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雷雨》

一、《雷雨》的思想主题

1933年曹禺在23岁的时候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雷雨》,1934年的时候发表在《文学季刊》上,立刻引起了轰动。所以从1935年开始,《雷雨》开始搬上舞台,从此经久不衰,一直到现在还是舞台上的经典之作。《雷雨》是曹禺第一个戏剧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可见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不朽的作品,它是多么具有吸引人的魅力。我们来看《雷雨》的主题,《雷雨》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纷纷猜测和讨论《雷雨》的主题是什么?

从《雷雨》的取材来看,它确实受到了一些西方戏剧传统的影响,描写了上层社会大家庭的乱伦关系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的人生悲剧,从而也比较容易让人们产生误解。曹禺在1979年的一次座谈会上,曾经讲过这样一个笑话,他说:在50年代,有一次他坐火车去外地,临座不相识的乘客正好谈起了当时正在北京上演的《雷雨》,其中一位问这个剧说的是什么事,另一位回答说,是一家人乱搞男女关系的事,曹禺当时解嘲似的说,遇到这样的批评家真是没有办法! 这件事说明在当时一些普通的观众是很难了解剧本的取材和主旨的,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笑话。

《雷雨》和一切经典性的作品一样,《雷雨》也是说不尽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开掘和阐释它。

可以说《雷雨》不仅是曹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学讲究一种“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审美理想。在五四的时候,像鲁迅就批判过中国没有真正的悲剧,比如说像中国那些传统的悲剧,梁祝,白蛇传,孔雀东南飞,这些也是悲剧,但是在这些悲剧的结尾都有一个光明的尾巴。这也是符合了中国民众的一种欣赏习惯,人们喜欢看大团圆的结局。如果单纯是一种悲剧,人们会不满足。所以往往最后是梁山伯和祝英台死后化蝶了,然后双宿双飞。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两棵树长在一起,二人化为孔雀;还有窦娥冤,死了之后鬼魂来替她申冤。所以鲁迅说说中国只有“瞒”和“骗”,因为现实是悲剧的,人们却写出大团圆的结局来,人们不肯睁着眼看。而曹禺是创作出了这样一出悲剧。好人没有好的结局,坏人也没有好的结局。

《雷雨》剧名的象征意义:

a、雷雨是家庭和社会郁闷烦燥的环境气氛的象征。

b、是促使家庭矛盾一触即发,预示着封建家庭即将崩溃的力量的象征。

c、是对宇宙和人物命运隐秘的恐惧的象征,反映了剧中人物的宿命观,也反映了作者对命运问题的探寻。

有人说《雷雨》是对社会问题的一个探讨,或者是暴露了中国资本主义家庭的横断面。曹禺曾说“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里面虽然有资本家庭的罪恶、工人罢工,但绝非是一个社会问题剧。这跟当时的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的定性是一样的,《玩偶之家》也被定性为是社会问题剧,后来易卜生也辩解说:我写的是一首诗,而不是什么社会问题剧。这大概就是作者和批评界与观众的感受所出现的一种差距。

曹禺在《雷雨·序》当中也一再声明,他在创作开始时“并没有明显地意识到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但是同时又承认“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着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也就是他追认了一些他自己所没有发现的东西,比如说暴露了资本主义大家庭的罪恶。文学有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的)。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雷雨》作为一个文本在流传的时候,它就脱离了作者最初的创作动机。通过读者和观众的品读,也就发现了作者所没有发现的问题。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它强调的是读者对文学艺术的再造性。读者各不相同,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阅历和生命体验,所以就会品味出不同的意蕴来。

《雷雨》在创作的时候几乎完全出于一种创作的激情,一种情感的需求。曹禺说:“我所说的也许不是什么因果报应,而是想暴露天地间的一点残忍,大自然的一种冷酷。”自然的冷酷和天地间的残忍,尤其体现在周冲和四凤身上,两个年轻,无辜的生命就这样死去了,而作恶的人依然活着,曹禺把这称为命运。比如说周萍,他想改变以往的罪恶,离开周家忘掉他和繁漪的这种畸形的关系,所以他抓住了四凤想救出自己,这样的一个救出反到使他陷入更大的悲剧当中。繁漪不知悔改,她拼命的抓住周萍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最终也是造成了自己的毁灭,甚至整个周家的毁灭,所以在这里命运就像一口深井一样,捕捉着每一个人。

在这个悲剧里面曹禺不自觉地借鉴了西方的一些理论,在古希腊这些悲剧当中,曹禺最喜欢的就是《俄狄浦斯王》,这是一个典型的命运悲剧,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这种神秘的不可知的命运的理解。《俄狄浦斯王》写特拜国王拉伊厄斯当时接受神的指示说他的儿子将来要弑父娶母,于是这个国王就把儿子送给了牧羊人,让牧羊人把他扔到荒郊野外,自生自灭,但是牧羊人却把俄狄浦斯送给了邻国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国王就把他抚养成人,等他长大之后他也得知了这个神谕,他不知道他的养父母不是他的亲身父母,所以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他离开了这个国家并发誓永远都不会回来。而特拜国也正在遭遇一场厄运,

狮身人面的女妖斯芬克斯受女神天后赫拉的旨意来惩罚特拜国,斯芬克斯自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她要求路人解答一个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动物是什么?如果无人能解开谜语,她便吞食特拜城的市民。所以特拜国的国王就率领人马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在路上遇到了俄狄浦斯,由于道路狭窄,只能一个人通过,双方各不相让,发生了冲突,俄狄浦斯把这个国王给打死了,结果这就是他的亲生父亲,但是他并不知道。后来他来到了特拜城,猜对了斯芬克斯之谜,使女妖在羞愤中跳崖自尽。所以他被特拜国民众拥戴为新的国王,按照当地的习俗娶了已故国王的妻子,也就是他的母亲,他始终没能摆脱命运的悲剧。由于俄狄浦斯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了杀父娶母的大罪,所以特拜国开始流行瘟疫和饥荒,说城里有人弑父娶母,他就不断的追查,最终发现是他自己,所以在极度的悲愤中他最终刺瞎了双眼,把自己流放了,他的母亲也上吊自尽了。所以这里面没有道德的作恶者,大家只不过逃不了命运的安排。在曹禺的戏剧里我们也看到了命运的残忍,由周朴园和侍萍繁衍下来的两个家庭,命运离奇的巧合,上一代人的命运在下一代人身上重演。同时这里面又有社会问题剧的形式,曹禺创造这出悲剧的时候并不是完全出于命运的巧合,这里面有人作恶的成分,尤其是周朴园,又有了对社会的一种批判。

二、人物分析

《雷雨》的巨大精神震撼力,首先是通过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展示出来的。每个人物写的都很有风采,很具有自己的个性,最突出的就是周朴园和蘩漪。

周朴园:是整个剧作的中心主人公,一个兼有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特征的人物。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特征的民族资本家典型,是《雷雨》悲剧的总根源。专横、自私、狡诈、贪婪、残忍、虚伪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剧本以三条线索对他的性格进行刻画。

第一条线索是从周家内部,主要是在与蘩漪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他是一个专横的封建家长。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对待他家庭的成员,怎样对待繁漪的,怎样对待他的孩子的。在这个人物身上有一个贯穿性的动作就是周朴园刻意维持他的封建家庭的秩序,他要他全家的人,包括他周围的所有人都服从他。你比如说他对待繁漪,繁漪是他的妻子,但是他没有温情,也很少关爱。从他对待繁漪的态度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专横和冷酷,繁漪虽然和周朴园一起生活了18年,但这18年来,她很少得到过周朴园真正的关心。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实现他的意志的一种工具。在这个剧作中,周朴园逼繁漪喝药,在这个场景当中我们看到这是作为丈夫对妻子的一种关心吗?恐怕不是,他一步一步的逼着繁漪最终把药喝了下去,这个时候他关心的已经不是这个药能不能把繁漪的病治好而是他的权威。对这个家庭的秩序,至于这个药能不能医治你的病倒不那么重要。他当着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