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修身处世三要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不贪欲,则甘于恬淡而不奢侈,不因贪欲充塞其中以欲乱情,故而内心清静,以至能顺应本性以行天道,则能尽自然之理,以应万变而依然能平安如故。
老子说:“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范应元解释说:“躁极则寒,寒则万物凋零;静极则热,热则万物生长。是知躁动者,死之根;清静者,生之根。故知清静者,为天下之正也。体道者,成而若缺,满而若冲,直而若屈,巧而若拙,辩而若讷,亦无不出于清静矣。虽然,人岂有静而不动者哉?但不可躁暴,常以清静为正尔。”
老子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将救之,以慈卫之”。韩非子注曰:”慈于子者,不敢绝衣食;慈于身者,不敢离法度;慈于方圆者,不敢舍规矩。”
宽厚仁慈,既是爱人,又是爱己,这可谓是安心立命之本。
(二)清心寡欲是修身养性之要
老子说:“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罪莫大于贪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修身处世三要点
老子认为天之道也即是人之法,自然法则也应是人的行为规范,应把对自然法则的认识上升到了人类行为价值的高度。人类应“放德而行,循道而趋”,“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圣人最显著的品格,就是对自然万物与人类社会基本规律的掌握与运用,将自己的行为与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融为一体。把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这一总法则,用于修身处世,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便是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的基本思想。
物极则反,过盛必衰,盈满则覆。老子说:“反者道之动”,“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持而盈之,不若其已”,“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这也即是孔子所谓“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过犹不及”,孟子所谓'仲尼不为已甚之意。列宁也说:“真理走过一步,即是谬误。”
我能虚静谦柔,明白天道,知一理包乎万殊:“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弱者道之用”;凡物凡事,不可违自然之理,顺则吉,逆则凶;去其主观任意,因物之性,随易应物;“为无为,事无事”,“不敢为天下先”。顺应客观规律,不与事物的自然之道相争,则将无所不通。“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认为“抱一而为天下式”有三个要点:“我有三宝,持源自文库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一)宽厚仁慈是安心立命之本
老子认为,天慈万物,道是“善利万物而不争”,人也应该效法天道“执左卷而不责于人”。范应元说:“吾之心慈爱素具,由爱亲爱君推而爱人爱物,此皆自然之理。夫慈爱故能勇于行道,使亲安君尊,而天下无弃人,物无弃物也”。孟子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在说应该做到以宽厚仁慈的心态待人接物,成人之美,与人为善。
为人处世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柔顺自然,持中和之道,无过无不及。虚则明道,柔能克刚,不盈则弊不新成。谦虚柔和可谓是老子教导我们的立身处世之则。
抱朴无为,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不必成毁系于心,荣辱劳其神,从而达到哀乐不能入,以理化情的逍遥境界。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黄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经常保持澹泊清静的心态,致使神安体健,这是老子告诫我们的修身养性之要。
(三)谦虚柔和是立身处世之则
满招损,谦受益。老子说:“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知道自己有所不知,知道自己有可能犯错误,让谦虚为妄知和改正错误在心中预留天地。故而,只有谦虚方能明道,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所以,善为道者“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老子说:“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范应元解释说:“躁极则寒,寒则万物凋零;静极则热,热则万物生长。是知躁动者,死之根;清静者,生之根。故知清静者,为天下之正也。体道者,成而若缺,满而若冲,直而若屈,巧而若拙,辩而若讷,亦无不出于清静矣。虽然,人岂有静而不动者哉?但不可躁暴,常以清静为正尔。”
老子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将救之,以慈卫之”。韩非子注曰:”慈于子者,不敢绝衣食;慈于身者,不敢离法度;慈于方圆者,不敢舍规矩。”
宽厚仁慈,既是爱人,又是爱己,这可谓是安心立命之本。
(二)清心寡欲是修身养性之要
老子说:“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罪莫大于贪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修身处世三要点
老子认为天之道也即是人之法,自然法则也应是人的行为规范,应把对自然法则的认识上升到了人类行为价值的高度。人类应“放德而行,循道而趋”,“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圣人最显著的品格,就是对自然万物与人类社会基本规律的掌握与运用,将自己的行为与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融为一体。把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这一总法则,用于修身处世,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便是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的基本思想。
物极则反,过盛必衰,盈满则覆。老子说:“反者道之动”,“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持而盈之,不若其已”,“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这也即是孔子所谓“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过犹不及”,孟子所谓'仲尼不为已甚之意。列宁也说:“真理走过一步,即是谬误。”
我能虚静谦柔,明白天道,知一理包乎万殊:“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弱者道之用”;凡物凡事,不可违自然之理,顺则吉,逆则凶;去其主观任意,因物之性,随易应物;“为无为,事无事”,“不敢为天下先”。顺应客观规律,不与事物的自然之道相争,则将无所不通。“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认为“抱一而为天下式”有三个要点:“我有三宝,持源自文库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一)宽厚仁慈是安心立命之本
老子认为,天慈万物,道是“善利万物而不争”,人也应该效法天道“执左卷而不责于人”。范应元说:“吾之心慈爱素具,由爱亲爱君推而爱人爱物,此皆自然之理。夫慈爱故能勇于行道,使亲安君尊,而天下无弃人,物无弃物也”。孟子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在说应该做到以宽厚仁慈的心态待人接物,成人之美,与人为善。
为人处世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柔顺自然,持中和之道,无过无不及。虚则明道,柔能克刚,不盈则弊不新成。谦虚柔和可谓是老子教导我们的立身处世之则。
抱朴无为,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不必成毁系于心,荣辱劳其神,从而达到哀乐不能入,以理化情的逍遥境界。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黄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经常保持澹泊清静的心态,致使神安体健,这是老子告诫我们的修身养性之要。
(三)谦虚柔和是立身处世之则
满招损,谦受益。老子说:“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知道自己有所不知,知道自己有可能犯错误,让谦虚为妄知和改正错误在心中预留天地。故而,只有谦虚方能明道,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所以,善为道者“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