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合集下载

项目经理面试题目(3篇)

项目经理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项目管理基础知识1. 请简述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

答案: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预算完成,同时满足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

2. 请解释项目、产品和服务的区别。

答案:项目是一次性的、独特的、有明确起止时间的活动;产品是项目交付的成果,可以是实体或无形产品;服务是项目提供的活动或行为。

3. 请简述项目生命周期。

答案:项目生命周期包括启动、计划、执行、监控和收尾五个阶段。

4. 请解释项目管理计划的作用。

答案:项目管理计划是项目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遵循的指南,它规定了项目的范围、进度、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采购等方面的要求。

5. 请简述项目范围管理的主要任务。

答案:项目范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确保项目团队理解并定义项目范围,识别项目的工作内容,以及控制项目范围的变化。

6. 请解释关键路径法(CPM)和项目评估与审查技术(PERT)的区别。

答案:CPM主要用于确定项目进度,强调活动的连续性和固定的时间估算;PERT主要用于项目风险评估,允许活动时间估算的不确定性。

7. 请简述敏捷项目管理与传统的瀑布式项目管理的主要区别。

答案:敏捷项目管理强调迭代、灵活和适应性,注重快速交付价值;瀑布式项目管理强调线性、固定和计划性,注重全面规划和控制。

二、项目计划与执行1. 请描述项目计划制定的过程。

答案:项目计划制定的过程包括项目启动、范围规划、进度规划、成本规划、质量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沟通规划、风险管理规划和采购规划等步骤。

2. 请解释如何平衡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平衡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项目优先级、资源配置、变更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手段来实现。

3. 请简述项目团队建设的过程。

答案:项目团队建设的过程包括组建团队、团队沟通、团队激励、团队冲突解决和团队绩效评估等步骤。

4. 请解释如何进行项目监控和报告。

答案:项目监控和报告包括定期收集项目绩效数据、分析数据、制定报告、与项目干系人沟通和采取纠正措施等步骤。

开发项目拓展模式

开发项目拓展模式

开发项目拓展模式
1. 迭代开发模式:这是一种增量式的开发模式,将项目拆分为一系列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交付物。

在每个迭代周期结束时,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项目方向和计划。

2. 敏捷开发模式:敏捷开发是一种基于迭代和增量的开发方法,强调团队协作、客户参与和快速响应变化。

敏捷开发模式包括 Scrum、Kanban 等,它可以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环境。

3.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传统的项目开发模式,它将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只有前一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4. 螺旋模型:螺旋模型是一种结合了瀑布模型和迭代开发的项目开发模式,它将项目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包括规划、风险分析、开发、测试和评估等活动。

螺旋模型适用于大型复杂项目,可以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管理风险和不确定性。

5. DevOps 模式:DevOps 是一种强调开发、运维和质量保障之间协作的项目开发模式,它可以帮助项目团队实现快速交付、高质量的产品,并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项目拓展模式,不同的项目拓展模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和团队。

选择合适的项目拓展模式可以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管理项目、提高项目效率和质量,并增加项目的成功率。

软件工程第2讲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工程第2讲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敏捷开发4软件生命周期模型1瀑布模型及几个衍生模型2迭代和递增3其他生命周期模型及模型比较5敏捷开发4软件生命周期模型1瀑布模型及几个衍生模型2迭代和递增3其他生命周期模型及模型比较57P32: 2.9.2P23: 2.2 P25: 2.3P34: 2.9.3模型构造多使用脚本语言、基于现有基础代码库、UI工具制作,制作过程一般不会考虑性能、稳定敏捷开发4软件生命周期模型1瀑布模型及几个衍生模型2迭代和递增3其他生命周期模型及模型比较5迭代-递增生命周期模型递增也是软件工程的一个固有特性P27P26: 2.5P28P29P30 2.7敏捷开发4软件生命周期模型1瀑布模型及几个衍生模型2迭代和递增3其他生命周期模型及模型比较58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以人为本我相信没有比面对面交流更高效的沟通渠道了•尊重和信任激发个人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个体的潜能。

•基于互相信任的前提,敏捷提倡自治的全功能团队。

在工作形式上,整个团队平时坐在一起工作,从物理空间上创造了更加便捷面对面的沟通机会。

•要摒弃这种重流程和重工具,提倡轻量级流程和轻量级工具,而这些流程和工具又在促进个体交互。

比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会使用Trello、Jira、Keynote等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价值导向为客户交付可工作的软件是我们的核心目标•我们应该尽早交付可进行端到端测试的代码,该目标决定了我们不应该花过多精力在面面俱到的文档上。

•但这不代表我们要抵制任何文档。

实践证明,轻量级的文档策略有助于团队高质量交付可工作的软件。

•在开发过程中,交互设计原型也是一种轻量级文档,交互设计师交付可以尽早地跟团队和客户进行确认验收的核心业务场景的原型,快速收集反馈。

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客户团队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真正想要的价值•让客户也作为团队的一分子,跟客户建立信任的合作关系取代敌对的谈判关系。

•需求的变化往往来自客户,让客户参与进来可以在开发的过程中尽早的发现变化,从而尽早采取解决方案。

业务需求的两下两上

业务需求的两下两上

业务需求的两下两上:对项目的业务需求的分析是一个项目的入口和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员并不知道怎么考虑项目的业务需求。

反而受项目范围管理的束缚走进了教条主义。

自己认为,用户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是基于这句话来管理范围、分析业务需求就容易走进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陷阱。

导致最后的返工、重做,用户的不满意、系统的不灵活,甚至修改一个小功能而牵动全身,或是根本就不能动设计的局面。

一上:是指第一次自顶向下,先从全局了解业务,从更高的层面来分析模型。

目前我们的大部分项目是企业或者政府的业务管理系统。

那我们首先要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

这时候思维要开阔,不能只是局限在项目的范围之内。

通过分析管理模式,找出问题。

第一―上‖,概括为:把握全局,寻找问题;第二步就是由上而下,找出了问题,从大的方面了解透彻后,要根据这些问题,对应到具体的需求的调研和设计实现。

看一下如何满足和解决问题?由于有了前面的一下,我们在调研和分析的时候就不至于遗漏,考虑就会比较周全。

这个时候你仍然不要关心范围。

二―下‖概括为:寻找答案,了解细节;第三―上‖是真的二―下‖掌握的具体的需求对应到大的模式看是否能够对应,理解和分析是否是合适的?三―上‖概括为:对应答案,连通上下;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范围,但是还不能确定范围;四―下‖:这一步是最关键的,也是落实的一步。

经过了前面的步骤后,再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细节,从全局的眼光来透射项目的业务范围,从而比较准确地把握项目范围,形成正确的业务理解和需求定义。

从而能够建立起完整的业务概念模型和比较稳定的需求设计模型。

•需求获取过程(两上两下):–一上:找方向–二下:抠细节–三上:找差距(操作层面与管理决策层面的理解差距)–四下:落实到实现•需求评审:客户和用户对需求理解和确认是非常重要,评审确认是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之间的理解桥梁第一上、下:分析―明‖的需求,把握项目范围、把握方向,避免走偏;第二上、下:分析隐含的、潜在的需求,防止遗漏需求,导致后期发生无谓的变更。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分类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分类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分类1.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线性的、阶段化的管理模式,也被称为“瀑布模型”。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按照预先确定的时间表和步骤一步一步地执行,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交付物。

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规模较小、风险较低的项目,但对于复杂多变的项目可能不够灵活,无法适应变化和风险管理的需求。

2.敏捷项目管理模式:敏捷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弹性的、迭代的管理模式,也被称为“迭代模型”。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被分为多个短期迭代周期,称为“冲刺”,每个冲刺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交付物。

团队在每个冲刺结束后进行回顾和调整,以适应变化和不断改进。

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需求不确定、风险较高的项目,能够更快地响应变化和客户需求。

3.协同项目管理模式:协同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团队合作的、协同决策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团队成员在项目的各个阶段中共同参与决策和问题解决过程,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涉及多个团队成员和利益相关方的项目,能够促进更好的沟通和合作,提高项目执行效率和质量。

4.融合项目管理模式:融合项目管理模式是将传统项目管理、敏捷项目管理和协同项目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式进行整合和融合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管理团队根据项目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和工具,灵活应用于不同阶段和情境中。

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类型的项目,提高项目管理的灵活性和效果。

5.可持续项目管理模式:可持续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团队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应用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从项目的规划、设计、执行到运营和维护,考虑项目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同。

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并与相关标准和法规保持一致。

总结起来,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分类包括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敏捷项目管理模式、协同项目管理模式、融合项目管理模式和可持续项目管理模式。

几种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分析

几种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分析

⼏种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分析概述软件开发模型(Software Development Model)是指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软件开发包括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阶段。

软件开发模型能清晰、直观地表达软件开发全过程,明确规定了要完成的主要活动和任务,⽤来作为软件项⽬⼯作的基础。

对于不同的软件系统,可以采⽤不同的开发⽅法、使⽤不同的程序设计语⾔以及各种不同技能的⼈员参与⼯作、运⽤不同的管理⽅法和⼿段等,以及允许采⽤不同的软件⼯具和不同的软件⼯程环境。

最早出现的软件开发模型是1970年W·Royce提出的瀑布模型。

该模型给出了固定的顺序,将⽣存期活动从上⼀个阶段向下⼀个阶段逐级过渡,如同流⽔下泻,最终得到所开发的软件产品,投⼊使⽤。

但计算拓⼴到统计分析、商业事务等领域时,⼤多数程序采⽤⾼级语⾔(如FORTRAN、COBOL等)编写。

瀑布模式模型也存在着缺乏灵活性、⽆法通过并发活动澄清本来不够确切的需求等缺点。

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还有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智能模型等。

典型的开发模型1. 边做边改模型(Build-and-Fix Model);2.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3. 快速原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4. 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5.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6. 演化模型(incremental model);7. 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8. 智能模型(四代技术(4GL));9. 混合模型(hybrid model)1. 边做边改模型(Build-and-Fix Model)遗憾的是,许多产品都是使⽤"边做边改"模型来开发的。

在这种模型中,既没有规格说明,也没有经过设计,软件随着客户的需要⼀次⼜⼀次地不断被修改. 在这个模型中,开发⼈员拿到项⽬⽴即根据需求编写程序,调试通过后⽣成软件的第⼀个版本。

瀑布式开发、迭代开发、敏捷开发、XP与SCRUM的区别

瀑布式开发、迭代开发、敏捷开发、XP与SCRUM的区别

瀑布式开发、迭代开发、敏捷开发、XP与SCRUM的区别瀑布式开发、迭代开发,区别【都属于,⽣命周期模型】两者都是⼀种开发模式,就像设计模式⼀样,考虑的⾓度不⼀样,个⼈感觉谈不到取代⼀说。

传统的瀑布式开发,也就是从需求到设计,从设计到编码,从编码到测试,从测试到提交⼤概这样的流程,要求每⼀个开发阶段都要做到最好。

特别是前期阶段,设计的越完美,提交后的成本损失就越少。

我现在从事的外包项⽬就是这样的流程。

迭代式开发,不要求每⼀个阶段的任务做的都是最完美的,⽽是明明知道还有很多不⾜的地⽅,却偏偏不去完善它,⽽是把主要功能先搭建起来为⽬的,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损失先完成⼀个“不完美的成果物”直⾄提交。

然后再通过客户或⽤户的反馈信息,在这个“不完美的成果物”上逐步进⾏完善。

这两种开发模式都各⾃具有⾃⼰的特点,迭代式开发适合在⼀些需求信息不明确的项⽬中,这样在开发过程中遇到需求的变化时,所带来的影响要⽐瀑布式开发⼩。

⽽现在的很多项⽬中,需求在项⽬进⾏中变化的事⼉经常见,所以显得迭代式开发的优势更明显⼀些。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者都不过是⼀种开发的模式,即使是迭代式开发,在每⼀个迭代的环节中,不也是此从需求到设计,从设计到编码,从编码到测试吗?这不也是瀑布式模型的体现吗?只不过这个瀑布式中的每⼀个阶段不需要做到最优化,都留⼀些任务到下⼀层迭代中去做⽽已。

所以,我觉得⾯对不同的问题采⽤不同的模式,模式是为了⽅便我们开发⽽服务的,不是要求我们必须按照某⼀种模式从头⾛到尾。

就象迭代式开发,我们其实也经常⽤到这种模式。

⽐如说开发项⽬中的某⼀个模块。

我们先把能够实现主要功能的代码写出来。

⽐如⼀个查询模块,先从模块的构思到设计再到编码,先查询功能的代码,测试⼀遍查询成功。

这算是完成了第⼀层迭代。

然后我们要再考虑⼀层迭代中的⼀些还未完成的细节问题,⽐如查询的check,查询结果的显⽰以及查询算法的优化等等,这就是第⼆层迭代。

第04章 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软考中级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重要知识归纳和考点总结

第04章 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软考中级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重要知识归纳和考点总结
( 9 )出现的冲突较少,且易处理解决。
缺点:
管理成本增加;
多头领导;
难以监测和控制;
资源分配与项目优先的问题产生冲突;
权利难以保持平衡等。
复合型组织
4.2.4 PMO在组织结构中的作用
1、PMO的关键特征:
(1 )在所有PMO管理的项目之间共享和协调资源。
( 2 )明确和制定项目管理方法、最佳实践和标准。
项目生命周期的分类:
按技术划分:立项、开发、运维、消亡。
按管理活动先后:启动、计划、执行、收尾
4.4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
1、瀑 布 模 型
瀑布模型是一个经典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一般将软件开发分为:
可行性分析(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含单元测试)、测试、运行维护等几个阶段。
(10)在项目经理和任何内部或外部的质量人员或标准化组织之间协调整体项目的质量标准
2、PMO的类型
(1)支持型。
支持型PMO担当顾问的角色。对项目的控制程度很低。
(2)控制型。
控制型PMO不仅给项目提供支持而且通过各种手段要求项目服从PMO的管理策略。
(3)指令型。
指令型PMO直接管理和控制项目。这种类型的PMO对项目的控制程度很高。
客户和用户
项目经理
执行组织
项目团队及其成员
项目发起人
职能经理
影响者
项目管理办公室(PMO)
4.1.10 项目管理系统
项目管理系统的概念:
项目管理系统是指用于管理项目的工具、技术、方法、资源和过程组的集合。
项目管理系统的叙述:
项目管理系统是在项目管理计划中说明如何使用的。
项目管理系统的内容会随应用领域、组织影响、项目复杂性、现有系统的有效性而变化。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全书知识点总结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全书知识点总结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系统集成知识一、信息化知识(一)信息1、概念:(1)控制论—维纳:信息就是信息,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2)信息化—香农: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2、定量描述:H(X)是X的信息熵;pi是事件出现第i种状态的概率3、质量属性:(1)精确性(2)完整性(3)可靠性(4)及时性(5)经济性(6)可验证性(7)安全性(二)信息化1、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2、信息化5个层次1 / 493、信息化体系六要素:(1)信息资源—核心(2)信息网络—基础(3)信息技术应用—龙头(4)信息技术和产业—国家信息化建设基础(5)信息化人才—关键(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保障2 / 494、两化融合(1)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融合(2)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3)虚拟经济与工业实体经济的融合(4)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IT 设备与工业装备的融合5、电子政务:(1)G2G—政府对政府(2)G2B—政府对企业(3)G2C—政府对公众(4)G2E—政府对公务员6、电子商务(1)使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进行商务活动,都称为电子商务;EDI(电子数据交换)是连接原始电子商务和现代电子商务的手段。

(2)电子商务的基本特征:①普遍性、②便利性、③整体性、④协调性、⑤安全性(3)电子商务系统的结构(4)电子商务的类型:①B2B—阿里巴巴、②B2C—京东&当当、③C2C—淘宝&易趣、④O2O—线上购买线下服务3 / 49(5)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①法律法规体系、②标准规范体系、③安全认证体系、④信用体系、⑤在线支付体系、⑥现代物流体系、⑦技术装备体系、⑧服务体系、⑨运行监控体系7、企业信息化发展原则:(1)效益原则(2)一把手原则(3)中长期与短期建设相结合(4)规范化和标准化(5)以人为本8、国家信息化:“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工程;金土、金信不属于十二金工程9、商业智能是数据仓库、OLAP、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商业智能的实现有三个层次:数据报表、多维数据分析、数据挖掘4 / 4910、新技术(1)大数据1.1、大数据5V特点:①Volume(大量)、②Velocity(高速)、③Variety(多样)、④Value(价值)、⑤Veracity(真实性)1.2、大数据需经过5个环节:①数据准备、②存储管理、③计算处理、④数据分析、⑤知识展现1.3、大数据关键技术①HDFS:能提供高吞吐量的数据访问②HBase: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的数据库③MapReduce:一种编程模型④Chukwa:用于监控大型分布式系统的数据收集系统(2)云计算1.1、云计算服务类型: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1.2、云计算技术架构:设施层、资源层、资源控制层、服务层(3)物联网架构:感知层(物物相连)、网络层、应用层(4)人工智能的应用: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5 / 49(5)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系统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

战略实施的五种模型

战略实施的五种模型

战略实施的五种模型
1.层次模型:主要强调“调节-衡量-控制”序列,旨在美化企业的规划行为,使规划能够更加清晰、有效的实施;
2.外部环境分析模型:侧重于对外部环境的全面、准确分析,以识别企业可以把握的机遇,并预测与企业发展有关的变化;
3.生命周期模型:以企业生命周期发展状态作为分析模型确立企业战略,用以适应可能出现的变化;
4.功能分析模型:以企业核心能力和背景为分析依据,从多角度找出企业存在的优势,确定企业发展的动力空间;
5.内部因素识别模型:用于分析企业的能力、特点,透析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构建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联的成功性策略。

企业分析的5种方法pest swot 五力

企业分析的5种方法pest swot 五力

企业分析的5种方法(PEST、SWOT、五力模型、波士顿矩一、PEST分析PEST为一种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模型,所谓PEST即 Political(政治),Economic(经济), Social(社会) and Technological(科技)。

这些是企业的外部环境,一般不受企业掌握,这些因素也被戏称为“pest(有害物)”。

PEST分析是企业对自身外部环境的分析。

二、SWOT分析SWOT分析即强弱机危综合分析法,是一种企业竞争态势分析方法,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分析方法之一,通过评价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竞争市场上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用以在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前对企业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以及竞争优势的定位。

SWOT分析是企业与其它企业竞争力的分析。

三、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又称波特竞争力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四、波士顿矩阵波士顿矩阵是由美国大型商业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首创的一种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方法。

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解决如何使企业的产品品种及其结构适合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这样企业的生产才有意义。

同时,如何将企业有限的资源有效地分配到合理的产品结构中去,以保证企业收益,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

波士顿矩阵把产品分为四类:明星产品、现金牛产品、问号产品和瘦狗产品。

主要是用来区分产品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第5章项目管理的一般知识

第5章项目管理的一般知识

第5章项目管理的一般知识根据考试大纲,本章主要考查以下知识点。

(1)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与体系:项目管理基础(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系统集成项目的特点;项目干系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构成;项目管理专业领域的关注点。

(2)项目的组织:组织的体系、文化与风格;组织结构。

(3)项目的生命周期:项目生命周期基础(项目生命周期的特征;项目阶段的特征;项目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瀑布模型、V模型、原型化模型、螺旋模型、迭代模型)。

(4)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项目过程;项目管理过程组;过程的交互。

5.1项目管理概述项目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称。

项目的定义包含三层含义:第一,项目是一项有待完成的任务,且有特定的环境与要求;第二,在一定的组织机构内,利用有限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第三,任务要满足一定性能、质量、数量、技术指标等要求。

项目管理就是将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

项目管理是通过应用和综合,诸如启动、规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等项目管理过程来进行的。

项目经理是负责实现项目目标的个人。

5.1.1 系统集成项目的特点所谓系统集成项目,就是从客户和用户的需求出发,将硬件、系统软件、工具软件、网络、数据库及相应的应用软件集成为实用的信息系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应根据需求,开发相应的软件和硬件,并将它们集成为一个系统。

系统集成项目除了具有其一般项目所具有的目标的独特性、项目的一次性、项目的整体性、项目的临时性、项目的不确定性、资源的多变性、项目有一个主要发起人等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1)目标的不确定性。

由于许多的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是以无形的智力产品为项目目标,与建筑项目以有形的建筑物为项目目标相比,要明确、具体地描述或定义最终的项目产品非常困难,经常会出现任务边界模糊的情况。

生命科学中最主要的5种模型生物介绍

生命科学中最主要的5种模型生物介绍

生命科学中最主要的5种模型生物介绍生命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体,从最基础的细胞模型到人类模型,都被作为研究的对象。

而在更具体的研究领域中,包括了物种特定组织、器官与生命过程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的一个重要策略是依靠模型生物进行研究,因为这些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从基础生理学知识的获取,到发现新药物的基础研究,都需要这些模型的存在。

而在全球范围内,有许多生物学家集中研究的几种动物.下面将介绍五种模型生物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 酵母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

酵母菌具有快速的生长和繁殖速度,能够进行大规模的遗传实验。

通过研究酵母菌的遗传变异,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到这些菌群体中丰富的生物化学反应机理,以及它们的生长和增殖的规律。

同时,酵母菌模型也被用来研究人体癌症细胞的基因遗传学变异机制。

2. 草履虫草履虫是单细胞细菌样动物,具有广泛的膜运输和细胞骨架动态调节等生物学机制,是一个广受欢迎的模型生物。

草履虫被广泛应用于微管蛋白、肌动蛋白等蛋白质系统动力学机制的研究中。

从对草履虫细胞骨架组织的研究中,生物学家能够了解到各种蛋白质在其生命周期中发挥的角色,如肌动蛋白在细胞内运动和分化中的作用。

3. 斑马鱼作为脊椎动物的模型生物,斑马鱼生长发育速度快,代代之间基因保持不变性,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细胞和组织。

此外,斑马鱼的胚胎有透明性,可以直接观察个体的内部器官发育,模拟出具体的人体生理情况。

斑马鱼也能用于研究新药品的毒性和有效性。

通过检查斑马鱼是否能存活或是出现物理、行为、生物化学反应上的异常,能够了解到药品对个体的影响。

4. 小鼠小鼠生活方便,被广泛应用到疾病研究和基础生物学研究的领域。

小鼠有许多相似的生命特征、遗传和生理机制与人类相似,因此小鼠成为了研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人类疾病的代表条件。

同时,小鼠还被用来检测新药制剂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

5. 豆荚在 Nematoda 大纲中,豆荚是经典的模型生物之一。

五种典型开发周期模型(瀑布、V、原型化、螺旋、迭代)

五种典型开发周期模型(瀑布、V、原型化、螺旋、迭代)

五种典型开发周期模型(瀑布、V、原型化、螺旋、迭代)总结⼀下常常能够见到的系统开发周期模型。

在过去的⼏年⾥。

能够很奇葩的碰到相似于“创业项⽬库”这样的需求很明⽩。

⼯作量⼗分可控,对质量要求⽐較低,业务建模⽐較easy。

功能构成⽐較少的“⾯⼦项⽬”。

相似于这样的项⽬,採⽤传统意义上的瀑布模型就很合适了,假设范围控制和风险控制做的⽐較好的话,真的如同⼀个瀑布⼀样,会“飞流直下三千尺”。

直接将项⽬送到客户的⼩机上,部署执⾏。

⼤家欢乐的拿到绩效奖⾦,回家happy去了。

可是只注重“⾯⼦”的项⽬很难碰到⼏次,还有⼀⽅⾯。

即便是“⾯⼦型”的项⽬,也应当极其重视质量环节。

项⽬管理的⼏个要素:质量,成本,时间,范围。

质量是项⽬最重要的⼀环,假设丧失了质量,能够说项⽬产品就变成了⽆根之树,空中楼阁。

所以,加强质量的把控是很重要的,也须要对每个阶段进⾏质量⽅⾯的控制,因此,V模型就是这样⼀种将开发过程与验证过程想相应的⼀种对称型的结构。

在项⽬实践中。

⽤户的需求总是随着项⽬进展⽽更加明⽩,控制⽤户的需求变得很的重要。

为了让⽤户能在项⽬的起始阶段就深⼊的对⾃⼰的需求有⼀个明⽩的理解,原型就变得很的重要,我们常常在开发中看到的LOW-FI的页⾯原型、其它相似项⽬的DEMO就算这样的类型。

⽤户对将来的产品有了直观的了解。

建⽴在这样的基础上的分析开发,会降低许多后⾯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在瀑布模型以及V模型其中。

在需求分析阶段採⽤原型化,是眼下很有效甚⾄是必须要採⽤的⼿段。

如今的软件项⽬越来越⼤。

同项⽬可能由相互联系的若⼲个⼦系统构成的。

这样仅凭开发⼀个模型或者多个模型是满⾜不了项⽬对于多⽅⾯的要求。

于是就衍⽣出了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适合于⼤型的软件的原因是。

它更加注重风险的控制,强调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分析、以及风险的消除。

⼯作的后⼏年⾥,常常会依照Sprint(冲刺短跑)为周期的进⾏开发。

这样的敏捷的⽅式,是属于迭代式开发的⼀种实现。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摘要)(摘要) 1第1章绪论 3第2章项目生命期和组织 5第3章项目管理过程 6第4章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 6第5章项目整体管理 7第6章项目范围管理 8第7章项目时间管理 9第8章项目成本管理 10第9章项目质量管理 11第10章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11第11章项目沟通管理 12第12章项目风险管理 13第13章项目采购管理 14第14章合同管理 15第15章配置管理 15第16章外包管理 17第17章需求管理 17第18章职业道德规范 17第19章组织级项目管理与大型项目管理 18第20章战略管理概述 19第21章业务流程管理和重组 20第22章知识管理 20第23章项目整体绩效评估 21第24章信息安全系统和安全体系 22第25章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22第26章安全策略 23第27章信息安全技术基础 23第28章PKI公开密钥基础设施 23第29章PMI权限(授权)管理基础设施 23第30章信息安全审计系统S-Audit 24第31章信息安全系统的组织管理 24第32章信息安全系统工程ISSE-CMM 24中软总公司计算机培训中心第1章绪论(1)什么是项目a) 项目的定义:临时性、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渐进明细。

是为了提供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所进行的临时的一次努力。

是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为特定的客户完成特定目标的一次性工作b) 临时性、独特性、渐进明细三个特点c) 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目标不明确、需求变化频繁、智力密集型、设计人员高度专业化、项目生命周期短、通常采用大量的新技术……。

(2)项目与日常运营日常运营和项目两者之间的区分主要在于:日常运营是持续不断和重复进行的,而项目是临时性的,独特的。

(3)项目和战略一项或多项战略考量是项目批准的典型依据,包括:市场需求、运营需求、客户要求、技术进步、法律要求。

(4)项目管理的定义及其知识范围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

软件工程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工程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工程生命周期模型1. 引言软件工程生命周期模型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定义有序的阶段和活动来管理软件项目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生命周期模型对于软件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软件工程生命周期模型,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2.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最早被提出和广泛应用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之一。

它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一系列连续的阶段,每个阶段的输出成果作为下一个阶段的输入。

瀑布模型的主要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它的优点是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管理,缺点是需求变化时难以应对。

3. 增量模型增量模型是基于瀑布模型的改进,它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相互依赖且可重复的小阶段。

每个小阶段都完成一个可交付的软件子系统,随着开发的进行,逐步增加功能和增强软件的稳定性。

增量模型的优点是适应需求变化更灵活,缺点是可能造成重复的设计和编码工作。

4. 原型模型原型模型是一种高度迭代的生命周期模型,它重点关注快速的用户需求获取和验证。

在原型模型中,开发团队与用户紧密合作,通过快速迭代的方式开发出一个或多个原型,以验证和完善需求。

原型模型的优点是快速、灵活,并提供了与用户的紧密沟通,缺点是容易陷入需求不清晰或茫然的状态。

5. 敏捷模型敏捷模型是一种轻量级的生命周期模型,强调迭代开发和团队协作。

在敏捷模型中,需求和设计是不断演化和调整的,开发团队通过短期迭代周期完成软件的交付。

敏捷模型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响应需求变化,缺点是对团队成员的能力要求较高。

6. 螺旋模型螺旋模型是一种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的生命周期模型。

它通过迭代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每个迭代都包括风险评估、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测试和可选的部署阶段。

螺旋模型的优点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风险,缺点是可能导致成本和时间的增加。

7. 比较和选择对于不同的软件项目,选择适当的生命周期模型至关重要。

根据项目需求、时间限制和团队能力等因素,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和选择:•需求变化程度:需求较为稳定的项目适合选择瀑布模型,而需求不断演化的项目适合选择敏捷模型或增量模型。

管理咨询常用模型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

管理咨询常用模型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

管理咨询常用模型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的战略制定。

波特认为在任何行业中,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不管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竞争的规则都包含在五种竞争力量内。

这五种竞争力就是企业间的竞争、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潜在替代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这五种竞争力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水平。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竞争对手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要紧的一种。

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

为此,公司务必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企业务必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者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要紧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关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替代产品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者间接的斗争。

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供应商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特别是当供应商垄断程度比较高、原材料替代品比较少,或者者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转换成本比较高时更是如此。

非项目管理人员的项目管理

非项目管理人员的项目管理

非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目录Contents非项目管理人员的项目管理 (1)第一部分:培训方案介绍 01、培训说明 (1)2、培训目标 (1)3、培训对象 (2)4、课程时间 (2)5、授课方式 (2)第二部分:培训大纲 (2)1、培训大纲 (3)第三部分:培训实施保障 (7)1、培训实施模式 (7)2、培训实施关键节点 (7)第四部分:项目费用明细 (8)第五部分:课程讲师介绍 (8)第六部分:公司简介 (9)第一部分:培训方案介绍1、培训说明伴随着国内电信行业的重组和4G市场的运营,各大运营商都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能力、以及提高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才能迎接市场的挑战,这些都有赖于企业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成功的项目能够推进企业的成长,增强其运营能力,运营商面临着日益增多的项目,如何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提高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挑战。

然而,在公司的运营中,往往遇到各种各样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例如:项目性管理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在迅速扩大,几乎每一位员工在完成日常管理工作;作的同时都要承担许多项目性的工作,而后者所占用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项目过程和环境更加复杂,失败或延期的风险加剧,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效率低下,项目费用、进度、质量等难以有效控制;项目管理部门与项目实施部门信息沟通不畅,数据共享程度很差;项目历史信息查询困难,项目相关文档混乱、遗失现象严重,成功的经验无法积累和共享;从项目信息中很难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很难对以后的项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培训目标1、强化现代项目管理知识在项目中的应用能力2、掌握项目管理的思想、过程、方法和工具等3、掌握项目计划编制方法,理解计划的分层分级思想以及了解计划制定的工具与技术,提高项目计划能力4、掌握项目计划控制的方法,加强对项目的实施和控制能力5、掌握有效的估计方法与技术,减少项目成本6、提高项目团队的协作意识与组织意识7、从实战演练的角度带学员去做,找到工作中项目管理的方法3、培训对象企业中层管理人员4、课程时间1天5、授课方式情景模拟对典型场景进行情境设计和扮演,通过检查、讨论、分析、总结等方式迅速提升学员技能案例教学以行业案例及其他企业的典型案例为进行深入剖析、提炼, 迅速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行动学习以小组团队决策的形式解决企业当中的现实难题,在解决难题的同时达到能力和组织发展同步提升。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和项目管理方法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和项目管理方法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和项目管理方法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和项目管理方法是现代软件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软件开发过程,可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降低风险,并保证项目按时交付。

本文将详细介绍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和项目管理方法,并分点列出具体内容。

一、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SDLC)指的是从软件定义、规划、开发、测试、交付到维护的整个过程。

下面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1. 需求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软件开发团队和客户一起明确软件的需求、功能和期望。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确定软件项目的范围和可行性,并制定详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2. 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软件开发团队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软件的架构和模块,并制定详细的设计文档。

设计阶段的目标是确定软件的结构和组织,为开发和测试提供指导。

3. 开发阶段:在这个阶段,软件开发团队根据需求规格和设计文档,编写和调试软件代码。

开发阶段的目标是实现软件的功能和特性,并确保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4. 测试阶段:在这个阶段,软件开发团队对开发完成的软件进行测试,以确保软件的功能和质量。

测试阶段的目标是发现并解决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提高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部署阶段:在这个阶段,软件开发团队将已经测试通过的软件部署到目标环境中,并进行最后的测试和验证。

部署阶段的目标是确保软件在实际环境中正常运行,并满足用户的需求。

6. 维护阶段:在这个阶段,软件开发团队负责对已经部署的软件进行修复、优化和增强等工作,以确保软件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维护阶段的目标是持续改进和更新软件,以适应变化的需求和环境。

二、项目管理方法项目管理方法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项目进行规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的方法。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项目管理方法:1.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按照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和交付的顺序依次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种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1.项目生命周期定义
2.一个完整的项目生命周期一般分为: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发布、实施以及运行维护阶段。

参见下图标准过程:
3.软件过程模型是从项目需求定义直至经使用后废弃为止,跨越整个生存期的系统开发、运营维护所经历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4.软件过程模型一般分为: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增量模型。

5. 5种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a.瀑布模型:
1) 特点
l 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必须等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开始后一阶段的输入。

对本阶段工作进行评审,若得到确认,则继续下阶段工作,否则返回前一阶段,甚至更前阶段。

只有前一阶段输出正确,后一阶段才能正确。

l 推迟实现的观点:在编码之前,设置了需求分析与设计的各个阶段,分析与设计阶段的根本任务规定在这两个阶段主要考虑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不涉及软件的物理实现。

l 质量保证的观点:
每个阶段都坚持两个做法:
规定文档,没有文档就没有完成该段任务。

每个阶段结束前都要对完成的文档进行评审,以便尽早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2) 缺点
l 依赖于早期进行的唯一的一次需求调查,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
l 由于是单一流程,开发中的经验教训不能反馈应用于本产品的过程;
l 风险往往迟至后期的开发阶段才显露,因而失去及早纠正的机会。

3) 适用项目
l 需求清晰明了且时间要求宽松的软件开发项目;
l 规模小,需求简单,功能单一的项目
4) 阶段划分
计划阶段
需求阶段
设计阶段
编码阶段
测试阶段
发布阶段
实施阶段
运行维护阶段
b.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他所能完成的功能往往是最终产品能完成的功能的一个子集。

一般来说,根据客户的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用户最迫切需要,完成一个可以演示的产品,这个产品只实现部分功能。

原型最重要的是为了确定用户的真正需求。

原型模型在克服瀑布模型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给开发工作带来风险方面,确有显著效果。

软件系统的原型常用有以下形式:
抛弃型:开发原型为了获取需求,在原型开发之后,已获取了更为清晰的需求信息,原型无需保留而废弃;
渐进型:原型作为软件最终产品的一部分,可满足用户的部分需求,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开发,则可增加需求,实现后再交付使用;
1) 特点
l 用户需求不完全或不确定;
l 针对总体的轮廓先建立一个用户需求原型,然后进行评价和反馈;
l 对原型进行扩充、改进和求精;
l 完成最终系统
2) 缺点
l 没有考虑软件的整体质量和长期的可维护性。

l 大部分情况是不合适的操作算法被采用目的为了演示功能,不合适的开发工具被采用仅仅为了它的方便,还有不合适的操作系统被选择等等。

l 由于达不到质量要求产品可能被抛弃,而采用新的模型重新设计。

3) 适用项目
l 客户能提出一般性的目标,但不能标出详细的输入、处理及输出需求;或开发者不能确定算法的有效性、操作系统的适应性、及人机交互的形式。

l 用户定义了一组一般性目标,但不能标识出详细的输入、处理及输出需求;
l 开发者可能不能确定算法的有效性、操作系统的适应性或人机交互的形式
4) 阶段划分
抛弃型原型模型的阶段划分:
需求分析阶段--获取业务需求
原型实现阶段—主要是界面实现,业务流程用图形方式表示。

客户评价阶段--和客户确认,完善业务需求
渐进型原型模型的阶段划分:
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原型实现、客户评价)
设计阶段
编码阶段
测试阶段
发布阶段
实施阶段
运行维护阶段
c.螺旋模型
将瀑布模型与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并且加入两种模型均忽略了的风险分析。

1) 特点
风险驱动的,关注风险,风险分析后决策是否继续进行项目
2) 优点
l 对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的强调有利于已有软件的重用,也有助于把软件质量作为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
l 减少了过多测试或测试不足;
l 维护和开发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

3) 适用项目
主要是用于大规模软件项目,需求不明朗,风险比较高的项目。

4) 阶段划分
螺旋模型沿着螺线旋转,自内向外每旋转一圈便开发出更完善的一个新版本。

一个螺旋为一个阶段,每个螺旋式周期可分为:l 制定计划:确定软件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弄清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
l 风险分析:分析所选方案,考虑如何识别和消除风险;
l 实施工程:实施软件开发(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等按螺旋周期推进)
l 客户评估:评价本轮的开发结果,提出修正建议,计划下一轮的工作。

d.增量模型
融合了瀑布模型的基本成分和原型的迭代特征。

采用随着日程时间的进展而交错的线性序列。

把软件产品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来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发布。

1) 特点
l 第一阶段增量往往是核心产品
l 每一阶段增量均为可发布一个版本,早期的增量是最终产品的“可拆卸”版本
2) 优点
l 人员分配灵活,刚开始不用投入大量人力资源,当核心产品很受欢迎时,可增加人力实现下一个阶段增量。

同时人员可以并行工作。

l 需求明确部分可以分阶段实现,逐步优化系统需求,逐步集成系统元素
l 阶段交付,当配备的人员不能在设定的期限内完成产品时或者客户/市场要求进度急迫时,提供了一种先推出核心产品的途径,这样阶段交付部分功能给客户,对客户起到镇静剂的作用。

3) 适用项目
适用于需求逐渐清晰的软件项目
4) 阶段划分
计划阶段
第一阶段(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发布)
第二阶段(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发布)
第N阶段(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发布)
发布阶段
实施阶段
运行维护阶段
e.V模型
最典型的V模型版本一般会在其开始部分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描述:
v-model是一种软件生存期模型,旨在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有效性,是瀑布模型的一种改进,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计划、分析、设计、构建、测试和维护六个阶段,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由于早期的错误可能要等到开发后期的测试阶段才能发现,所以带来严重的后果。

v-model就是在这点改进了瀑布模型,在软件开
发的生存期,开发活动和测试活动几乎同时的开始,这两个并行的动态的过程就会极大的较少bug和 error出现的几率。


v-model中,我认为一个关键词就是parallel,说起来简单,却是v-model的核心。

v-model包含了三个等级,分别是生存期模型,分配模型,功能性工具需求模型,生存期模型回答了“What has to be done?”的问题,阐述了应当实施哪些活动,应当产生哪些结果,诸如此类。

分配模型回答了“How is it be done”,决定了在实施活动的时候应该使用什么方法,功能性工具需求模型回答了“What is used to do it”,采用什么样的工具来实现这些活动。

所有这些等级中又是由4个子模块组成的,分别是项目管理模块(PM),系统开发模块(SD),品质保证模块 (QA),配置管理模块(CM),这些模块的功能就显而易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