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 病毒的增殖(1)
病毒受体的特点: ▲宿主特异性:如猪瘟病毒只感染猪
HIV
▲细胞特异性:如牛白血病毒只感染牛的B淋巴细胞
▲病毒的特异性:不同科属的病毒在同一细胞上有不同的受体
2-病毒的增殖过程
侵入与吸附是一个连续过程 目前发现病毒侵入细胞有3种方式: ①病毒直接转入:
小RNA病毒、肠道病毒及鼻病毒。 心病毒和口蹄疫病毒由于衣壳相对疏松, “A”粒子在穿过胞膜时,被彻底裂解,结果以 RNA及12~14S蛋白亚单位形式释入胞浆。
7.内质网
8.高尔基体 9.糖蛋白合成
10.装配
11
病毒在细胞内的感染过程中,细胞内合成的病毒成分有时不 能装配成完整的病毒粒子,这种现象称为不全增殖。 缺损病毒——病毒往往由于病毒基因组缺乏一个或一个以上 病毒复制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基因,导致病毒复制不能正常进 行。 缺损病毒具有下列5种形式。 (1) 依赖辅助病毒的缺损病毒: 大多数病毒均可产生这类缺损病毒。常指的DI(de-fective interfering) 病毒粒子,就属这种形式。 DI 病毒的基因缺陷 程度差异较大,最高时可达90%。 在有辅助病毒感染的情况下, DI 病毒缺陷基因的产物能在 辅助病毒增殖过程中得到补偿。
4-亚病毒
1982年普什纳(Prusiner)证明引起羊搔痒病的病原是一种分 子量为27kDa的蛋白质,他称之为蛋白侵染子(Prion)或朊病 毒,感染后引起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目前至少有6种人和动物的慢性病与此有关,如人的库鲁病 (Kuru) 和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以及羊的痒疫、貂的传 染性脑病和近年发现的牛海绵状脑病(又称疯牛病)、鹿的搔痒病 等。
3-病毒的不全增殖和缺损病毒
缺损病毒在许多情况下,对正常病毒的感染起干扰作用。 缺损病毒主要有下列几方面生物学意义: (1) 基因转移与表达: 缺损的乳多空病毒和腺病毒,经常携带的少量宿主细胞基因 转移给另一些细胞,并且有所表达。 (2) 毒力调节: 尤其是DI粒子和卫星病毒,具有明显的干扰完整病毒复制的 作用,起着减弱完整病毒感染力的作用。 乳鼠长期被呼肠孤病毒感染后,体内具有大量缺损病毒,显 然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一种抵抗形式的产物。 (3) 病毒与宿主的进化: 缺损病毒转化的细胞,已将病毒的插入基因作为自身成分代 代相传。同样,许多病毒携带部分细胞基因,继续传给子代 病毒。 病毒与细胞这种基因互用无疑在病毒和宿主的进化上起着重 要作用。
人教版生物《病毒》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病毒》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生活史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描述病毒的基本特征和形态结构。
2. 理解病毒的生活史及其繁殖方式。
3. 探讨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包括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 病毒的基本概念(15分钟)- 病毒的定义- 病毒与细菌的区别2. 病毒的形态结构(20分钟)- 病毒的形态多样性- 病毒的结构组成3. 病毒的生活史(25分钟)- 病毒的侵入宿主细胞- 病毒的复制过程- 病毒的释放方式4.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30分钟)- 病毒性疾病的类型和影响- 病毒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病毒研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5. 课堂讨论与总结(10分钟)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形成对病毒的直观认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病毒性疾病案例,引导学生探讨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3.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病毒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 通过提问“什么是病毒?”开始本节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 简要介绍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
2. 讲授病毒的基本概念- 定义病毒并区分其与细菌的不同。
- 通过实例说明病毒的寄生性质。
3. 讲授病毒的形态结构- 展示不同类型的病毒图片,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形态多样性。
- 讲解病毒的基本结构组成,如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等。
4. 讲授病毒的生活史- 通过动画演示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 详细解释病毒的复制和释放方式。
5. 探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分析几种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
- 讨论如何预防和控制病毒性疾病。
- 引导学生思考病毒研究对医学发展的贡献。
病毒的形态与构造
七、溶源性(Lysogeny)
• 溶源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 )侵入宿 主细胞后,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 上,并随宿主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 不裂解宿主细胞(溶源菌)的特性 。
溶源菌
• 溶源菌:指核染色体组上整合有前噬菌体 并能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的细菌(或 其他微生物)。 ▪ 前噬菌体:整合到宿主核染色体组上的 噬菌体核酸。
蝌蚪状
球状(小顶衣壳粒) 球状(大顶衣壳粒)
丝状
四、病毒的繁殖方式
▪ 吸附
▪ 侵入
▪
核酸复制
▪ 增殖
▪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装配
▪ 释放(裂解)
• 裂解量:平均每个宿主细胞裂解后产生的子代噬 菌体数。
• 感染复数:一个细胞表面能吸附噬菌体的最大数 目。
• 自外裂解:大量噬菌体吸附在同一宿主细胞表面 并释放众多溶菌酶导致细胞裂解。
(PSTD)中发现了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类病 毒(PSTVd), PSTVd是闭合环状ssRNA, 呈棒形。
2、拟病毒
• 又称类类病毒、壳内类病毒,是一类包裹在真 病毒粒子(辅助病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 1981年兰德里等在绒毛烟斑驳病毒(VTM0V) 中发现一种类似类病毒的环状ssRNA分子及其 线状形式。
• 丁型肝炎病毒---拟病毒(含ssRNA),宿主即 辅助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
• 拟病毒的复制和侵染都必须依赖辅助病毒 • 与辅助病毒基因组有同源性 • 拟病毒可干扰辅助病毒的复制,减轻其对宿主的
制
溶源性循环
自 发 或 诱 导
成裂 熟解
λ噬菌体
蝌蚪状,头部 是二十面体, 核心是线状 dsDNA,尾 部是非收缩长 尾。
溶源菌特点
病毒
(2)结构简单 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其基本结构为 一个将核酸包裹于蛋白质中的粒 子。故 单个病毒又称病毒粒子。 病毒的化学组成相对简单,基本的 成分是核酸和外壳中的蛋白质。
一个病毒粒子只含一种核酸。所有 的细胞生物,每一个细胞中部含有记录 遗传信息的物质DNA和蛋白质的转录和 翻译所必需的RNA,同一种病毒,所有 病毒粒子都只含有一种核酸,即仅含 DNA或RNA中的一种。至今从未在一个 病毒粒子中发现两种核酸。来自4.2 病毒的形态及结构
4.2.1 病毒的大小和基本形态 病毒的形态依种类不同而不同。动物病毒的形态有球 形、卵圆形、砖形等,植物病毒的形态有杆状、丝状和球 状。噬菌体的形态有蝌蚪状和丝状。 病毒的大小以nm计算。病毒形体微小,测量单位为纳 米(10-9m),(细菌是微米um,10-6m)只有在电子显微 镜下才能观察到。如图中最大的痘病毒体积为 300~450×170~260nm,而球状噬菌体的直径只有30nm。
4.1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特点: (1)个体非常微小 病毒比细菌更小,直径在10一300nm,也 就是说,最大的病毒(直径约0.3um)和最小的 支原体(直径约0.2~0.25um)的大小相似。所以 需要使用电厂显微镜(em)观察。病毒一般能通 过细菌滤器,其分离方法之一即是将宿主细胞 破碎后用细菌滤器过滤,病毒存在于滤液中。
4.3.3 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包括核酸的复制、转录与蛋白质合成。
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 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异复制 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控制。
其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是RNA病毒.它们能够 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以RNA为模板,合成一条 互补的DNA链,这种病毒称为逆转录病毒,大多 为肿瘤病毒.它们的基因中可能含有癌基。 病毒转录出自己的mRNA后,这些mRNA即 开始合成病毒蛋白质,包括催化DNA或RNA的复 制、转录等过程的酶以及组成病毒的结构蛋白。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病毒》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病毒》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病毒的基本结构、生活史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形成对病毒的科学认识。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病毒的特点和案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理解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3.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特别是病毒学领域的兴趣,鼓励他们关注科学前沿,探索未知。
4.社会责任: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了解病毒传播与防控的基本知识,为公共卫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生活史。
•病毒对生物体的影响及其防治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病毒非细胞生物的特性及其复制过程。
•分析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复杂作用。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病毒结构示意图、病毒复制过程动画、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图片等)。
•相关科学文献或网络资源,介绍病毒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展示病毒的结构和复制过程。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病毒案例(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引导学生分析病毒的传播途径、危害及防控措施。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通过讲述近期流行的病毒性疾病(如流感、COVID-19等)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设疑导入:提问:“病毒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教学•病毒的基本结构:•展示病毒结构示意图,介绍病毒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核酸、蛋白质外壳等)。
•强调病毒作为非细胞生物的特性,即它们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病毒的复制过程:•播放病毒复制过程的动画,详细解释病毒如何侵入宿主细胞、利用细胞机制进行复制并释放新的病毒粒子。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病毒复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中医外科学――第四章 性传播疾病
中医外科学――第四章性传播疾病一、选择题1.梅毒传入我国的年代是A.16世纪初叶B.17世纪初叶C.18世纪初叶D.19世纪初叶E.20世纪初叶2.我国最早记叙梅毒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释继洪D.李东垣E.申斗垣3.梅毒的病原体是A.幽门螺旋菌B.苍白螺旋体C.沙眼衣原体D.解脲支原体E.生殖支原体4.一期梅毒的主要表现是A.杨梅疹B.结节性梅毒疹C.软下疳D.硬下疳E.扁平湿疣5.治疗梅毒首选的方案是A.抗过敏疗法B.驱梅疗法C.激素疗法D.中医中药疗法E.青霉素疗法6.淋病的病原体是A.杜克雷嗜血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奈瑟氏双球菌D.幽门螺旋菌E.类杆菌7.淋病好发的高危人群是A.婴幼儿B.儿童C.青年D.青壮年E.老年人8.可致使有尖锐湿疣的皮肤局部发白的试剂是A.1%甲苯胺蓝溶液B.2 %亚甲兰C.2%利多卡因D.5 %醋酸溶液E.20%硫代硫酸钠9.尖锐湿疣的病原体是A.人类乳头瘤病毒B.沙眼衣原体C.解脲支原体D.生殖支原体E.溶血性链球菌10.尖锐湿疣的平均潜伏期是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E.5个月11.记载“妒精疮”的古代医籍是A.《金匮要略方论》B.《备急千金要方》C.《外科理例》D.《外科正宗》E.《外科启玄》12.软下疳的病原体是A.沙眼衣原体B.幽门螺旋杆菌C.解脲支原体D.杜克雷嗜血杆菌E.类杆菌13.软下疳的潜伏期是A.1~3天B.2~5天D.10~15天E.5~20天14.20%~30%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致病微生物是A.解脲支原体B.沙眼衣原体C.生殖支原体D.白色念珠菌E.类杆菌15.能杀灭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温度是A.46℃B.56℃C.66℃D.76℃E.86℃16.在确诊非淋菌性尿道炎时,首先应与鉴别和排除的疾病是A.梅毒B.软下疳C.尖锐湿疣D.生殖器疱疹E.淋病17.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的年份是A.1981年B.1982年C.1983年D.1984年18.截止到2004年3月,我国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例共有A.54万B.64万C.74万D.84万E.94万二、名词解释1.性传播疾病2.淋病3.横痃4.隐性梅毒5.“糊口”现象6.痛性下疳7.条件性感染8.窗口期9.扁平湿疣10.两杯尿试验三、填空题1.我国传统概念上的性病只是、、、和等性病。
工业微生物学
课程名称:工业微生物学课程编码:英文名称:Industrial Microbiology学时:54 学分:3适用专业: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生物化学教材:《微生物学》路福平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工业微生物学是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长、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菌种选育、菌种保藏以及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等;了解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作用、特别是在食品、发酵与制药工业中的实际应用等,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虽然工业微生物学是我校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技术专业重要的一门基础生物学课程,但因为学习时间有限,因而本课程不能详尽无遗地讲解微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要注意做到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为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创造有利条件。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工业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以阐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的遗传育种为主,同时适当介绍微生物的生态学、微生物的分类以及传染与免疫等知识。
考虑到学生已经在生物化学课中学过各种物质代谢的知识,所以在工业微生物学中不再讲解,只介绍微生物的产能方式如呼吸和发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长、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菌种选育、菌种保藏以及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等;了解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作用,特别是在食品、发酵与制药工业中的实际应用等,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病原微生物的生活史
病原微生物的生活史病原微生物是引发人类疾病的微小生物,它们展示了令人惊叹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在病原微生物的生活史中,它们经历着一系列的生长、传播和感染过程。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生活史,并解释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 细菌的生活史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繁殖并传播疾病。
细菌可以通过分裂来繁殖,其中一个细菌细胞会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菌细胞。
这个过程可以非常快速,使得细菌在受害者体内迅速增殖。
一些细菌也能够在环境中形成孢子,这是它们的休眠形式,在有利的条件下可以重新恢复活动。
在细菌的生活史中,感染是至关重要的阶段。
细菌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直接接触、食物和水的污染、空气传播以及昆虫传播等。
当人体暴露在病原细菌中时,它们会粘附在受害者的细胞表面并进入体内。
一旦进入细胞,细菌会释放毒素并破坏宿主细胞,导致感染的症状。
2. 病毒的生活史病毒是一种非常小的微生物,它们不能独立自主地繁殖。
相反,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来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
病毒生命周期的关键步骤包括感染、复制、组装和释放。
感染是病毒生活史中的第一步。
病毒需要进入宿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为此,病毒通常会利用宿主的受体蛋白质和表面结构特征来识别和结合宿主细胞。
一旦进入细胞,病毒会利用宿主的复制机制来合成自己的遗传物质,并利用细胞的机器来生产新的病毒粒子。
这些新的病毒粒子会组装在细胞内,并在最后释放进入宿主体外,以寻找新的宿主细胞进行感染。
3. 真菌的生活史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它们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并以不同的方式感染人类。
真菌孢子可以经由空气传播,当人们吸入或接触到这些孢子时,它们可以进入人体并引发感染。
一旦真菌进入人体,它们会感染宿主组织并利用其营养资源生长。
真菌可以形成菌丝,在受害者体内形成蔓延式感染。
一些真菌也能够通过释放酶来破坏宿主组织,以获取更多的营养。
4. 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是一类以宿主为生的微生物,它们对宿主造成了许多健康问题。
细胞生物学思考题(含答案)
1.思考题第一章细胞概述1. 胡克和列文虎克发现细胞的动机是不同的,你对此有何感想?答:胡克当时的目的只是想弄清楚为什么软木塞吸水后能够膨胀,并且能够堵塞住暖水瓶中的气体溢出而保温。
列文虎克是为了保证售出的布匹质量,用显微镜检查布匹是否发霉。
正是由于他们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以及对事业的责任感才导致细胞的发现。
2. 证明最早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DNA的证据是什么?答:核酶的发现。
所谓核酶就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
3. 举例说明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相适应。
答: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是很多细胞的共同特点。
如红细胞呈扁圆形的结构,有利于O2和CO2的交换; 高等动物的卵细胞和精细胞不仅在形态、而且在大小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同与它们各自的功能相适应。
卵细胞之所以既大又圆,是因为卵细胞受精之后,要为受精卵提供早期发育所需的信息和相应的物质,这样,卵细胞除了带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外,还有很多预先合成的mRNA和蛋白质,所以体积就大; 而圆形的表面是便于与精细胞结合。
精细胞的形态是既细又长,这也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
精细胞对后代的责任仅是提供一套基因组,所以它显得很轻装; 至于精细胞的细尾巴则是为了运动寻靶,尖尖的头部,是为了更容易将它携带的遗传物质注入卵细胞。
4. 真核细胞的体积一般是原核细胞的1000倍,真核细胞如何解决细胞内重要分子的浓度问题?答:出现了特化的内膜系统,这样,体积增大了,表面积也大大增加,并使细胞内部结构区室化,一些重要分子的浓度并没有被稀释。
5. 相邻水分子间的关系是靠氢键维系的,这种氢键赋予水分子哪些独特的性质,对于生活细胞有什么重要性?答:首先,氢键能够吸收较多的热能,将氢键打断需要较高的温度,所以氢键可维持细胞温度的相对稳定。
第二是相邻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水分子具有一定的粘性,这样使水具有较高的表面密度。
第三,水分子间的氢键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这样使它不易从细胞中挥发掉。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1.为什么说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存在形式?1)支原体能在培养基上生长2)具有典型的细胞膜3)一个环状双螺旋DNA是遗传信息量的载体4)mRNA与核糖体结合为多聚核糖体,指导合成蛋白质5)以一分为二的方式分裂繁殖6)体积仅有细菌的十分之一,能寄生在细胞内繁殖2.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又是最简单的生命体,请论证一下它与细胞不可分割的关系。
细胞虽然是地球上主要的生命形式,但并非是唯一的生命形式。
病毒是比细胞更小的生命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体外独立生活,它们必须在细胞内才能繁殖与遗传。
从其生活史可知它与细胞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
病毒的生活史可分为5个过程:①吸附②侵入③复制④装配⑤释放。
3.真核细胞代表:单细胞生物、原生生物原核细胞代表:细菌、蓝藻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1.分辨率光源透镜真空成像原理裸眼:0.2mm光镜:0.2μm 可见光玻璃透镜否利用样本对光的吸收形成明暗反差和颜色变化电镜:0.2nm 电子束电磁透镜是利用样品对电子的散射形和透射成明暗反差2. 荧光镜:光源是高压汞灯冷冻蚀刻技术:用于观察核孔复合体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用于观察细胞膜结构第四章细胞质膜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1、膜的流动性,包括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流动性。
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生长细胞完成多种生理功能所必须的;2、膜的不对称性,包括膜脂的不对称性和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生物膜完成复杂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序的各种生理功能的保证.2.何谓内在膜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答:内在膜蛋白多数为跨膜蛋白,也有些插入脂双层中,它与膜结合的主要方式有:1、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2、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极性头形成离子键,或通过钙离子、镁离子等阳离子与其相互作用;3、某些膜蛋白通过自身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氨酸残基上共价结合的脂肪酸分子,插入到膜双层之间,有少数与糖脂共价结合。
《病毒生活史》课件
勤洗手
在公共场所、交通工具上佩戴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避免飞沫传播。
戴口罩
尽量减少聚集活动,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距离,降低感染风险。
保持社交距离
健康教育
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病毒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和隔离疑似病例,防止疫情扩散。
医疗资源储备
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针对不同病毒和疾病需求选择合适的疫苗。
疫苗种类
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地区流行病情况制定接种计划,确保易感人群得到及时接种。
接种计划
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和疾病发病率,但需注意疫苗的保护效果和持续时间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
接种效果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洗手液、消毒湿巾等清洁双手。
《病毒生活史》ppt课件
目录
病毒概述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对人类的影响病毒的预防与控制病毒的未来展望
01
CHAPTER
病毒概述
总结词
病毒是一种非常微小的感染性微生物,它没有自己的生命系统,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和繁殖。
详细描述
病毒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它们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复制和繁殖,从而引发疾病。病毒的特性包括高度的传染性和变异能力。
详细描述
02
CHAPTER
病毒的传播方式
常见的空气传播病毒包括流感病毒、SARS病毒、MERS病毒等。
预防空气传播的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空气传播是指病毒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等传播方式,使易感人群吸入或接触而感染。
血液传播是指病毒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如注射、输血等。
细胞生物学思考题(含答案)
《细胞生物学》思考题第一章细胞概述1 胡克和列文虎克发现细胞的动机是不同的你对此有何感想答胡克当时的目的只是想弄清楚为什么软木塞吸水后能够膨胀并且能够堵塞住暖水瓶中的气体溢出而保温列文虎克是为了保证售出的布匹质量用显微镜检查布匹是否发霉正是由于他们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以及对事业的责任感才导致细胞的发现2 证明最早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DNA的证据是什么答核酶的发现所谓核酶就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3 举例说明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答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是很多细胞的共同特点如红细胞呈扁圆形的结构有利于O2和CO2的交换高等动物的卵细胞和精细胞不仅在形态而且在大小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同与它们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卵细胞之所以既大又圆是因为卵细胞受精之后要为受精卵提供早期发育所需的信息和相应的物质这样卵细胞除了带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外还有很多预先合成的mRNA和蛋白质所以体积就大而圆形的表面是便于与精细胞结合精细胞的形态是既细又长这也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精细胞对后代的责任仅是提供一套基因组所以它显得很轻装至于精细胞的细尾巴则是为了运动寻靶尖尖的头部是为了更容易将它携带的遗传物质注入卵细胞4 真核细胞的体积一般是原核细胞的1000倍真核细胞如何解决细胞内重要分子的浓度问题答出现了特化的内膜系统这样体积增大了表面积也大大增加并使细胞内部结构区室化一些重要分子的浓度并没有被稀释5 相邻水分子间的关系是靠氢键维系的这种氢键赋予水分子哪些独特的性质对于生活细胞有什么重要性答首先氢键能够吸收较多的热能将氢键打断需要较高的温度所以氢键可维持细胞温度的相对稳定第二是相邻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水分子具有一定的粘性这样使水具有较高的表面密度第三水分子间的氢键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这样使它不易从细胞中挥发掉8 蛋白质的糖基化对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有哪些影响答①溶解度糖基化往往使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但是若糖链增长到一定程度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和形成高级结构亦会出现憎水性增加的现象②电荷氨基糖解离后应带正电荷但是天然存在的氨基糖的氨基都被N-乙酰基取代实际上相当于中性糖许多糖链上有唾液酸或糖醛酸解离后带负电荷所以糖基化可能使蛋白质增加许多负电荷9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构件只是20种氨基酸为什么蛋白质却具有如此广泛的功能答根本原因是蛋白质具有几乎无限的形态结构因此蛋白质仅仅是一类分子的总称换句话说蛋白质之所以有如此广泛的作用是因为蛋白质具有各种不同的结构特别是在蛋白质高级结构中具有不同的结构域而这种不同的空间构型使得蛋白质能够有选择地同其它分子进行相互作用这就是蛋白质结构决定功能的特异性正是由于蛋白质具有如此广泛不同特异性才维持了生命的高度有序性和复杂性10为什么解决生命科学的问题不能仅靠分子生物学而要靠细胞生物学答在生命活动中随着细胞周期的进行和细胞代谢状态的不同各种反应复合物包括细胞器乃至整个细胞要不断进行组装和去组装因此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细胞组装活动而这些组装活动又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分子水平的活动这就是为什么不能仅靠分子生物学而要靠细胞生物学解决生命科学问题的缘由11请简述病毒的生活史答病毒的生活史分为5个基本过程吸附 absorption 病毒对细胞的感染起始于病毒蛋白外壳同宿主细胞表面特殊的受体结合受体分子是宿主细胞膜或细胞壁的正常成分因此病毒的感染具有特异性侵入 penetration 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表面之后将它的核酸注入到宿主细胞内病毒感染细菌时用酶将细菌的细胞壁穿孔后注入病毒核酸对动物细胞的感染则是通过胞吞作用病毒完全被吞入复制 replication 病毒核酸进入细胞后有两种去向一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形成溶原性病毒第二种情况是病毒DNA 或RNA 利用宿主的酶系进行复制和表达成熟 maturation 一旦病毒的基因进行表达就可合成病毒装配所需的外壳蛋白并将病毒的遗传物质包裹起来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释放 release 病毒颗粒装配之后它们就可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出来进入细胞外并感染新的细胞有些病毒释放时要将被感染的细胞裂解有些则是通过分泌的方式进入到细胞外12 我国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主要包括以下13个方面1细胞的结构与机能研究内容包括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等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侧重于信号的跨膜转导蛋白质通道和穿膜机制大分子的修饰分选定向运输内吞外吐的机理核孔复合物如何调节核-质之间的运输等2染色体的结构及其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内容包括人类及水稻基因组计划这对优良品种的选育基因工程人类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染色体蛋白质与染色体骨架染色体结构与基因表达调控之间的关系染色体的构建及其高级结构染色体步移复制染色体的特化区域如动粒端粒着丝粒核仁组织者区等的结构与功能3 细胞骨架及核骨架系统细胞骨架的研究内容包括微管微管结合蛋白及马达分子的机能微丝微丝结合蛋白及其与信号传递物质传送蛋白质合成的关系中间纤维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细胞分化及进化的关系细胞核骨架侧重研究核基质与核纤层MAR与核骨架结合蛋白的机能染色体骨架与染色体包装和功能的关系等4 胞外基质研究作为细胞外基质支架的胶原与弹性蛋白及其与某些胶原性疾病和衰老间的关系非胶原糖蛋白在细胞增殖分化癌转移等方面的作用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是膜的整合成份与辅助受体它们与心血管病及老年病的关系细胞外基质受体的活化与信号识别信号转导的关系等5 细胞周期调控这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领域之一包括对已克隆的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及周期蛋白的功能研究克隆这两个基因家族新成员并确定其功能研究其调节网络包括对癌基因抑癌基因及CKI的研究与细胞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关系以及泛素PKCPKACa2MAPK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关系等6 细胞分化衰老死亡及相关基因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分离细胞分化的关键基因研究分化与癌变的关系p53与细胞增殖分化癌变逆转的关系同源异型基因的研究分化中基因群的相互作用细胞衰老与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及衰老相关基因端粒与衰老的关系等7 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是相当复杂的细胞因子激素与受体以及细胞内第二信使共同组成传递信息的网络并依此对细胞周围环境发生应答这实际上是一种细胞调节如果这种调节失常就会造成疾病研究重点是信号分子的结构与机能信号分子与受体相互作用机理受体与原初反应8 细胞社会学 cell sociology细胞社会学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研究细胞整体和细胞群体中细胞间的社会行为包括细胞间识别通讯集合和相互作用等以及整体和细胞群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死亡等活动的调节控制胚胎发育中的许多问题如图式形成胚层分化形态发生运动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和再生等都需要从细胞群的特性和社会行为方面进行研究细胞社会学就是在体外研究细胞的社会行为用人工的细胞组合研究不同发育时期的相同细胞或不同细胞的行为研究细胞之间的识别粘连通讯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作用作用本质以及对形态发生的影响等9 细胞结构体系的组装及细胞工程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如何逐级组装并最终形成赖以进行生命活动的细胞结构体系细胞是一个高度有组织有秩序而又瞬息万变的体系应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人为拆卸组装不同层次的细胞结构研究其机能将为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10 生殖有关的细胞生物学问题生殖是生物世代交替的中心环节生殖生物学对促进生物的繁殖野生濒危动植物的挽救和控制人口膨胀及优生优育方面均有重要意义优先发展领域侧重于精子发生过程中与增殖分化变态有关的基因表达基因克隆及其功能的研究精子顶体反应的分子机理精卵一级识别和二级识别的体外受精机理胚胎植入启动分子机理及其信号转导细胞粘附迁移和侵入与着床进程中粘附因子细胞外基质ECM 和金属蛋白酶之间的相互作用等11 肿瘤的细胞生物学癌是一种分子病是通过体外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影响及机体本身遗传基础原癌基因的激活过表达抑癌基因的缺失突变及调控异常等多种因素所诱发的肿瘤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应集中于以下领域肿瘤细胞结构显微及亚显微结构水平及分子水平的癌的早期诊断细胞周期因子的调节失控细胞凋亡的失控信号转导系统的障碍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的机理肿瘤细胞标志的确定基因治疗肿瘤病因及癌变机理的研究12 进化细胞生物学进化细胞生物学是介于进化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原生生物学与物种生物学之间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弄清真核细胞的起源与进化的基础上从进化的角度考察细胞生物学中一切重要的问题侧重于从进化细胞生物学的角度进一步探讨结构与生命活动的进化关系还包括新的有代表性生物的发现与研究有关基因序列测定和比较研究等13 植物细胞工程 cell engineering植物细胞工程是植物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源缺乏的新世纪中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对作物遗传性的改良植物细胞体外培养生产贵重的代谢产物等同时应对一些重要的基础问题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如分化过程中特异基因时空协同表达调控克隆有关的重要基因并研究其表达及植物细胞工程关键高新技术问题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1.举例3~5个说明研究方法的突破对细胞生物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答①细胞培养技术②离心分离技术③流式细胞分离技术④基因敲除技术⑤干细胞培养技术⑥2.为什么说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技术之一3.用什么方法追踪活细胞中蛋白质合成与分泌过程包括哪几个步骤答追踪活细胞中某种蛋白质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一般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其基本步骤是①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 3H-亮氨酸加到细胞培养基中在很短时间内使这些与未标记的相应氨基酸化学性质相同的标记分子进入细胞称为脉冲标记②除去培养液并洗涤细胞再换以未标记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已进入细胞的标记氨基酸将被蛋白质合成系统作为原料加以利用掺入到某种新合成的蛋白质中③每隔一定时间取出一定数量的细胞利用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探查被标记的特定蛋白质在不同时间所处的位置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细胞取样的电镜照片就可以了解细胞中蛋白质合成及分泌的动态过程4 图2-3的解释答两个儿童共同振动一根绳子产生的波动类似于光子光子和电子形成的波以此说明物体的大小对波的干扰 a 两个儿童振动绳子产生的特征波长 b 向绳子波中扔进一个球或一个物体如果扔进物体的直径与绳子波长相近就会干扰绳子波的移动 3 如果扔进一个垒球或其他物体比绳子波长小得多对绳子波的移动只有很小或没有干扰 d 如果将绳子快速振动波长就会大大缩短 e 此时扔进垒球就会干扰绳子波的移动5.为什么电子显微镜需要真空系统 vacuum system答由于电子在空气中行进的速度很慢所以必须由真空系统保持电镜的真空度否则空气中的分子会阻挠电子束的发射而不能成像用两种类型的真空泵串连起来获得电子显微镜镜筒中的真空当电子显微镜启动时第一级旋转式真空泵rotary pump 获得低真空作为二级泵的预真空第二级采用油扩散泵oil diffusion pump 获得高真空6.什么是相位和相差答所谓相位是光波在前进时电振动呈现的交替的波形变化由于光是电磁波其电振动与磁振动垂直又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导致了传播时波形的变化同一种光波通过折射率不同的物质时光的相位就会发生变化波长和振幅也会发生变化所谓相差是指两束光波在某一位置时由于波峰和波谷不一致即存在着相位上的差异叫相差同一种光通过细胞时由于细胞不同部分的折射率不同通过细胞的光线比未通过细胞的光线相位落后而通过细胞核的光线比通过细胞其他部位的相位落后这就是相位差7.与光镜相比用于电子显微镜的组织固定有什么特殊的要求答比光镜的要求更高首先是样品要薄这是因为电子的穿透能力十分有限即使是100~200kV高压电子穿透厚度仅为1μm通常把样品制成50~100nm厚的薄片一个细胞切成100~200片称超薄切片 ultrathin section 其次是要求很好地保持样品的精细结构特别是在组织固定时要求既要终止细胞生命又不破坏细胞的结构第三是要求样品要具有一定的反差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切片最后被放置在载网上而不是玻片上8.什么是细胞分选基本原理是什么答用流式细胞计将特定的细胞分选分选出来的技术分选前细胞要被戴上特殊的标记所用的标记细胞的探针是能够同待分选细胞表面特征性蛋白抗原结合的抗体而这种抗体又能够同某种荧光染料结合当结合有荧光染料的探针与细胞群温育时探针就会同具有特异表面抗原的细胞紧紧结合由于抗体的结合被结合的细胞带上了荧光标记细胞被标记之后除去游离的抗体并将细胞进行稀释当稀释的细胞进入超声波振荡器时极稀的细胞悬浮液形成很小的液滴一个液滴中只含有一个细胞液滴一旦形成并通过激光束时激光束激发结合在细胞表面抗体分子成为一种标签当液滴逐个通过激光束时受到两种检测器的检测如果液滴中含有细胞就会激活干涉检测器 interference detector 只有带有荧光标记细胞的液滴才会激活荧光检测器 fluorescence detector 当带有荧光标记的液滴通过激光束时将两种检测器同时激活引起液滴充电信号使鞘液带上负电荷由于液滴带有负电荷移动时就会向正极移动进入到荧光标记细胞收集器中如果是含有非荧光标记细胞的液滴进入激光束只会被干涉检测器检测到结果使充电信号将液滴的鞘液带上正电荷从而在移动时偏向负极被非荧光标记细胞收集器所收集如果是不含有细胞的液滴进入激光束则不会被任何检测器所检测因而不会产生充电信号液滴的鞘液不会带上任何电荷所以在移动时不受任何影响直接进入非检测的收集器9.什么是细胞培养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培养从机体中取出的细胞并使之生存和生长的技术为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中最有价值的技术通过细胞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细胞也可通过细胞培养研究细胞的运动细胞的信号传导细胞的合成代谢等细胞培养的突出特点是在离体条件下观察和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培养中的细胞不受体内复杂环境的影响人为改变培养条件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的变化即可进一步观察细胞在单因素或多因素的影响下的生理功能变化然而细胞在体外环境的局限性又使细胞的形态与功能不能与体内的同类细胞完全等同体外培养细胞必需注意三个环节∶物质营养生存环境和废物的排除体外培养细胞所需的营养是由培养基提供的培养基通常含有细胞生长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一般培养细胞所用的培养基是合成培养基它含有细胞生长必需的营养成分但是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需要添加一些天然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血清以牛血清为主这是因为血清中含有多种促细胞生长因子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由于血清中含有一些不明成分对于特殊目的细胞培养是不利的为此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无血清培养细胞的条件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由于机体内的细胞生长通常需要不同的细胞因子进行调节所以在无血清培养时仍然需要添加必要的因子包括促细胞生长因子如EGF 促贴附物如层粘连蛋白和其它活性物质如转铁蛋白无血清培养排除了有血清培养时血清中不明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体外细胞培养必需模拟体内细胞生长的环境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无菌环境合适的温度一定的渗透压和气体环境气体主要有两种∶O2和CO2后者对于维持细胞培养液的酸碱度十分重要活体内生长的细胞所产生的代谢物和废物通过一定的系统进行利用和排除体外培养细胞产生的代谢物和废物积累在培养液中所以定期更换培养液对于体外细胞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10.什么是细胞系和细胞株答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即为细胞系 cell line 由原先存在于原代培养物中的细胞世系所组成如果不能继续传代或传代次数有限可称为有限细胞系 finite cell line 如可以连续培养则称为连续细胞系 continuous cell line 培养50代以上并无限培养下去从一个经过生物学鉴定的细胞系由单细胞分离培养或通过筛选的方法由单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称细胞株 cell strain 所以细胞株是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的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的培养细胞从培养代数来讲可培养到40-50代11.动物体细胞克隆有什么意义答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的成功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证明了动物的体细胞具有全能性而且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例如结合转基因技术生产药物现在很多药物如胰岛素生长激素表皮生长因子等都是动物细胞体内正常的代谢物某些病人由于产生这些物质的功能发生缺陷导致了相应疾病的发生目前的治疗方法就是给这些病人注射这类药物由于这类药物本身是来自动物的某些脏器制备这种药物就需要大量的动物提供脏器因此成本就很高如果通过转基因技术把相应的基因转入到哺乳动物让动物的乳汁生产具有疗效的蛋白质就会降低成本再结合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将这种转基因动物大量无性繁殖克隆就可以大大提高产量大幅度降低成本同时也保证了所转基因的稳定该项技术也可以生产供动物本身和人类器官移植的动物解决器官捐赠长期缺乏的问题另外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在基因结构和功能基因治疗遗传病及人类衰老等的研究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潜力12.蔗糖甘油和氯化铯都是密度离心分离中的介质它们在性质上和使用上有什么不同答CsCl可自行形成密度梯度所以不必特别制备密度梯度只要将待分离的样品与之混匀即可在离心的过程中具有不同密度的颗粒随CsCl密度梯度的形成重新分配而蔗糖和甘油要人工置备密度梯度蔗糖和甘油的最大密度为13gcm3 所以只能用于分离密度在 13gcm3以下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而氯化铯的最大密度可达19gcm3以上可用于分离密度大于13gcm3的DNA分子在原理上由于具有不同密度的颗粒随CsCl密度梯度的形成重新分配所以又称为浮力密度离心buoyant density centrifugation 而蔗糖和甘油则是在被离心的物质在下降的过程中由于密度的不同而被阻止在不同的部位故是重力密度离心13.离子交换层析的原理是什么答离子交换层析是根据蛋白质所带电荷的差异进行分离纯化的一种方法蛋白质的带电性是由蛋白质多肽中带电氨基酸决定的由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电性又取决于介质中的pH所以蛋白质的带电性也就依赖于介质的pH当pH较低时负电基团被中和而正电基团就很多在pH较高时蛋白质的电性与低pH时相反当蛋白质所处的pH使蛋白质的正负电荷相等此时的pH称为等电点离子交换层析所用的交换剂是经酯化氧化等化学反应引入阳性或阴性离子基团制成的可与带相反电荷的蛋白质进行交换吸附带有阳离子基团的交换剂可置换吸附带负电荷的物质称为阴离子交换剂如DEAE-纤维素树脂反之称为阳离子交换剂如CM-纤维素树脂不同的蛋白质有不同的等电点在一定的条件下解离后所带的电荷种类和电荷量都不同因而可与不同的离子交换剂以不同的亲和力相互交换吸附当缓冲液中的离子基团与结合在离子交换剂上的蛋白质相竞争时亲和力小的蛋白质分子首先被解吸附而洗脱而亲和力大的蛋白质则后被解吸附和洗脱因此可通过增加缓冲液的离子强度和或改变酸碱度便可改变蛋白质的吸附状况使不同亲和力的蛋白质得以分离14.何谓乳腺生物反应器它的出现有什么意义答乳腺生物反应器是根据细胞生物学中蛋白质合成与分选的机理结合基因工程技术动物转基因技术等利用动物的乳腺分泌某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基因产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是一项综合技术发展乳腺生物反应器不仅需要基因工程技术也需要动物胚胎技术转基因技术蛋白质提纯技术和常规畜牧技术乳腺生物反应器有特殊优点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品基本上是一个畜牧业过程第三章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1 请比较质膜内膜和生物膜在概念上的异同答细胞质膜 plasma membrane 是指包围在细胞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所组成质膜的基本作用是维护细胞内微环境的相对稳定并参与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和信息传递另外在细胞的生存生长分裂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真核生物除了具有细胞表面膜外细胞质中还有许多由膜分隔成的各种细胞器这些细胞器的膜结构与质膜相似但功能有所不同这些膜称为内膜 internal membrane 或胞质膜 cytoplasmic membrane 内膜包括细胞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等由于细菌没有内膜所以细菌的细胞质膜代行胞质膜的作用生物膜。
细胞生物学习题与思考题
细胞生物学习题与思考题1.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为什么?答:衰老的特征。
研究表明,衰老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均有明显的变化: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
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形态变化总体来说老化细胞的各种结构呈退行性变化。
衰老细胞的形态变化表现有: 1、核:增大、染色深、核内有包含物 2、染色质:凝聚、固缩、碎裂、溶解 3、质膜:粘度增加、流动性降低 4、细胞质:色素积聚、空泡形成5、线粒体:数目减少、体积增大6、高尔基体:碎裂 7、尼氏体:消失 8、包含物:糖原减少、脂肪积聚9、核膜:内陷分子水平的变化1、DNA:从总体上DNA复制与转录在细胞衰老时均受抑制,但也有个别基因会异常激活,端粒DNA丢失,线粒体DNA特异性缺失,DNA氧化、断裂、缺失和交联,甲基化程度降低。
2、 RNA:mRNA和tRNA含量降低。
3、蛋白质:含成下降,细胞内蛋白质发生糖基化、氨甲酰化、脱氨基等修饰反应,导致蛋白质稳定性、抗原性,可消化性下降,自由基使蛋白质肽断裂,交联而变性。
氨基酸由左旋变为右旋。
4、酶分子:活性中心被氧化,金属离子Ca2+、Zn2+、Mg2+、Fe2+等丢失,酶分子的二级结构,溶解度,等电点发生改变,总的效应是酶失活。
5、脂类: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引起膜脂之间或与脂蛋白之间交联,膜的流动性降。
通过这些,我们能够更好的掌握利用这些特点进行细胞的研究。
2.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又是最简单的生命体,请论证一下它与细胞不可分割的关系。
答:病毒的生活史分为5个基本过程:吸附(absorption): 病毒对细胞的感染起始于病毒蛋白外壳同宿主细胞表面特殊的受体结合,受体分子是宿主细胞膜或细胞壁的正常成分。
病毒有关知识点高中
病毒有关知识点高中病毒,这个微小却威力巨大的生物,在高中生物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病毒的奥秘。
首先,病毒的结构十分简单。
它主要由核酸(DNA 或 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携带着病毒复制和感染所需的信息。
而蛋白质外壳则起到保护核酸和帮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作用。
病毒的大小通常非常微小,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它们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的呈球状,有的呈杆状,还有的形状不规则。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这也就意味着它们无法独立进行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和遗传信息来进行自身的复制和繁殖。
病毒的生活史可以分为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几个阶段。
在吸附阶段,病毒通过其表面的蛋白质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侵入过程中,病毒会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比如有的通过胞吞作用,有的则直接将核酸注入细胞内。
脱壳后,病毒的遗传物质开始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生物合成,包括合成新的核酸和蛋白质。
随后,新合成的核酸和蛋白质会装配成新的病毒粒子。
最后,在成熟的病毒粒子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宿主细胞破裂,病毒被释放出来,继续去感染其他细胞。
病毒的分类方式有多种。
按照遗传物质的不同,可以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
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如乙肝病毒;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如流感病毒、HIV 病毒等。
按照宿主的不同,病毒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也称为噬菌体)。
病毒对生物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病毒会引发各种疾病,给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
例如,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狂犬病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在农业方面,烟草花叶病毒会导致烟草减产。
另一方面,病毒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生物的进化。
在高中生物学中,我们还会学习到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病毒可以作为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这是因为病毒能够有效地将自身的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将我们需要的基因与病毒的核酸结合,然后让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从而实现基因的转移和表达。
第四章第二节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 (四)_高中生物教案
第四章第二节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四)_高中生物教案第四章第二节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教案示例(四)教学目标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通过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继续培养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证实植物体蒸腾水分的演示实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
其中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平常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有蒸腾作用以后,才能进一步讲清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植物体主要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因为叶具有适应这种功能的形态结构——气孔。
关于气孔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机制比较复杂,现行教材未做过多的解释和要求,教师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讲或是不讲。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不把这一点讲清楚,学生就不会理解这种生理现象对植物本身的重要性,甚至会误会这种现象对植物本身是有害的。
因此,教师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应该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1.关于本节课的引言,教师可以根据前面已经讲过的知识,复习提问:什么是光合作用?什么是呼吸作用?在上述两个生理过程中都有水的参与,说明水对于植物体非常重要。
从根本上讲,水是从哪里来的?植物吸收的水是否都被植物体利用了呢?由此引出本节课题: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
本节课的引言还可以这样设计:教师首先提问: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上的空气却十分燥热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这是因为植物具有蒸腾作用,从而提高了空气的湿度,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的科学,主要涉及病原微生物、微生物病和微生物学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分章节重点归纳。
第一章:概论本章主要介绍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历史背景、研究方法以及与医学微生物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关系。
重点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微生物学方法的发展以及医学微生物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学本章主要介绍细菌和古菌两类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周期、生理代谢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细菌的分类与鉴定、细菌的培养方法、细菌对人体的感染机制以及细菌引起的典型疾病。
第三章:真菌学本章主要介绍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理代谢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真菌感染的分类、真菌的培养方法、真菌引起的典型疾病以及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第四章:病毒学本章主要介绍病毒的结构、生命周期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培养方法、病毒感染的机制以及病毒引起的典型疾病。
此外,还包括病毒感染的免疫学和病毒疫苗的研制等内容。
第五章:寄生虫学本章主要介绍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活史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的诊断方法、寄生虫引起的典型疾病以及抗寄生虫药物的应用。
第六章:微生物感染的防控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感染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监测和控制方法。
重点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的防控策略、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以及医院环境的消毒方法。
此外,还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第七章:微生物学检验与诊断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学检验与诊断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以及微生物耐药性检测。
重点内容包括细菌培养与鉴定的方法、快速诊断方法(如PCR技术和免疫学检测等)以及耐药性检测的方法。
第八章:免疫学与微生物感染本章主要介绍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方法以及免疫系统与微生物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温和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可能发生的侵染过程: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3 昆虫病毒和植物病毒
4.3.1 昆虫病毒
昆虫病毒是比较常见的,其中以鳞翅 目最多,其次为双翅目、膜翅目、鞘翅 目和螨类,而等翅目、脉翅目和毛翅目 的少见。
目前我国已研制了12种病毒制剂,而 工艺比较成熟且应用规模较大的是棉铃 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1.2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4.1.2.1 病毒粒子的结构 *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1、无封套(包膜)的病毒粒子 A.衣壳粒(一种对称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病毒的核酸基 因组,由多肽组成蛋白质亚单位)。 B.壳体:由多个衣壳粒组成。 C.核壳体(核衣壳):是衣壳与其包围着的核酸。
1.吸附:噬菌体与敏感的寄主细胞接触,在寄主细胞的特异 性受点上结合。
2.侵入:噬菌体吸附在细菌细胞壁的受点上以后,核酸注 入细菌细胞中,蛋白质壳体留在外面。
3.复制:噬菌体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后,操纵寄主细胞的代谢 机能,大量复制噬菌体核酸,但不形成带壳体的粒子,称 为潜育期。
4.粒子成熟(装配):寄主细胞合成噬菌体壳体形成完整 的噬菌体粒子。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2 噬菌体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2.1噬菌体
基本形态有三种: 蝌蚪形、微球形和丝状
另据结构不同,又可分为 六种不同类型 (见表)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2.2 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4.2.2.1噬菌体生长的测定
一步生长曲线: 定量描述毒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
他认为这种病原物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 微生物,把病毒等其他微生物分开是一个划 时代的创举,遗憾的是把这种病原物称为是 一种极小的细菌。
微生物第4-6章作业
第四章病毒1病毒具有哪些特点?病毒壳体有哪几种对称类型?答:病毒的特点:1、形体极其微小,电镜下可见,通过细菌滤器。
2、非细胞结构,蛋白质包裹着的核酸(DNA或RNA)。
3、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代谢能力系统,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4、具有感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进入宿主的能力。
5、在细胞外以大分子状态存在,不显示生命现象。
6、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三类典型形态的病毒:廿面体对称(球状)螺旋对称(杆状)复合对称(蝌蚪状)2什么是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包括几个期?各有何特点?答: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殖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包括:1 .调整期:细菌代谢活跃,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类、ATP以及其他细胞成分2 。
对数期:细菌代谢旺盛,个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3 。
稳定期:有害代谢产物积累,新增细胞数目与死亡细胞数目达到动态平衡,次级代谢产物大量积累,形成芽孢4 .衰亡期:细菌数目急剧下降,出现畸形细菌3以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增殖过程.答:烈性噬菌体的繁殖吸附——侵入—-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温和噬菌体侵染宿主菌后,将其DNA整合到宿主菌的基因组上,成为原噬菌体,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4比较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的不同。
答:噬菌体的生活史分成两种途径—裂解途径和溶原途径。
仅能裂解生长的噬菌体叫烈性噬菌体。
溶原反应只存在在双链DNA噬菌体中,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它们感染细胞质,并不复制。
染色体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此时的噬菌体称为原噬菌体.带有原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当它可导致敏感性细菌裂解,故称“溶原”.5溶源性细菌有哪些特点?病毒鉴定的方法有哪些?答:自发裂解,诱发裂解,免疫性,重复性,溶源转变。
鉴定方法:噬菌斑(细菌)蚀斑和感染病灶(动物病毒)坏死斑(植物病毒)6名词:烈性噬菌体: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菌体。
艾滋病病毒及其生活史
各种病毒的生活史一、病毒的一般特性1、病毒的概念: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非细胞生物,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它们只能在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在离体条件下,它们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
病毒粒子: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2、病毒的基本特点:(1)个体极小(以nm计),能通过滤菌器,形态多样,有球状、杆状、复合型。
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核酸构成,一个病毒体内仅含一种核酸,核酸以单链或双链形式存在。
生活方式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病毒酶系不全,离开活体后无生命特征。
病毒以复制的方式增殖,包括核酸复制、核酸蛋白质装配,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2)化学组成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较复杂的病毒还含有脂类、多糖等。
(3)结构核衣壳(基本构造)核心:由DNA或RNA构成衣壳:由许多衣壳粒蛋白构成包膜(非基本结构):由类脂或脂蛋白构成刺突(非基本结构)衣壳粒是由一种或几种多肽链折叠而成的蛋白质亚单位,衣壳粒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使病毒表现出不同的构型和形状。
病毒的基本结构:二、噬菌体病毒种类很多,根据病毒寄生的对象来分,有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微生物病毒。
噬菌体:是病毒中的一种,一般把侵染细菌、放线菌的病毒叫噬菌体。
(把侵染真菌的病毒叫噬真菌体)噬菌体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1995年发表的ICTV的病毒分类与命名第六次报告中共报道了4000余种,分别划归为49个病毒科.据Bradley(1967)归纳,噬菌体共有六类形态。
(一)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1、组成: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2、基本形态:蝌蚪形、微球形和纤丝形。
3、蝌蚪形噬菌体的构造T4噬菌体为例DNA 。
颈部:薄盘状,附颈须。
尾鞘:长95nm, 衣壳粒螺旋对称;可伸缩。
基板:六角形盘状物,其上有刺突、尾丝。
尾丝:有识别吸附功能。
(二)噬菌体(phage)的繁殖而只有其基本成分的合成和装配,即首先将各个部件合成出来,然后装配,所以一般将噬菌体的繁殖称做复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的侵染循环,温和噬菌体 和溶原细菌、昆虫病毒和植 物病毒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病毒: 是一类比细菌还小、
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 生活的大分子微生物。*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在微生物学当中,病毒学是最年青的一门科 学,迄今只有100年左右历史。
(A:1892年 (伊凡诺夫斯基1864-1920),他做 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1.2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4.1.2.1病毒粒子的结构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1、无封套(包膜)的病毒粒子 A.衣壳粒(一种对称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病毒的核酸基 因组,由多肽组成蛋白质亚单位)。 B.壳体:由多个衣壳粒组成。 C.核壳体(核衣壳):是衣壳与其包围着的核酸。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2.2.2噬菌体类型
1.毒性噬菌体 通常把毒性噬菌体看做为噬
菌体的正常表现。 结构示意图如下: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1.吸附:噬菌体与敏感的寄主细胞接触,在寄主细胞的 特异性受点上结合。
2.侵入:噬菌体吸附在细菌细胞壁的受点上以后,核酸 注入细菌细胞中,蛋白质壳体留在外面。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温和噬菌体
除毒性噬菌体外,还有一类叫温和噬 菌体,它具有裂解和溶源两种作用。
溶源作用:侵入寄主细胞的噬菌体的核酸 不立即复制,而是嵌入寄主细胞的染色 体内进行复制(步骤同毒性噬菌体), 并随细胞分裂带到子代细胞内,不立即 裂解寄主细胞,这种现象称溶源现象。
(但在一定条件下,嵌入的核酸可以脱 下来,经过复制,形成许多噬菌体,使 寄主细胞裂解。)
根据ICTV1995年第六次报告,现已知病毒有3600多种, 分别属于71个科,但科以上的分类结构尚未建立, 一般归为以下七类: ⑴双链DNA有包膜的病毒⑵双链DNA无包膜的病毒 ⑶单链DNA无包膜的病毒 ⑷双链RNA有包膜的病毒 ⑸双链RNA无包膜的病毒⑹单链RNA有包膜的病毒 ⑺单链RNA无包膜的病毒
1935年斯旦来( USA)第一次提纯得到病毒 的结晶,从此 病毒学进入到分子水平。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1 病毒的特性
4.1.1病毒的基本特征:
1.病毒的个体极小; * 2.无细胞结构,为分子生物;* 3.专性寄生 4.没有或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合成系统,也 没有核糖体。 5.在寄主细胞内的病毒对各种化学药剂和抗 菌素不敏感。 6. 经提纯的病毒结晶能保持侵染力。
1.螺旋对称 2.二十面体对称 3.复合对称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1.2.2病毒的化学组成
大多数病毒的化学组成为蛋白质, 少数还包括脂类和糖类。
1.病毒蛋白 2.病毒核酸 3.脂类和糖类 4.病毒的包含体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1.3 病毒的分类
病毒分类的主要依据:病毒的结构和寄主范围
根据寄主范围不同分为: ①细菌病毒(噬菌体) ②植物病毒 ③昆虫病毒
4.3 昆虫病毒和植物病毒
4.3.1 昆虫病毒 昆虫病毒是比较常见的,其中以鳞翅
目最多,其次为双翅目、膜翅目、鞘翅 目和螨类,而等翅目、脉翅目和毛翅目 的少见。
目前我国已研制了12种病毒制剂,而 工艺比较成熟且应用规模较大的是棉铃 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大多数昆虫病毒具有包含体 。而 具有包含体的病毒有较强的感染力 和抗逆力,并能通过昆虫的卵传给 后代,在防治害虫上是一类有发展 前途的昆虫病源。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溶源细胞(菌):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 细胞。
原噬菌体:在溶源细胞内的噬菌体核酸。 检验溶源菌的方法是用少量溶源菌与敏感
指示菌混合,利用极少数细胞的自发裂 解所释放的病毒粒子的反复侵染而形成 特殊的噬菌斑(下图)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温和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可能发生的侵染过程: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2 噬菌体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2.1噬菌体 基本形态有三种:
蝌蚪形、微球形和丝状 另据结构不同,又可分为 六种不同类型
(见表)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2.2 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4.2.2.1噬菌体生长的测定:一步生长曲线 定量描述毒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
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该曲线可以用 来反映每种噬菌体的3个重要的特性(潜 伏期、裂解期、裂解量)参数。(见图)
3.复制:噬菌体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后,操纵寄主细胞的 代谢机能,大量复制噬菌体核酸,但不形成带壳体 的粒子,称为潜育期。
4.粒子成熟(装配):寄主细胞合成噬菌体壳体形成完 整的噬菌体粒子。
5.寄主细胞裂解(释放):噬菌体粒子成熟,引起寄主 细胞的裂解释放出病毒粒子。随种类不同,一个寄 主细胞释放10~1000个噬菌体粒子。
2.有封套(包膜)的病毒粒子 A.衣壳粒(一种对称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病毒的结构。 核酸基因组,由多肽组成蛋白质亚单位)。 B.壳体:由多个衣壳粒组成。 C.核壳体(核衣壳):是衣壳与其包围着的核酸的 总称。 D.封套(包膜,又称囊膜、被膜、外膜、封套、 )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由于壳粒在壳体上的不同 排列,病毒具有三种结构:
病叶汁液
接种
烟草花叶病→细菌过滤器→健康烟草植株发 病(引起相同烟草花叶病)
他认为这种病原物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 微生物,把病毒等其他微生物分开是一个划 时代的创举,遗憾的是把这种病原物称为是 一种极小的细菌。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B. 1898 年 (贝格林克 , 1851—1931),在不了解 伊凡诺夫斯工作的情况下,进行了类似的试 验,发表了与伊凡诺夫斯几乎完全一样的研 究结果。贝格林克把这种病原物称为是称之 为“传染活液” ,并给以拉丁名(Virus),被 誉为“病毒学之父”。(贝格林克1872年毕 业于德国德尔费技术专科学校,1877年获科 学博士学位)。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裂解反应:从噬菌体吸附于寄主细胞到寄 主细胞裂解释放出新一代噬菌体的过程。
裂(毒)性噬菌体:能裂解寄主细胞的噬 菌体。
溶菌现象:在液体培养时,若细菌被噬菌 体裂解,液体即由混浊变为澄清的现象。
噬菌斑: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菌落,被 噬菌体侵染后,出现的透明斑。 (不同噬菌体的噬菌斑有所不同, 可作为鉴别噬菌体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