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水利部
二ΟΟ八年九月
目录
一、水土保持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 (2)
(一)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现状 (2)
(二)水土保持科技发展趋势 (3)
(三)新时期水土保持科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
二、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基本原则 (6)
1、面向实际,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6)
2、重点突破,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 (7)
3、兼收并蓄,集成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 (7)
4、注重成效,实用技术开发与高新技术应用并举 (7)
(三)目标及任务 (7)
三、水土保持科技重点研究领域 (8)
(一)重大基础理论 (8)
1、土壤侵蚀动力学机制及其过程 (8)
2、土壤侵蚀预测预报及评价模型研究 (9)
3、土壤侵蚀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机制及关键技术 (9)
4、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效益、环境影响评价 (9)
5、水土保持措施防蚀机理及适用性评价研究 (10)
6、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 (10)
7、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标准与容许土壤流失量研究 (10)
8、水土保持社会经济学研究 (11)
9、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11)
10、水土保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耦合关系及评价模型 (12)
(二)关键技术 (12)
1、水土流失区林草植被快速恢复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 (12)
2、降雨地表径流调控与高效利用技术 (12)
3、水土流失区面源污染控制与环境整治技术 (13)
4、开发建设项目与城市水土流失防治技术 (13)
5、水土流失试验方法与动态监测技术 (14)
6、坡耕地与侵蚀沟水土综合整治技术 (14)
7、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14)
8、水土保持数字化技术 (15)
9、水土保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15)
四、主要土壤侵蚀区水土保持研究重点 (15)
(一)水力侵蚀区 (16)
1、东北黑土区 (16)
2、北方土石山区 (16)
3、黄土高原地区 (17)
4、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流域 (17)
5、西南岩溶区 (18)
6、南方红壤区 (18)
(二)风力侵蚀区 (19)
(三)冻融侵蚀区 (19)
五、水土保持科技发展保障措施 (19)
(一)深化水土保持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 (19)
(二)建立与完善水土保持科技政策与投入体系 (20)
(三)构建科研协作网络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20)
(四)完善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推广体系 (21)
(五)加强水土保持试验示范与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21)
(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 (21)
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国人口众多,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平均每年土壤流失量50亿吨。近50年来,因水土流失损失的耕地达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约100万亩。以2000年数据分析,当年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在2000亿元以上,约占当年全国GDP的2.25%。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多位于大江大河的中上游地区和水源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在我国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中,水土流失涉及范围广、影响大、危害重,是生态恶化的集中反映,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因此,水土保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七大已明确把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今后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科技贡献率,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水利部制定的《水利科技发展规划(2001-2010)》,组织编制了本规划纲要。
一、水土保持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现状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水土保持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基本确立了水土保持在我国科学体系中的学科地位:
1、初步形成了水土保持基础理论体系。通过长期水土流失治理实践、试验研究、观察和测试,摸清了中国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土壤侵蚀分类系统,建立了以土壤侵蚀学、流域生态与管理科学、区域水土保持科学为基础的中国水土保持理论体系。
2、建立了一批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样板,总结出比较完整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理论与技术体系。基本建立起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土壤侵蚀类型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法、模式和技术措施,逐步形成了以小流域为单元,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各项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优化配置的综合技术体系。
3、初步建立起水土流失观测与监测站网。在不同类型区建立起一些小区、小流域及流域等不同空间尺度的监测站点,开展了水蚀、风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等不同形态和侵蚀作用力的水土流失观测。开始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信息收集和整编能力不断提高,为水土保持科研和宏观决策提供了基础数据。
4、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已颁布实施的技术标准涵盖了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竣工验收、效益计算、工程管护、监测评价、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为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