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学技击原理(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武学虽然历史悠久,门户纷沓,派别繁多,风格各异,但从其历史发展和传承沿袭的角度来看,不外乎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派系。体现在具体的搏击技法方面,大体上则可分为内力(卫气能量的应用技术)、拳法(踢打摔拿,点穴卸骨等使用技巧)和器械(十八般兵器及暗器)三大类。
少林派系的起源较早,据历史考证,在北宋初期,少林寺有一位叫福居的主持,邀请当时各门派的武学大师赴少林寺演武。通过一段时间的相互学习和切磋,创编出十路金刚拳、延寿功、固体法等一系列拳术套路和内功功法。从而为少林武术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独立系统。明清之际,少林武术在与其他门派的交流和融摄过程中,日趋完善成熟,终于形成了“今之武艺,天下莫不让少林”的隆盛局面。
少林武术的主要贡献,在于以佛教的禅宗思想和禅修方法为基础,对我国传统吐纳导引术中的练气、运气机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综合及整理,使内功练气与武术拳技互为表里,成为整体。武林界中流传的“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等谚语,便是本着内功修炼为本,拳技操练为末的观点,所作出的通俗注解。
一千多年以来,少林武术之所以雄踞武林之魁首,与其“拳禅一如”,重视对潜意识(直觉意识)的开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加之少林武功注重外在“金钟罩?铁布衫”的操修,可使全身不畏拳打脚踢,其技击又有朴实无华,刚劲有力,技艺全面,招招制敌的特点,故被武林界誉之为“外家拳”。
武当派系形成的过程较晚,大约是在明代至清末期间,其代表性拳种主要为太极拳、八卦掌和形意拳。与少林武术相比较,武当派系不注重人体抗打功的外在操练,而是特别重视对内功功力的修为,尤其注重对争力的研究与应用,并结合道家思想,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观和阴阳五行的气学理论,将内功劲法与武术拳技相融通,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独特体系,被武林界誉之为“内家拳”。
由于武当派系极力完善和总结内功劲法在武术拳技上的应用,使其技击之术奇妙而深奥,已达出神入化、高深莫测之境地。但与此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踢打摔拿”等搏击技巧的运用,体现在武术技法的整体性方面,不如少林武术那样全面。
所谓的峨眉派系,是指流传于四川地区的传统武术,现代武林界有人认为,峨眉武术源自道教盘破武术,为先秦时期的老子在峨眉山九老洞修道时所创。“盘破”,是峨眉武术最原始最基本的拳种。“盘”者,即指盘功,讲究“缠”劲,是护卫之手法。“破”者,指击打功,讲“脆”劲,为进攻手法。盘破手法攻防一体,是峨眉武术一切攻防技法的发展之源。后来又吸收了四川地区的民教、魔教和佛教武术之长,自成一大派系。
峨眉武术最显著的风格和特征:一是有其独特的走盘功夫,既贯穿了柔弱胜刚强的打法理念,又体现出了动中求打的打法法则。二是善用指、掌和凤眼拳,以打人体要害穴位而见长。三是主张拳打“寸分”,打出“脆”劲。
以上对峨眉武术的认识可供参考,但其源自老子之说显然是假托,以示峨眉武术与道教文化的渊源关系。据我所知,峨眉武术与少林武术的渊源关系极为密切,在借鉴和发展的过程中,峨眉武术在“盘破”(即走架和手法变化技巧)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而且善用打穴之法。由于其生存在少林与武当两大派系之间,随着各门各派的相互交流与融通,使其风格和特征逐渐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至今已难以区分。
我们通过对三大派系的初步了解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传统武学的核心是技击。而其技击之术的形成和具体内容,则是少林派系(外家拳)“踢打摔拿,点穴卸骨”等武艺技巧,以及武当派系(内家拳)“内功劲力”的击人放人之术。但这两者又都是以内功修炼的“功力”(卫气能量)为基础,从而为我们把握和研究传统武学的内涵与实质,提供了较清晰的途径。
《周易》亦称“易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其中所阐述的太极观和阴阳五行气质学说,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与总结,对我们研究传统武学至关重要。(如图20) 所谓的“太极”,实际上是以地球为中心,太阳东升西落与月亮东升西落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所谓的“阴阳”,是指因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对地球所造成的一日昼夜之分,一年之四季之分;以及因一年二十四节气的交替,对大气所造成的“风寒暑温燥火”(六气)之变化。而所谓的“五行”则是指阴阳六气的气质精微,相当于现代物理学常说的元素。古人正是遵循《周易》所揭示的自然规律,本着“天人相应”的宇宙观,来探讨人体的生理结构与生命现象。体现在传统武学方面,除点穴术涉及到与《周易》理论相关的人体十二经脉体系、“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之外,最主要的应该是人体骨骼结构和卫气能量相关的内容。
现在我们已知,地球从右向左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从左向右进行着逆向自转,而月球则是从右向左围绕着地球运转(如图21)。由于古人将月球的运行轨迹纳入了大地的范畴,故而弥补了以地球为中心的错误认识。人类正是因为受到日、地、月顺逆双向运行轨迹的引力影响,才使人体骨骼各部关节的运动,局限在45度―90度之内。这不仅揭示了人体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以弧线运动为主,也是传统武学中“踢打摔拿、卸骨”等搏击技法形成的生理依据。
我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是“以气为本”的气学文化。武术内功所修炼的卫气能量,除了其昼夜运行于人体五十周次,与自然节律相应之外,其在六阳经运行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在六阴经运行时所产生的向心力,也充分体现出天体在顺逆双运的作用下,由万有引力所产生出的两种反向之力。这即是武当内家派系所讲的“争力”,亦被称之为“自然力”。内家拳学以“内功劲力”为技击法则的全部内涵,均体现在对“争力”的获得和运用方面。
卫气能量由六阳经运行所产生的离心力,使人体体表和四肢产生了强大的崩弹之力。而卫气能量由六阴经运行所产生的向心力,则是人体重心得以平衡的保证。这两种力量综合并作用于人体,就是武当内家拳中所谓的“浑圆力”,亦称“整力”。故此,武林前辈将人体自身骨骼肌所产生的力量,称之为“后天劲”;将人身所带来的潜在能量(指卫气),称之为“先天劲”。内家拳学的精髓,就是要去除筋骨肌肉所产生的蛮力、拙力和僵力,换来卫气能量的自然之力和本能之力。这正是中华武学区别于现代体育运动,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武道或搏击之术,而呈现出的最为根本最鲜明的特征。
由于内家拳学注重对自然力的恢复和求取,遵从人体生理的自然法则,故依据人体骨骼各部关节的弧形运动规律,以及卫气昼行二十五周次的环行机理,采用“圆”和“弧”的运动拳式,来适应并发挥卫气能量反向双运的“争力”特性。例如内家拳所谓的“内劲走化”,即是发挥卫气能量的向心力,在推手和走架过程中始终保持自身重心的平衡性。“外劲崩弹”则是发挥卫气能量的离心力,作为击人放人的爆发之力。因此。“圆弧运动”是争力整劲灵活多变的关键。只有圆弧运动才能把诸如直力、横力、刚柔虚实,顾打等因素统一到争力之中,才能使所发之整劲连环无断续,往返回环以至无穷。
现代武林界有人从外家拳和内家拳的区别上来划分武功的高低,并将内家拳的“内伤力”作为中国武学的最高境界。其基本观点如下:
(1)练功方法不同。外家拳以练人体外部的肌肉、筋骨为主,利用打沙包、举石锁、跑步、跳绳等大运动量的方法,增强肌肉的力量,强化自身。而内家拳是以走趟子(练套路)、单操手、站桩、试力等方法来增强功力,基本不借助外界器械,也无需使自己的拳脚练得皮糙肉厚,运动量也很小,给人一种文人的感觉。
(2)造成对方伤害的形式不同。外家拳练好了,打人威力也很大的,轻者局部红肿,重者伤残,但给人造成的伤害主要是肌肉筋骨。而内家拳给人造成的伤害,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伤,但被击者却感到五脏六腑好像裸露在身体外面,被人打了一拳一样,那种痛苦是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