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命题作文“零距离”导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模拟命题作文“零距离”导写
写作佳苑
2011-05-19 0540
5d56b7b401017jhl
高考模拟命题作文“零距离”导写
【金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2011年江苏百校质量调研试题)
距离,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具有多种形态呈现的特点。从有距离到零距离,观点、态度、信心、追求、行动、得失等都会融入其中。
请以“零距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每一个错别字扣0.5分,重复不计;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意非常清晰,没有明显的审题障碍,立意的关键有二
一是对“零距离”进行横向发散思维。写作时切不可空洞地演绎“零距离”的体验或观点,一定要具体到某一个侧面或某一个领域。比如,可以写与家人或友人的零距离,也可以写与弱势群体或焦点人物的零距离;可以写与有形的人或事物的零距离,也可以写与无形的思想或情感的零距离;可以写与高雅的文学或传统的零距离,也可以写与底层的市井生活或朴素民风的零距离……
二是对“零距离”进行纵向推进构思。零距离不可能一下子实现,一般都是从有距离再到零距离的。因此,记叙文中应当体现出这种发展的过程,议论文中应当突出有距离与零距离的辩证思考。“零距离”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心与心的融合,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因此文章还应当注意虚实结合,使其相得益彰,让文章韵味更浓,立意更高。
【阅卷手记】
作为联合调研考试,这个题目难度适中。然而,阅卷中却发现,在写记叙文的考生中,有1/3左右的考生所写的体验空洞而肤浅,套作现象较为明显,此类作文得分一般不会超过45分。在写议论文的考生中,有近半数的考生是从宏观角度阐述零距离的,此类作文得分一般在45分左右。从得分情况来看,大部分作文的得分在45分至52分之间。这样的得分范围体现出的总体情况是大部分考生审题基本正确,内容能保持和题目含意大体一致,但适度点题、以小见大的意识仍需强化,写作素材的辐射面仍需拓展。
作文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可能会给我们较大的启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选材面狭窄。写作记叙文,考生要么写与父母零距离,最终理解了他们的唠叨;要么写与同学零距离,化解了彼此的矛盾;要么写与高考零距离,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其实写作时,考生应敢于拓展选材空间、时间和性质的范畴,最好选一些鲜活素材。当然,身边的素材并不是不能写,关键是要寻找到独特的切入口,小中见大、小中见巧,切不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写作议论文,许多考生选择了大众化的古典素材,如“李时珍零距离实践,最终写成《本草纲目》”“屈原零距离接触官场的污浊,奋笔写成《离骚》”“曹雪芹零距离沉浸于创作,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鸿篇巨著《红楼梦》”等;也有一些考生选取了当代的素材,但是缺乏时效性,不够鲜活,如“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官兵与灾民零距离”。阅卷老师一看到这些空洞、陈旧、泛滥的材料,就提不起精神。
②论述空洞。在写议论文的考生当中,有近半数的考生文章分论点设置程式化、低幼化,此种现象比较严重。如一律为三个分论点,一个分论点只用一段话阐述。常见的分论点有“零距离是现实的需要”“零距离需要通过努力获得”“零距离需要不懈地追求”“零距离需要脚踏实地”……这些分论点分析粗略、流于浅白,缺乏深度和意蕴。
③重点不明。从题目看,“零距离”是一种终结追求,但是,实现零距离则是一个动态过程,即从有距离到零距离。一些考生所写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叙述零距离,这样,致使事例缺乏真实性,情节缺乏层次感。一些考生所写的议论文,通篇不见有距离和零距离正反对比论证的影子,缺乏说服力。
综上所述,同学们在作文构思时,一定要注意如下三点一是选材范围要拓展,内容要鲜活;二是切题角度要小,语言要妙;三是“距离”要变化,体验要深入。做到以上三点,作文就能得54分以上,如果再有个性化的表达,60分以上也有保证。
(注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满分70分=内容25分+表达25分+发展20分。)
【佳作展示Ⅰ】
零距离
及2011年2月10日凌晨,江苏省响水县有人谣传,陈家港一家化工厂要发生爆炸,以致周围村镇上万余名群众产生恐慌并连夜自发转移,最终导致四人死亡。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认为,透过整个事件的表象,可寻其根本症结是“距离”。而防范此类事件的有效举措,则是地方政府部门要与民众零距离。
零距离需要真诚地亲近。当谣言已造成众人的恐慌时,最需要的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做出迅速反应,及时辟谣,稳定人心。事发时间虽是在凌晨,但处在基层的干部仍应该及时向上级反映,并向该化工厂核实有关情况。如是实情,应当组织人员进行有效疏散,以避免群众伤亡;若是谣言,则可以通过手机、广播等媒体迅速澄清事实,稳定局面。可惜,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不作为,最终酿成了悲剧。在迁移的大军中,基层干部的眼前若是还能闪现焦裕禄、牛玉儒的影子,悲剧也许就能幸免。
零距离更需要有敢于担当的气魄。出现重
大事故,当然必须有人为此负责,以儆效尤。可让人不解的是“替罪羊”事件被陆续曝光。目前,2名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另2名违法行为人被行政拘留。按照刑法的相关规定,构成犯罪的关键要素是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为了扰乱社会秩序,明知没有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性威胁等恐怖威胁,却加以编造或传播。而无意的过失则不能构成犯罪。最早发出信息的刘某,很明显并没有主观上的故意(扰乱社会秩序),而只是误以为要爆炸而做出的一个错误的判断,这并不能构成其犯罪的依据,对他进行教育是可以的,但进行刑事拘留,于法于理均不充分。更耐人寻味的是,尽管当地政府坚决否认有泄漏事故的发生,但还是有很多村民向记者表示,该厂曾发生过多次泄漏,当时他们“明明都闻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因此,肯定有一方撒了谎——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村民们为什么要撒谎呢?难道仅仅是为了给自己在寒冬腊月的子夜里逃出温暖的家,制造一个理由吗?
零距离的真谛是心的沟通。地方政府只有与群众心心相印,这方水土方能政通人和,富安一方。面对这一恶性事件,许多人议论的是造谣者的是是非非,可我们最不应该忽视的是,这一悲剧本是可以从源头上避免发生的。因为在人口稠密的地区,这家化工厂根本就不应该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污染化工产业或是转型,或是迁移到了发展中国家;我国发达地区也基本不见高污染企业,倒是一些欠发达地区依然向“钱”看,对高污染的化工产业一直爱不释手。
追求经济发展并没错,但是不能因此而损害群众的根本利益。群众的首要利益是什么?当然是生命和健康。化工厂若是建在偏远地区,同时加强对其污染源的净化处理,这样既发展了经济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百姓的生命健康权,何乐而不为?而一些地方政府“唯GDP”思想泛滥,置百姓的基本权益于不顾,大肆发展高污染的化工产业。长此以往,经济数字上去了,百姓的幸福指数却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