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惊风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二、发病情况 1.1~5岁儿童发病率高,具有年龄越小,发病率越
高 的 特 点 。 5岁以上儿童发病较少,若有发病,需更加 注意检查原发疾病。
2.急惊风多由感染性疾病引起;慢惊风多由肺感 染性疾病所致,或发生于各种脑炎、脑膜炎、毒性 脑病等的恢复期。
3.惊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5
本病西医学称小儿惊厥。 其中伴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 颅内感染性疾病常见有脑膜炎、脑脓肿、脑炎、脑寄 生虫病等; 颅外感染性疾病常见有高热惊厥、各种严重感染(如 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败血症等)。
2
凡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
—主要病机是痰、热、惊、风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即“四证” —主要病位在心肝两经
凡病久中虚,属阴属虚者,统称慢惊风。
慢惊风中若出现纯阴无阳的危重证候,称为慢脾风。
3
惊风的证候特点,可归纳为四证八候。 四证者,指痰、热、惊、风,见于急惊风。 八候者,即搐、搦、颤、掣、反、引、窜、视。 在急惊、慢惊都可出现,表示惊风正在发作。但惊风 发作时,不一定八候全部出现。
暑多夹湿,湿蕴热蒸,化为痰浊,蒙蔽心包,痰动 则风生;
若感受疫疠之邪,则起病急骤,化热化火,逆传心 包,火极动风。
10
2. 内蕴湿热: 饮食不洁,误食污秽或毒物,湿热疫毒蕴结肠 腑,内陷心肝,扰乱神明,而致痢下臭秽,高热昏厥,抽风不 止,甚至肢冷脉伏,口鼻气凉,皮肤花斑。
3.暴受惊恐:小儿元气未充,神气怯弱,若乍见异物,偶闻怪 声,或不慎跌仆,暴受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致使心失 守舍,神无所依,轻者神志不宁,惊惕不安,重者心神失主, 痰涎上壅,引动肝风,发为惊厥。
有疏风、熄风的类别,镇惊有清心定惊,养心平惊的
差异。
15
三、证治分类
1.风热动风 证候:发热骤起,头痛身痛,咳嗽流涕,烦躁不宁,四肢拘 急,目睛上视,牙关紧闭,舌红苔白,脉浮数或弦数。 治法:疏风清热,熄风止痉。 方药:银翘散加减。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薄菏疏风清热 ,防风、蝉蜕、菊花祛风解痉,僵蚕、钩藤熄风定惊。另加服 小儿回春丹以清热定惊。
6
不伴有发热者,多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见的 癫痫外,还有水及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药物中毒、 食物中毒、遗传代谢性疾病、脑外伤、脑瘤等。
临证要详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格检查,并作相应实 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7
【急惊风】
急惊风多见于外感热病,常由外感时邪、内蕴湿热 、暴受惊恐而引发。临床以高热、抽搐,神昏为主要 表现。来势急骤,因急性原发病而发,又随其疾病消 退而止,病位在心、肝。急惊风较多见于各种颅外、 颅内感染性疾病。
8
【病因病机】
急惊风多见于外感热病,常由外感时邪、内蕴湿热、暴受 惊恐而引发。
1.外感时邪:时邪包括六淫之邪和疫疠之气。 小儿肌肤薄弱,卫外不固,若冬春之季,寒温不调,气候骤 变,感受风寒风热之邪,邪袭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易于传变, 郁而化热,热极生风;
9
小儿元气薄弱,真阴不足,易受暑邪,化火最速, 传变急骤,内陷厥阴,引动肝风;
11
【临床诊断】
1.突然发病,出现高热、神昏、惊厥、喉间痰鸣、两眼上翻、凝视 ,或斜视,可持续几秒至数分钟。严重者可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 而危及生命。 2.可有接触传染病人或饮食不洁的病史。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检查有异常改变,神经系统检查 出现病理性反射。 4.细菌感染性疾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 5.必要时可作大便常规及大便细菌培养、血培养、摄胸片、脑脊液 等有关检查。
18


十医 儿 九

元科 学 惊

1
【概述】
一、概念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重病证,临床以抽搐、昏迷为 主要症状。惊风一个症状,可以出现在许多疾病中。又称“ 惊厥”,俗名“抽风”。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危急病证,且变化迅速,可以给小儿带 来严重损害,故自古被列为儿科四大证之一。如《东医宝鉴 ·小儿》说:“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幼科 释谜·惊风》也说:“小儿之病,最重惟惊”。
16
2.气营两燔
证候:起病急骤,高热烦躁,口渴欲饮,神昏惊厥,舌苔 黄糙,舌质深红或绛,脉数有力。
治法:清气凉营,息风开窍。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常用药:连翘、石膏、黄连、黄 芩、栀子、知母清气透热,生地、水牛角、赤芍、玄参、丹 皮清营凉血,羚羊角、石决明、钩藤熄风平肝。
17
3.邪陷心肝 证候:高热烦躁,手足躁动,反复抽搐,项背强直,四肢拘 急,口眼相引,神识昏迷,舌质红绛,脉弦滑。 治法: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常用药:羚羊角、钩藤、僵蚕、菊 花平肝熄风,石菖蒲、川贝母、广郁金、龙骨豁痰清心,竹茹 、黄连清化痰热。同时,另服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
14
二、治疗原则
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治疗原则。痰盛者
必须豁痰,惊盛者必须镇惊,风盛者必须熄风,然热
盛者皆必先清热。由于痰有痰火和痰浊的区别;热有
表里的不同;风有外风、内风的差异;惊证既可出现
惊跳、嚎叫的实证,亦可出现恐惧、惊惕的虚证。因
此,豁痰有芳香开窍,清火化痰,涤痰通腑的区分;
清热有解肌透表,清气泄热,清营凉血的不同;治风
13
4、惊证:小儿神气怯弱元气未充,不耐意外刺激,若目触异 物,耳闻巨声,或不慎跌仆,暴受惊恐,使神明受扰,肝风内动 ,出现惊叶晾跳,抽搐神昏。
六淫所致的外风,春季以春温为主,兼加火热证,症见高热, 抽风,昏迷,发斑;夏季以暑热为主,暑必夹湿,暑喜归心,症 以高热,昏迷为主,兼见抽风,常热、痰、风三证俱全;如夏季 高热、抽风、昏迷,伴下痢脓血,则为湿热疫毒,内陷厥阴。
12
【辨证论治】
一.急惊风四证
1、热证:有表热、里热。昏迷、抽搐为一过性,热退后抽搐 自止为表热;高热持续,反复抽搐、昏迷为里热。
2、痰证:有痰热、痰火、痰浊。神志昏迷,高热痰鸣,为痰 热上蒙清窍;谵言妄语,狂躁不宁,为痰火上扰清空;深度昏 迷,嗜睡不动,为痰浊内陷心包,蒙蔽心窍。
3、风证:有外风、内风。外风邪在肌表,如高热惊厥,为一 过性证候,热退惊风可止;内风病位在心肝,热、痰、风三证 俱全,反复抽搐,神志不清,病情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