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中医调理月经周期的理论和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读中医调理月经周期的理论和方法

031413124 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特色)1班刘智慧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一般每月1次,经常不变,信而有期,故又称为月讯、月信或月水。月经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人体生理发育的结果,它的出现标志着女性生殖生理功能的初步成熟,具备了孕育的基本条件。从初潮到绝经,除妊娠期、哺乳期外,月经都是有规律地按时来潮。月经周期一般为28天左右,但在21~35天也属正常范围。此外,月经经常两月一至称为“并月”;三月一至称为“居经”或者“季经”;一年一行称为“避年”;终生不行经而能受孕称为“暗经”。

女性月经是脏腑、经络、气血,乃至天癸的生化功能作用于胞宫的表现,其中,脏腑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是行经、养胎的物质基础,经络是联络脏腑、运行气血的道路,天癸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基本物质,因此,妇女月经的生理特点,与脏腑、经络、气血、天癸、胞宫的有密切的联系。

月经的产生是在“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中,肾气充盛,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肾气盛,则先天之精能化生天癸,并能使天癸在后天之精的充养下逐渐成熟,通过天癸的作用,产生月经;天癸至,月事以时下,天癸是促进月经产生的重要物质;任脉通,太冲脉盛,是月经产生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天癸通达于任脉,任脉所司之精、血旺盛,而冲脉承受各经之精血,血多而旺盛,冲任二脉精血充盛,血海能按时盈满,血溢胞宫,月事按时而下,则月经来潮。因此,月经是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血溢胞宫而形成。

此外,脏腑、气血、督带脉等也参与了月经的产生。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二者一升一降,一阴一阳化生水谷精微,其清者上注心肺,经脾化为气与血,故称脾为生化气血之源,月经之本;心主血脉,统摄诸经之血,心气有余,化生血液,运行全身,冲任脉满,下注胞宫化为月经;肝主藏血,又主疏泄,肝气

有余,冲任脉盛,下达胞宫化为月经;肺主肃降而朝百脉,肺气有余,输布水谷精微,如雾露之溉,下达胞宫化为月经。

我们都知道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的统摄和运行有赖于气的调节,同时气又要靠血的营养,输注和蓄存于冲任。因此在月经产生的机制上,气血是最基本的物质。

冲与任二脉的通盛,是产生月经和孕育的主要条件。但月经和孕育与督、带两脉的关系亦十分密切。督脉行身后,主一身之阳,其脉亦起于胞中,下出会阴,行身后而上经颠顶、额部,至唇内与任脉会于龈交穴,其分支络肾、贯心。任、督两脉,一阴一阳,循环往复,以维持调节全身的阴阳脉气的平衡,从而保持月经正常和孕育之能。带脉起于季肋,似束带状,匝腰一周,以约束诸经和冲、任、督三脉,从而维持妇女月经和孕育之常。

健康女子到十四岁左右,天癸成熟之时,月经开始来潮。月经初潮后,月经周期往往不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形成规律的月经。妇女月经一般正常规律是30天左右,如不足30日,提前一周以上者,为月经赶前或超前,如只提前3、5天而又无所痛者,不属病。妇女月经错后一周以上者,为月经错后。同样的,如退后3、5日有无其他所苦,此不属病论。除上述两种,妇女月经时赶前,时错后,先后无定期为月经愆期。

月经赶前,有因平素体阴虚内热,虚热灼伤血海而致月经先期者;有因平素性躁多怒,肝郁化火,或偏嗜辛辣,体内多热,迫血妄行而致月经先期者;还有因脾虚中气下陷,统摄失权,冲任不固而致月经先期。其中冲任不固是发病的主要机制,而引起冲任不固的原因又有气虚、血热之不同,治疗多以清热和补虚为基本大法。但清热不宜用大苦大寒,以防寒凝血滞;补虚须佐理气之品,以免骤补滞气。

1、气虚不摄: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思虑伤脾等,致使中气不足,统摄无权,冲任不固,月经先期而下。经来量少,色淡质稀,身疲体倦,心悸气短,小腹空坠,食少便滞。舌淡白,脉虚弱无力。治宜益气摄血调经,首选方药为归脾汤(《校注妇

人良方》)。

2、阳盛血热: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热邪伏于冲任,迫血先期而下。经来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心胸烦闷,面红唇干,口渴喜冷饮,尿短赤,大便干燥。舌质红或绛,苔黄而干,脉滑数。治宜清,热凉血调经,首选方药为清经散(《傅青主女科》)。

3、肝经郁热:郁怒伤肝,郁久化火,下扰血海,迫血下行,致使月经先期而至。经来或多或少,色或紫或红,或有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面红目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宜清肝解郁调经,首选方药为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4、阴虚内热: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失血过多,房劳损精,阴亏火旺,扰及冲任,血海不宁,经血先期而下。经来量偏少或正常(亦有经量偏多者),色红质稠。两颧潮红,午后发热,骨蒸盗汗,五心烦热。舌红而干,少苔,脉细数无力。治宜养阴清热调经,首选方药为两地汤(《傅青主女科》)。

月经后期主要是由于阴血不足,血海盈亏,或气血运行不畅而造成。月经后期辨证,应从经色、经量、经质及全身证候,辨其虚实。一般以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位血寒;量少,色淡,质稀薄属血虚;后期,量少或正常,色黯红或有小块,小腹胀满而痛者,属气滞。本病治疗原则在于温经养血,活血行滞。属虚属寒者,宜温经养血;属瘀属滞者,宜活血行滞;虚实相兼者,则分辨其主次而兼治之,并根据在肝、在肾选用适当方药:

1、寒凝冲任:经期产后,调摄失宜,或过食生冷,或淋雨涉水,感受寒冷,寒邪趁虚而入客于冲任,血被寒凝,血运不畅,冲任受阻,因而月经延后。还可见经期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调经,首选方药为温经汤(《校注妇人良方》)。如经量多,可加以活血祛淤之品,温经止血。如腹痛拒按时有血块者,则加化瘀止痛之品。

2、阳虚内寒:禀赋素弱,阳气不足,或房劳过度,耗伤肾阳,虚寒内生,脏腑

失于温煦,因而功能衰减,影响血的生化与运行,以致冲任不充,血海不能如期盈溢。可见经期延溏。方选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若有溲清、便溏者,加补骨脂、白术。

3、血虚不盈:体质素弱,或久病耗损,营血不足,或长期缓慢失血,产育过多;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致营血亏虚,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而盈满,以致经行后期。且经期延后,量少,色淡红,无块,或少腹酸痛;或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治宜补血调经,方药首选大补元煎(《景岳全书》)。若脾虚不运,食少便溏,去当归,加白术、白扁豆、砂仁以增强健脾和胃之力。心悸少寐加远志、五味子以交通心肾,宁心安神。如血虚阴亏,兼有潮热、盗汗、心烦、加女贞子、墨旱莲、何首乌、地骨皮以养阴虚热。

4、气滞血瘀:素多喜忧,情志抑郁,肝气不舒,气机不畅,血行不利,阻滞冲任,经血不能如期而至,因而月经延后。见经期延后,量少,色黯,或有血块,小腹作胀或疼痛,或胸胁、乳房胀痛,舌苔正常,舌质瘀黯,脉弦或细涩,治宜理气活血调经,方选芍药汤(《兰室秘藏》)。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主要病机在于气血失调,冲任功能紊乱,导致血海蓄溢失常,其病因则有肾气亏虚、肝气失调、脾气虚弱等:

1、肾气亏虚:肾主蛰,封藏之本,若肾气不足,或房劳损伤,产育过多,久病失养等,以致肾气封藏失职,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遂致经行前后不定。

2、肝气失调:肝失疏泄而司血海。情志损伤,肝失疏泄,气血运行失调,血海蓄溢失常而成本病。

3、脾气虚弱: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月经以血为本。若脾气受损,化源不足,血海过期不满则可致月经延后;若统摄失职,血溢妄行,血海不及期而满,则可致月经提前。时而生化不足,时而统摄失常,则出现月经先后无定期。

除了上述提及的病因病机外,中医学还认为,日常生活不知慎戒,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房劳多产等均影响脏腑、气血、冲任的正常功能而导致月经周期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