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部分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建设史部分
第六章宋元时代的城市
1.宋元时期的城市背景和城市概况:五代十国的割据、混战形势持续了近80年,混战主要在北方进行,大量有先进技术的人民向南方迁徙,使南北朝以来开始的经济文化南移形势更加发展,南方地区城市更加繁荣。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采取了有利发展生产的措施,促使城市更加发展繁荣,也影响了城市的布局和面貌,店铺密集的商业街代替了严格管理的坊里和集中的市肆。南宋控制的地区,长期稳定,经济上占全国重要地位,商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元朝,各民族融合有了发展,东西方的文化经济交流也在长期中断之后再度恢复发展,上都和大都的建设都学习了汉族的传统和经验。
2.宋代的发展对中国城市发展进程的影响(新现象):(从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方面)
①随着农业和农村副业的发展,出现定期集市,有些集市逐渐发展为市镇,丰富了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层次;
②商业发展突破城垣限制,出现城内沿江沿河商业区和“关厢”,手工业出现行会组织,同一行业向街巷制转变,这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③火药的发明使城市攻守技术有所变化;
④一些政治中心的大城市规模远比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大;
⑤城市中的宗教建筑十分发达,对城市面貌有一定影响;
⑥受大运河的影响,中原地区经济受到很大影响,一些重要城市逐渐衰落;
⑦许多城市扩建商业、手工业中心,城市布局多不规则。
3.北宋东京(开封、汴梁)的改建与变化:北宋东京位于汴河和黄河的交会处,是漕运重要的转运中心。
Ⅰ后周世宗柴荣的汴梁改建诏书:是我国古代由帝王颁发的关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文献。
①结果:扩大城市用地,加筑罗城,使用地相当于原来的4倍;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状
况;疏浚河道;制定防火、改善公共环境卫生的具体措施。
②影响:杰出的改建计划,主要力量没放在宫室修建上,也没有受旧的城市规划制度的束缚,而是为了适应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提出的要求,和以往的都城规划大不相同。
Ⅱ城市平面布局:开封有三套方城(罗城、里城、皇城),三重城墙,平面形状并不方正规则。
①内为皇城,又称大内,居城市中心,内建宫殿为皇室办公、所居服务;四面开
门,这种方式影响了金中都、元大都,由大殿延伸到南正门的轴线成为城市中轴线的起点。
②第二重为里城,不规则矩形,有宽阔的城壕;南、北面三门,东、西面二门,
城门设瓮城;里城内主要布置衙署、寺观、民居、商店、作坊等。最外为罗城,又称外城,呈不规则的方形,有宽阔的城壕;主要作防御之用,罗城水旱门共20个,城门设瓮城,上建城楼、敌楼。
③封的三套城墙、三套护城河是逐渐扩建的,反映方式的防御要求,城墙的修筑
非常牢固,城内河道较多,号称“四水贯都”,对城市布局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Ⅲ道路及河道系统:城市干道系统以宫城为中心,正对各城门,新城井字形方格网,主要是由于城市是逐渐发展扩建形成的,街道普遍比长安洛阳窄,道路宽度分为主要道路、次干道、一般大街三类;城内和四周有四条河道,汴河和五丈河形成了市内几个商旅交通最繁盛的地区,由于河道多,桥梁也很多,成为城市景色的主要部分,主要交通工具是大车、人
力车、畜力车。
Ⅳ市肆街道面貌:汴梁没有固定的“市”,商业与全城居住区混杂,商业与道路结合,沿街开设各种店铺,形成商业街,住宅、商铺、作坊临街混杂而建;城内也有集中交易的市,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城市手工业大多建立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基础上;城内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都接近闹市或城门外。
Ⅴ居住区与居民生活:居住地段分为许多坊,这些坊只是地段的名称和行政管理的单位,说明开封已不是严格封闭的坊里制度;街巷间距较密,建立了完整的防火制度,按地段建立了消防瞭望的望楼;开封市全国的文化中心,建有许多学府、书馆;城内宗教建筑很多。
○1巷制:中国古代城市的街巷制布局形式大体从北宋开始沿袭下来。
○2主要原因:社会发展到北宋时期,商业和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市民生活与城市经济繁荣、活跃,而传统集中设市和封闭的里坊制管理已不能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Ⅵ城市绿化和公共设施:开封因地势地下,有完善的下水系统,常因洪水泛滥受淹,所以城外汴河有堤,还有水利工程引入宫城绿化用水。
Ⅶ开封规划特点及其影响作用:
○1封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封建社会中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抬头。
○2开封城面貌体现市民世俗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反映了当时支配社会生活的主体发生改变,市民成分发生的变化,城市物质内容发生变化,出现了繁荣的商业街和夜市、街巷制的居住形式等,三套城墙、宫城居中、井字形道路系统等对以后都城的规划影响很大。
4.南宋临安(杭州):宫城在城南凤凰山东,原为吴越府州所在的子城,前朝后寝格局,地势较高;最高机关三省六部在北门以北,较为集中,其他行政机构分散;全城分八个厢,城外还有两厢,厢是行政和治安管理的地区单位;城市河道很多,水运发达的地方也是商市最繁荣的所在;城内有集中的市,城外也有,也有行会组织,商市繁荣,御街与商业大街结合,有三处主要商业区;城市生活与汴梁相似;临安地形复杂,城市完全是配合地形,城垣形状很不规则,南宋建都后,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稍有改建,道路系统也较杂乱,作为主要街道的御道也完全与商业大道结合在一起,瓦子较汴梁多,商市也更繁荣。
5.宋代平江府(苏州):平江是历史上南宋苏州城的名城,春秋时代即为吴国的都城,自吴国始,秦汉晋唐以来,苏州都是东南沿海人口众多、规模较大的重要城市之一。
Ⅰ布局:
①大城和子城,城墙略有屈曲,有护城河环绕,呈长方形,城门皆有水陆两门;
②府治所在称子城,在城市的中央略偏东南,四周围以城墙,主要建筑布置在一
条明显的轴线上,在城市中心有筑有城墙的衙城,是当时地区政治军事中心的府州城市特点;
③商业在城市一定地段设有市及行,反映宋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在交通便利
的地点设有固定的集市场所;
④道路系统成方格网形,主要道路呈井字或丁字相交,大街之间多是东西方向的
小巷,城内有三条东西向和四条南北向的大河道,即“三横四直”,道路常与小河平行,形成前街后河的格局;
⑤城内佛教、道教并重,有庙宇寺院百余座,寺观在城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而且往往选择恰当位置,与街道、河流配合良好,形成很好的城市对景;
⑥苏州的城市园林,在南宋时已有相当的规模,以后更加发展,形成独具风格的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艺术。
Ⅱ《平江图》的重要价值:《平江图》是公元1229年平江郡守将重建后又历经百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