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产业传播学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内容分析法简析日本动画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内容提要:相比于中国,日本的动画市场很广,形成也早,因此其渗透中国市场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日本动画在中国的传播进行了三个阶段,逐渐占领了大部分的动画主流市场;中国动画在此状况下调整传播思想,逐步扭转不利局面。

关键词:动画、传播手段、文化、技术、产业化

我国的动画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诞生在两千年前西汉的皮影戏,但是真正说得上有现代“动画”的影子,还是要从1920世纪20年代的“美术电影”说起。那时最成功的作品是《铁扇公主》,这部作品由20年代初一直连载到40年代中期;而新中国的美术电影由1947年开始摄制,1957年建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动画开始蓬勃发展的标志。此后,中国优秀美术电影作品数量不断增多,《猪八戒吃西瓜》,《大闹天宫》都是这一顶峰时期的经典作品,此外,《小鲤鱼跳龙门》、《济公斗蟋蟀》、《草原英雄小姐妹》等,都是这一时期摄制的一批优秀影片。

此时的中国动画的传播方式,仍处于简单原始的组织传播和极为有限的大众传播的初始阶段,传播者依靠当时有限的媒体,以及接触到信息的人群的主动传播交流来进行动漫(美术作品)的传播宣传。虽说方式简单,进度缓慢,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动画在传播过程中尚未遭到竞争对手。这种情况持续到80年代初。

(一)1983年左右,一些比较经典的日本动画率先登陆中国,《宇宙战舰大和号》,《铁臂阿童木》等动画的播映权,是日本动画制作公司和电视台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中方的,这样,日本动画这个“舶来品”,初次与我们见面了。

以现在的眼光和审美标准来看,那时的动画制作实在很粗糙,但是如果拿1979年制作的《机动战士高达0079》和同是1979年制作的《哪吒闹海》来相比,后者的画面会差很大一截,而且对于中国的青少年来说,机器人,宇宙战争这类新颖的科幻题材要比妈妈从小被我们讲的传说故事来的有趣的得多,这样第一批日本动画抓住了中国80后的第一代,以新颖的故事题材吸引他们,使之在同类人群中迅速传播。

上述两部作品,都可以称为世界动画史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作品,但在当时看来,《高达》所取得的成就要略高一些,为什么呢?传播手段。

《哪吒闹海》在中国发行时,仅仅采用了银幕放映这一种传播方式,很明显,这依旧是传统线性模式的传播方式,忽视了社会对传播过程的制约;银幕—观众—观众—银幕,这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模式,成本高且效率低;而《阿童木》则主要由电视媒体来进行传播。在那个时代,电视传媒要比影院传媒的效率不知高出多少倍,传播效果的魔弹论认为,有效的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御的强大力量,比如说电视传媒,它会将信息以单点多向放射形式来发送信息,同时收信者之间再自然形成人际传播,造成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视的;再加上本身较高的质量,日本动画开始在中国快速传播。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80年代日本动画的流行,中国的各地电视台纷纷在黄金时间及周六周日播放日本动画,1991年的《圣斗士星矢》无疑是那个时代少年心中最深的记忆。过了不久,有些少年就发现,在校门口的书店里,忽然出现了《圣斗士星矢》的漫画书,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看完动画看漫画。而国内的电视台,不惜成本购买日本动画的播映权,再请著名的配音演员来给这些日本动画配成中文……1992年,《龙珠》开始播映;1994年,《北斗神拳》播映;1995《美少女战士》;1996《霹雳方程式》;1998《四驱

小子》;1999《名侦探柯南》《灌篮高手》……不仅是动画,基本上每一个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书店的架子上都摆满了日本动画的原著漫画。

这一时期可以被认为日本动画在80年代主动向中国输入后所取得的成就,也就是说,90年代是中国在主动吸收日本动画,下面这张表格可以说明:

1999年8月14日国内主要地方电视台各时段动画播映时间表:

本动画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仅有一家电视台在黄金时间选择播放国产动画《新西游记》。这种现象说明,在90年代末,日本动画在中国呈现一种近似爆发的扩散现象。到此,日本动画对中国市场“进攻“的第一步,算是正式完成了。

为什么拥有近百年动画艺术历史的中国动画市场会被日本动画这一新兴势力所蚕食呢?为什么日本动漫文化会以惊人的速度在中国传播呢?以下是我的分析:

1、文化因素:

按照文化类型划分,中国传统文明属于宽容、温和而保守自闭的大陆性农耕文化;而日本属于狭隘、攻击性强的岛国农耕文化。日本古代曾长期师以中国,从文字、建筑、礼仪、服饰等亦步亦趋。但其恶劣的自然地理及生存环境,也决定了他的类似于西方的扩张型战略文化因素。日本经明治维新后,抛弃了东方战略文化,转向西方,建立外向型、进攻型的海洋战略,并形成一种独特的“大和文化”及岛国思维特征。可以这样说,日本文化及思维特征是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自身拘束条件所演变而来,即是有中国文化特色,动画的语言,行为,内容均与中国无甚差距,所以相对于西方文化来说,日本文化易于中国接受。

2、心理因素: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一直是以“和”“谦让”等思想来作为青少年的主流教育方式,这样的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助人为乐”“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等思想一直影响着80年后出生的青少年。但青少年在20岁前,总是会有争强好胜的性格,所谓的“年少轻狂“是无法遏止的,此时,日本动画中的永不服输、不到最后决不放弃、坚持自己的理想的思想,以及很多热血的镜头和激昂的配乐恰好正对这批青少年的胃口,而此时的中国动画内容仍是传统思想教育为主,所以,日本动画快速地吸收了大批的青少年观众群

3、技术及产业结构因素:

看过日本动画的朋友们都知道,日本动画的画面及音乐制作都相当精致,他们拥有先进的制作软件及制作团队。其次就是日本的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产业化、市场化,有一个合理的产业链,市场运营合理。其发达程度在世界上是最领先的,首先由漫画家创作出无数漫画作品,然后就由动画制作公司来挑选适合制作的漫画剧本,在拍摄动画的同时邀请著名的配音演员来为通话配音,请作曲家来制作原声配乐,在动画播映完毕后还会在市面上推出各类模型玩偶以及五花八门的周边产品……而在那时的中国,我们看完《西游记》(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