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随笔]被后世忽略了的伟大皇帝——唐高宗李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表日期:2010-7-17 10:22:00

作者:wuluketui 回复日期:2010-07-18 21:09:46
一群无知妇孺,唐高宗就是个垃圾呀。他的功劳都是靠他伟大父亲留下的将领和培育的人完成的,唐太宗给他留下的基础太好了,至于他自己去死吧。反而杀了很多忠臣,唐朝衰落也是由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得好
 回复日期:2010-07-26 10:23:21
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到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李治统治了唐国34年,有唐一代仅次于李隆基。在他统治期间,君臣、父子、夫妻、亲威、朋友五道和顺通达(武后所忌者除外),唐国臣民幸福安康。他所创造的神仙伴侣式的帝王生活艳羡世人,他与武后是真正的天仙配,共同完成了辉煌的帝王伟业,以至于后世的唐中宗、唐玄宗争相效仿。

唐高宗开疆拓土,使唐国疆域空前广大,有唐一代以唐高宗时期疆域为最大,包括整个贝加尔湖和朝鲜、韩国、越南、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大部分领土。

唐高宗时期,将星照耀唐国。名将苏定方大破西突厥阿钵罗可汗,前后剿灭三国——西突厥、思结和百济,皆生擒其主——贺鲁、都曼和义慈,后又兵围高丽,大破吐蕃。总章元年(668年)九月,李勣、刘仁轨和薛仁贵攻拔高丽,高丽王高藏降。唐高宗下令先以高丽王高藏等献俘于昭陵,然后具军容,奏凯歌,入京师,献于太庙。之后,又有娄师德力克吐蕃,裴行俭扬威西域。唐高宗时代,大唐声威远播,四海咸服,大长我中华民族志气,大显我帝国雄威,试问后世帝王谁人能及?特别是唐高宗敕命迁徙高丽人三万八千二百户于江、淮一带,可谓史上最牛逼拆迁,这可是拆迁外国人不是内斗,中国历史中也只有唐高宗享受这一崇高权利和殊荣。

唐高宗时期,忠良济济,陈列朝廷,小人退避三舍,吏治清明,国泰民安,可谓正道大行于天下。左相许圉师因为儿子打猎时踩了农民田地而丢官,司宪大夫杨德裔因阿谀奉承流庭州。右相李义府恃中宫之势,专以卖官为事,唐高宗下诏将李义府及其儿子女婿全部除名流放。朝野莫不称庆。

即使是天才王勃,他敢写《檄英王鸡》这样的马屁文章,唐高宗就敢革他的职,下诏革除王勃官职,逐出沛王府。后来王勃悔过自新,于上元二年(675年)九月重阳,在洪州滕王阁写下了不朽名篇:《滕王阁序》。

乾封元年(666年)正月初一,唐高宗在泰山封祀坛上祭祀昊天上帝。正月初二,唐高宗登上泰山顶上的登封坛,举行了隆重的祭天仪式,封存玉策,报天之功。正月初三,高宗和

武后一起来到社首山祭祀,报地之德。正月初四,高宗来到朝觐坛接受文武百官、各国使节的朝贺,礼毕,高宗和武后在泰山脚下大宴群臣,并大赦天下。

永隆二年(681年)七月二十二日,唐高宗为太子和公主举办了空前盛大的婚礼,天皇亲自赋五言长诗《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一首以助兴,群臣争相奉和,《全唐诗》中至今仍保存有九篇《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的诗篇,使得永隆二年七月二十二日这天永载史册!

永淳二年(683年)十二月初四临终前,天皇问侍臣道:“庶民们喜悦吗?”侍臣对:“百姓们承蒙陛下宣诏大赦,无不喜悦。”天皇叹口气道:“苍生虽喜,我命危笃。天地神祗若延长我一、两个月的性命,使我得还长安,死亦无恨。”当晚,天皇崩于洛阳宫贞观殿。天后哭得肝肠寸断,忧痛相继。

 回复日期:2010-07-17 14:16:04
从硬指标上看唐高宗确实是中国诸位帝王中成就最高的,

深为赞同

至于武曌,是唐高宗匠心独运,一手培养出来的奇女子,由此极大提高了唐国妇女们的社会地位。这既是天意,也是唐高宗的奇功一件,为历代帝王所无。
 回复日期:2010-07-17 14:17:20
大名鼎鼎的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在唐高宗当太子时所建的慈恩寺翻译佛经。显庆元年(656)正月二十三日,是武皇后的生日,高宗还带着武后前往慈恩寺上香敬佛,为母后祈福,为武后祈福。期间,唐高宗赋诗《谒大慈恩寺》道:“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花盖飞团影,幡虹曳曲阴。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寥廓烟云表,超然物外心。”又挥笔写下《大慈恩寺碑记》,赠送给玄奘。
 回复日期:2010-07-17 17:51:52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纲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纲也。常持其纲驱之。
 回复日期:2010-07-17 18:48:12
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符应不失,如□蛇之所指,若
弈之引矢;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
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铁;若舌之取燔
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
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
正,是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

其门,是谓天神。
 回复日期:2010-07-17 23:44:54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
实也。其犹张□纲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
,此钓人之纲也。常持其纲驱之。
 回复日期:2010-07-18 09:56:52
他完成了唐太宗的遗志,征服了高丽,献俘于昭陵。
 回复日期:2010-07-18 15:44:05
作者:011031032 回复日期:2010-07-18 14:52:37
唐高宗时代在大非川青海两次大败于吐蕃,最后还把唐王朝丢给了老婆,有什么好说的

之后有娄师德力挽狂澜,唐国疆域继续扩张。当时的唐国人扬眉吐气,并无外夷入侵之辱,内无宦官干政,又无藩镇割据之忧。

贪官污吏相对于后世可以说是最少的,政通人和。大理丞狄仁杰审理一万多件案子,全部深得人心,没有上诉者。

至于武氏,那是唐高宗的天仙配,两人过着神仙伴侣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再说武氏是当皇帝的天才,在唐高宗的培养下结成奇果,在唐高宗头晕目眩时,帮助处理了大量奏折和政务,有利于唐国的安定繁荣。


 回复日期:2010-07-18 15:47:12
好比王永庆、李嘉诚等大老板,在儿子没有兴趣的情况下,临终将公司交给自己的夫人打理,又有什么错?
 回复日期:2010-07-18 16:19:11
唐高宗时期,唐国的实际控制区达两千多万平方公里,而唐国的总人口仅四千多万人。

当时唐国人的生存空间何其巨大,环境何其优美啊!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天堂啊!

长安的里坊图也显示,家家都是别墅,院子里种有花果树木,街道整齐,错落有致,如天上星辰。
 回复日期:2010-07-18 18:00:34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戏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
,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
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回复日期:2010-07-18 19:49:14
作者:日月凌空了 回复日期:2010-07-18 18:39:07
李治远比不过武则天,唐朝最强盛时期是武则天时期.


武周朝,将、民皆不愿用命,想打仗,招个兵都难。而用李唐名义招兵,一日即招五千精兵。你好好看看李尽忠是怎么打得武周脸面全无的吧。

唐国疆域以唐高宗朝为最大,到武周朝时,萎缩了不少。况且武姐姐是李治一手栽培出来的,在李治头晕目眩时帮忙理政。


 回复日期:2010-07-18 19:56:16
麟德二年(665年)十二月底,唐

高宗乘玉辂来到泰山脚下,有司向高宗进奏仪注和封祀仪式:皆以公卿充亚献、终献之礼。武皇后阅后非常不满,向高宗上抗表说:“臣妾恭请陛下圣朝垂则,永播于芳规;萤烛末光,增辉于日月。”你看看,写得多么温驯可爱!

武曌亲自撰写的《升仙太子碑》至今仍在,她的字体婉转多变,灵巧可爱,可见其人绝非锋芒毕露、盛气凌人的性格。武姐姐的性格应是类似于赵雅芝这样的美人的性格,十分巧合的是,武姐姐和赵雅芝都属猴的。

而李治恰好属鼠,鼠猴相合,所以两情相悦,这是天意!
 回复日期:2010-07-19 00:00:41
作者:andyty2009 你怎么扯到中宗身上去了?

唐中宗李显是武氏在刚当了皇后不久生的,武氏当时地位已固,所以心情愉快,营养也不错,生的这个儿子应该不差。

唐中宗是他父亲李治的崇拜者,也想找个天仙配,共同守卫帝王伟业,可惜上天只派了一位仙女武氏下凡,韦香儿不过是徒有其表的普通女人,所以唐中宗以喜剧开头,最后以悲剧收场。
 回复日期:2010-07-19 00:13:32
但说实话,大唐帝国在天宝十四年以前都是繁荣昌盛的,无论发生了什么政变。

唐玄宗也是他祖父李治的模仿者,想找个天仙配。但上天并不愿意他过得太舒坦,总是让他先快活,后悲伤。

唐玄宗先是宠爱武惠妃,以为得到了红颜知己,如同李治和武曌一般恩爱守成,结果发生了著名的“三庶人事件”,搞得大家都不快活。

唐玄宗后又巧遇寿王妃杨玉环,缘于他每年十月都要到骊山温泉去泡澡。
 回复日期:2010-07-19 00:29:41
武曌和杨玉环是唐国最著名的两位奇女子,但并不能平等比较。

武曌是上天派下凡的唯一仙女,又名青女,在天上掌管霜、雪。所以她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她掌权五十年,所作所为都能合道,恰好应了老子所言“上德不德是为德”。

杨玉环是千年花妖,修成正果,得以转生人世。她与九尾狐狸精、玉石琵琶精有点相似,都是经过千年的修行才来到人间的,所以能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给后世留下不朽的传说。正因为她是千年花妖,所以洛阳牡丹见到她就害羞地收拢了花瓣,武惠妃见到她就娶她为儿媳,作为未来皇后的人选。唐玄宗见到她就迷得神魂颠倒。她身上确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不是普通女人能比的。
 回复日期:2010-07-19 18:56:53
“打天下易,守天下难”,这是谁说的?

李治把天下守得这么好,难道不比唐太宗更伟大吗?
 回复日期:2010-07-20 08:04:

27
好比王永庆、李嘉诚等大老板,在儿子没有兴趣的情况下,临终将公司交给自己的夫人打理,又有什么错?

 回复日期:2010-07-20 13:15:41
哈哈,楼上的,你也太崇拜武氏了。

没有李治这位伯乐、恩师加老公弟弟,武氏只能在寺庙里和其他高祖、太宗的妃嫔一起白头到老。


 回复日期:2010-07-20 13:19:06
显庆五年(660年)三月初八,高宗和武后在并州城西带领群臣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展示了大唐国威。看看,不要以为中国只有十一国庆大阅兵哟!

五月,高宗下令在洛阳修建合璧宫。

十一月一日,高宗御洛阳宫则天门楼,举行献俘仪式,接受左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所献的百济俘虏——百济王义慈和太子隆等人。高宗下令大赦天下,释放百济王义慈和太子隆等所有俘虏,大显国威。
 回复日期:2010-07-20 13:22:32
龙朔元年(661)夏四月,唐高宗与武后一起临幸合璧宫。高宗改命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与萧嗣业及诸胡兵凡三十五军,水陆分道并进。

唐高宗壮怀激烈,欲效法唐太宗亲自带领大军御驾亲征高丽,武后上抗表谏阻高宗亲征高丽,高宗下诏同意武后意见。
 回复日期:2010-07-20 13:30:15
龙朔二年(662)春,高宗和武后命工部尚书阎立本启动蓬莱宫(大明宫)工程。

麟德元年(664)夏天,蓬莱宫主殿都已峻工。太液池一带构成了人间的蓬莱仙境。

唐高宗时期,唐国的实际控制区达两千多万平方公里,而唐国的总人口仅四千多万人。唐国人的生存空间何其巨大,环境何其优美啊!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天堂啊!长安的里坊图也显示,家家都是别墅,院子里种有花果树木,街道整齐,错落有致,如天上星辰。

 回复日期:2010-07-20 13:53:42
作者:luoxueyou 回复日期:2010-07-20 13:28:20
他爹给他留得家底太好了。

“打天下易,守天下难”,这是谁说的?李治把天下守得这么好,难道不比唐太宗更伟大吗?再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到唐高宗时已经硕果不多了,绝大多数都仙逝了,活着的也都在养老。能干事的第一功臣长孙无忌,把唐高宗的兄弟姐妹倒是干掉了不少。

唐高宗的政治、军事班底其实是他自己组建的。唐朝之所以声威远播,四夷咸服,百鸟来朝,唐高宗功不可没。他建立了一套严整有效的君臣运行机制,抑制贪官污吏,奖励清官良将。

唐高宗时代,既无宦官干政、典兵,又无藩镇割据,更无外夷入侵。唯一有点威胁的吐蕃,那还是

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文成公主带来的,是唐太宗留给后代的包袱。

 回复日期:2010-07-20 20:28:23
打天下易,守天下难
 回复日期:2010-07-21 07:15:41

 回复日期:2010-07-21 11:46:10
楼上很无知。。。。
 回复日期:2010-07-21 13:14:37
真正伟大的帝王反而没有人愿意深入挖掘,现在的人都是叶公好龙。
 回复日期:2010-07-21 14:40:17
完全同意楼上的意见。

徐茂公在凌烟阁排行倒第二,是唐高宗重用他,把他排在了第一将位置,临终前征服了高句丽,既大壮国威,又安慰平生,死而无憾。

23.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徐世绩
 回复日期:2010-07-21 14:41:40
苏定方和薛仁贵则完全排不上号

是唐高宗重用了他们,让他们扬威天下
 回复日期:2010-07-21 18:29:48
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徐世绩

 回复日期:2010-07-22 09:55:42
深入挖掘
 回复日期:2010-07-22 18:54:01
共创辉煌
 回复日期:2010-07-22 21:02:06
长治市
 回复日期:2010-07-22 23:39:06
作者:火舞青枫 回复日期:2010-07-22 21:39:54
上马安天下,下马治天下,中国还有哪个皇帝能及李世民!至于李冶只不过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唐太宗亲征也没能打下高丽,唐高宗没有亲征却打下了高丽,献俘昭陵和太庙,这是多么伟大的功绩!

唐太宗没能封禅,而唐高宗封禅泰山。如果不是头晕目眩,唐高宗还可以封禅中岳和其他三岳。
 回复日期:2010-07-23 12:49:05
唐高宗重用武氏,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促进了唐国社会风气的开化,这是历代皇帝所无的奇功!

唐高宗敕命迁徙高丽人三万八千二百户于江、淮一带,可谓史上最牛逼拆迁,这可是拆迁外国人不是内斗,中国历史中也只有唐高宗享受这一崇高权利和殊荣。

看看今日中国之拆迁,无一不是内斗。
 回复日期:2010-07-23 18:13:00
内修法度、外攘夷狄,实乃真伟大哉!

另外唐三藏也是在唐高宗时期翻译完佛经,并广为传播佛经的。


 回复日期:2010-07-23 18:14:14
唐高宗·李治(628—683),字为善。中国著名政治家。唐朝第三位皇帝,汉族。唐高宗画像庙号高宗,初谥天皇大帝。史称唐天皇。是亚洲第一位创制且采用“天皇”的皇帝。享年56岁。唐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高宗在位期间,中国对日本第一次战争--白村江之战,以中国大获全胜告终,奠定了中华帝国在

亚洲朝贡体系中的支配地位,也使得日本九百年来不敢对中国发动战争。
 回复日期:2010-07-23 18:20:25
高宗颁布的《永徽律疏》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代表了人类封建文明史法制最高成就,成为亚洲国家立法的典范与来源。 高宗在位前期立下赫赫武功。灭西突厥、将倭国逐出百济、征灭高句丽,帮助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使大唐帝国版图扩张到最大的程度,经济繁荣,国家太平。 史称“永徽之治”。
 回复日期:2010-07-23 18:24:33
传统史家认为唐高宗碌碌无为。但事实上,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已使“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岌岌可危。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永徽二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还给百姓。高宗有知人之明,他身边诸多贤臣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德、张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亲自提拔,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被李世民冷落
 回复日期:2010-07-23 18:42:33
白村江之战:

龙朔三年(663年),为了帮助被唐朝·新罗联军灭亡的百济复兴,倭国与唐朝爆发了一场决定性的战斗——白村江之战。此战的惨败,使得日本在此后的九百多年间都不敢再入侵朝鲜半岛,可见其影响力之大。此外也使日本对大唐心生敬畏,并开始努力学习唐朝各种先进的制度、技术与文化。

3月,日本中大兄皇子出动了两万七千人的大军,分成三个军团前往支援百济。倭军向新罗发起进攻,夺取了沙鼻、歧奴江二城,切断了唐军与新罗的联系。

唐高宗“诏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总管,发齐兵七千往。”孙仁师率领的七千名援军渡海到达熊津,并与名将刘仁轨会师,唐军军势大振。

刘仁愿和孙仁师以及新罗王金法敏率军从陆路进攻;刘仁轨、杜爽、扶余隆率领唐朝水军与新罗水军进入白村江,从水上发起进攻。 8月17日,唐朝·新罗联军于陆路三面围攻周留城,城外据点被逐个攻克,百济和倭国守军纷纷投降。

8月27日,倭国援军也赶到了朝鲜半岛西岸。此时,大唐水军七千余人,战船一百七十艘;倭国水兵一万余人,战船一千余艘。。《旧唐书 刘仁轨》中说“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余丰脱身而走,获其宝剑。伪王子扶余忠胜、忠志等,率士女及倭众并耽罗国使,一时并降。百济诸城,皆复归顺”。

综合中、日、朝三国史料,我们大致可以明了当时的情形了。倭国诸将

,贪功冒进,渡海远来没有休养就与严阵以待、以逸待劳的唐军决战,实为不智。结果自然是陷入唐朝水军的包围,“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加之遭受到唐军的火攻,自然是一败涂地。想来当时的情形与“赤壁之战”颇为相似,倭国水军被唐朝水军包了饺子,倭将朴市田来津战死。

倭国水军惨败的消息传至周留城,守城的百济王子扶余忠胜、忠志等见大势已去,于9月7日率百济守军及倭国援军向唐朝投降。百济就此永远地灭亡了。输给唐朝·新罗联军的倭国军,偕同亡国的百济人退兵回国了。百济被唐朝灭亡后,失去祖国的百济人亡命倭国。
 回复日期:2010-07-23 19:01:38
上元元年(674年) 2月,唐高宗派遣刘仁轨征新罗。8月高宗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改元上元。12月于阗王阇伏雄、波斯王卑路斯来朝。武则天上表十二条。是年唐高宗李治召见医圣孙思邈,孙思邈辞疾请归。

上元二年(675年) 2月,刘仁轨大破新罗。新罗遣使至唐召谢罪。3月,唐高宗李治诏令武后摄国政。武后多引文学之士密参政事,时人谓之“北门学士”。12月,龟兹王白素稽向唐高宗献名马。

仪凤二年(677年),唐高宗鉴于来自吐蕃的威胁,颁发《举猛士诏》,娄师德身为文臣,也应召入伍,高宗授他为朝散大夫。

调露元年(679年),裴行俭扬威西域,唐高宗特授他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后又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统兵30万出击,平定东突厥。
 回复日期:2010-07-23 19:12:13
唐高宗李治本人慈祥、低调、俭朴,不喜兴土木,不信方士长生之术,不喜游猎,是日本人最崇拜的中国皇帝,故效法唐高宗的天皇称号,尊本国皇帝为天皇。
 回复日期:2010-07-23 21:49:05
作者:李孝恭 回复日期:2010-07-23 20:30:00
自古就是疆域辽扩,四海臣服,才能看出皇帝能力,李治能力果然牛。

特别是白村江之战,臣服日本,让中国人感动特别痛快。

中国拍了赤壁之战的电影,为什么不拍《白村江之战》的电影呢?这可是比赤壁之战更鼓舞人心、更有意义啊!
 回复日期:2010-07-24 08:20:07
不拍《白村江之战》,也可拍一部《唐天皇》的电视连续剧,必火
 回复日期:2010-07-24 11:20:22
《唐天皇》拍成电影也可以。
 回复日期:2010-07-24 15:33:29
作者:love颜丹晨 回复日期:2010-07-24 11:58:26
武则天主要是个女的,也算一奇女子,但拼硬的功绩,还是差不少
对头。

就凭唐天皇李治征服高丽,击败日本的功绩,

就足以独步天下,傲视群帝了!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到今天为止,没有被盗的皇帝陵,好象只有秦始皇陵和唐高宗李治的乾陵了!

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这二位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绝代双骄,是中国的镇邪祖龙。
 回复日期:2010-07-24 19:50:08
臣服日本,让中国人感到特别痛快。
 回复日期:2010-07-24 23:49:58
当时的日本上不得台面?

北村江之战时,日本兵力比刘仁轨雄厚,大唐水军七千余人,战船一百七十艘;倭国水兵一万余人,战船一千余艘。

帝陵没开过跟没被盗是同一回事吗??
 回复日期:2010-07-25 07:16:20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乾隆和此前的顺治、康熙、雍正等朝的几代帝王陵寝,其中所用的相当一部分木料和石料,是拆毁明代建筑物和明十三陵而得来的。清朝在入关后,就曾下令捣毁、劫掠过明十三陵,并焚烧过明定陵、德陵等陵寝。有实证可考的是,顺治的孝陵木材多用旧料,而旧料来源就是大肆拆毁明代建筑。其隆恩殿及神道碑亭天花板,就被后人证实是来自西苑明世宗朱厚熄嘉靖年间所建的清馥殿、锦芳亭和翠芳亭,这一殿二亭所在位置,正是明世宗做道场的地方,大殿前原建有丹馨门和绵芳、翠芳二亭。清初在兴建顺治孝陵时,将清馥殿及二亭拆除,不但将其楠木材料用来兴建孝陵,就连天花板也拿到孝陵使用了。此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陵寝,都相继拆毁了大量明代建筑,乾隆还以修复十三陵的名义,将定陵由大改小,偷梁换柱,把上等的木料和石料拿来建造了自己在遵化的裕陵。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乾隆置皇体颜面于不顾,以天子之尊,一意孤行,给后世留下一段皇帝盗木的丑闻。
 回复日期:2010-07-25 15:15:38
就算你作者:禹兮禹兮说得对,但唐十八陵中,只有乾陵完好,未被盗,难道不是天意吗?
 回复日期:2010-07-25 17:15:33
魏晋时代日本根本不要打,直接称臣,那曹睿曹芳司马炎不是比李治更NB了?

可惜我只听说过日本遣唐使,没有听说过日本的遣魏使。

 回复日期:2010-07-28 18:53:13
唐天皇时期,总人口才四千万人,国土2000万平方公里。家家是别墅,户户有院落。



今天的中国人口涨了30倍,国土缩了一半,你说谁更幸福?

 回复日期:2010-07-31 11:20:58
ddddddddddddd
 回复日期:2010-07-31 12:27:56
原来唐高宗才是第一代天皇

正是,故唐高宗李治又称唐天皇,是唐明皇的爷爷!
 回复日期:2010-07-31 14:55:03

作者:卡通哥 回复日期:2010-07-31 14:45:07
唐高宗名声远低于实绩

唐天皇实绩远高于名声。
 回复日期:2010-07-31 18:54:29
ddd
 回复日期:2010-08-01 09:00:54
ddddddd
 回复日期:2010-08-01 09:46:02
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回复日期:2010-08-02 13:24:37
老实说,从专业角度来看,楼主的帖子立意肤浅,文笔晦涩,根本不值一顶;但既然已经上当进来,把帖子点开,不顶,则意味着少积3分,失去早日升级的机会。
顶,还是不顶?我的思想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回复日期:2010-08-02 20:00:39
顶,还是不顶?我的思想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回复日期:2010-08-04 14:03:26
作者:昭仪娘娘 回复日期:2010-08-04 10:16:52
我现在就在攥写一部以唐高宗为主的历史小说,我彻底摒弃戏说,完全以正史面貌展现一千多年前那位伟大帝王的真实的一生

很好很强大。

为了鼓励你,我给你一点灵感。唐高宗李治,小名雉奴。长孙皇后在怀李治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梦:一位捕鸟人用网子捕获了很多野鸡、斑鸠,其中还有一只鹦鹉,在大街上叫卖,一位小男孩掏出一锭金子买下了这些鸟,然后当着众人的面把这些鸟全部放生了。那只鹦鹉飞过了崇山峻岭,一直向西南飞去,直到不见踪影,众人都很惊讶。长孙皇后醒来后喊了一句:雉奴。后来生下李治后就跟他叫雉奴!武才人身上有那只鹦鹉的味道,这世上只有李治能闻到,所以李治不可救药地迷恋上了武氏。
 回复日期:2010-08-04 14:10:19
另外,历史上对李治如何与武氏在掖庭宫发生关系迷惑不解,通常说法是两人在唐太宗病重期间在侧室发生关系,这是不对的。

因为李治极为仁孝,不可能在父亲病重时干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他自己也说过:嫔嫱之间,未尝迕目。也就是说他在父亲病重期间连正眼都没看武氏一眼,也没看其他一起照顾病人的美姬一眼。所以唐太宗“圣情鉴悉,每垂赏叹”。

李治在仁孝二字上做得的确是完美无缺的。
 回复日期:2010-08-04 14:25:35
李治如何与武氏在掖庭宫发生关系?我是这么认为的:

长孙皇后于636年薨,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尚幼,唐太宗将他俩接

入太极宫亲自抚养,所以晋王李治比武氏早入宫一年。

武氏入宫后,被封为才人时就应引起了晋王李治的关注,因为李治嗅到了鹦鹉的味道。这期间李治应对武才人有很多蒙胧爱情故事。只是武才人觉得他年幼,而且只是王,不是太子的缘故,不曾许他。

643年,李治顺利成为皇太子,时年16岁,武氏20岁,这一年唐太宗恰好放逐了大量宫女出宫,掖庭宫非常空虚,空房间很多。于是两人顺利发生了关系,武氏用她天才般敏锐的嗅觉抓住了这一机会,用如火的热情迷住了皇太子李治。但此后,李治与她再无来往,两都装做不认识,所以此事不曾败露。


 回复日期:2010-08-04 14:37:25
直到7年后,650年,唐太宗周年忌日时,两人才又得相见,故相对泪垂。

雉奴和武氏阔别了七年,如牛郎织女一般隔河相望,期间虽然近在咫尺而不能正眼相对,这是何等痛苦?

所以一旦想见,怎能不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回复日期:2010-08-04 19:27:32
幼而岐嶷端审,宽仁孝友。初授《孝经》于著作郎萧德言,太宗问曰:“此书中何言为要?”对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君子之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太宗大悦曰:“行此,足以事父兄,为臣子矣。”
 回复日期:2010-08-04 20:02:38
唐周之盛完全是唐高祖、唐高宗与圣神皇帝创造的。其他皇帝不搞破坏就不错了。

 回复日期:2010-08-04 20:52:44
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回复日期:2010-08-05 19:51:13
现在看贴的人太忙了?
 回复日期:2010-08-06 11:43:39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回复日期:2010-08-07 11:32:30
中国妇女的地位为什么这么高?周围的国家的妇女地位为什么那么低?根源在于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重用武氏,大大提高了唐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时至今日,影响犹在。全中国妇女都应该感谢唐高宗李治。中国妇联应立其牌位,朝夕供奉也不为过。

 回复日期:2010-08-07 19:14:52
dddddddddddd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