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耳定律的实验改进与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耳定律的实验改进与创新

发表时间:2011-03-17T14:22:08.87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2期供稿作者:庄锦忠[导读] 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庄锦忠(泗洪县石集中学,江苏宿迁223909)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观察有关的现象,要大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焦耳定律实验》是初中物理教材中非常重要的验证性

演示实验,苏科版教材第十五章第三节“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一节关于焦耳定律实验实验装置右图1所示。

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锥形瓶中装满煤油,并用胶塞密闭,胶塞中安放如图温度计,瓶中各放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乙瓶中的大。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越多,温度升高也越高。观察温度计读数上升的情况,就可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

1.如图2 接通电路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分别观测不同电阻丝所在液体温度的变化(R2>R1),实验结果是:R2所在的锥形瓶温度上升得高。

2.待温度降到原位时,保持通电时间相同,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大小,观测R1 所在液体温度变化。

3.延长通电时间,观测液体温度的变化。实验结论如下:

(1)电流、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2)电阻、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3)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该实验装置比较复杂,密闭要求高,显示速度慢,可见度小,耗时长。该实验过程同时存在以下三点不足:第一,在说明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的原理时,要分两次实验进行;要待两只温度计读数降到原来的读数并改变电流后才能做第二次,事实上烧瓶中的煤油加热容易,降温难,需很长时间温度才能回到原来温度,演示效果差。

第二,加热时间长,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并且不能连续重复演示,不利于组织课堂教学。

由于本节内容课堂容量较大,如果按书中的方法进行演示实验,能见度差,学生不易得出结论,教师难以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

鉴于此种原因,不少老师对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也是不错的,有人改用图3 方法,能缩短实验时间,但是还是存在可视性差、实验时间长等缺陷,2007 年“四配套”工程配备的器材,“焦耳定律演示器”能给实验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该仪器演示介质不是煤油而是空气,因此灵敏度高,操作方便,效果明显,结构见图4。

配套仪器:直流电源0—15V 2A 滑动变阻器。

使用方法:用一支带针头的注射器吸取红墨水染色的水,旋松贮气盒螺帽,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二支U 型玻璃管内约2 厘米,两管注入量尽量相等。

为了避免在注入时管内形成“气泡”影响液体的注入,可以用穿上线的针放在管里进行引流。

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1.将左贮气盒内的两个等值电阻串联再和右贮气盒内电阻、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组成串联电路,可以演示通电时间、电流相等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实验时,只要连好电路,再将贮气盒气门螺帽旋紧,使贮气盒内的气体呈封闭状态,闭合电源开关、调节变阻器,将工作电流调至1A 左右,数秒后便可明显发现与电阻大的那只贮气盒相连的U形管中液柱上升速度快。说明电阻发出的热量也多。

2.两贮气盒各用一个电阻,依旧组成串联电路,另外在右贮气盒外再并联个分流电阻,调节二只贮气盒的气门螺母使管内的液柱均停留在同一水平线上,再旋紧气门螺母,封闭气体。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将工作电流调至1.2A 左右,使两管内的液柱以适当速度上升,并比较上升的高度,可以明显得出,在电阻、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3.演示“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任选一个贮气盒实验,显而易见随着通电时间的增加,液柱越升越高,从而得出结论。演示该实验时应注意:

(1)注入液体后到课堂演示前,不得旋紧气门螺帽,因为一旦贮气盒气体封闭,即成“灵敏气压计”,管内液面高度就会随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影响演示效果,甚至液体倒流入贮气盒,在保管期间也必须放松气门螺帽。

(2)每个实验可能要重复多次,但当电源切断后,放松气门螺帽可以使液柱复位,且等片刻后,使盒内外温度平衡,再旋紧气门螺帽。

(3)不可长时间通电,如果上升液面接近管口时,应立即切断电源,以免液体溢出。

(4)在演示时,如果电流表有读数,但管内液柱不上升或上升速度不符合规律,或液柱上升到一定高度突然下降,说明有漏气现象,必须排除后再演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