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有效发挥激励机制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如何有效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摘要:企业要有效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需要研究激励机制的设计、不同层次员工激励方式的选择和运用、激励效果的评估、激励信息的反馈及对激励机制进行调整的持续改进过程。激励仍然是各个企业所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激励;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它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做到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挥利用,取决于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指组织通过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与手段,以满足员工的需要为前提,引导、激发和强化员工的工作动机、动力,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过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的研究指出,实行计件工资的员工,仅发挥20%~30%的能力,而受到充分激励时,可发挥出80%~90%的能力。激励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组织通过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兴趣,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组织的效益,更为有效的实现组织的目标。

一、激励机制设计的原则

激励机制设计的出发点是满足员工个人的外在需要和内在需要,因此企业应提供满足员工需要的诱因,包括设计各种各样的外在奖酬形式,并设计具有激励特性的工作。激励机制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实现企业目标,因此企业应运用企业目标来引

导员工个人的努力方向,使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一致。激励机制设计的核心是分配制度和行为规范。分配制度把诱因和目标体系相联接,如果员工达到了一定的企业目标(即实现了绩效目标),将会得到对应的奖酬。行为规范把员工的素质、能力等个人因素与企业目标联系起来。行为规范规定了员工以企业约束的行为方式来达到企业的目标,同时也能实现员工个人目标。激励机制运行的效率取决于机制运行需要的信息,激励机制的运行离不开信息沟通,特别是企业在提供诱因时,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沟通来了解员工个人的真实需要。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将员工个人需要与企业提供的诱因联系起来。激励机制运行的最佳效果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相一致,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相一致。

二、激励机制运用

企业按照上述原则设计和建立激励机制后,应对激励机制进行合理的运用,由于企业中各层次的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是不同的,同时,各层次员工的知识水平、特点和需求也存在着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企业应分别运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以实现激励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具体来说,我们将企业中的员工分为普通员工、知识型员工、中层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

1.普通员工

普通员工是企业中数量最多的群体,承担了企业中最多的工作量,是企业战略和经营方针的具体操作者、执行者,也是企业价值创造的直接贡献者。对他们失去关注,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

展。

企业在对普通员工进行激励时,应着重关注他们的真实需要,并合理分配奖酬资源,同时将奖酬资源的分配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挂钩。具体来说,普通员工的激励方式主要有:

(1)工资报酬。在人们生活达到宽裕水平之前,工资报酬的激励作用是比较显著。将其与普通员工的工作绩效挂钩,激励作用将会持续较长的一段时期。

(2)欣赏和认可。有时会比工资报酬更具激励作用。欣赏和认可有多种方式,如优秀员工称号、对先进事迹的报导、带薪年假、拥有一定的自主权等。

(3)提供个人发展平台和晋升机会。如对绩效优异的员工提供带薪进修;对能够胜任并愿意从事管理工作的员工,可以将他们晋升到管理岗位;对技术人员,可以建立和管理人员分开的晋升渠道,确定各晋升等级的称号、薪酬待遇和专权。

在对普通员工进行激励时,要得到他们的认同,激励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特点。

2.知识型员工

根据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的定义,知识型员工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与普通员工不同,知识型员工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对于成就感高度重视,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过程难以实行监控、工作成果难以衡量,并且具

有较强的流动能力和流动意愿。知识型员工的需要主要表现在:自我发展、工作自主、工作成就感,以及尊重与参与。

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时,要注重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给他们提供能够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空间。企业要关注知识型员工的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通过鼓励个性发挥、提供创造性的工作环境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从外部控制转变为自我控制,使每个知识型员工自发地形成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忠诚感,通过使知识型员工个人价值实现,来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一般而言,对知识型员工应以精神激励为主,如任务激励、目标激励、授权激励、培训激励、情感激励和荣誉激励等。另外为知识型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采用弹性的工作时间安排,对工作成果进行嘉奖等激励方式的使用均会取得一定的激励效果。

3.中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一般是企业部门的领导人员,也是企业上传下达的链接枢纽。他们需要贯彻分解并带头实施高层领导的思想、决策,也需要去解决下层员工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并将解决结果向高层领导汇报。中层管理人员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他们承受着高层领导和下层员工之间的双重压力,对他们进行激励时,必须关注上述的工作特点。具体来说,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方式主要有:

(1)充分授权。中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在于他们能够在工作范

围内充分发挥自我,并且能够独立地开展工作,如果授权不够充分,上层的指示过多,则中层管理者在工作中将会受到束缚,成为工作的执行者而不是管理者,将严重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业绩工资。中层管理者的薪酬中固定工资的比例不宜太高,应充分发挥业绩工资的激励作用。并且业绩越突出,享受的业绩工资提升比率越大,不仅能够拉开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业绩工资

差距,而且可以进一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3)年终奖励。年终奖励的目的,一方面可以避免中层管理者只关注月度、季度等短期目标,实现对年度目标的关注;另一方面可以对他们形成再次激励,避免他们中途离职。

(4)轮岗培训。在职培训和工作轮岗。在职培训不仅可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培训不断提升中层管理人员各方面的工作技能。工作轮岗可以扩大中层管理人员的知识面,培养全面的管理人才。

4.高级管理人员

高级管理人员是委托——代理制中的高级代理人,对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负有全面责任。高级管理人员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风险,他们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是企业激励体系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激励方式应当相对多样化,力度也要相对更大,不能忽视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的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