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抗菌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抗菌药物
千头万绪的药(二),从抗菌药开始!TANG
(一)青霉素类 (二)头孢菌素类 (三)其他β-内酰胺类 (四)氨基糖苷类 (五)大环内酯类 (六)四环素类
(七)林可霉素类 (八)多肽类 (九)酰胺醇类
(十)氟喹诺酮类 (十一)硝基呋喃类
(十二)硝基咪唑类 (十三)磺胺类及甲氧苄啶
(十四)其他 (十五)抗结核分枝杆菌药
(十六)抗真菌药
(一)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1.药理作用和临床评价(1)分类和作用特点
(2)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3)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
2.用药监护监护要点
3.常用药品的临床应用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苄星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适应证、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和常用的剂型、规格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作用机制——干扰敏感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菌体肿胀、变形,死亡。
我们会反复用到的一张图TANG
作用靶位:细菌细胞内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PBPs是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的酶。青霉素类竞争性地与酶活性位点结合,从而抑制PBPs,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杀灭细菌。
青霉素类作用机制【TANG】
【动画时刻】
青霉素类——繁殖期杀菌剂
◆对处于繁殖期细菌作用强;
◆对已合成细胞壁、处于静止期者作用弱。
青霉素——主要用于:
①G+球菌
②G+杆菌
③G-球菌
④某些G-杆菌感染
◆注意:多数G-杆菌无效!
◆有效的是——【前后联系TANG】氨基糖苷类、氨曲南。 【主要药物——青霉素·适应证】
(1)首选:
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等;
②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等;
③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感染;
④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用于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⑤白喉;
⑥炭疽;
⑦破伤风、气性坏疽;
⑧梅毒;
⑨钩端螺旋体病;
⑩回归热。
青霉素
·废草溶了长葡萄,
·白炭破气也能好。
·勾搭梅毒回归热,
·下治淋病上流脑。
(2)亦可用于:
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②放线菌病;
③淋病;
④奋森咽峡炎;
⑤莱姆病;
⑥多杀巴斯德菌感染;
⑦鼠咬热;
⑧李斯特菌感染;
⑨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
⑩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二)典型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严重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与剂量无关。
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
溶血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药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哮喘发作等。
2.吉海反应(赫氏反应)
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时,致症状(寒战、咽痛、心率加快)加剧——病原体死亡所致。
现有梅毒病变可有加重现象,如二期梅毒皮疹再现等。在晚期心血管或神经梅毒更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处理——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
3.其他
①大剂量应用——脑脊液药物浓度过高——青霉素脑病(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
②长期、大剂量用药——菌群失调,出现二重感染(由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
③肌内注射区——周围神经炎。
④大量应用青霉素类钠盐——高钠血症——心力衰竭。
⑤大量应用青霉素类钾盐——高钾血症、钾中毒反应。
【注意事项】
(1)过敏性疾病患者如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慎用。
(2)妊娠期妇女仅在确有必要时使用。少量从乳汁中分泌,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宜暂停哺乳。
(三)禁忌证
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试阳性者。
【用法与用量】及【制剂与规格】
——第一阶段,基础班,均暂不讲授。
——极有可能,永不复习。TANG
(四)药物相互作用
与氨基糖苷类混合后,两者抗菌活性明显减弱(相互灭活)——两药不能置于同一容器内给药。
二、用药监护
(一)用药前必须询问过敏史并作皮试
选用250~500U/ml的青霉素溶液皮内注射0.05~0.1ml,做所有青霉素类药的皮肤敏感试验。
【关于皮试——强调几个注意点】
(1)无论何种给药途径(口服、肌内或静脉注射)都须做。
(2)20min后,观察皮试结果,阳性反应者禁用。必须使用者经脱敏后应用,随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休克——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吸氧,应用血管活性药、糖皮质激素。
(二)根据PK/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属于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抗菌活性与细菌接触药物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而与血浆峰浓度关系较小——不需要轰轰烈烈,平平淡淡的维持即可【TANG】;
血浆药物浓度低于MIC(最小抑菌浓度)时,细菌很快生长,当达到MIC时增加药物浓度并不能增加疗效——因此首要地是延长高于MIC的持续维持时间。当T>MIC%达到40%以上时,可显示满意的杀菌效果。 血浆半衰期较短——仅约30min,药物经7个半衰期就将消失殆尽,青霉素的有效血浆浓度可维持
5h——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为:每日分次给药,每隔6h给药1次。
几乎无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和首剂现象。
(三)选择适宜的溶剂和滴速
——用盐不用糖,两百毫升,一小时内。
(1)溶剂应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pH5.0~7.5)。
不可与酸性较强(pH3.5~5.5)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或作为溶剂——失去效价并易致过敏性反应。
(2)小容积、短时间——单剂量不宜超过200ml;静脉滴注时间不宜超过1h——既可在短时间形成高血浆浓度,又可减少因滴注时间过长药物裂环分解而致敏。
(3)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滴注及静脉注射。
(四)监护特殊反应
(1)全身大剂量应用可引起青霉素脑病
——腱反射增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婴儿、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尤要注意。不可用于鞘内注射。
(2)大量应用青霉素钾盐
——高血钾症,心脏停搏;
(3)钠盐——高钠血症、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