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4-07-16T08:37:02.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3期供稿作者:张立军[导读] 针对肝癌患者可在X线或CT等设备的引导下,采用穿刺针向肿瘤病灶内经皮穿刺注射硬化剂或化疗药物。张立军
(山东威海市立医院 264200)
【摘要】综合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肝癌总体疗效,主要集成多种治疗方法优势,有效避免单一治疗方法所难以实现的疗效,本文较详细地探讨了综合介入治疗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栓塞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175-01 1. 前言
原发性肝癌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因肝癌死亡的患者多达22万人。目前在不可切除性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中,介入治疗被公认为是一种主要手段,能够对肿瘤生长抑制、使患者生存率提高等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但在总体疗效上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降低了机体免疫功能与肝功能、肿瘤细胞降低了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敏感性及术后生成肿瘤侧枝循环等。因肝癌生物学特性比较特殊,对于单纯介入治疗等单一治疗模式,都不能将肝癌彻底治愈。
2. 肝癌介入治疗方法
2.1 介入免疫联合治疗
肿瘤细胞因子免疫疗法、肿瘤主动免疫治疗、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是免疫治疗的主要内容,免疫制剂的单纯应用具有较大的毒副反应,对于临床应用的有效剂量具有限制性。介入免疫与上述方法联合治疗,能够将肿瘤细胞直接杀伤,并实现对肿瘤细胞增长的抑制,使瘤负荷减轻,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和化疗药物的抗癌效应明显提高使肝癌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进而使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采用IL-2、IFN的肝动脉灌注与TACE联合治疗方法,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4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有1例患者完全缓解,部分患者达到52.2%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TACE治疗方法的30.4%。
2.2 粒子植入治疗
在患有肺癌的患者中,由于一些患者病变位置无法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就可以采用粒子植入治疗方法,这时可将会粒子棒植入患者体内,由其定期行释放粒子治疗。该方法对体内脏器具有较小的辐射,碘125粒子有效射程直径为1.6厘米左右,在射程外具有很大程度的递减,辐射不大。而且副作用较小,主要副作用体现在穿刺过多,增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粒子植入治疗属于体内靶向性放疗,与其它部位没有关系。
2.3 经皮穿刺酒精硬化治疗
针对肝癌患者可在X线或CT等设备的引导下,采用穿刺针向肿瘤病灶内经皮穿刺注射硬化剂或化疗药物。无水酒精是最常用的一种硬化剂,化疗药物主要采用一些抗肿瘤药物,按照1:2的比例添加碘油等作为造影剂,在肿瘤病灶内进行多点注射。
2.4 肝癌的介入导向疗法
导向疗法是采用具有特异性的甲胎蛋白抗体、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等载体,将生物反应调节剂等药物或放射性核素等杀伤肿瘤物质运抵达肿瘤位置,实现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的一种方法。介入方法通过肝动脉实施给药优势比较明显,不仅能够将存在于生物导向免疫治疗中的生理屏障、非特导性吸收及稀释等问题有效避免,还可以使肝癌局部药物浓度增加,实现全身毒副反应的明显降低。
2.5 介入联合基因治疗
近年来,基因工程与介入放射学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利用介入方法实施基因治疗已逐渐成熟并应用于临床中。在影像学方法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方法直接向肿瘤局部导入目的基因,其准确导向、操作便捷等优势,对于全部肿瘤细胞都存在被转染机会。目的基因通过肝动脉插管进行注入,使其在靶器官中的表达能够相对定向,提高目的基因疗效及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显著降低其副作用。介入联合基因治疗对于机体的抗肿瘤作用能够实现从多方面进行调整,也实现单一基因的治疗效果的综合强化。
2.6 TACE 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
肝癌患者的复发转移及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就是建立TACE后肿瘤侧枝循环。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能够对肿瘤生长内皮细胞及生成侧枝循环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治疗方法需要较少的药量,具有毒副作用少、良好特异性等优点。但治疗抗肿瘤血管生成不能抑制已形成的肿瘤血管,无法缩小肿瘤,与TACE联合应用在抗癌优势上比较明显。不仅可通过化学药物将肿瘤细胞抑制及杀死,实现肿瘤血管栓塞,肿瘤缺血而坏死缩小,而且还能使肿瘤新生血供减少并对生成肿瘤侧枝循环进行抑制,有效降低肿瘤复发与转移。
2.7 TACE 联合热消融治疗
肿瘤一般来说不耐热,因此加热局部肿瘤组织,可产生肿瘤凝固性坏死。临床中常用的组织物理加热方法就是微波与射频,随着不断改进的器械,微波天线与射频电极都能够利用皮穿方式向实体肿瘤刺植入并对其采取局部加热方式。采用单用热消融治疗肝肿瘤直径不足4厘米的效果不佳,而将热疗与介入治疗相联合治疗肝癌将可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疗效。加热肿瘤时,瘤内及瘤周血液循环具有冷却作用,TACE可实现肝癌组织血供的减少,使肿瘤热消融坏死体积增加。热效应能够实现肿瘤组织对化疗药物摄取的增加,使肿瘤组织的药物停留时间得到延长,提高肿瘤组织的药物敏感性,使化疗取得良好效果,化疗药物用量减少,能够明显降低化疗药物毒副作用,使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
3.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在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中具有各种方式,主要存在用于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条件而产生不同研究结果、临床研究不具有前瞻性等一些问题。据此,不断优化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案及开展前瞻性相关研究就十分重要。肝癌采用综合介入治疗将是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有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合理有序的综合序贯治疗模式会逐渐成为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模式。参考文献
[1] 常旭主编.原发性肝癌的治疗[M],河南: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2] 肖恩华,胡国栋.肝癌介入性化学生物疗法[J],放射学实践,2010 .14
[3] 于志坚,孟宪镛.HCPT、CDDP、5-FU 等肝动脉栓塞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86 例[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24
[4] 郝强,田建明,曹雪涛等.经肝动脉插管注射重组腺病毒治疗大鼠转移性肝癌的实验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