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乡镇工作执行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提高乡镇工作执行力

提高乡镇工作执行力,既是一个全新的理论课题,又是一个现实的实践问题。提高乡镇工作执行力,是确保乡镇工作健康开展,圆满实现各项任务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乡镇工作执行力

正确认识和理解乡镇工作执行力,是新形势下不断提高乡镇工作执行力的前提条件。

提高执行力,是乡镇工作角色地位的特殊要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身处基层的乡镇工作,情况复杂,任务浩繁,政策性强,要求高,群众感受真切,评判直接。这就要求我们“只争朝夕”,加快工作节奏,注重行政效能,追求行政效率。同时,还应看到制定政策主要是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党委、政府,乡镇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和落实好上级的政策。因此,提高乡镇工作执行力,就是全面提高其政策、工作、项目、制度、价值等方面的落实力,在落实中体现执行力。

提高执行力,是党性原则的集中要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要是靠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贯彻执行。执行力如何?它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党的任务目标的圆满实现,也关系到党的领导在农村基层的全面实现。因此,提高乡镇工作执行力,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党性原则、政治纪律问题。或者说,是党性原则对提高乡镇工作执行力的集中要求。

提高执行力,是乡镇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执行力问题,说到底是个作风问题。提高执行力,要求乡镇干部要努力转变作风,到

实地,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发扬“钉子”精神,一个个的任务,一项项的工作去落实,去加快落实。在良好的作风实践中去体现,完善和提高执行力,体现乡镇干部的全面素质,用作风转变的实际效果来展示乡镇、乡镇干部、乡镇组织的形象。乡镇工作的实践反复证明,干部的作风越深入,越扎实,乡镇工作的执行力、落实力就越高,工作成效就越显著,上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就越满意,乡镇干部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就体现得越好。

提高执行力,是提高乡镇组织和干部的整合能力、执行能力的综合反映。现实工作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个文件要求,同一次会议布置,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党员干部去运作,效果却不一样,有的甚至大相径庭。这就说明,乡镇组织的整合能力,即整合配置资源的能力不一样,乡镇干部在实际落实中的执行力体现和挖掘得不一样,所以效果就不一样。一句话,执行力体现着乡镇组织的整合能力,体现着凝聚力、战斗力,体现着乡镇干部的执行能力,体现着干部综合素质。因此,可以说,它是一个正确反映乡镇组织、乡镇干部整体素质形象,单个素质形象的综合指数。

二、正确认识影响乡镇工作执行力的滞胀因素

影响乡镇工作执行力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理念缺失。目前,乡镇干部提高执行力的理念普遍缺失:有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唯单位利益是举,能给自己“一亩三分地”带来好处的就执行,缺乏大局理念;有的喜欢按部就班,“细嚼慢咽”,缺乏效能理念;有的习惯于上推下动,“依葫芦画飘瓢”,缺乏创新理念;有的只求工作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缺乏争先创优理念;有的只求组织

关怀,不求组织制约,抱怨组织“纳蛮”,缺乏党的绝对领导理念;有的喜欢小范围通气,“暗箱操作”,缺乏公开公正公平理念,有的喜欢号叫基层苦,基层穷,困难多,执行力不到位可以理解,缺乏克难制胜理念;有的喜欢“天马行空”,唯我独行,缺乏法纪政策理念等等。总之,理念不同程度地缺失,必然会导致乡镇工作执行力提高的指导思想偏颇,导致信念缺失或偏移,导致执行力降低。

作风不实。有的满足于“会议开了,文件学了,工作安排部署了,执行力就体现了”,缺乏深入基层,“一竿子撑到底”的工作作风;有的习惯于贯彻上级精神“在影视里跑”,要情况“抢着电话摇”;检查督办工作,“隔着小车玻璃瞄”,总结推广典型,“热衷于材料瞧一瞧”,缺乏深入基层,听民声,解民意,谋民利,遂民愿的“古今事业须成于实”的务实作风;有的即使是下了基层,入了民众,也是“走马观花”,“雾里看花”,骑两轮(摩托车),问两句(调研),抹两盘(打牌),喝两盅(酒),说两点(布置工作),工作浮燥不定,华而不实,缺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概和精益求精的严谨作风。有的习惯于把落实执行力与获利挂钩,热衷于通过执行力体现“单位利益”,“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以致“执行力荤化”,缺乏大局至上的工作作风。有的在落实执行力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作为”,“慢作为”,“折扣作为”和“乱作为”问题,深层次来讲,还是折射出作风“扭曲”,作风不实,作风不良。因此,就本质而言,有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执行力;有什么样的作风实效,就有什么样的执行力效果。作风问题,始终是影响和制约乡镇工作执行力提高的“瓶颈”。

精神不振。古人云:“精神者,精气神也”。精神,是支柱,是动力,是魂灵,是工作成败、事业兴衰的基础和前提。营造好的精神状态,营造好的精神状态群落,是振奋乡镇干部精神,振兴乡镇工作的当务之急。应当看到,在乡镇党员干部中,绝大多数精神状态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他们既辛苦,又清苦,在一线上贴近组织,贴近群众,为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许多积极地奉献,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但是,也应看到,乡镇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也是“良莠不齐”的,有的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重复着“乡镇工作上传下达,领领钱,东吃西喝混着玩”的“快乐人生”旋律,工作“混混式”,敷衍了事;有的看到好处就伸手,遇上困难绕着走,逃避工作重担,推诿了事,精神萎靡不振。有的思想始终沉浸于“理想、理想、有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的信条,宗旨观念淡化,出现“精神颓废”。有的“谈牌来神,谈色来神”,心思和时间多数耗在牌桌上、酒桌上、包房里,寻求刺激,出现“精神空虚”。有的认为“提官,轮不到;加薪等不到;改善待遇条件,做不到”,感到眼前迷茫,振奋精神“无用”,出现“精神虚无”。有的认为,乡镇工作执行力不强,对不起党和人民,强化执行力吧,成绩和问题都充分显现,易让他人“餐嘴嚼舌”,自招“人言风险”。因此,欲干不能,欲罢不忍,出现“精神忧郁”。上述这些与提高乡镇工作执行力格格不入的精神状态,若不加以治理,任其蔓延,提高乡镇工作执行力,就是“空中楼阁”了。

能力恐慌。提高乡镇工作执行力,除了理念正确,责任心强烈,作风扎实以外,乡镇干部的能力水平,也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影响因素。目前,我县的乡镇干部队伍,呈现出“青黄间作”格局,有的老同志“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