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老先生八年鉴定的两万多件古代书画每件都难得一见

七位老先生八年鉴定的两万多件古代书画每件都难得一见
七位老先生八年鉴定的两万多件古代书画每件都难得一见

七位老先生八年鉴定的两万多件古代书画,每件都难得一见

今天,我们要介绍八件极有分量的古代书画作品,而故事要从三十多年前的这张老照片开始。这是1995年深秋的一张照片,地点:北京达园。左起:谢辰生、刘九庵、杨仁恺、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傅熹年。任何一个名字,都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界的重量级。谢稚柳上海博物馆顾问、书画家、古代书画鉴定家启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书画家、古代书画鉴定家徐邦达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代书画鉴定家杨仁恺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书法家、古代书画鉴定家刘九庵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代书画鉴定家傅熹年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建筑历史研究所高级建筑师、古代书画鉴定家谢辰生文化部文物局顾问上世纪80年代,由国务院委托国家文物局组建,这七位老先生组成“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普查、鉴定全国各地文博单位所藏书画。如此阵容,无论从规模或实力上来说,都堪称近几百年来最具分量的书画鉴定组,成员均是全国一流的书画鉴定专家,又各有专攻术业。从1983年到1990年,历时八年,小组行程数万里,遍及25个省、市、自治区,121个市县,208个书画收藏单位及部分私人收藏,共过目书画作品61596件,制作资料卡片34718份,对中国大陆保存的古代书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家底”。谢稚柳、刘九庵、杨仁恺等在旅顺博物馆鉴定

书画长达八年的巡回鉴定后,他们留下一部心血之作——24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图目凝结了中国古代书画一线鉴定专家的心血,此后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书画重要的参考资料,也是古代书画鉴定的重要指导图册,称得上是一部“当代石渠宝笈”。书中所著录作品,绝大多数为公立文博机构所藏,而极少数文物商店藏品及私人收藏此后通过拍卖等交易方式流通市场,因极其罕有,每每露面必受藏家追捧。《中国古代书画图目》5月11日-13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的中国嘉德2016春拍预展中,一口气出现了八件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精品,先来浏览一下这八件作品,然后我们继续说《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这部巨著的故事。而你也会明白,为什么这样的观展机会是难得的。嘉德预展8件《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作品▼宋克《临》宋克(1327-1387)《临》原为北京市文物公司旧藏。曾为福建清末章草大家卓君庸所藏,有郑孝胥、陈宝琛、罗复堪、林志钧、姚华、余绍宋、梁启超、罗振玉、周肇祥等人题签、题跋,卓君庸曾两次为此作出版珂罗版单行本,足见藏家对其重视程度。宋克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其传世作品和生平文献却极少,目前已知存世书迹,可靠者仅二三十余件。宋克临急就章有三本,分别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本及本件。《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对本件《临》的鉴定记录为“真迹”,得到了

鉴定小组的一致认可。宋克临《急就章》并诸家题跋册页水墨纸本36 ×7.5cm;37.9 ×44.8cm;37.8 ×43.5cm出版:1.《明宋仲温急就章真迹》,(明)宋克书,卓君庸藏,京华印书局,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九月出版。2.《明宋仲温急就章真迹》,(明)宋克书,卓君庸藏,和记印书馆,彩华制版局,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六月二版。3.《中国古代书画精品录一》,法书五,文物出版社,1984年。4.《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一册,73页,京4-01,文物出版社,1986年。5.《翰海十周年·书画卷》,58-59页,文物出版社,2004年11月版。6.《嘉德十年精品录:中国古代书画·古籍善本》,249页,文物出版社,2003年。7.《宋克书法研究》,76-77页,荣宝斋出版社,2011年。8.《中国书画》,2012年第10期,8页(选二开),中国书画杂志社。9.《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籍善本卷》,282—283页,故宫出版社,2014年。著录:1.《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一册,17页,文物出版社,1984年。2.《余绍宋书画论丛》,98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3.《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壹》,劳继雄著,41页,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4.《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壹》,杨仁凯著,21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

5.《书法研究》2007年第4期,5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王逢元、马一龙《书法杂存卷》王逢元(16世纪)、马一龙(1499-1571)《书法杂存卷》原为辽宁省文物商店旧藏。王

逢元以书名闻名海内,楷法锺繇,草法王羲之父子,独得锺、王遗法。父子俱善书、人遂以大令(王羲之)呼逢元。马一龙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为南京国子监司业。工书,法怀素圣母帖颇得笔法。作字悬腕运肘,落管如飞,顷刻满幅,自谓怀素以后一人。其书法以草书见长,世称“梅花体”、“龙蛇体”。其书点画放狂不羁,结体大小悬殊,左顾右盼,章法无行无列,满纸云烟,表现力极强。目前所知流传的王逢元及马一龙作品极少,《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所著录的王逢元作品(包括本《书法杂存卷》)仅三件。极为难得。王逢元、马一龙书法杂存手卷水墨绢本29 ×344.5 cm←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出版:《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六册,22页,辽4-03,文物出版社,1993年。著录:1.《中国古书画鉴定实录·柒》,劳继雄著,3469页,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陆》,杨仁凯著,2934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王时敏《隶书七言诗》王时敏(1592-1680)《隶书七言诗》原为上海文物商店旧藏。王时敏作为清初“四王”之首,其画风影响着整个清初,在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然其书名为画名所掩。王时敏隶书被称为清初第一。其隶书,字体方整,结构谨严,开合有度,笔法古朴凝重,收笔处波挑极少,而束之方笔,既保留了汉隶的特色,又有唐隶的韵味。此件隶书作品书写于1678年春,时值王时敏晚年,用笔老辣凝练,厚重沉雄。

杨仁凯先生《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记载此件为“佳作”。王时敏隶书七言诗立轴水墨纸本196.5 ×76 cm 戊午(1678年)作出版:《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二册,144页,沪11-130,文物出版社,1993年。著录:1.《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第四册,1909页,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第四册,1596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查士标《书画合璧册》查士标(1615-1698)《书画合璧册》原为朵云轩旧藏。在新安四家中,查士标最善于吸收前人各家各派画法所长,同时也是颇为多产的一位画家。此合璧册亦是查士标临古之作,画仿诸家,字学米芾。取前人意境,自出机杼。是册山水部分,笔墨精妙,意境深远,画面布局疏密得宜,虽说是临仿前人,却别具自家风貌。书法上,结体严谨,用笔深沉而矫健,风樯阵马,深得米字的笔意。是册品相极好,属难得查氏佳作。査士标书画合璧册页(六开十二页)水墨、设色绢本21.5 ×15.7 cm ×12题识:(一)仿蓝田叔笔法,士标。张季明帖云:秋气深不审,气力复何如也。真行相间,长史世间第一帖也。士标。(二)岩端四月犹残雪,山半孤松不着泥。査士标画意。残书阅遍就窗明,少畅闲情赖鸟声。断送春归花事了,一番细雨绿荫成。士标。(三)小艇不知何处客,载将明月过江来。士标。蹄涔不能容吞舟,闽士泛海,客游甚众,求门馆者常十辈,寺院下满,林亦在寺也。米老九札

之一。士标临。(四)闲云无四时,散漫此山谷。幸乏霖雨姿,何妨媚幽独。拟潇湘白云图句。士标。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临米山水歌。査士标。(五)月色沙上溪,山云天际浮。春江万里阔,独见一渔舟。査士标。苦雾收,残文翰,别怒涛,惊起老龙蟠。临坡公书,士标。(六)梅花道人法,士标仿其意。竹前槐后午阴繁,壶领华胥屡往还。雅兴欲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身闲。米老诗。士标。出版: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二册,沪7-0241,66页,文物出版社,1993年12月版。2.《春荣十卉:美国珍藏中国书画》,110-123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10月版。著录:1.《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肆》,1713页,东方出版社,2011年1月版。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叁》,1423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1月版。王翚《普安晋爵图》王翚(1632-1717)《普安晋爵图》原为朵云轩旧藏。系王石谷为杨青村使黔而作,青村之父十余年前曾出任普安令,青村尝随侍入黔,康熙三十二年癸酉,青村亦奉命出任普安县令,不知是朝廷的安排还是命运的巧合,故杨青村请名重一时的王石谷绘制了这幅《普安晋爵图》以壮行色。杨青村还请了十余位他的朋友兄弟在画上裱边题了字,其中汤右曾、顾图河、查慎行等都是当时文坛闻人。他们从各个角度写出了他们的临别心境与赠言,或安慰、或鼓励,或寄寓治理蛮荒的期望。王石谷画这件作品时,已是六十二岁,正

是他人生与艺术的高峰,加之带着感情在作画,故情境丰满,笔酣墨畅,咫尺千里,神韵悠长,十分耐看,杨仁凯先生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中对此作的记载是“看似平实,实为佳作”,的是石谷精品。此后他完成了《康熙南巡图》更是名倾朝野,于是应酬日繁,如此用心的作品,就此不多见了。王翚普安晋爵图立轴设色纸本癸酉(1693年)作画:75 ×75 cm跋:54 ×75 cm、24 ×75 cm普安晋爵图局部←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出版: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二册,沪7-0310,70页,文物出版社,1993年12月版。2.《朵云轩藏书画精品集》,图22,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12月版。3.《名家点评大师佳作——中国画》,王伯敏主编,167、168页,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版。著录:1.《梦园书画录》卷十八,方濬颐著,《中国书画全书》,第十二册,322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年12月版。2.《宝迂阁书画录》,陈夔麟著,第二卷,26-28页。3.《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182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4.《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肆》劳继雄著,1801页,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1月版。恽寿平《五清图》恽寿平(1633-1690)《五清图》原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旧藏。恽寿平以北宋徐崇嗣“没骨法”为宗,被目为“恽派”或“常州派”领袖,“清初六家”之一。五清指的是松、竹、梅及水、月。在这件作品中,恽寿平以五清来代表君子,用

笔温文柔和,扫绝尘氛,呈现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就像他所敬重的谦谦君子一般。全图不刻意求工、求似,唯求自然天趣,揭示出恽寿平一向所追求的平淡超逸的审美意趣。这件作品在民国时期,为著名收藏家狄平子所藏,经多次出版著录,是一件流传有序的恽氏佳作。恽寿平五清图立轴水墨绢本画:63.5 ×40.5 cm跋:25.5 ×40.5 cm五清图局部出版:1.《中国名画集》第二十三集,图版9,有正书局,1929年。2.《中国名画集》下册,图版84,有正书局,1934年。3.《支那南画大成》花卉、蔬果卷,20页,兴文社珂罗版印刷,昭和十年(1935)。4.《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二册,沪5-08,25页,文物出版社,1993年12月版。5.《艺苑掇英》(第六十一期),图版27,34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2月版。著录:1.《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肆》,1690页,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叁》,1399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上官周《瑶岛仙居图》上官周(1665-1749后)《瑶岛仙居图》原为上海文物商店旧藏。上官周为福建汀州人士,擅人物、山水,善诗文,精工细笔人物,是清初画坛为数不多的人物画大家,王伯敏称“上官周所画人物,开‘闽派’先路”。其山水和人物画造诣很高,门生中著名者有“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查慎行在《题竹庄〈罗浮山图〉》中有“上官山人今虎头”句,把上官周和东晋顾恺之(虎头)相媲美,足见时人对上

官周人物画之推崇。上官周瑶岛仙居图立轴设色纸本193 ×114.5 cm甲子(1744年)作瑶岛仙居图局部著录: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二册,沪11-264,359页,文物出版社,1993年。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肆》,劳继雄著,1894页,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3.《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肆》,杨仁恺著,1581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郑燮《竹石兰蕙图》郑燮(1693-1765)《竹石兰蕙图》原为上海文物商店旧藏。“扬州八怪”中,最富盛名者,当属郑板桥。在郑板桥存世的作品中,竹石兰题材一直是其最喜爱的题材。郑板桥画作存世量较大,其中以兰竹石为主要题材的也有不少,却鲜有如《竹石兰蕙图》尺寸之大、笔墨之精绝者。此作创作时间为乾隆丙子,即1756年,是年画家64岁,正值画家创作的高峰期,用笔老辣多变,画面疏朗,意境幽远,诗书画印四绝集于一身,当属郑板桥兰竹石题材的代表作。郑燮竹石兰蕙图立轴水墨纸本186.5 ×96 cm1756年作

出版: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二册,沪11-316,160页,文物出版社,1993年12月版。2.《扬州画派书画全集—郑燮》,57、58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3.《郑板桥书画集》上册,78页,民族摄影出版社,2003年。4.《扬州八怪精粹—郑燮书画精选》,11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5.《郑板桥艺术珍品集》,150页,广陵书社,2006年。6.《郑板桥年谱》,彩图3,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7.《扬州八怪全书》第一卷,90页,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年1月版。著录:1.《郑板桥年谱》,党明放著,244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2.《郑板桥年谱》,王咏诗著,172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年3月版。空前规模八年为文物「摸家底」、「立户口」在了解《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这部巨著究竟对当下有多重要之前,有必要来回顾30多年前那场规模空前的“文物普查”。早在上世纪60

年代初,国家已经有开展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工作的计划,不凑巧的是,工作才刚开始进行,小组成员成员韩慎先和组长张珩就先后离世,不久,“文革”开始,鉴定工作就搁置了下来。待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面拨乱反正,恢复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工作又被重新提上日程。谢稚柳心中一直挂念此事,和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王冶秋的夫人高履芳分别写信给当时在国务院分管这方面工作的谷牧,呼吁尽快恢复对全国古代书画的巡回鉴定工作。文物局经过研究决定恢复这项工作,当时,负责组织巡回工作的谢辰生特地跑到上海告诉谢稚柳这个好消息,谢老兴奋极了,还特意与夫人陈佩秋一起请谢辰生到国际饭店吃西餐,滔滔不绝地谈了许多设想和意见。1983年4月,在“全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专家座谈会”上,由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七人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正式成立,谢稚柳和启功先生担任组长,率领小组对全国公藏(部分私人藏)

历代书画作品进行鉴定和整理,并造册出版。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成员合影前排:高履芳、谢稚柳、谷牧、启功、徐邦达后排:谢辰生(左三)、杨仁恺(左四)、刘九庵巡回鉴定的工作量是如今难以想象的,平均年龄70岁以上的老先生们,每年两次离家外出进行鉴定工作,每次至少三个月以上,一般是春季三个月,秋季三个月。如此紧张而又密集的工作,年轻人尚觉吃力,老先生们每天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谢稚柳更是在八年鉴定工作中从未缺席一天。自1983年8月工作开展第一天,谢稚柳就说:“这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我很光荣能挑起这个重任。这次鉴定工作与前两次不同,‘文革’后,书画又一次大集中,工作量异常之大,此其一。其二要趁此机会出书出图录,让国家知道自己的家底,让后人有学习研究的资料。其三,培养接班人,不仅培养高一级的,还要为地方培养。”谢稚柳和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在北京谢稚柳、刘九庵(左)、杨仁恺(右)1987年在浙江省博物馆鉴定书画傅熹年、刘九庵、谢稚柳在辽宁鞍山鉴定书画既要鉴定又要记录、拍摄、出版,如此密集的工作量完全不像我们想象中书画欣赏那么悠闲轻松,全程跟随谢稚柳鉴定的学生劳继雄后来回忆道:“……每天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进度……往往一个城市刚结束,马上又得向另一城市转移,旅途劳顿。”这对老先生们来说,甚至有些煎熬,身体出现不适也是常有的事。八年奔波下来,小组终于

系统鉴定了六万余件历代书画,扬州文物店的元倪瓒《山水》轴,辽宁的宋马远《山水》轴,四川的元黄公望、王蒙合作的《山水》轴等稀世珍宝都在此次巡回工作中被抢救了出来。至此,谢稚柳深深吐了一口气,笑着说:“原本在北京开会时估计三年完成,不期一发不可收拾,搞了整整七年(还有一年总结,故一般称之八年),现在总算完成了。”谢稚柳在鉴定书画这么全面的书画普查以前有过吗?有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北宋宣和年间,当时留下了《宣和画谱》;第二次是清乾嘉年间,留下了《石渠宝笈》;80年代的这次便是第三次,留下来包括《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在内的三种重要著录。历时十载终出24卷《中国古代书画图目》鉴定工作虽已结束,谢稚柳的心事却还未了,先生始终挂心鉴定成果的出版问题。小组成立之初就已明确要将鉴定工作的成果落实至出版物上以传后代。当时讨论决定,每鉴定一个阶段,凡是真品就出版一册文字目录,是为《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然后选其中佳品,出版一部每个作品都附图版的图目,即《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还有一部《中国古代书画精品录》,后被编为《中国绘画全集》和《中国书法全集》。三部之中,《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规模最大、卷轶最繁、工程量最为艰巨,也是需求最切、使用价值最高最广、后来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下面出现的博物馆作品,都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之中。元赵孟頫草书千字文卷纸本,纵26.9厘米、横324.1

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草书千字文局部元吴镇竹谱图卷(局部)上海博物馆藏元赵孟頫行书归去来辞卷(局部)上海博物馆在八年巡回鉴定的过程中,一开始就请了文物出版社的编辑和摄影的工作人员一路协同,边鉴定就边记录、边照相,并及时整理出版。1990年5月鉴定工作结束后不久,十册《中国古代书画目录》即出齐,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还未出到一辑便因经费困难而难以为继。1992年,谢稚柳移居美国,与谢辰生时有书信往来,对《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出版一事始终牵肠挂肚,他认为,《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是这次书画鉴定成果的集中反映,是极有价值的一部资料性工具书。他更是多次向谢辰生表示,《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一定要尽快出全。此后几年,谢辰生为经费多方奔波,终于获得800万周转资金供文物出版社出版。谢稚柳问讯欣喜回国。1995年,在文物出版社的安排下,专家们重新聚首参与会议,兴高采烈地研究讨论并确定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和《中国绘画全集》的出版计划,也就有了最开始的那张照片——这是七人小组留下唯一一张全员齐全的照片。元黄公望溪山雨意图纸本纵:30厘米横:217.5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溪山雨意图局部元倪瓒渔庄秋霁图纸本水墨纵:96厘米横:4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赵佶闰中秋月诗帖局部纸本横:44.5厘米纵:3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2000年年底,24卷《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这项浩大的出版工程终于大功告

成,从1990年着手编辑开始,前后经历了十余年艰苦努力,收录作品共20117件,制作图版35700幅,可说是倾国家之力,工程为历史之最。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在推荐《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申请国家图书奖的建议书中,这样描述它的价值与重要性:“这一艰巨繁重的工作过去不但不敢做甚至不敢想。有了这部《图目》,为全国的书画收藏留影建档,使其无可遁形,对今后的典藏、保护将起到难以估计的安全作用。有了这部《图目》等于建造了一座蕴蓄浩繁的宝库,为书画研究者,艺术创作者及爱好者,文史工作者提供大量的学习、参考、研究材料,丰富、便利都是过去难以想象的。书画上的款识、题跋、印章全收入,更是过去著录无法做到的。其中还不知道蕴藏着多少珍贵文史资料,可供我们发掘、探索、分析、研究。”宋苏汉臣婴戏图页绢本设色纵:18.2 横:22.8天津市博物館藏陈淳牡丹卷纸本墨笔纵54.8cm,横30.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在此之前,关于中国传统画学书学的著录数量虽庞大,但大多因历史局限、个人经验等具有感性色彩,更大的技术硬伤是缺少图像与描述文字相对应,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历史意义显而易见。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涵盖的国内现存古代书画作品,大大超越了宋代和清代的典籍整理,自然成为各大博物馆与收藏者备查的资料库,作为按图索骥的权威参考。可惜的是,谢稚柳没能亲见《中国古

代书画图目》出版的完成,如今,七人小组中的五位都故去了。老先生们说好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时再度重聚的约定再未能实现,像80年代那样规模的一流专家鉴定组的盛况,今后亦不会再有。好在这些古代书画依然如故,我们与它们的每一次遇见,都是人生中一次珍贵的所得。预展现场▼本文参考自:郑重,《谢稚柳系年录(增补本)》,上海书店出版社郑重,《谢稚柳传》,东方出版中心谢辰生,《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后记▌中国嘉德2016春季拍卖会预展时间:5月11-13日拍卖时间:5月14-18日展拍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如何鉴定字画真伪方法介绍

书画自古就与琴、棋一起被视为中国文人雅士修身养性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代表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一件上好的书画不仅能给人带来美妙的艺术享受,往往还传递着许多历史与文化信息。 但近些年来书画作品,除了它本身的艺术价值之外,还附加了许多的商业价值。近些年中国的拍卖市场上一些名家的书画作品抄到了天价。正是因为这些书画作品有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就出现了大量的不良商家,开始制假售假,这让我们这些非专业鉴定的人员很容易买到赝品。在这我给大家分享一下简单的书画鉴定的方式,希望对于大家有所帮助。 一、印章:“一字二画三印章”,这是鉴定一张画的次序。一幅书画往往有许多印章,有作者加的印章,有收藏者加的印章,有鉴赏家加的鉴赏印章等。通过印章,可以考察某一位书画家的名字、别号、生年等因素,也可以从侧面了解这张画的流传过程。 印章为书画鉴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唐宋时期,作者在画上加盖印章的很少见,在书法上加印章的倒是较为普遍。到了元明清,画家在作画后一般都要盖印。 明清时期的画家,除名字外,号、字、别名也常常出现在书画用印上。除此之外,有的画家早、中、晚年的称呼都有不同,因此,熟悉和掌握每一位画家的名字、字、号、别 腹有诗书气自华

名,甚至书画家的工作室名,是鉴定工作中特别见功夫的一件事。 需要说明的是:用印章来判断书画作品的真伪,确实有一定的根据,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作假者可以翻刻书画家的印章,在鉴定书画时,印章只能作为一个辅助的条件。 二、墨色:作伪者用纸或绢覆于书画原作上,用细碳条或尖铅笔双勾描下线条轮廓,如果是书法,即在空心中填墨;若是绘画,则按线条轮廓对照原作模仿着色。这种伪作乍看还像,但仔细端详就会发现整作品气韵滞钝,笔锋呆板小神,墨色缺少浓淡,有的伪作虽然先描后临,但终因心虚笔怯,难免失位,只要细察即能看出破绽。 以上的两点只是鉴别字画真伪的2个方式,要想了解更多鉴定字画的方式欢迎点击网或者是电话咨询。 北京悦云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公司坐落于北京市前门大街步行街87、89号,独栋三层仿古建筑。前门大街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坛、山川坛的御路,建外城后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民众俗称前门大街。大街长845米, 腹有诗书气自华

怎样鉴定古书画中的用绢

我国的书法艺术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化何止千万,不仅从繁到简,而且在风格上也各有千秋。经过这么多年,又变化这么多,那我们该如何辨别古字画的真伪呢?除对古字画知识有所了解,更需要的是实践,多看博物馆藏品,多看真迹,一般藏者一生难得遇见真迹一两件。 年代相距不远的仿品伪作更是真假难辨,比如唐仿晋,宋仿唐,元仿宋,明仿宋元,因为“条件”上容易解决,逼真程度之高难以分辨。 唐宋两代遗留下来的书画作品,据北京故宫图录资料统计也为数不多了,消失民间更是绝无仅有了,所以说现在藏家想看宋元作品(包括非真迹)只能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博物院,南博才能有机会。 鉴赏古字画必然会遇到真伪问题,制作假画绢本、纸本都有,手法独特,做出来的假画古意盎然,令买家扑朔迷离。 我国的丝织业已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在晚期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除了发现苎布,还出土了一段丝带和一小块绢片。随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又创造了多种织法和品类繁多的丝织物,以适应社会上各种不同的需要。 我们在研究书画鉴定与收藏的辅助依据之一的绢帛时必须注意下述几种情况:前人对古书画用绢断代,有宋元绢双丝,明清绢单丝之说。事实上,双丝、单丝前后都能见到,是不能以此断代的。 年代久远的绢本书画,常多次经过重裱,每次重徒时都要加胶加矾,并用石头加蜡将背面用力轧光。次数多了,这些绢本书画从侧面看上去,绢面上有一层亮光,俗称“宝浆亮”。明清时期的绢本书画上,一般是看不到这层亮光的。 由于绢的质量有高低之分,庋藏状况也有好坏之别,收藏得好,绢面就比较干净;较多地受到烟熏潮湿,绢面就会逐渐变色,甚至破碎残损。我们绝不能用绢的黑白与破碎残损的程度来断定它的时代远近。如果认为绢黑暗破碎者其时代一定久远,而洁白完整者其时代一定较近,这就极片面,极不正确了。北宋末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和南来院画林椿、吴炳、马麟等人的作品,虽然经历了千年之久,现在仍然洁白如新;而明代陈洪缤、蓝瑛等人的有些绢本作品,虽然距今不过三百年左右,却已经污黑破烂不堪,有的连画面都看不清了。 我们看到大约从唐宋以来书画用绢,其制作规格,只要同一地区生产,用同一种精粗的丝,制成同一等级的东西,如果仅从制作上来看,极不易区别其生产的年代。有的专家比如徐邦达先生曾以康熙时上有玄晔书字的“贡绢”同南宋院绢比较。除新旧气息不一样以外,其它质料、形制方面几乎完全相似。如果两者的制作年代相距更短,就更难识别其时代了。 我们还必须看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同一时期的绢,因地区不同,织法也就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因各地区社会生产发展情况不一样,某一些地区的织绢技术已经发生变化,而在另一地区,还继续沿用旧的技术方法。不论是上述哪一方面的原因,表现在制成品上,都会显现出一定的差异。 懂得门路的人都知道天津有一位陈逸庵是有名的仿唐画高手,制作名画,临摹真本,酷似程度几可乱真,作伪多为写经书法,佛教画之类,纸本、绢本、麻帛本样样具备(伪作都是有兰本的)。 宋人花鸟,北京后门货,过去北京有一位王旭东其人,专门钻研宋画著录书籍,摘录文字,拍摄图像,放大临摹,功夫十足,不过在跋文上有不尽完美之破绽。 善鉴者除了自身的修养外,都具有对字画“味道”的感受能力,一般对字画的装裱(软件)。题跋书法绘画风格,印章印泥都很重视,尤其研究作品“笔”、“墨”、“设色”是否“传统”、“规范”极为重要,只要鉴赏者细心,伪作还是可以分辨的。

中国书画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中国书画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 姓名: 薛华夏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 公管51班 学号: 2235136 指导教师: 陈叶职称: 讲师 2009年5月22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words (2) 引言 (2) 一、中国书画市场概述 (3) (一)我国书画艺术市场的现状 (3) (二)我国书画艺术市场的特点 (3) (三)中国书画市场造假历史 (4) 二、中国书画市场存在的问题 (4) (一)精品难觅,赝品横行 (4) (二)反品充斥,拍卖行警钟长鸣 (5) 1.竞标不付 (5) 2.抬轿 (5) 3.过分包装,假拍屡见不鲜 (5) (三)作伪手段多样,鉴定证书难辨 (5) 三、发展中国书画市场的对策 (6) (一)建立良好的中国书画市场管理体制 (6) (二)针对反品充斥,拍卖行警钟长鸣问题的对策 (6) 1.拍卖行应与画廊、艺术博览会协调运作 (6) 2.学术研究与市场形成积极互动 (7) 3.加强对艺术经纪人才的培养 (7) (三)针对作伪手段多样,鉴定证书难辨问题的对策 (7) 1.建立中国书画材料数据库 (7) 2.完善经验鉴定评价体系 (8) 3.构建书画鉴定的科技应用体系 (8) 4.建立中国书画鉴定数据库 (8) 结语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中国书画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薛华夏 指导老师陈叶 摘要:书画交易一直是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中最主要的内容,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书画的份额更是占到了百分之七八十,不少拍卖公司每年推出的春秋大拍,全是书画作品。在一些文艺论坛上,来自书画界的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应该规范书画市场,呼吁大家冷静投资,看清火热市场背后的真相。通过对这个热闹得如一场戏的中国书画市场的解读,可以让大家更加理性的看待这个市场,看到其中的不足。中国书画市场,进行艺术创新、引进法律手段、展开学术批评、形成良性机制,这些,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书画市场;造假;投资理财;拍卖;画廊 Countermeasure on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Calligraphy and Panting Market in China 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XUE Huaxia Tutor CHEN Y e Abstract: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orks of art trade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market in the content of works of art auction market in China, the painting is the share accounted for by七八十, many auction companies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each year large picture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are . In a number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forums, from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re both experts in the industry about the painting should be normative market to appeal for calm investment, to see the truth behind the hot market. Through the excitement of this show was like a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rket, allowing you a more rational look at this market, see deficiencies. Chinese painting market art innov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legal means to conduct academic criticism, the formation of a benign mechanism, which, I am afraid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Key word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market;False;Investment managing finances;Auction;Decorated corridor 书画交易一直是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中最主要的内容,美术市场的空前繁荣,也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进来。这一切似乎表明中国书画已真正与市场经济挂上了钩,画家及市场都应该高兴才是。然而,很多业内人士在谈及当前书画市场的表现时,却是忧心忡忡。在一些文艺论坛上,来自书画界的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应该规范书画市场,呼吁大家冷静投资,看清火热市场背后的真相。通过对这个热闹得如一场戏的中国书画市场的解读,可以让大家更加理性的看待这个市场,看到其中的不足。中国书画市场,进行艺术创新、引进法律手段、展开学术批评、形成良性机制,这些,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可以透过中国书画市场的现状,看到其未来发展走向,也为我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中国书画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书画行业分析报告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目录 一、中国书画市场概述 (一)我国书画艺术市场的现状 (二)我国书画艺术市场的特点 (三)中国书画市场造假历史 二、中国书画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精品难觅,赝品横行 (二)反品充斥,拍卖行警钟长鸣 1.竞标不付 2.抬轿 3.过分包装,假拍屡见不鲜 (三)作伪手段多样,鉴定证书难辨 三、发展中国书画市场的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中国书画市场管理体制 (二)针对反品充斥,拍卖行警钟长鸣问题的对策 1.拍卖行应与画廊、艺术博览会协调运作 2.学术研究与市场形成积极互动 3.加强对艺术经纪人才的培养 (三)针对作伪手段多样,鉴定证书难辨问题的对策 1.建立中国书画材料数据库 2.完善经验鉴定评价体系 3.构建书画鉴定的科技应用体系 4.建立中国书画鉴定数据库 结语

中国书画行业分析报告 摘要:书画交易一直是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中最主要的内容,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书画的份额更是占到了百分之七八十,不少拍卖公司每年推出的春秋大拍,全是书画作品。在一些文艺论坛上,来自书画界的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应该规范书画市场,呼吁大家冷静投资,看清火热市场背后的真相。通过对这个热闹得如一场戏的中国书画市场的解读,可以让大家更加理性的看待这个市场,看到其中的不足。中国书画市场,进行艺术创新、引进法律手段、展开学术批评、形成良性机制,这些,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书画市场;造假;投资理财;拍卖;画廊 Abstract: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orks of art trade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market in the content of works of art auction market in China, the painting is the share accounted for by七八十, many auction companies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each year large picture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are . In a number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forums, from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re both experts in the industry about the painting should be normative market to appeal for calm investment, to see the truth behind the hot market. Through the excitement of this show was like a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rket, allowing you a more rational look at this market, see deficiencies. Chinese painting market art innov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legal means to conduct academic criticism, the formation of a benign mechanism, which, I am afraid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Key words: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market;False;Investment managing finances;Auction;Decorated corridor

上海字画鉴定

上海字画鉴定 “不用打开”,之所以敢如此断言,是因为中国书画有“力透纸背”之说。范曾先生主张“诗魂书骨”,其绘画线条有书法用笔的力度与节奏感。其次,范曾先生的用纸和用墨、用色都很讲究,所以在很熟悉之后,从背面来判断不是太难的事情。 在画面打开之后,我一般判断起来不会超过五秒钟。“崔五秒”,是我鉴定范曾先生字画得到的绰号。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这“崔五秒”,不是简单的凭感觉的枉然判断,那需要相关知识和资料的全面熟悉。 范曾书画的风格,在三四十年之内,有所变化,更有所统一。很多人说范曾绘画缺少变化,这么说只是表象,其实,范曾先生的书画风格一直在变化,或者说在一直完善。孔夫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正因为在变化中求统一,在风格稳定中求完善,才有了范曾先生书画的雅俗共赏,得到市场的长久认可。 也正因为有好的市场,所以有很多“所谓范曾书画”流通于市常范曾先生自己说过,“求真迹,万之一”,意思是说他的真画只占市场流通量的万分之——他这么说,既是自豪,也是无奈。 因为很少能见到真迹,没有相互比较,所以很多人难以判断一张作品的真伪,以至于把赝品当真品,或者偶人径直

认为范曾先生书画水平不过如此、很一般。假如把一张真迹与一张赝品放在一起,即便是外行,也比较容易凭直觉来做出正确的选择。真迹是有“气潮的,无论是笔墨力度、线条质量、细节变化、设色高雅、人物神采,都非同凡响。 有人以为,范曾先生画画只使用自己的专用纸,比如带有水影范曾艺苑”或者“荣宝斋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等字样的特制纸,事实上,范曾先生使用过很多种类的纸张。这些所谓的专用纸,也有纯是伪造的,所以认为使用专用纸的画就是真的,必然会犯错误。 可见,纸张不是判断范曾书画真伪的依据。 近年来,收藏界有一个习惯,就是收藏字画的人特别要求作品与作者本人的合影照片,以证真身。事实上,照片可能是伪造的,是在电脑上经过移花接木而合成的;也有的是照片为真,但照片上的画与眼前的画未必是同一张。有一次,我见到一张“所谓范曾先生”与一张作品的合影照片,因为太熟悉先生的面貌,所以我一眼就看出照片上的人不是范曾先生本人。就我所知,由于特定的原因,范曾先生基本拒绝与作品合影,所以,只要卖主特别强调作品带有合影,基本就值得怀疑了。 根据我的经验,带照片的范曾书画,基本为赝品。 关于鉴定证书,不管是出于权威机构或者署名权威人士,我的意见是它不足为据。只要花钱,鉴定证书可以买来,

书画欣赏基础知识

中国书画艺术,以期独特的艺术风格魅力而成为东方文明的辉煌典范之一,然而,由于它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与我们今天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不少作品在流传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向。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在鉴赏书画作品的时侯,便无法把握它的艺术实质,如果想进一步对它的历史传承,真伪情况的判断,就会有无从下手之感。因此、掌握书画艺术欣赏是书画鉴定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以欣赏和鉴定中国传统书画为主要内容,分段来介绍给广大网友,为网友提供在书画鉴赏时的一些方便。 一欣赏书画艺术的基本方法 人们常说,书画欣赏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这是针对在欣赏书画艺术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变化的反应。因为在欣赏过程中,他将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心理功能,如情感、想象、理解等等,而最终将期转化为对书画艺术的评价。这种评价,包括对作者艺术风格的理解和判断,对书画作品艺术特点的认识,以至对书画作品艺术价值的大致评估。而这些判断,认识、评估是在自已原有基础上的一种提升,从而达到一个新的艺术思想境界。这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是属于一种智力与知识的测验。也是欣赏者,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来达到对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思想的全面理解,如果从人类对艺术的感受来讲,它又是一种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作用的精神享受。 中国书画艺术,同其他的造型艺术一样,其作品内容具有一定的说明性,而其表现手法则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使作品产生了一定的艺术性。中国传统书画作品的内容,是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坏境和文化背景中,因此,必然受到这些历史因素的制约,对于今天的观赏者来讲,要真正了解它,是有一定难度的。中国传统书画的装饰性,是依存于书画作的表现手法,主要通过中国书画所特有的多变的线条、点画、不同的设色、墨晕等等,来表现书画艺术的之美来感染欣赏者,而这些方面,虽无太多的历史局限性的一面,但也有受限于社会生活空间的一面。因此,我们今天欣赏传统书画的艺术,除了解其内容外,更多地是着重于这一方面。 通过欣赏可以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包括所用的材料、使用的工具、笔法和设色的基本特点,但这只是对作品的“面貌”作一次大致的认识和了解,虽然这种认识和了解还很粗浅,却为进一步鉴赏打下了基础,这是很重要的“第一印

火眼金睛识赝品:书画真伪鉴定

火眼金睛识赝品:书画真伪鉴定 唐寅草屋蒲团图真迹 古今中外,书画赝品是令收藏家们头痛的难题。如何鉴定真伪,已成为世界艺术品领域的一个难题。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实施的国家科研项目——“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于2008年初正式启动,计划今年初步结题。实施这一项目的目的是将科学技术引入书画真伪鉴定中,建立以传统经验鉴定与现代科技检测相结合的书画鉴定科学系统。记者采访了该项目的课题负责人——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研究中心主任尹毅。 眼光+科技的鉴定体系 记者:书画历来是艺术品造假的“重灾区”,从你们实施的科研项目名称可以看出,这一鉴定系统与过去的传统鉴定有所不同,增加了不少科学技术含量,那么在“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中,传统鉴定方法与科学技术二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尹毅:有人曾言“科学鉴定和经验鉴定是书画鉴定的两种不同体系”,这种说法不妥当。经验鉴定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不是相互割裂或者对立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科学鉴定体系不是要以科技检测取代经验鉴定的“眼学”。“眼学”也是一门科学,仍要充分重视,应使其与现代科技的“火眼金睛”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中国书画鉴定的历史使命。 目前国内的书画鉴定主要还是依靠专家的个人经验,这种经验鉴定是基于不同艺术家和鉴定家的知识积累和见识成长,形成了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画鉴定个人专业体系,为书画研究、书画保护以及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是无所不能的书画鉴定家是不存在的,一个人只可能成为某一方面、某一时期、某一个(或某一些)书画家及作品的鉴定专家。我们目前实施的“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项目,就是希望将科学技术手段引入书画真伪鉴定,建立以传统经验鉴定为主、科学技术为辅助手段的书画真伪科学鉴定体系。 书画鉴定的X光、CT 记者:“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可以说是鉴定领域内的新尝试,那么在书画研究、鉴定方面,它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尹毅:“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是在对国内外已经运用的科学鉴定方法进行全方位分析之后,在保证书画作品安全性的前提下,运用激光拉曼技术、荧光光谱、显微红外光谱和能谱等现代化分析手段进行中国字画真伪鉴定的试验。其鉴定工作既包括在纸张、颜料、墨迹、印章等年代上的区分,还有技法、笔法、历史渊源、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区分,从而达到区分作品真伪的目的。该项目付诸实践后,会使我国书画鉴定工作的现代化进程与传统的鉴定方法紧密结合,使书画鉴定评价体系日趋完善,并从规范化的角度建立相对完整的书画鉴定科学体系和中国书画鉴定数据库,同时也为后世留下科学鉴定的依据。 曾有人对书画科技检测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以前的中医大夫看病,通过望闻问切诊断病情,后来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如X光、CT),可以了解病人机体内部的情况,这些医学科技对于医疗诊断颇有帮助,如今的医生绝不会再拒绝这些医学科技。用于书画鉴定的光谱仪、显微镜等科学仪器,就是书画鉴定方面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崔自默 因为我是范曾教授的第一个博士生,对范先生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有所研究,对相关资料也很熟悉,又不是惟利是图的商人,所以,经常有人拿着所谓范曾书画来请我鉴定。 之所以说“所谓范曾书画”,就是说有的是真品,有的则是借用“范曾”署名的赝品。 一般而言,只要字画还没有装裱,不用打开,我从折叠着的纸张的背面,就可以断定出字画的真伪。 “不用打开”,之所以敢如此断言,是因为中国书画有“力透纸背”之说。范曾先生主张“诗魂书骨”,其绘画线条有书法用笔的力度与节奏感。其次,范曾先生的用纸和用墨、用色都很讲究,所以在很熟悉之后,从背面来判断不是太难的事情。 在画面打开之后,我一般判断起来不会超过五秒钟。“崔五秒”,是我鉴定范曾先生字画得到的绰号。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这“崔五秒”,不是简单的凭感觉的枉然判断,那需要相关知识和资料的全面熟悉。 范曾书画的风格,在三四十年之内,有所变化,更有所统一。很多人说范曾绘画缺少变化,这么说只是表象,其实,范曾先生的书画风格一直在变化,或者说在一直完善。孔夫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正因为

在变化中求统一,在风格稳定中求完善,才有了范曾先生书画的雅俗共赏,得到市场的长久认可。 也正因为有好的市场,所以有很多“所谓范曾书画”流通于市场。范曾先生自己说过,“求真迹,万之一”,意思是说他的真画只占市场流通量的万分之——他这么说,既是自豪,也是无奈。 因为很少能见到真迹,没有相互比较,所以很多人难以判断一张作品的真伪,以至于把赝品当真品,或者偶人径直认为范曾先生书画水平不过如此、很一般。假如把一张真迹与一张赝品放在一起,即便是外行,也比较容易凭直觉来做出正确的选择。真迹是有“气场”的,无论是笔墨力度、线条质量、细节变化、设色高雅、人物神采,都非同凡响。 有人以为,范曾先生画画只使用自己的专用纸,比如带有水印“范曾艺苑”或者“荣宝斋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等字样的特制纸,事实上,范曾先生使用过很多种类的纸张。这些所谓的专用纸,也有纯是伪造的,所以认为使用专用纸的画就是真的,必然会犯错误。 可见,纸张不是判断范曾书画真伪的依据。 近年来,收藏界有一个习惯,就是收藏字画的人特别要求作品与作者本人的合影照片,以证真身。事实上,照片可能是伪造的,是在电脑上经过移花接木而合成的;也有的是照片为真,但照片上的画与眼前的画未必是同一张。有一次,我见到一张“所谓范曾先生”与一张作品的合影照片,因为太熟悉先生的面貌,所以我一眼就看出照片上的人不是范曾先生本人。就我所知,由于特定的原因,范曾先生基本拒绝与作品合影,所以,只要卖主特别强调作品带有合影,基本就值得怀疑了。

天津字画鉴定一分钟鉴定真假-藏品阁

天津字画鉴定一分钟鉴定真假-藏品阁 中外古今,书画赝品是令收藏家们头痛的难题。如何鉴定真伪,已成为世界艺术品领域的一个难题。展开科技鉴定手段的同时,一定要结合传统经验鉴定。对于书画作品,材质相对简单,而承载的文化信息又很丰富,就更需要我们了解相关的历史、科技、文化、民俗等知识。而这些精神层面的依据,科技鉴定并不能判断。走科技检测与经验鉴定相结合的道路,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面对艺术品作伪手段多、水平高、泛滥成灾的局面,艺术品鉴定需要现代科技的火眼金睛。科技检测进入艺术品鉴定领域,要与传统经验鉴定相结合,也就是眼光加上科技的鉴定体系。 眼光就是俗称的个人经验,这是一些专家、学者和资深从业人员经过多年的积累才有的"内功".这种经验鉴定是基于不同艺术家和鉴定家的知识积累和见识成长,形成了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画鉴定个人专业体系,为书画研究、书画保护以及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是无所不能的书画鉴定家是不存在的,一个人只可能成为某一方面、某一时期、某一个(或某一些)书画家及作品的鉴定专家。鉴于以往鉴定方法的局限性,专家们一直认定要大胆引入科技鉴定手段,当然经验鉴定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不是相互割裂或者对立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科学鉴定体系不是要以科技检测取代经验鉴定的"眼学"。"眼学"也是一门

科学,仍要充分重视,应使其与现代科技的"火眼金睛"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中国书画鉴定的历史使命。 经过对国内外已经运用的科学鉴定方法进行全方位分析之后,在保证书画作品安全性的前提下,运用显微镜放大分析、X光透射、光谱分析等现代化分析手段进行中国字画真伪鉴定的试验。其鉴定工作既包括在纸张、颜料、墨迹、印章等年代上的区分,还有技法、笔法、历史渊源、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区分,从而达到区分作品真伪的目的。 市场中常见的书画造假 其一,完全依照出版物,采取现代高科技印刷的手法,以求得同大师真迹的"分毫不差",来达到迷惑买家出售赝品的目的。这种手法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高科技印刷工艺,往往在色彩、神韵上与原作非常相似,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对印刷技术不了解的买家极易上当受骗。 其二,运用"混搭"手法,一半印刷,一半雇人手工绘制,既具有彩色喷墨印刷的精致,又不失人工描画的笔触,不仔细观察的话,甚至连行家里手也难免上当。 其三:后代临摹,人工做旧,这种赝品一般人比较难识破。 前两种伪造手段,在显微镜的火眼精金下很容易原形毕露,在显微镜放大效果之下印刷品都有明显的破绽---均匀

古玩收藏-鉴定辨伪之中国古书画的鉴别

古玩收藏-鉴定辨伪之中国古书画的鉴别.txt没有不疼的伤口,只有流着血却微笑的人有时候给别人最简单的建议却是自己最难做到的。 中国古书画的鉴别 中国书画的鉴别,应主要看4个方面,首先是看书画中的画与字;其次是看作者款题与他人的题跋;第三看作者的印章与他人的印章;最后就是看所用的纸、绢、绫及装裱的形制。这就是说,要对书画本身进行鉴别,每个方面都不能掉以轻心。其中,最主要的是书画本身的“画与字”。 一、书画本身的画与字 画与字都是作者用笔、墨、色在纸、绢等上表现的基本艺术单位。它的基本组织是笔法、墨、色及结构。笔法就是有方法、有规律地用笔锋画顿出来的线和点。每一个人的笔法都有其特点,与其他人不同;同一人的笔法,从早年到老年也有变化。这种变化是有一定联系的。如王翚是清初大画家,有早、中、晚三期的变化,35岁前为早期,主要是慕仿古画,皴法比较杂乱,到35岁笔墨较成熟,但明显带有王鉴画风。35岁到60岁中期,技法融汇南北诸家之长,技艺精湛,清丽工秀,明快生动。60岁以后为晚期,绘画形成一定格式,笔下有一定的习气,不及中期生动,用笔苍劲而显简练;精品用笔苍劲严谨,墨色富有变化。总的画风摹古代元人笔意,创新较少。还有明代画家吴伟,早年工细白描,晚年有泼墨粗放之作,虽然画风不同,但是笔法始终有跳跃躁动的形式。依凭笔法的特点鉴别真伪最为可靠,如果其他人要模仿是很难的。刻意临慕,必然死板,取其大意又不象原作,同时摹者又有自已的笔法,不易改变,所以作伪者最难的就是笔法。要鉴别笔法,必须首先掌握原作者的笔法,对其有一个全面了解,在心中树立样板。同时,还要了解古画的时代风格(共性),找到“标准”画,如南宋李唐、马远、夏圭等一派,笔法大都比较浑穆。到了明代,王谔、吴伟等人虽学他们的笔法,但一般飞扬轻薄,又具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关于书字,同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时期也有自己的特征,都要作全面了解。 (1)墨与色 墨和色是直接表现书画的,它们在纸与绢上的表现与墨、色、纸、绢的质量好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鉴定时要注意其质量的好坏与其性能。笔要靠墨或色在纸上表现,但作伪者都能仿得和原本比较相象,也有用旧墨旧色作伪的,就更难鉴别。但是墨色的新旧,是可以区别出来,真旧与假旧总是不同。 还有,用墨或色有个人的习惯,如清代刘墉,字体外似丰润圆滑,实则内刚劲,骨肉兼备。刘墉爱用浓墨,喜在光滑蜡笺字上写,字的墨色浓重而沉郁,富有“静”趣。王文治却喜淡墨,与刘墉不同。因此,他们被称之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王的字过于妩媚,流于轻佻。画家蒋廷锡的墨花卉常加入赭石色。此外,应注意纸与绢的质量对书画的影响。好纸与绢才能发挥墨与色的特点,如新的生宣纸会使淡墨变成不好看的青灰色调,浓墨易于“火爆”。花青等不同植物颜色,在不同的纸上会产生不同的色彩。 (2)体裁与结构 书画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裁与结构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南宋马远在绘画结构中,是“边角”之景,如果在南宋以前出现这种结构的绘画就是伪品。书法每个字的结构体及字与字之间,或行与行之间都有不同的特征,辨别其真伪要注意。例如董其昌字不大但讲究精整,以险取胜。元代赵孟頫却特别工稳严谨。但是,对这类的问题的鉴别,也要作具体分析。有的作者写字一向严谨,但偶然也有变化。绘画是真实生活的反映,有的绘画有建筑物与各

浅谈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评估

浅谈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评估(中华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收藏网总裁龚经强) 摘要 收藏为中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收藏行为具有精神、物质两方面含义:一是收藏品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其内涵是永恒的;二是收藏品作为商品是投资对象,具有保值增值功能,因此收藏活动也可被视为商业行为。但不管是精神载体还是投资对象,收藏都离不开大众的鉴定与评估。论文将着重讨论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评估。首先从书画作品分类切入介绍书画收藏,其次概述目前书画作伪方式和如何鉴定,再次谈谈如何对书画价值进行评估以及我国评估机构的现状,最后将列举两个书画鉴定的案例以供参考。 关键词:书画;收藏;鉴定;评估

目录 一、书画的收藏 (1) (一)书画作品的三大种类 (1) 1.资源稀缺的古代书画 (1) 2.群星璀璨的近现代书画 (1) 3.良莠不齐的当代书画 (1) (二)收藏的注意事项 (2) 1.鉴定证书不可全信 (2) 2.出版物不是“保险柜” (2) 3.作品价格不代表作品水平 (2) 4.收藏精品而不贪图大幅作品 (2) 二、书画的鉴定 (2) (一)造假方式 (2) 1.完全作伪 (3) 2.改头换面 (3) 3.偷梁换柱 (3) 4.新画做旧 (3) 5.投影作伪 (3) 6.印刷作伪 (3) (二)鉴定方式 (3) 三、书画的评估 (4) (一)评估方法 (4) 1.按质地论价 (4)

2.按内容论价 (5) 3.按作品的尺幅论价 (5) 4.按款识论价 (5) (二)我国评估机构现状 (5) 1.书画鉴定评估缺乏科学的标准和规范的程序 (5) 2.书画鉴定评估缺乏统一的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 (5) 3.书画鉴定缺乏责任追究机制 (5) 四、书画鉴定与评估案例 (6) (一)张宏《华子冈图》 (6) (二)赵少昂花鸟画作 (7) 五、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9)

书画鉴定方法及步骤(七)

书画鉴定方法及步骤(七) 什么是时代风格呢?就是在一定时代的书画家,除了他个人风格外,都反映着这一时期的统一的基本特征,这就是这一时期的时代风格。如清朝初期、中期以及末期的字画分别具有各时期的统一基本特征。不管是大写意和工笔以及山水、人物、花鸟等都一样。中国幅员这样广大,但不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地区的距离如此遥远也都是这样。个人风格、流派风格、地区风格、民族风格以及任何体裁都受着时代的局限,也就是都反映着时代精神。任何书画家,不管他是临张三或摹李四,但谁也逃不出时代的局限,这一点是绝对肯定的。如清末上海画家任情挥洒,北京画家的规规矩矩,在个人风格和地区风格上可以说相距很远,但一看便知都是清末时期绘画,这就是他们在作品上都反映着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就是时代风格。鉴别字画时,时代风格是最重要的旁证。所以富于鉴别经验的人,首先要注意时代风格,否则要把元朝的画看成是唐代的,把清朝的画看成是宋朝的。不过在两个朝代更替时期的时代风格是很难看出来的。如唐末五代初,五代末北宋初,南宋末元初,明末清初的时代风格就是如此。因每个朝代的更换,总有前一朝代的书画进入后一朝代,也就很自然的会影响后一朝代的书画风格。并且后一朝代的政治和经济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

变的,就是改变了,也不能立即反映到书画上来。每个朝代的更换都是这样,不过时间有长短的不同就是了。 认识时代风格,比认识其它问题难一些,因为时代风格就表现在这一个时代的不同地区、不同的个人的极端复杂的作品上。中国幅员这样辽阔,同一时代的画家又很多,这些画家所处的地区以及每个画家的阶级、社会地位、师承和用笔方法、思想情感等都有所不同。但无论写意和工笔,用墨和设色以及种种体裁和题材有多么大的差别,但谁也逃不出时代的局限。这种时代局限性,就是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反映在绘画上,就是时代风格,这又是比较容易认识的一面。时代风格是具体的客观存在,这是无可怀疑的,并且就存在于字画的本身上。 (三)韵味韵味也叫气韵、神韵,现在人们往往简单的称之为“味儿”。在鉴别时基本上根据韵味的薄厚来判断好坏真假和规定一幅画的价值高低。韵味也是很具体地表现在字画的本身上,也就是表现在笔墨上,并且是鉴别真假的重要的根据。那么韵味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过去有一句话“以形似之外求其画”。绘画是一种形象语言,通过绘画形象来说明问题,若在形似之外哪里还有画呢?这里说的是形似之外求其画的这个“画”字,就是指的韵味。 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对于韵味解释得很多,大都是玄乎其玄,若用现在话来说很简单、韵味就是艺术性。从前论画

中国古代钱币鉴定方法

中国古代钱币鉴定方法 1、看铜色 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分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青色。 ?? 2、认锈 今所见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发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许多年,其表面都长满了铜锈。传世品也因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呈黑色或暗铜色。? 出土的钱币表面锈色深深渍入钱币里面,因为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所以真锈很不容易擦掉。而伪造锈色则在钱币表面,称做“浮锈”或“粉状锈”,比较轻浮,容易脱落,往往经碱水一煮,做上的假锈便迅速消失。 ?? 3、看铭文 中国金属铸币的一大特点就是有铭文书写每一种钱币文字的字体各有特征,不同时代的铸币铭文,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根据这些特征可检验是否为同时代的钱币。 鉴定一枚钱币书体对不对,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当时的特点;第二步才看它是否符合本品种的特点。如:“益化”圜钱虽为先秦大篆,但它又同时有齐文字的特征,不同于同时期其他各国之圜钱文字;发现有东周、西周的圜钱,若其钱文是小篆书写,显然是伪品无疑。 ?? 4、听声 许多钱币学家和收藏家喜欢用听声音的办法鉴定古钱。古钱币由于质地的原因,年代越久远,火气尽脱,氧化越严重,掷于水泥地面其声音也越喑哑。先秦时期的刀、布、圜钱均基本是哑音。而明代以后的钱币,距今时间较近,还未受到深层的氧化,声音则清脆、响亮。 ?? 5、辨铸造方法 中国古代铸币的铸造,大概经过了子范(土、石、铜)、母范(砖、铜)、翻砂等几个发展阶段。无论是真钱还是伪品的各种铸造方法,都会在钱币上留下相应的痕迹。这些痕迹就是鉴定钱币真伪的有力依据。 ?? 6、闻味 伪品钱币多是用化学物质来伪造装饰,往往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刺鼻的化学怪味,而真品钱币则没有这种怪味。 ?? 7、观版别

浅析艺术品鉴定评估的标准

目前,就艺术品鉴定评估行业来看,国内欠缺行业标准和统一监管,国内艺术品的鉴定评估总体上乱象丛生,这给艺术品市场的有序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掣肘。下面就由深圳市千百艺文化艺术品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吧! 艺术品评估简单地说就是两个方面,艺术品的真伪鉴定和价格评估。一般是第三方机构凭借自身资源和对艺术品市场的了解,对艺术品做出真伪、等级评定和价格评估。 艺术品鉴定评估是近年来艺术行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尽管在艺术品市场结构中,它处在外围层,却是沟通各层级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的核心。

艺术品鉴定中,古书画鉴定是指对古代书法、绘画作品时代、作者、真伪及价值等进行的鉴别与评定的手段。其鉴定对象是以纸、绢、绫为书写和描绘材料的传世艺术品,以及敕诰、文书、地域图等书迹和画迹。古书画鉴定与古书画收藏相生相伴,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长期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古书画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如书画家或他人署款题跋的格式;书画家的印章及收藏者或鉴定者的印记;书画的形制及装潢形式;书画作品的质地等均为鉴定的内容。如今,鉴定界采用碳十四检测古代墨迹判断存留的时间,用来判别古字画成书年代。 深圳市千百艺文化艺术品展览有限公司企业文化是一个集艺术品甄选、鉴定、展览展示、贸易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 本公司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诚信、守信、共赢为本,针对广大客户建立一个新的,最安全可靠的交易平台。 立足今日,深圳市千百艺文化艺术品展览有限公司将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丰富的运作经验以及庞大的客户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服务社会。真正实现建立在国际艺术精品来源有序旳基础上,开创民间艺术品交易全球化之先河的宏伟梦想。 甄选范围:瓷器、玉石翡翠、字画、古籍善本、紫砂、钱币、邮票、珠宝首饰、竹木牙雕、青铜器、古家具、杂件、红色收藏品等各类古代、近现代艺术品。 深圳市千百艺文化艺术品展览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立在文化艺术品传承有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

58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 一个中国文物保护史上难以复制的空前壮举。 一位古书画鉴定大师全面盘点总结中国古代书画的权威力作。一代古书画鉴定宗师的倾情奉献、整个鉴定小组智慧的集体呈现。一部全面反映中国古代书画全部内涵的百科全书。一部关于中国古代书画全方位鉴定的学术宝典。一部集纪实、研究、鉴定、赏析于一体的鸿篇巨制。一项中国出版史上难以再现的、众志成城的重大文化工程。一笔价值难以评估、生命异常恒久的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为著名鉴定大师杨仁恺先生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1983—1990年全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期间的鉴定笔 记,这是一部全方位盘点总结、阐释解读中国古代书画的权威力作,无论宏观、中观、微观,《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从宏观上说,这是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的重大题材,堪称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书画的百科全书。我们浏览全书,犹如瞬间走进历史的艺术时空,犹如我们在异彩纷呈的古代艺术世界里与古人尽情神游,心旷神怡。 同时,这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界一代宗师的倾情奉献,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的权威之作。极高的文化价值, 恒久的艺术内涵, 书名:《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作者:杨仁恺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开本:230X300mm 1/16页码:216页 ISBN:9787205080648定价:4480.00(九册)上架分类:中国美术

59 大师扛鼎之作,拥有之,我们无异于置己于大师的队伍之中,在中国文化艺术领域里我们可以与大师并肩前行。 从微观上说,这是一部揭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真谛之作,是中国古代书画领域一部真正的鉴定宝典。鉴定从何处着眼?笔记如何落笔?款识、印记、题跋、递藏如何鉴别分析?怎样判定作者的代表作与别调作品、作者心手合作之品与粗劣败笔之作、作者亲为与他人代笔?……我们相信,有此悟性之人定能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中悟出鉴定之真谛;我们更相信,有此天赋者拥有本书后定能在中 国古代书画鉴定界无师自通! 书中不仅包括作者鉴定期间的交游札记、参观随笔,还将鉴定小组其他成员对某些作品的意见也做了详尽的记录,保留了不见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等书的重要原始史料。全书共九卷,230余万字, 图片3000余幅,共涉及散佚于25个省、209处收藏机构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34000余幅。是全方位解读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的扛鼎之作,是关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的权威宝典。

古书画鉴定的内容及其具体步骤五

古书画鉴定的内容及其具体步骤五 (三)仿 从一般的情况来看,仿作是没有搞本或蓝本的,作伪者凭自己的想象,仿自己的想象,仿学某人笔法结构,自由写作而成,大都是因为缺乏古本临摹,就不得不这样作,当然容易露出作伪者的本相来,或与时代风格不相符合。只因更为自然活泼,”也容易欺人。其中也有有原作而作伪者略取大意,不予照临,也可叫仿。著名的仿本不多,现介绍几种如下; 《江村消夏录》卷二著录的黄庭坚书《梵志诗》卷,行书仍黄体而不佳,后有梁清标等人题跋,都称之为真迹,实为后代依原文略仿黄体而随意自书之物。黄庭坚书的真本见汪珂玉(明人)《珊瑚网书画跋》著录,原为大草书,其末尾自跋则为大行书,今自跋已与前文割离,其真迹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又考此卷之文实非《梵志诗》而为《懒残和尚歌》。 估作不甚相似而技法高超的也有,如所谓的米芾小行书《崇国公墓志铭》卷,实为祝允明的仿书,原藏过云楼顾文影家,但《过云楼书画记》未入录。绘画中如黄公望《山坞远村图》卷,王蒙《仙居图》卷(《石渠宝笈初编》第十四著录),倪瓒《柳唐鸂囗(涑鸟)图》轴,均纸本,这三件都出于王翚早年仿作,仿倪轴如与王氏自款一轴对比,很明显地出于一人之手。 另外有些人一生专学一家的书法,大都是儿子学父亲,妻子学丈夫,门生学老师,或当时的私淑者,学到成熟后,他和那个被学的笔法、

结构习惯能取得基本上的一致,可以大量随便制造。这种仿本又往往专学某人的特异处,以至形成一种“套子”。有的书法中的同样字几乎干篇一律,真迹倒反而不是这样。所见如钱选《孤山探梅图》卷,画法比真迹粗野;明沈周《溪山深秀图》卷比真迹板俗;王宠小正书《临晋唐帖》册,过于匀正等等。试以王书《寿袁方斋序》与《临晋唐帖》册来对比,自能一目了然。这类伪作大都是似是而非,全为同时人的伪作。同时人又是高手的,现在就很难辨认。清代邓之诚《骨董琐记》说: 西园左笔寿门书(西园晚年,右臂残废,用左手写),海内朋友索向予。文人游戏何所至,恐自来作赝者不止板桥,而板桥所赝者不止寿门耳。 郑板桥和高西园、金寿门很好,郑仿作他俩的假字,竟直言不讳,如现在遇到这种作品,怎能辨出是伪作呢?又明朝南京李著,赴苏州向沈石田学画,学成回到南京后。时值吴小仙的画特别时行,李著就大量作仿吴小仙的画,现在辨认起来也相当难,不过李著终究有石田的底子,并且没有吴画的泼辣味,有时露出了马脚。又文征明的学生朱子朗,一生专仿文征明的画,现在遇到朱作的文征明假画,一般都认为是真迹。要搞清同时代人的仿作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拿真迹来核对,一加对照,就容易直快其隐。 后世的仿作如明陈谦,以伪作赵子昂的书法而享有盛名,如现在遇到这种作品也很难辨伪,不过这种情况比同时代的人要好辨认一些,除了带点本人风格外,更有时代风格的局限,高手还是少数,水平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