进行公正、客观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最后,教育也是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可以有效地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
政府腐败案例分析
政府腐败案例分析腐败是一种破坏社会公信力和经济发展的毒瘤。
政府腐败案例是现实社会中不少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本文将分析几个不同国家的政府腐败案例,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一、中国的“钢铁老板”案件在中国,政府腐败案例屡见不鲜,其中较为著名的案例之一是“钢铁老板”案。
该案涉及到河北省高官与当地一家钢铁公司老板的勾结,以权力交易为手段获取私利。
这一案例揭示了中国政府公信力和执法能力的严重问题。
导致这种腐败案例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官员的权力过大。
中国政府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巨大的权力,而权力滥用往往导致腐败的产生。
此外,腐败案件往往与巨额资金有关,缺乏透明的资金运作和监督机制也是造成政府腐败的一个重要方面。
解决政府腐败案例的关键在于法治建设。
中国政府应加强司法独立,推进反腐败立法和执行力度,确保腐败分子受到公正的审判和严厉的惩罚。
此外,加强政府监督和媒体监督,建立透明度高的政府财务公开制度也是重要的对策之一。
二、巴西的“石油门”事件巴西政府腐败案例中著名的案件是“石油门”事件。
这一事件涉及巴西石油公司高层官员与政界精英之间的贪污交易,导致全国范围的抗议浪潮和政治动荡。
造成巴西政府腐败的原因之一是政治体系的腐败。
在巴西这样的国家,政治体系中充斥着贪污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政治精英为了获取私利,往往与企业家勾结,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取利益。
要解决巴西政府腐败问题,政治体制的改革至关重要。
建立透明度高的政治选举制度,减少政治精英的滥权现象,同时推进反腐败立法以及加强司法独立,确保违法行为受到严惩,这些都是有效的对策。
三、印度的“教育腐败”问题印度政府腐败案例中一个重要问题是教育腐败。
在印度,许多政府官员通过收取贿赂为学生提供优厚的考试条件,导致教育资源不公平分配,扭曲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则。
教育腐败案例的原因之一是社会腐败观念的存在。
在印度社会中,贪污和权力交易被一些人视为“正常”的行为,这种病态的价值观影响了教育领域。
解决印度政府腐败问题需要改变社会观念。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
(五)根本问题在于制度在中国这种过去实行计划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本身就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
中国的资源有限,政府官员对商品和服务拥有很大的分配权。
因此,在缺乏其他供应资源的社会主义结构中,就会有人为了获得这些紧俏资源而干违法的事情。
社会主义制度结构把很大权力集中在国家官员手中,这些人控制着很多别人想要的稀有商品,因此这就为他们的腐败提供了机会。
(六)经济转型不彻底中国目前腐败问题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济转型还不完全。
在很多情况下,一些部门几乎可以垄断所管辖的行业。
国有企业被认为在运作方面应该享有更大的自主权,部级单位一方面仍然需要对该行业进行监管,但另一方面则需要远离商业活动。
尽管政府采取了这些限制行政部门经商的措施,但是一些部级单位仍然和下属公司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
(一)道德观念淡薄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由于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道德准则的失范,引起道德行为的失序。
这种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相当严重。
(二)权力的监督机制存在漏洞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
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
缺少执法守法的传统,致使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处。
这一方面造成人们思想的极度混乱,对一些现象失去了辨别是与非、罪与非罪、违法与合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当前的反腐败斗争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手段。
(四)国家福利制度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缺乏俸禄养廉的经济条件。
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出现严重的政府腐败,重要根源之一就是那些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因为收入太低无法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平而不得不利用其工作之便谋取私利。
试论述中国当前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试论述中国当前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的发展势头迅猛,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
一、中国腐败问题现状与历史回顾“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
当前,中国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表现为公款性奢侈消费、经济类犯罪、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行为屡见不鲜,从腐败官员层级来看,呈现由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发展发展趋势,涉及经济管理部门、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学术教育界等多个领域、多个部门,腐败官员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回顾历史,我国历史上曾经存在几个政治清明、腐败问题较少的极端典型例子,可以为我们今天解决和防治腐败问题提供借鉴,例如“贞观盛世”、“商鞅变法”时期。
贞观年间,当时国家正处在相对和平时期,综合国力积累上升,国家领导者思想开明、国民思想较为自由开放、政治管理体制分权制衡、重视民主等因素,使得当时国家政治清明、腐败问题极少;此外,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腐败问题也是基本绝迹的,其原因在于,商鞅变法,厉行“法制”,采用严刑峻法的手段规治吏治,对腐败问题的监察和惩治力度极大。
一经查出,当事人非死即残,以致吏治严整、官风正直,腐败问题较少。
二、中国当前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权力过于集中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在这种政治体制下,国家权力有相当大的部分集中在党员领导干部手中,导致权力过于集中。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过于集权是产生腐败的直接诱因和根本原因。
(二)长期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奖惩制度缺失权力集中,同时又缺乏有效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中国当前现实恰是如此。
当前,政府教育我们,政府监督有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司法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等形式,但是仔细分析之,可以发现没有一种监督形式同时做到持久监督和有效监控,所以,制度缺失、监察不力是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
中国当前官员腐败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中国当前官员腐败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我国腐败案件发案率呈上升趋势,并呈现新的特点:一是涉案金额大,二是集体窝案多,三是作案官员级别高,四是作案情节严重,五是涉及范围广(腐败案件几乎涉及公共权力和市场经济所及的所有部门和行业)。腐败现象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腐败分子大肆侵吞国有资产破坏市场规则败坏社会风气;腐败行为动摇了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激化了社会矛盾。我国反腐败斗争面临严峻形势。腐败是社会肌体上的毒瘤,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进而研究遏制腐败的对策,对于赢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十分必要。
(二)权力的监督机制存在漏洞
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
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禁你的,他干他的。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完善用人机制,以文化反腐。
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周礼》曾提出:“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2]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官员只有经常加强廉政文化的学习,才能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此外在干部任免上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1]从而有力的遏制了所谓的“亲情文化”的蔓延,净化干部队伍。
中国的反腐败问题
中国的反腐败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然而,多年来,腐败一直是困扰中国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反腐败斗争,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本文将探讨中国反腐败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同时讨论政府采取的措施以及应对挑战的策略。
一、腐败问题的追溯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腐败问题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存在。
古代的腐败主要集中在官员贪污受贿、权力的滥用以及贿赂等方面。
近代中国的腐败问题则更加复杂,涉及到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多个领域。
二、腐败问题的原因分析中国的反腐败斗争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中国的政府体制存在权力过于集中、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这为腐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其次,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培养了一批渴望私利的人群,这些人群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此外,社会道德观念的扭曲和法律执行的不力也加剧了腐败的泛滥。
三、政府反腐败措施的实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中国设立了反腐败专项工作机构,对腐败行为展开调查和打击。
其次,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制度改革,包括加强行政监督、增强司法独立性和建立国际合作机制等。
此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倡导廉洁文化也是反腐败工作的重要部分。
四、应对挑战的策略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需要继续探索新的策略来应对挑战。
首先,政府应加大监督力度,建立更加严密的监管机制,确保权力运行的透明和公正。
其次,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完善反腐败法规,提高法律执行力度。
此外,提高公众参与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只有通过政府的不懈努力、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国际合作的加强,才能不断推动中国反腐败工作向前发展,为实现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当前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和对策
Public Administration | 公共管理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56当前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和对策戴军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社科部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摘要:文章重点分析了当前腐败的特征,产生腐败的制度根源、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提出合理配置权力,坚持党务公开,发展党内民主;增强权力运行和制度的透明度;加强思想教育,遏制腐败意识的产生的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反腐倡廉;腐败特征;原因;对策党的十八大立足于从严治党,“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了更好地落实十八大精神,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腐败现象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思路。
一、当今社会腐败现象及其特征当今现实生活中,国家打击腐败的力度逐日加大,但腐败现象却屡禁不止,曾经颇为优秀的领导干部也会堕落成腐败份子,一些特别领域和职务上一批又一批的领导干部走向腐败之路。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呈现易发多发势,一些案件触目惊心,影响极为恶劣。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全国约有15万名官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约有6000人涉嫌犯罪。
据2011年4月18日《济南时报》(B2版沸点)《行贿笔记本牵出60官员》一文报道,山西太原规划局窝案,因房地产商与规划局“中间人”笔记本泄露行贿内情,牵扯省市级官员60多名,涉案金额达6亿元。
当下,一些品行败坏的商人、企业为追求利益,拉拢腐蚀监管人员和少数领导干部,先后引发出了三聚氢氨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毒豆芽、工业酒精酒等事件,百姓食物中致癌物比比皆是,肚子成了垃圾场。
老百姓讥讽这些腐败份子为“混混官”、“太平官”。
即: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塌塌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样子。
我们的党员队伍中的腐败分子表现的腐败特征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不注意思想政治教育,丧失理想信念的追求,常常以领导干部自居;二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贪图个人享受,不问百姓疾苦,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三是充分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家人、亲朋好友捞好处,谋私利,贪得无厌;四是从事权钱交易,灯红酒绿,产生腐败。
我国腐败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办法
浅谈我国腐败问题【摘要】腐败是权力的腐化,其实质为权力的变质和异化。
它对社会有着极大的危害。
当前我国腐败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层面的原因。
其中有封建官僚政治体制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旧体制固有的弊端给腐败的产生保留了土壤;新旧体制转轨过程必然伴随的消极作用;法制建设不健全,缺乏完备的监督机制等。
二是更深层次的道德文化、价值观念方面的原因。
其中如人性中固有的弱点由于缺乏良性社会调控机制的导引而诱发腐败动机;中国传统文化中轻视公德重视私人关系这一重要特点导致“关系网”这一腐败神经网络的建立;国民价值观念中一直缺乏社会公正的内涵;民主法治观念的淡漠等。
针对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了“标本兼治”的治理方略:深化改革,尽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加强法制建设;提倡和建立道德自律、政治责任感,强化廉政意识;弘扬以公正理性为核心的民主价值观念,建设法治社会。
【关键词】:权力腐败;权力异化;标本兼治;治理方略“廉政”和“腐败”,一直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话题,中外皆然。
自改革开放以来,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尽管党中央一直将反腐倡廉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但多年来,腐败现象却愈演愈烈,几成燎原之势,成为无法根除的一大顽症,反腐败已为公众深切关注。
基于此,有必要对腐败及其成因作重新审视,以希冀更好地对症下药,彻底根除这一社会恶瘤。
一、腐败的涵义及危害何谓腐败?就语义而言,是谓腐烂。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1中的腐败即为此义。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它是指一个社会像一个有机体那样腐烂、变质,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在现象层面上,腐败意味着一个社会充斥着公务人员的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挥霍浪费社会公共财物、假公济私等丑恶现象,以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贯彻,官僚主义严重,思想滑坡、道德失衡,社会风气败坏;2从实质上看,腐败是权力变质和异化的产物,是权力的腐化,公共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偏离既定的目的,不再为公共利益服务,而是被用来换取个人利益,成为社会上少数拥有权力者或集团攫取私人、局部利益的手段或工具。
探究当前我国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
探究当前我国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摘要:我国当今腐败问题是集历史、社会、体制、思想和监督等一系列因素所造成的。
而思想教育的缺失,法制的不健全,监督的疏忽漏洞,打击力度的不够,以及深化体制改革进程的缓慢,都是腐败滋生蔓延的现实土壤。
关键词:腐败;思想;体制;监督一、历史根源腐败现象从本质上讲是剥削制度的产物。
它之所以在消灭了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中国滋生发展,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是其中重要原因。
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的改革》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家长制作风、形形色色的特权以及腐败现象“同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有关”。
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根本特征就是皇权专制。
这种专制制度必然导致权力机构的臃肿、僵化、腐败和对人性的催残。
邓小平指出:“在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式人物,他们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惟命是从,大搞“一言堂”,以权压法,是法律成为权力的附庸。
”在高度集中、个人专断、权大于法、家长制作风盛行的情况下,腐败分子肯定不可能受到有效的揭露和有效的惩处。
等级特权思想也是党和国家腐败现象得以产生发展的思想根源之一。
我国封建社会的管制等级森严,特权名目繁多。
皇亲国戚、各级官吏享有不同等级特权。
这种等级特权制度派生的“官本位”以及等级特权观念在今天让在盛行:上下级关系和群众存在的不平等关系,甚至依附现象。
部分形形色色的等级特权,自然驱使部分人追逐仕途,跑路、要官,进而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滋生腐败现象。
亲情文化是腐败产生和蔓延的文化温床。
几千年自给自足的温饱农业经济和佛儒道合流的文化积淀共同形成了中国人的保守、自私、与世无争、逆来顺受、明哲保身、重友谊、重亲情、重邻里、讲礼仪、能忍耐、不逾规、避邪恶的立世保身思想,“狼从门前过不伤自家羊就行了”,这是他们祖辈奉之为座右铭的人生准则。
这些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国产生腐败的亲情文化。
亲情文化主要表现是感恩戴德,唯上司是从、唯长者是从,在同辈之间是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
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权力过大,没有监督机制
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权力过大,没有监督机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尽管反腐败的力度越来越大!改革开放带来了思想的解放,思想的解放导致了部分人的金钱至上。
无论古代的士、农、工、商,还是当今的士、商、工、农,中国自古以来当官都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最理想职业,因为大家看中的是当官带来的权力,权力带来的利益,当然也有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为民牟利!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等,成为流芳百世的民族楷模!腐败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绝对的权力滋生绝对的腐败。
显然没有权力就不是真正的官,问题就出现在绝对二字上面。
何为绝对的权力?一手遮天。
一手遮天就是没有任何的约束、监督,为所欲为。
当然一手遮天的天根据权力的大小而划分大小,许多单位的一支笔、一言堂,许多地方的土霸王就是一手遮天的杰出代表!池塘的大小往往决定里面最大的鱼的大小,权力的大小决定官职的大小,官职的大小决定滋生的最大的腐败案件的大小。
所以腐败的根源就在于绝对的权力没有监督!晚清和申一案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反腐败案件,通过这条大鱼钓出的相关小鱼不记其数!这一案件很好的说明了,要想切实抓好反腐败工作,必须从源头上抓起。
抓住个小鱼小虾永远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鱼不除新的小鱼小虾还会不断的产生,而且源源不断,等小鱼长大了就成了大鱼,而大鱼又会滋生更多的小鱼,所以无论是大鱼还是小鱼都是越来越多,尽管你在不断的、买力的抓小鱼!而且大鱼是靠小鱼来喂的,所以小鱼会得到大鱼的保护,小鱼有大鱼的保护就更难难抓!中国的池子很大,大鱼一直很隐蔽,披着各种外衣,带着各种各样的光环,有的甚至达到了权力的颠峰,正是这些嚣张的大鱼才造成了反腐败越反越腐败的根本原因!上梁不正下梁歪。
也可以说下梁的歪就是因为上梁不正。
那么怎么纠正上梁的不正呢?。
浅谈中国的腐败问题
20世纪以来,中国几度被腐败问题所困扰。
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初,屡屡将腐败导致亡党亡国的教训引为借鉴,腐败问题一度曾得到了有效控制。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腐败问题开始蔓延,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极端严重。
近年来,腐败蔓延的势头有所遏制,但腐败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必须进一步采取有力的预防和惩治措施。
以下是我对中国腐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社会危害以及如何反腐的简单分析。
当前中国腐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漏洞使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
当前,中国正处在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漏洞使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一些掌握了一定政治、经济、社会资源权力的腐败者正是利用体制缝隙和漏洞,通过各种手段侵吞、占有、攫取国家和集体乃至他人的财富。
2.对腐败的惩罚力度不足以遏制腐败的蔓延。
长期以来,中国的反腐败工作,特别是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往往集中在受贿者,即主要是党政官员的一方,并且,对行贿者和受贿者的惩治力度存在较大差距。
腐败者所付出的代价太低,激励和促长了腐败行为,由此导致的腐败行为泛滥成为因对腐败惩罚不力付出的另一种代价。
3.部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削弱。
“心清则自正,无欲则自廉。
”廉洁是从政之德的基本内容社会转型时期往往是政治、社会、思想观念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利益冲突最激烈的时期,还是各种利益对处于“脱贫致富”过程中人们诱惑最大的时期。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可能发生扭曲,廉洁自律意识就可能丧失。
当前中国腐败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有:1.腐败损害经济发展。
不少研究成果表明,腐败从多方面会损害经济发展,腐败水平提高会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大大降低。
由于权力腐败,政治权力不正当地介入经济领域,使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机制受到扭曲。
权力对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作用,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损害了市场经营环境,扰乱了经济秩序,必然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腐败的原因当下中国的腐败犯罪是相当严重的,而生成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觉得何家弘.中国腐败犯罪的原因分析这篇文章就可以告诉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人性本能中生成腐败的原因何为人性?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荀子·性恶篇》)这就是说,人性是天赋的,是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不是后天修学而成的习性。
那么,人性中是否包含腐败犯罪的成分?或者说,腐败犯罪是否属于人类的本性?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首先说明人性的本质是善还是恶。
(一)人性善恶人性本善抑或本恶,这是个跨越时空而且众说纷纭的问题。
在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传统文化主张人性本善,正如广为流传的《三字经》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其实,儒家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也不尽同。
例如,同为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孟子和荀子对待人性善恶问题的观点就截然不同。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从善的,这就如同水向低处流一样自然。
而人性之所以从善,是因为人天生就有仁义礼智的善端。
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告子上》)然而,荀子却认为,人的本性是向恶的,而这基于人的生存本能和食色本欲;人可以有道德善行,但这是后天养成的。
他还把人需要道德礼法的约束作为人性恶的证据。
他认为,人之所以追求善,就是因为人的本性缺乏善;如果人的本性是善的,那么道德礼法也就没有存在之必要了。
(《荀子·性恶篇》)探讨人性善恶,我们首先要明确善恶这两个概念。
在汉语中,“善”的基本含义是好;“恶”的基本含义是坏。
然而,好与坏是相对而言的,善与恶也是相对而言的。
有好才有坏,有善才有恶。
对你是好,对我可能就是坏。
在此为善,在彼可能就为恶。
因此,衡量善恶的标准应该是群体标准,不是个体标准。
人类是群居的动物,群居就会产生个体之间的关系,而善恶也正是在个体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表现出来。
由于个体利益是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所以不能以个体利益作为衡量善恶的标准,只能以群体利益作为衡量善恶的标准。
符合群体利益的行为是善,损害群体利益的行为是恶。
对个体而言,群体利益往往要求其行为不能利己而利他。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利己向恶,利人向善;损人利己是典型的恶,舍己为人是典型的善。
明确了善恶的行为标准,我们再来考察人类的本性对行为的影响。
人类的生命具有个体性;人类的生活具有群体性。
一方面,为了个体生命的存续,人就要努力满足自己的需要,甚至不惜损害他人乃至群体的利益。
另一方面,要在群体中生活,人又必须遵从群体的需要,必须顾及他人的利益,特别是那些与自己有特殊关系的他人。
例如,父母可以为子女牺牲个人利益;爱人可以为对方牺牲自己利益。
由此可见,利己是人的本性,利他也是人的本性。
生命的个体性乃人性恶之源;生活的群体性乃人性善之端。
这是自然界的生存规律在人性中的体现。
因此,人性本善亦本恶,而且人们对于善恶的感觉会追随世态而变化。
清平盛世,民风纯朴,性本善的主张就容易被人接受。
物欲横流,邪恶当道,性本恶的观点就容易成为主流。
孟子生活于战国前期,社会环境比较安宁,政治状况相对稳定,于是人心向善。
荀子生活于战国末年,社会险恶,政治凶残,人人争权夺利,君子小人同欲,于是人心向恶。
从这个意义上讲,孟子与荀子的人性思想都是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
承认人性中存在恶的一面,也就在人性中找到了腐败犯罪的根源。
(二)食色本能告子在与孟子讨论人性问题时说:“食、色,性也。
”(《孟子·告子上》)其意为:吃食和性交是人的本能。
如前所述,荀子也认为,人性本恶的原因就在于人的生存本能和食色本欲。
与所有动物一样,人要生存,就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营养,因此吃食是人的第一本能,是天生就具有的能力。
性交本来是物种繁衍的需要和方式,与个体生命的延续无关紧要。
大自然为了使个体甘愿为物种延续而劳累并受难,便经过千万年的进化而把性交的功能扩张至爱情并附以快感。
于是,人类的性就与情相合,而且要遵循社会规范,否则就会转化为罪。
与人类社会中许多种类的犯罪一样,腐败犯罪大多与人的“食色本能”有关。
腐败犯罪的基本形式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去违法谋取钱财,而钱财就是吃食本能的延伸。
另外,许多腐败的官员不仅贪财而且贪色,不仅进行权钱交易,而且进行权色交易。
这些犯罪发自人类的本能,却又颠覆了人类的本性。
客观地说,贪官并非都是十恶不赦的妖魔坏蛋。
有些贪官本来不坏或者说不太坏,但在物欲横流人心向恶的社会环境中,因未能拘束自己的食色本能而陷入腐败的泥潭。
(三)辞让争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理由之一是辞让之心人皆有之。
荀子主张人性本恶,理由之一是争夺之心人皆有之。
从表面上看,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看法是截然相反的,但是二者的目标却是一致的。
他们都倡导善的行为,都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只不过,孟子在人性善的基础上提出“存心养性”的主张,强调自我修养的重要;荀子在人性恶的基础上提出“化性起伪”的主张,强调外在教化的作用。
诚然,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是需要争夺或曰竞争的,但是过度的竞争就会演变成人类之间的拼杀,就会导致人性的恶化。
在那些过度强调竞争的国家和地区,许多人就会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去争夺,恃强凌弱,尔虞我诈,甚至是武力搏斗,你死我活。
以贿赂犯罪为例,受贿者是在利用手中的权力去夺取财富,行贿者则是在用手中的财富去夺取更大的财富。
无论在官场上还是商场上,行贿者都是在以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花钱买官是要在晋升的竞争中获得先机,而“花钱买市场”则清楚地表明了这种竞争行为的性质。
从这个意义上讲,争夺之心就是腐败犯罪的人性根源。
(四)基因差异主张人性本善的学者认为,犯罪是后天因素造成的,犯罪的产生原因是社会制度、文化、道德、环境等方面的缺陷,如社会分配制度不公、贫富差异巨大等。
不过,这种犯罪社会学派的观点并不能完全解释社会中存在的犯罪现象。
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有些人犯罪,有些人就不犯罪?即使生长在同一社会阶层或者家庭环境中的人,为什么也有犯罪者与不犯罪者之分?于是,一些学者就从人类先天的生理和心理差异方面去探寻犯罪的原因。
如前所述,笔者主张“人性本恶亦本善”。
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每个人的本性中都同时存在着恶源与善端;其二,有些人天生性较恶,有些人天生性较善。
诚然,天生性较恶的人不一定都去犯罪,天生性较善的人也不一定都不会犯罪,但是这种先天差异可能影响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取向。
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龙勃罗梭(Cesare Lombroso,1835-1909)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生来犯罪人”和“犯罪遗传”等观点。
如果说人类的遗传基因中同时存在着恶源与善端,而在某些人的遗传基因中,恶源大于善端,那么这种人比其他人就更具有潜在的社会危害性。
如果他们是普通百姓,他们有可能成为杀人犯或者抢劫犯;如果他们是政府官员,他们有可能成为恶官或者贪官。
虽然人们无法查明那些贪官的遗传基因,但是可以从其贪腐行为中略见端倪,譬如令国人唾骂的军队巨贪谷俊山。
龙勃罗梭曾经断言:“同一切疾病一样,人们也可以为犯罪找到病因,而且或许能够更容易地加以诊断。
”假如有朝一日,人类的科学技术能够识别遗传基因中的恶源并且可以“修剪”那些恶性DNA片断,那么人类就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中存在的犯罪问题,就有可能实现“让世界充满爱”乃至“世界大同”的梦想。
这就像人类试图通过遗传基因手术来根治癌症的理想。
当然,犯罪不同于癌症。
人类即使掌握了这种技术,也未必就能普遍使用,因为那不仅会侵犯人权,而且会有使人类整体弱智的风险。
二、社会习俗中生成腐败的原因在当下中国,人们经常感叹好人太少。
为什么?因为当下中国的社会环境不养好人!在一个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鼓动人们为成为强者而进行恶性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很难“与人为善”。
在官场上,在商场上,在各行各业的职场上,人们都竭力发扬体内之恶,以便对抗并战胜他人之恶。
有些贪官在为自己的腐败行为辩解时声称“别无选择”;一些外国商人到中国行贿却说是“入乡随俗”。
这些说辞可能有些虚伪,但是也促使我们思索中国社会习俗中生成腐败的原因。
(一)重人轻规在中国,重视“人的关系”已然成为一种习俗。
诚然,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而且这关系就会有好坏亲疏之分。
其实,法律并不否认关系,因为法律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但是,本文所说的“关系”是那种开“后门”走“小道”的关系,而这是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的。
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人就开始流行“办事找关系”了。
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中,一些有关系的家庭把子女通过“后门”送去参军或返回城市。
后来,那些没有关系的家庭也开始找关系让下乡的子女“返城”或安排较好的工作。
后来,这种做法不断蔓延。
上学要找关系,看病也要找关系;去商店购物要有关系,去饭馆吃饭也要有关系;找工作要靠关系,做生意也要靠关系;开车违章了要去交管部门疏通关系,遇到纠纷了要到法院去建立关系。
在官场上,关系更是至关重要的,成事靠人脉,晋升靠关系,于是,选边站队,拉帮结派,就成为官场上司空见惯的怪现象。
在重视关系的社会中,规则往往是被人轻视的,因为在关系面前,规则的作用可有可无———需要时即有,不需要时即无。
特别是在规则不明确或不公开的情况下,有关系和没关系的待遇就会大相径庭。
即使是完全正当的需求,没关系的人也会饱受刁难。
即使是不太正当的请求,有关系的人也会一路畅通。
于是,人们就千方百计去寻找关系,建立关系。
而且这关系的用途也不断升级,从抢购鸡鸭鱼肉等紧俏商品到争拿黄金地块等开发项目,从中获益的金额也从几十元攀升至数亿元。
于是就有人专门对“关系”进行理论研究,著书立说,多种“关系学”类的图书都跻身于畅销书之列。
相形见绌,本来就先天不足的法律规则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更为弱化,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也继续下滑。
那些敢于无视规则的人被视为有魄力,那些善于规避规则的人被视为有能力。
当规则在关系面前大举溃败之时,腐败就必然在社会中暗流涌动。
(二)送礼成风不知从何时起,请客送礼在华夏大地上悄然成风,而且愈来愈盛。
请客送礼与“找关系”和“走后门”往往是紧密相连的。
中国人本来就有逢年过节给亲友送礼和请亲友聚餐的习俗,后来这请客送礼的对象就演化为有权有势或有用之人。
20世纪70-80年代,由于经济公有制和生产力低下,许多社会资源都处于短缺状态,于是那些能够掌握或支配这些资源的人就成为有用之人。
当时的社会中就流传着关于好职业的说法:第一是听诊器(医生),第二是方向盘(司机),第三是商店的售货员。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需要这三种人的关照,于是在逢年过节时就要送礼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