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储层四性

合集下载

甘谷驿油区延长组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甘谷驿油区延长组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度 低 透性 差 , 渗 不含 油 气 。 细 砂岩 : 4 、 6的主 要 储集 层 , 自然 电 长 +5 长 以
层 的等效 电阻是 并 联 的 , 比普通 视 电阻 率 曲线 及 侧 向测井 更能识 别相 对 低阻 的油 层 。 以 , 所 一般 最好 用
感 应测 井 曲线识别 油 水层 [。 5 ] 本 区长 6油层 初产 均含 水 , 含水 3 %~8 % 。 0 O 油 层 电阻率 幅度 大 , 、 深 浅探 测 幅 度差 小 , 油层 的 深 含 感 应 电阻率 大致 为3 ~6Q ・ 水 层深感 应 电阻 率 O 0 m。 值低, 、 深 浅探 测 电阻 率幅度 差 大[。 6 ]
1 3 含 油性 与 电性 关 系 .
感 应 曲线 在地 层 中 的 电流 线 是 环 状 的 , 因而 地
阻率 相 对偏 低 和 高声 波 时 差 值 的特 征 , 纯 的泥 岩 较 层 往往 还 出现 井径扩 大 现象 [ 。 2 ] 粉 砂岩 、 质砂 岩 : 中高 自然伽 玛和 中低 负异 泥 以 常幅度 自然 电位及微 电极差 异幅 度小 或无 差异 为特 征 。声 波 时差 在 20 sm 左 右 , 电阻 率相 对 较 低 5 ̄/ 视 (  ̄ 4 g m) Rt 0l・ 。由于此 种岩性 颗 粒较 细 ( 均粒 径 平 小 于 0 1 m)绝 对 孔 隙度 虽高 , 连通 的有效 孔 隙 .r , a 但

刘东等 甘谷驿油区延长组长6 储层“ 四性” 研究 关系
( ) 1

LOG — LOG i

2 c h 1 G u × 。一

油 细砂 岩 一 般 电阻 率较 高 , 层 电阻 率 大 于 3 1 油 0 2・

四性分析

四性分析

1.课题的意义“四性”指的是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

“四性”关系研究主要是根据地区资料展开的,包括地质资料、岩心资料、录井资料、试油资料、测井资料等。

“四性”关系指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互相联系的内在规律。

这四者中,含油性是储层评价的最终目的和核心,岩石性质是储层评价的基础,物性是代表储层储集性能和油气产出能力的参数,电性则是研究的手段,它既是前三者的综合表现,又反过来用于确定前三者,因而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富县地区的实际钻井取心、录井、测井、分析化验、试油试采等资料研究分析,明确该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在对分析化验、岩电实验和试油试采等资料的分析基础上,建立四性关系解释图版,得出了该区的油水层电性识别标准和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从而对提高了油气水解释的符合率,对相邻构造的油气水解释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前面岩性、物性、含油及电性关系研究以及测井解释模型,对该区近百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了重新解释。

解释结果与试油资料对比,符合率较高,从而为该区石油储量计算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因此,本文利用研究区的实际钻井取心、录井、测井、分析化验、试油试采等资料,通过分析建立起本区储层的四性关系;并通过对分析化验、岩电试验和试油试采等资料的分析,建立起合理的孔隙度和原始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最后再在测井曲线商识别油层及有效厚度的划分对于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田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四性关系”是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基础,也是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建立的关键。

最初研究“四性关系”主要以电性和岩性为主,通过电性来反映岩性、评价岩性特征,即而评价含油气性。

后来逐渐演化成以电性为主,通过分析岩性、物性特征,综合评价含油气性,阿尔奇公式就说明了这一点。

目前国内关于“四性关系”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测井、测试、岩心分析化验及水分析资料等的整理及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了测井解释参数处理解释模型,确定了油藏有效厚度划分及油气水层解释标准,提高了油气水解释的符合率,对相邻区块的测井解释也有指导意义,从而为油田近一步油气勘探开发评价和增储增产,提供了有力依据。

油井储层综合评价与新方法测井解释

油井储层综合评价与新方法测井解释

油井储层综合评价与新方法测井解释摘要:油井勘探目的,是为该区的地震、地质等基础调查求取有关地层数据;为资源储量测算提供重要参考;为该区域下阶段石油勘查发展奠定基础。

油井先后已开展过四期全套测井,全部使用美国LOGIQ测井系统。

测井方面针对各种第一手数据开展了资料校正、数据分析、四性关系评价、储层综合判断、新数据分析等较完整的研究。

关键词:测井解释;四性关系;阵列感应;地层倾角引言:测井技术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测井技术,它的关键在于确定测井信号与地质信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合适的处理手段将其处理成地质信号。

结合大量的地质、钻井、开发等数据,对地层划分、油气层、矿物层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测井解释工作包括:评价产层性质、评价产液性质、评价储层性质、开展钻探和开发应用等。

一、测井解释的新方法(一)井周声波成像(CBIL)测井技术井周声波成像测井技术是利用旋转环能装置将高频率的脉冲声波辐射到目标地层,利用声波的反馈,对井口周围进行地质勘探,其频率为每秒6周,一般一周可达250个取样点。

通过传感器端接井周声波,通过内部处理器来记录和分析井周声波的强度和回波时间,并以此来完成井周地层的特征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岩层的回波强度和回波时间的分析,可以得到岩性、物性、沉积结构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将反射波的传输时间转化为目标的距离,并将其以井周360度的方式呈现为黑白或彩色的影像。

通过图象显示的资料,可以更好的理解井底岩性和几何接触面的变化,进而对地层中的裂缝位置、地质结构等进行分析。

(二)核磁共振技术在没有其他磁场干扰的情况下,形成中的氢核是自旋相关的,并且具有随机的方向。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通过使用核磁共振记录装置来创造一个永久的磁场,形成中的氢核在应用磁场的方向上形成有规律的排列,这个过程称为氢核的极化。

如果这个应用磁场总是恒定的,那么在它上面添加一个垂直方向的射频场,同时调整射频场的频率以匹配氢核的谐振频率,就会产生核磁共振现象。

储层“四性关系与电测油层的解释

储层“四性关系与电测油层的解释

储层“四性关系与电测油层的解释(一)、储层的“四性”关系储层的“四性”关系是指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

沉积相是控制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的主要因素,电性是对其三者的综合反映,不同的沉积相带,决定了不同岩性、物性和含油性,并决定了不同的电性特征。

只有正确地认识岩性,准确地掌握沉积环境、沉积规律和所处的沉积相带,认清各种岩性在电测曲线上的反应,才能正确地认识它的物性和含油性,才能与电性特征进行有机的结合,正确地进行油水层判断,提高解释符合率和钻井成功率。

测井曲线能反映不同的岩性,尤其对储集层及其围岩有较强的识别能力。

南泥湾油田松700井区长4+5、长6储集层测井显示:自然电位曲线为负异常,自然伽玛低值,微电极两条曲线分开,声波时差曲线相对较低,而且比较稳定,电阻率曲线随含油性不同而变化。

泥岩表现为:自然电位为基线,自然伽玛高值,微电极两条曲线重合,声波时差曲线相对较高,且有波动,电阻率曲线表现为中-高阻。

过渡岩性的特征界于纯砂岩与泥岩之间。

储层的钙质夹层显示为,声波时差低值,自然伽玛低值,电阻率高值;而泥质、粉砂质夹层显示为,自然伽玛增高,电阻率增大。

普通视电阻率曲线的极大值对应高阻层底界面。

感应曲线及八侧向曲线在储集层由于侵入而分开,而在泥岩及致密层3条曲线较接近。

但是,由于该区大部分井采用清水泥浆,所以,井径曲线在渗透层曲线特征不明显,微电极曲线在渗透层特征不明显。

长4+5储层岩性致密,渗透率值比较集中,在渗透性较好的储层段,一般含油性较好。

长4+5油层组含油层的曲线特征比较明显,油、水层的特征总体上便于识别。

电阻率曲线是识别油水层最重要的曲线。

理论上来说,感应曲线因其在地层中的电流线是环状的,那么,地层的等效电阻是并联的,它比普通视电阻率曲线及侧向测井更能识别相对低阻的地层。

所以,一般最好用感应测井曲线识别油水层。

油层电阻率幅度大,含油段的储层电阻率是水层电阻率的1.5—4倍,深、浅探测幅度差小,含油层的深感应电阻率大致为50—150Ωm。

安塞油田高52井区延长组长10油藏储层特征及四性关系论文

安塞油田高52井区延长组长10油藏储层特征及四性关系论文

安塞油田高52井区延长组长10油藏储层特征及四性关系研究【摘要】安塞油田高52井区长10层是长庆油田近几年来新发现的含油层系,其油田开发受到普遍关注。

通过本区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物性等资料,分析研究长10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等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四性关系。

结果表明,高52井区主体砂体带物性较好,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高52井区;岩石学;四性关系安塞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东部偏南处,北起子长李家岔,南至延安永宁-槐树庄,东起李家岔-郝家坪-河庄坪,西至双河-永宁,面积大约3613km2。

安塞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多油层发育区之一,目前一封信三叠系延长组长2、长3、长4+5、长6和侏罗系延安组5套含油层系,主力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和长2油层组。

2007年安塞地区延长组长10油层组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区内高52井长10层获得工业油流,为安塞油田的石油勘探打开了新的篇章。

但是,安塞油田长10油层组砂岩体的沉积环境、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研究还比较薄弱。

搞清研究区长10油藏储层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指导下一步大规模建产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基于此,本文对安塞长10油藏的储层特征及其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1.沉积相从区域上看,安塞油田长10期属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而长10油层组为辫状河流相沉积。

安塞油田长10时发育8条北东-南西向砂体,砂体厚度一般在5-18m之间,分布广泛。

砂体呈条带状分布,物源方向来至东北部,在安塞油田沉积后向西南继续分流。

研究区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及心滩亚相,天然堤和决口扇亚相不发育。

2.岩矿特征高52井区砂岩岩石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数据显示,长10储层碎屑以长石、石英为主,岩屑次之,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图1)。

长石含量平均43.7%,石英25.2%。

岩屑主要为火成岩岩屑和变质岩岩屑。

填隙物以绿泥石膜和合浊沸石为主,铁方解石和硅质次之,填隙物总量达11.6%。

图1 安塞油田长10砂岩组分三角图3.物性分布特征根据安塞油田孔隙度、渗透率分析样品的统计,长10储层孔隙度最小为3.62%,最高为12.07%,平均孔隙度为8.51%,绝大多数集中在6%~10%之间;渗透率最小为0.01×10-3μm2,最高为2.12×10-3μm2,平均渗透率为0.32×10-3μm2,绝大多数集中在0.01×10-3μm2~0.8×10-3μm2之间。

环江地区长7致密油四性关系与储层特征分析

环江地区长7致密油四性关系与储层特征分析

环江地区长7致密油四性关系与储层特征分析郭钢;王琨;郭亚丽;王玲芳【摘要】通过对环江长7致密油储层的岩芯取样、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研究环江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储层长7岩石主要为灰色、灰褐色极细-细粒岩屑质长石砂岩.砂岩填隙物含量平均为14.80%,主要以自生粘土矿物和碳酸盐为主,还有少量的硅质和其他矿物.其中自生粘土矿物以高岭石(1.76%)、伊利石(3.56%)、绿泥石(1.98%)为主,而碳酸盐矿物以铁方解石(3.76%)和铁白云石为主(1.22%).环江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孔隙半径分布范围宽,储层中没有大孔,中孔、小孔、微孔及纳米孔孔隙类型均发育,以小孔隙为主,且孔隙类型、主要孔隙类型和孔隙半径分布范围受储层致密程度的控制作用明显;研究区孔隙类型主要为剩余粒间孔、长石溶孔和晶间孔,由于储层与大规模发育的优质烃源岩紧密接触,受溶蚀作用明显,其长石溶孔是研究区最主要的孔隙类型,此外,由于孔喉细小,储层致密,储层填隙物中伊利石、高岭石中的晶间孔也是一个重要的油气储集场所对环江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5(034)001【总页数】5页(P92-96)【关键词】环江油田;长7油层;致密油;孔隙特征;铸体薄片【作者】郭钢;王琨;郭亚丽;王玲芳【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5;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陕西靖边7185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甘肃庆阳7451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甘肃庆阳74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2鄂尔多斯盆地拥有丰富的致密油资源,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主要致密油产层为延长组长6、长7砂岩,渗透率小于1×10-3μm2的储量占52.56%。

环江地区处于盆地西南边陲,渗透率一般小于0.3×10-3μm2,是鄂尔多斯盆地中典型长7致密油砂岩储层,作为典型的致密油层,长7储层的研究较为薄弱。

利用“四性”关系识别耿231井区长2储层

利用“四性”关系识别耿231井区长2储层
静 鸯

E襄 劫 蓝 《 ^_
I ‘
; E l 彀 R | ’

24 含 油性 与物 性 的关 系 .

| 鼍

' - .
耿 2 1 区长 2 层孔 隙类 型 主要 以原 生 粒 间 3井 储 孑 为 主 、 石 溶 孔 次 之 、 育 少量 岩 屑 溶孔 和 晶 间 L 长 发 孔 。 岩 心 分 析 孔 隙 度 为 782 . , 中 分 布 在 .~01 集 %
系。
特 征进 行深 入研 究 , 析低 产低 效井 的形 成原 因 , 分 有 针 对 性 的提 出提 高水 驱储 量 动 用程 度 、 降低 单井 产 能 递 减 以及 减 缓含 水 上 升速 度 的具 体 措施 和 方 案 。
从 而 全 面改 善 油 田注 水 开发 效 果 , 保 油藏 持续 高 确
00 4 1 . . 9 2 4×1 i1 , 势 范 围在 1 .~ 8 0 0 aT 优 ,I 2 1 . X 1 0 0
繁: ≯ 鹭
如 ≥- { 慕 囊≥
l叠 l
∞ 叠 0
一t

n之间 , l 平均 93X1 。aI 。表现 为低 孔 隙度 、 . 0 l n , 低
2 含油 性 与 电性 的关 系 . 2 姬塬 油 田耿 2 1 区长 2 层 电性 特 征 大体 显 3井 储
3 油 水层 识别 标 准
通过对该研究 区 1 口井试油资料分析 , 5 并结合 测井 二 次 解 释成 果 , 定 了该 研究 区 的油水 层 电性 确 识 别标 准 。
31 油 层 的电性 特征 .
为 主 , 细 一 砂 粒次 之 , 选 以 中等 、 为 主 , 圆 极 粉 分 好 磨 度 以棱 角 状 为 主 。粒 度 中值 一 般 为 0 7 03 m, . ~ .m 平 0 均粒 径 为 01 r .8 m。砂 岩 的碎 屑成 分 以长石 为 主 , a 其

子洲油田武家湾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

子洲油田武家湾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

子洲油田武家湾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摘要:本文通过区内10口探井岩心、测井资料、试油试采及化验分析等资料,对子洲油田武家湾区长6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四性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研究成果对于提高研究区的油水层识别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储层特征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中图分类号:te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117-02子洲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北部。

伊陕斜坡为一西倾平缓单斜,倾角一般不到1°,斜坡内部断层与局部构造均不发育,但低幅度鼻状构造相对比较发育,鼻状构造形态多不规则,为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1~3]。

武家湾区主要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长61、长62)。

沉积相研究表明,武家湾区长6油层组主要为三角洲相沉积,亚相为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在长61、长62、长63砂层组,储集层主要为分流河道砂体。

本文在10口探井及开发井的地质、录井、测井、试油及化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长6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对研究区油层的判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储层特征1.1 岩性特征武家湾区长6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细砂岩为主。

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等资料统计,储层砂岩中碎屑组分占90%以上,以长石为主,平均值为60.8%。

填隙物主要为胶结物,胶结物类型主要为硅质、长石质和绿泥石膜,其次为水云母和铁方解石,杂基含量极低。

1.2 物性特征据物性分析资料统计,长61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10.9%,渗透率平均为2.32×10-3μm2;长62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8.8%,平均渗透率为1.2×10-3μm2。

储层主要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

储层孔隙类型以以粒间、粒内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为主。

其孔隙组合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型和溶孔-粒间孔型;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和小孔微细喉为主要孔喉组合类型。

1.3 含油性特征根据探井岩心录井资料统计,研究区含油储层为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砂岩和钙质砂岩不含油。

3-四性关系PPT课件

3-四性关系PPT课件

细砂岩、粉沙岩声波骨架图版
26
3.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骨架图版
POR(%)
POR(%)
25
POR=0.198AC-36.286 R=0.776 N=624
20
25
POR=0.188AC-35.009 R=0.781 N=356
20
15
15
10 10
5 5
0
100
160
220
280
340
400
5
10
15
20
25
POR(%)
2021/7/23
细砂岩、粉砂岩物性-岩性关系图
20
2.储层四性特征及四性关系研究
岩性-含油性关系
2.2 储层四性关系分析
100% 1
0.3
90%
3.45
80% 7
70%
52.72
60%
厚度(m)
50% 5
40%
29.37
30% 20% 10%
0%
2021/7/23
5.97
1000
PERM= 0.0002e0.6068POR R=0.803 N=485
10
100 PERM =8E-05e 0.6182PO R R=0.829 N=271
1
0.1
0.01
0.001 0
5
10
15
20
POR(%)
细砂岩渗透率解释模型
2021/7/23
0.0001
25
0
5
10
15
20
25
POR(%)
岩石厚度百分比(%)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辽河断陷齐3-17-5块莲花油层储层四性关系

辽河断陷齐3-17-5块莲花油层储层四性关系

价值工程1研究区油藏地质特征齐家地区位于欢喜岭油田北部,是西部凹陷西部斜坡带上曙光-欢喜岭有利含油带的一部分。

齐3-17-5井区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欢喜岭油田东部,主要目的层莲花油层,分为上莲花油层和下莲花油层。

该地区是在北东向串珠状前第三系潜山的背景上接受了上覆E2S4~E3d 的一套新生界地层沉积,潜山古地貌对第三系早期地层沉积和砂体发育控制明显,晚期断裂构造活动复杂,与北部与杜家台油层为主力油层的曙光油田及南部以兴隆台、大凌河为主力油层的欢喜岭油田南部地区相比,在沉积构造发育总的特点上有共性,但在具体的沉积背景、砂体发育以及埋藏成藏条件也有一定差异。

2储层四性特征及其关系2.1岩性特征研究区目的层属重力流沉积,储层岩性类型单一,通过对取心井的岩性统计分析,研究区储层主要砂岩以砂砾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等为主,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等细粒岩性与之交互出现,构成区内沙三段的主要岩性组合。

2.2物性特征本区孔隙度主要介于2%~26%,平均值为8.83%,孔隙度频率分布呈单峰状,分布比较集中,大部分在6%-20%的区间内,变化差异不大。

渗透率分布区间0.1~5000×10-3μm 2,平均值为86.02×10-3μm 2。

2.3含油性特征由岩心数据统计分析可知,本区主要含油岩性为砂砾岩。

含油岩心总长85.12m ,岩心含油级别岩心和油浸岩心较多,油斑岩心略少。

取心段有含油显示的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岩性越粗,含油性越好。

根据本区岩心描述将该区含油性按含油、油浸、油斑、油迹及荧光五个含油级别进行统计。

含油和岩心长度占所有油层岩心长度的71%,而油斑级别的油层岩心长度占总长的21%,油迹和荧光的岩心长度仅占总长的8%,可见该区油层含油级别主要以含油、油浸为主油浸级别的。

2.4电性特征电性特征是储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的综合反映。

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的差异都从根本上影响着储层在测井曲线上的综合响应。

油田开发地质学

油田开发地质学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烃源岩:凡能生成并提供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岩)。

2. 盖层: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3. 岩性标准层:指油层剖面上岩性稳定.特征明显.厚度不大,分布面积广泛的岩层。

4. 沉积旋回:是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

5. 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升高的系数,称为地温梯度。

6. 含油气盆地:指已经发现油气田(藏)或已有油气显示的沉积盆地。

7. 油气藏:在岩石中相对富集、有开采价值的油气。

8. 异常地层压力:是指地层中流体压力超过正常静水注压力,包括异常高压和异常抵押。

9. 岩心收获率:岩心的实际长度与钻井进尺长度的比值。

10. 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

11. 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通常由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12.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13. 油气田:是指受同一局部构造面积内控制的油、气藏的总和。

14. 孔隙结构:岩石中孔隙与连通它的吼道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孔喉配属关系。

15. 折算压力:就是为了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和正确判断地下流体的流动方向,把所测得的油层真实压力折算到某一基准面上的压力。

16. 干酪根:是动植物遗骸(通常是藻类或木质植物)在地下深部被细菌分解,除去糖类、脂肪酸及氨基酸后残留下的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高分子聚合物。

17. 油气初次运移:即在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向附近的储集层中的运移。

下寺湾油区储层四性关系特征分析

下寺湾油区储层四性关系特征分析

下寺湾油区储层四性关系特征分析【摘要】利用下寺湾油区的区域构造、区域地层、区域油藏分布情况等相关地质资料,分析下寺湾油区各储集层的岩性、电性、物性及含油性特征,及储层的“四性关系”,得出下寺湾油区储集层勘探井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岩性电性物性含油性四性关系1 下寺湾油区的地层情况1.1 区域构造下寺湾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南部,区域构造为一平缓西倾的单斜,在西倾单斜背景上发育了一系列鼻状构造,从东到西依次为汪屯鼻状构造、王家坪向斜、梁庄鼻状构造、下寺湾鼻褶群、柳洛峪鼻状构造。

由南到北发育一系列轴向近北东东向展布的次一级鼻隆带。

这些鼻隆带的发育与砂体的有机结合,为油气层的圈闭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1.3 区域油藏分布情况下寺湾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主要为岩性油藏。

在区域上又划分了5个区:(1)雨岔区域,含油层主要为长22油层;(2)柳洛峪地区:含油层主要为长23油层;(3)柴窑-清泉-麻子街地区:含油层主要为长3、长6油层;(4)川道-龙咀沟区域含油层主要为长22油层;(5)北沟-张岔结合部区域:含油层主要为长22油层。

2 储集层的“四性特征”2.1 储集层的岩性特征下寺湾油区延长组为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细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细砂岩。

薄片资料统计结果表示,碎屑组分约占56.6~95.4%,平均约83.9%,以长石为主,各油层组平均为43.36~53.36%,填隙物含量较高,含量变化也较大,为4.6~43.4%,其中以胶结物为主。

胶结物主要是方解石和绿泥石膜,其次是水云母、自生石英、长石、网状粘土、高岭石及浊沸石等胶结物,此外,还有少量白云石、铁白云石和菱铁矿等胶结物。

2.2 储集层的电性特征下寺湾油区三叠系长2储层含油区块主要分布在北沟、下寺湾、雨岔、柳洛峪等地,通过近些年来对下寺湾油区不同区块近千口井测井资料的分析,自然电位曲线的值均为负异常,负偏幅度较大,反映了砂岩沉积时水动力能量的强弱变化,同时也间接的反映了沉积物颗粒的粗细及泥质成分的多少。

乌南油田N2 1油藏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乌南油田N2 1油藏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n l i o is d t t r ci sn aa t O aa t ae ls a a e t t yo p e t a a s f el gn a , epo ut nt t gdt, eCr dt, ew tr ayi dt sw la es d f - rpr ys t n h s ah d o ei h e h n a s a l h u s 4 e y
中 圈分 类 号 :E1 22 3 I 2 . I 文 献标 识 码 : A
4 po et e t nhpsu yo 2rsrornWu a le - rp ryrl i si d nNl eev i n nOi l ao t i i fd
Za h oW e o g(x lrt nmi e eo me t ee rhIsi t, l n E poa o y i dD vlp n R sac nt ueQ ̄g a Oi e o a y C P , t hi l i i f dC mp n , N C D哪_u g7 6 0 , hn ) h m- 3 2 2 C ia,
Ch nHo m i I S n do g。e 1 e s n n, A o g n ta.
N eevio nnOle f an etf n bai . h tooy o s tm d fis n n n n s n s 2rsro f r Wu a i l io il dl otu fe sT e il g nis y h t e d ies dt e. i f ds m y ar s e l}l c s os o a f a o
维普资讯

20 0 8年 7月




第 l 第 4期 5卷

M油田Z10储层油砂体的预测和分布规律

M油田Z10储层油砂体的预测和分布规律

杂多样,对应的储油性能各异。

从平面上看,油砂体形态多样,有马鞍状、似椭圆状、椭圆状、树枝状、长条状、扫帚状、手掌状及其他不规则形态,面积大小悬殊,最大面积可达数百平方千米,最小不到一平方千米;从纵向上看,在同一油砂组内,沉积厚薄大小各异,并且储油性能不同的油砂体,交错叠置,相互连通。

3 油砂体的预测3.1 四性关系研究通过M油田Z10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可以了解控制储层参数的相关质地因素,掌握储层参数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更加有效地划分沉积微相,结合现有关键井的地质、测井和化验分析检测报告,建立测井解释模型,更加准确的描述储层参数。

四性的主要由以下参数表征:岩性:岩石类型、粒度均值、泥质含量、碳酸盐含量;物性:孔隙度、渗透率;电性:电阻率;含油性:含油饱和度、含油级别[5-6]。

3.2 岩性特征通过对20口取芯井观察,储层砂岩为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结合试采资料可知,该储层岩性下限为泥质粉砂岩,即泥质粉砂岩以上储层可作为有效储层。

在所取的55.37 m长的岩心中,岩性以粉砂岩级别以上为主,油迹以上油砂25.36 m,其中油迹砂岩5.35 m,占油砂总数21.10%,孔隙度一般大于8.5%,渗透率大于5.31 mD;油斑砂岩12.47 m,占油砂总数的49.17%,孔隙度一般大于11.3%,渗透率大于7.58 mD;油浸砂岩7.54 m,占油砂总数的29.73%,孔隙度要大于13%,渗透率大于10.5 mD;结合M油田同类油田对比分析,M油田含油砂岩下限为粉砂岩。

0 引言目前国内外主要是通过地震反演和分析沉积相来预测油砂体的分布,地震反演预测结果受反演方法、参数选择、资料质量、地层格架建立和外推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分析沉积相预测结果在稀井网不太适用,可信度较低,密井网地区预测较准确[1-3]。

文章将采取新的方法,结合物性参数数据,试油试采资料,通过对研究区取芯井进行四性关系分析,在单砂体模式下,确定含油砂体下限标准,定量预测油砂体的分布,预测结果较上面两种方法准确可靠。

常规储层油、气、水层的识别方法

常规储层油、气、水层的识别方法
其中PORR------有效孔隙度;
(14 )
SIRR------辽河地区束缚水饱和度经验值,取值为15。
4、分析油气水层方法
(1) 、曲线分析法:利用自然电位曲线分析确定属于地层水性质接近的 储层,简单划分地层,在每一组地层的顶部是油气最可能储存的地方;利用 2.5 米梯度电阻率曲线划分储层厚度, 电阻率曲线呈尖峰或刺刀状、 较高的储层为可 疑油气层,电阻率较低且变化平稳的,则基本为水层,稀油前者大于后者 1.5 倍, 稠油 2 倍。 自然电位幅度明显小, 电阻率较高的, 则可能为岩性较致密地层。 (2)井间横向对比法:对应邻井解释油气水层情况,结合试油结果,分析本 井的对应层位, 其构造位置和电性特征是否与邻井一致, 从而判断本井是否含油 气。横向对比法是以油藏的概念为基础,利用测井曲线(如深侧向、2.5 米梯度、 AC 等曲线)进行的井间地层对比。首先将斜井进行深度校正,校成直井,然后 用相同的测井曲线在含油气层段内找准标志层。根据各井所处的构造位置高低, 寻找可能误解释为水层或未解释的油气层。 对于块状油气藏, 由于其受统一的压 力系统控制, 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对于层状油藏, 这种方法不完全适用,而电性分析显得更重要。
(6)
PORR-----有效孔隙度; TF ------孔隙流体的声波时差值(us/m) 。
POR
= PORR
+ SH *
TSH 1 − TM * 100 TF − TM
(7 )
3).求总孔隙度 c、计算地层含水饱和度(SW) 本地区有四种方法求地层含水饱和度, 但在实际数字处理过程中只采用阿尔 奇(1) 、最主要特征是深探测的电阻率数值较高; (2) 、由于受天然气影响,声波时差有增大或周波跳跃现象; (3) 、 由于气层含氢指数低, 对快中子减速能力差, 对伽玛射线的吸收能力也差, 导致气层中子伽玛数值高。

真武油田水淹层四性关系认识及挖潜应用

真武油田水淹层四性关系认识及挖潜应用

真武油田水淹层四性关系认识及挖潜应用发布时间:2021-12-24T05:27:27.090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6期作者:胡桂华[导读]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确定水淹储层的水淹级别和识别水淹储层的潜力是拓展老区剩余油挖潜的重要基础,也是盘活、拓展老区存量资源潜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水驱油过程中,注入水及地层水进入油层,使储层地球物理性质、储层参数、测井参数发生复杂变化[1-3]。

因此开展水淹储层定性定量评价,对于指导水淹层的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江苏扬州 225265摘要: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确定水淹储层的水淹级别和识别水淹储层的潜力是拓展老区剩余油挖潜的重要基础,也是盘活、拓展老区存量资源潜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水驱油过程中,注入水及地层水进入油层,使储层地球物理性质、储层参数、测井参数发生复杂变化[1-3]。

因此开展水淹储层定性定量评价,对于指导水淹层的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含水、水淹层、四性关系、剩余油、调整挖潜1 概述真武油田构造位置位于高邮凹陷南部深凹带真②号断层下降盘,为一滚动背斜构造背景上被断层和岩性复杂化了的断块油田。

累积动用地质储量2136.64×104t,主要含油层系为E2s1、E2d2和E2d1,地质储量分别为962×104t、875.59×104t和299.05×104t,上报可采储量798.42×104t,综合含水93.97%,平均采收率37.4%。

主要地质特点:①构造复杂、断块多;②断块间油气富集程度差异大;③储量品质较好;④储层物性差异大;⑤油藏类型存在差异。

2水淹层潜力评价研究2.1 水淹层测井曲线响应特征油藏原始状态下孔隙流体由束缚水、可动油和残余油3部分组成。

当注入水进入储层以后,一方面驱替孔隙中的可动油导致含水饱和度增加,改变储层的含油性和导电性;另一方面注入水对泥质和孔喉的不断冲刷,导致储层岩性和物性发生变化,储层水淹以后地球物理特性的变化可以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表示。

吴起一铁边城油田长6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研究

吴起一铁边城油田长6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研究
隙度为 75%渗透率为 o1 l m , . , .x O 2n・ , 1 s x m。从 而为长 6油藏进 一步 开发评价和 增储上产, 供 了有力的依据。 提 关键词: 储 层;四性关 系; 长6 有效厚度下 限 ; 铁边城地 区
Ab ta t I r e r v ea c r c f l lg i g i tr r tt n o r e a e s r or n v u a l e i n p e it n s r c : no d rt i o e t c u a yo l o g n e p ea i f a g t y r e ev i a df o r b er g o r d ci , o mp h we n o t l r s a o
t i p p r c n u t d r s a c n “o r p o e t e ain ”o h n 6 r s r or i u i T e i n h n r a b sn e h i a h s a e o d ce ee rh o f u r p r r l t s f C a g e e v i n W q — i b a c e g a e y u i g tc n c l y o me n f a d tn i l e c si g s e t n c n i g ee to c o c p , n o i e t o gn f r t n I i e me a so n s et n si , a tn h e d s a n n lc r n mi r s o e a d c mb n d wi l g i gi o ma i . t sd e d s o h c a h n o t a h n 6 r s r ori y ia d u p r st n o p r a i t i ly r Th e ev i l h l g sd mi a e y mo e — h tC a g e e v i st p c lme i m— o o i a d l w- e me b l y o l a e . e r s r or i o o y i o n t d b d r y i t a e f e g an a k sc s n so ewi si g e in n tu t r f d u mau i . h i i c in o t oo ya d p y i a r p t - i r i r o i a d tn t i n r d e t d sr c u e o n h t a me i m t r y T ed s n t f i lg n h sc l o — t t o lh 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层四性关系:包括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气性
储层岩性:指反映岩石特征的一些属性,如岩性、成分、结构、构造、胶结物、交接类型及特殊矿
物等;
储层物性:指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如岩石骨架粒度组成和比面、骨架颗粒分选和磨圆程度、孔隙
结构和孔隙性、岩石流体饱和度以及储层的渗透率等;
储层电性:指电测曲线特征,电测曲线是测井曲线的总称,并非单一电阻率测井,主要内容一般是
曲线的形状、响应值相对大小等。

含油气性:指储层的所含流体及相应流体特性,如地层水矿化度、油流特征以及气体特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