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温和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可能发生的侵染过程: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3 昆虫病毒和植物病毒
4.3.1 昆虫病毒
昆虫病毒是比较常见的,其中以鳞翅 目最多,其次为双翅目、膜翅目、鞘翅 目和螨类,而等翅目、脉翅目和毛翅目 的少见。
目前我国已研制了12种病毒制剂,而 工艺比较成熟且应用规模较大的是棉铃 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1.2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4.1.2.1 病毒粒子的结构 *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1、无封套(包膜)的病毒粒子 A.衣壳粒(一种对称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病毒的核酸基 因组,由多肽组成蛋白质亚单位)。 B.壳体:由多个衣壳粒组成。 C.核壳体(核衣壳):是衣壳与其包围着的核酸。
1.吸附:噬菌体与敏感的寄主细胞接触,在寄主细胞的特异 性受点上结合。
2.侵入:噬菌体吸附在细菌细胞壁的受点上以后,核酸注 入细菌细胞中,蛋白质壳体留在外面。
3.复制:噬菌体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后,操纵寄主细胞的代谢 机能,大量复制噬菌体核酸,但不形成带壳体的粒子,称 为潜育期。
4.粒子成熟(装配):寄主细胞合成噬菌体壳体形成完整 的噬菌体粒子。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2 噬菌体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2.1噬菌体
基本形态有三种: 蝌蚪形、微球形和丝状
另据结构不同,又可分为 六种不同类型 (见表)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2.2 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4.2.2.1噬菌体生长的测定
一步生长曲线: 定量描述毒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
他认为这种病原物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 微生物,把病毒等其他微生物分开是一个划 时代的创举,遗憾的是把这种病原物称为是 一种极小的细菌。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B. 1898 年 (贝格林克 , 1851—1931),在不了解伊凡 诺夫斯工作的情况下,进行了类似的试验,发表了 与伊凡诺夫斯几乎完全一样的研究结果。贝格林克 把这种病原物称为是称之为“传染活液” ,并给 以拉丁名(Virus),被誉为“病毒学之父”。
重点、难点: 病毒主要特点,毒性噬菌体
的侵染循环,温和噬菌体和溶 原细菌、昆虫病毒和植物病毒 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病毒:
是一类比细菌还小、 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 生活的大分子微生物。*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在微生物学中,病毒学是最年青的一门 科学,迄今只有100年左右历史。
(A:1892年 (伊凡诺夫斯基1864-1920),他 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病叶汁液 接种 烟草花叶病→细菌过滤器→健康烟草植株发 病(引起相同烟草花叶病)
(贝格林克1872年毕业于德国德尔费技术专科学校, 1877年获科学博士学位)。
1935年斯旦来( USA)第一次提纯得到病毒的结晶, 从此 病毒学进入到分子水平。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1 病毒的特性
4.1.1 病毒的基本特征:
1.病毒的个体极小; * 2.无细胞结构,为分子生物;* 3.专性寄生 4.没有或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合成系统,也 没有核糖体。 5.在寄主细胞内的病毒对各种化学药剂和抗 菌素不敏感。 6. 经提纯的病毒结晶能保持侵染力。
5.寄主细胞裂解(释放):噬菌体粒子成熟,引起寄主细 胞的裂解释放出病毒粒子。随种类不同,一个寄主细胞 释放10~1000个噬菌体粒子。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裂解反应:从噬菌体吸附于寄主细胞到寄主 细胞裂解释放出新一代噬菌体的过程。
裂(毒)性噬菌体:能裂解寄主细胞的噬菌体。 溶菌现象:在液体培养时,若细菌被噬菌体裂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2.有封套(包膜)的病毒粒子 A.衣壳粒(一种对称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病毒的结构。 核酸基因组,由多肽组成蛋白质亚单位)。 B.壳体:由多个衣壳粒组成。 C.核壳体(核衣壳):是衣壳与其包围着的核酸的 总称。 D.封套(包膜,又称囊膜、被膜、外膜、封套、)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由于壳粒在壳体上的不同 排列,病毒具有三种结构:
解,液体即由混浊变为澄清的现象。 噬菌斑: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菌落,被噬菌
体侵染后,出现的透明斑。
不同噬菌体的噬菌斑有所不同,可作为鉴别噬菌体的依据。
第四章病和溶源两种作用
溶源作用:侵入寄主细胞的噬菌体的核 酸不立即复制,而是嵌入寄主细胞的染 色体内进行复制(步骤同毒性噬菌体), 并随细胞分裂带到子代细胞内,不立即 裂解寄主细胞,这种现象称溶源现象。
①细菌病毒(噬菌体) ②植物病毒 ③昆虫病毒 根据ICTV1995年第六次报告,现已知病毒有3600多种,
分别属于71个科,但科以上的分类结构尚未建立, 一般归为以下七类: ⑴dsDNA有包膜的病毒 ⑵dsDNA无包膜的病毒 ⑶ssDNA无包膜的病毒 ⑷dsRNA有包膜的病毒 ⑸dsRNA无包膜的病毒 ⑹ssRNA有包膜的病毒 ⑺ssRNA无包膜的病毒
验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该曲线可 以用来反映每种噬菌体的3个重要的特 性(潜伏期、裂解期、裂解量)参数。
(见图)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2.2.2噬菌体类型
1.毒性噬菌体 通常把毒性噬菌体看做为噬
菌体的正常表现。 结构示意图如下: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1.螺旋对称 2.二十面体对称 3.复合对称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1.2.2病毒的化学组成
大多数病毒的化学组成为蛋白质, 少数还包括脂类和糖类。
1.病毒蛋白 2.病毒核酸 3.脂类和糖类 4.病毒的包含体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1.3 病毒的分类
病毒分类的主要依据:病毒的结构和寄主范围 根据寄主范围不同分为:
但在一定条件下,嵌入的核酸可以脱下来, 经过复制,形成许多噬菌体,使寄主细胞裂解。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溶源细胞(菌):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胞。
原噬菌体:在溶源细胞内的噬菌体核酸。
检验溶源菌的方法:用少量溶源菌与敏感 指示菌混合,利用极少数细胞的自发裂解 所释放的病毒粒子的反复侵染而形成特殊 的噬菌斑。(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