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工程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工程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对湿地保护区科研与监测工程建设内容的论述,提出了建设保护区方案,可有效地对保护区的生物资源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监测。

【关键词】湿地保护区;科研;监测

1.湿地资源保护

黑龙江是湿地资源大省,具有大界江、大湖泊、大沼泽和大人工湿地的多样性,是黑龙江省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承担着黑龙江省的国土安全、粮食安全及生态安全的重任。但黑龙江省湿地资源几经大规模的开发利用,2009年湿地面积仅有557万公顷,占黑龙江省国土资源面积的12.1%。目前黑龙江省的湿地资源及其生态系统,在经济高速发展和气候多变的环境下,正面临着面积萎缩、生态功能下降的威胁。对黑龙江省的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应该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将黑龙江省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到战略高度进行思考。对于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应遵循原则是依法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2.保护区科研任务与目标

保护区的科研工作是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进行科学的保护管理、正确利用自然条件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基础。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具有典型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是开展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水文学及其他分支学科研究的良好基础。尤其是该保护区位于长白山系和三江平原的过渡地带,其北面有三江和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面有凤凰山和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该保护区还与俄罗斯毗邻特殊的地理位置是研究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等珍稀水禽迁徙通道和东北虎、紫貂等野生动植物种群活动区域及开展其生物学、生态学研究的最佳场所。保护区科研的任务首先加强保护区的科研能力建设,改善现有科研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体制;根据保护区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常规和专题性的科研监测活动,充分发挥保护区作为科学研究基础的巨大潜力,为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科研的目标是要通过在保护区建立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东北虎等珍稀动物研究中心,把保护区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以研究湿地和珍稀物种和迁徙、栖息生态环境为主的科研教学实习基础,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珍稀水禽鸟类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研究,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建立保护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为开展国内外科研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存在主要问题

3.1湿地岛屿化和生境破碎

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使得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的破坏,湿地内拉

沟排水,道路的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分割,大片耕地阻隔了湿地之间的联通,使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向岛屿化方向发展,岛屿化的部分又经分割,造成了湿地生境的破碎,降低了湿地生态效益的发挥,干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改变了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以至于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经几十年的开发利用,三江平原变成了粮食生产基地,松嫩平原变成了人类繁衍生存的乐土。只在沿较大河流的沿岸以及低洼处,还零星分布着较原始状态的湿地。

3.2湿地水源补给不足

湿地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与其生态系统相辅相承。由于多年的开发利用,支流沿岸森林的砍伐、湿地的破坏和消失,使得其下游的湿地水源补给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湿地缺水将导致湿地功能退化,湿地效益下降和矿物质大量积累——盐碱化。也为湿地的垦荒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3水质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物”以及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广泛使用,这些物质的残留物经大气水循环或不达标的直接排放,进入了湿地水环境中,对水质产生了污染。

3.4湿地权属

全省的湿地最初由林业部门主管,但在市县级行政区域内,对湿地进行管理的有县、乡级,畜牧局、草原、水利、渔业、林业和环保等单位和部门,使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没有统一规划和监管,调查区域内湿地的土地权属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部分湿地权属不清以及湿地权属分散式管理的格局。

4.湿地资源保护建议

4.1成立湿地管理机构

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湿地保护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各级政府成立专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设立专项保护和发展基金,实现对湿地的统筹管理、开发、科研等有关事宜,同时各级政府应把湿地保护管理资金列入年度和长远财政计划和预算,以改变目前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做到具体业务有专门机构管理,保护资金统筹使用,使湿地保护工作逐步纳入正常轨道。解决湿地保护区主管单位部门行业分散,政出多门,对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不利。

4.2加强湿地恢复工程和退耕还湿工程建设

湿地严重缺水是湿地生态功能退化面积减少最大威胁因素。因此,湿地水补给和退耕还湿过程建设是任重道远。把一些围垦的耕地退下来,特别湿地保护区内的耕地坚决还湿。

4.3加强湿地保护区管理

加强保护区建设。建立湿地保护区和湿地监测站,是有效保护湿地的重要措施和途径。目前,黑龙江省已建各种类型的国家级、省级及市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共45处,总面积为185.68万公顷,为保护湿地资源,拯救珍稀濒危生物物种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还有2103019公顷湿地尚未纳入湿地保护范围,应依据其生态区位、类型及生物物种的保护价值,建议建立湿地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25处,以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4.4加强湿地资源调查和湿地监测

实时掌握湿地资源动现状及动态变化,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是必要手段,为开展湿地科学研究,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诸多方面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4.5湿地防洪蓄水利用

全省修建水库1033座,蓄水面积123614公顷,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有莲花湖、磨盘山、西泉眼、龙头桥、桃山、二龙山、山口、象山、卧牛河等水库。松嫩平原及三江平原的沼泽湿地,在蓄水、调节径流、防旱等方面作用巨大。

4.6调节气候、保障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在557万公顷湿地资源中,有350多万公顷的湿地,为保障粮食丰收创造了先决条件。

4.7保护生物多样性作用

湿地是野生动物栖息地又是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区,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提供繁殖、栖息、迁徙和越冬场所,珍贵濒危的野生植物在湿地中得到遗存。真正起到了物种基因库的作用。

4.8湿地动、植物资源利用

黑龙江省的江河、水库,湖泊、泡沼水质良好,夏季水温低,适合于养殖冷水性鱼类,已成为我国北方的淡水渔业基地之一。鱼类种类丰富,共有21科,73属,105种,占全国淡水鱼类的15%左右。名贵鱼种繁多,是我国著名的大马哈、鲟、鳇商品鱼产地,尚有松花江的“三花五罗”等珍贵鱼种。全省共有可利用养殖水面60万公顷,具有养殖、繁育水生物的巨大潜力。湿地野生果品利用,形成特色产品在市场也在逐渐被人们所赏识。利用笃斯越桔、越桔加工成飲料和食品添加剂,用其越桔的嫩茎和叶子加工成茶,形成了绿色食品系列,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