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学研究资料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导论
一、汉学的概念
Sinology:指国外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工艺科技等各种学问的综合性学科。又称中国学。
研究对象:不仅是中国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涵盖中国的一切学问。
二、汉学的性质(如何看待汉学)
1.汉学的历史是中国文化与异质文化交流的历史。
2.汉学是一门在国际文化中涉及双边或多变文化关系的近代边缘性学术。
3.汉学的借鉴与启迪作用。
三、汉学的形态
Sinology 传统汉学传统汉学以法国为中心
Chinese Studies 现代汉学现代汉学兴显于美国
传统汉学以文献研究和古典研究为中心,现代汉学则以实用为原则,主要兴趣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社会生活各层面。世界汉学概况
世界汉学可分为三大板块:周边国家的汉学、俄罗斯汉学和西方汉学。
周边国家的汉学:主要是日本、韩国和越南。日本的学术深受中国传统学术的影响。他们的汉学研究以编纂、译注、训诂、考证、梳理发展史为特色。
1.俄罗斯汉学: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一方面面向西欧,间接获得汉学信息,一方面注重发展本国的汉学研究。它视野阔大,兼顾东方和西方。十月革命后,以马克思主义学术观研究中国,也是它的特色。
2.西方汉学:西方汉学具有浓重的西方学术的色彩,与日韩汉学、俄苏汉学相比,它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1)中西文化属异质文化,西方接受中国颇多曲折,汉学研究忠实地记录或者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程;(2)西方学术不断求变,代有新学,这也影响到了汉学研究,如撰写中国文学通史、敦煌学研究、中亚交通史研究等等,均早于国内同类研究;(3)西方汉学研究的方法论极为活跃,它明确反映出“西论中用”是否可行,如何正确操作,可为国内研究提供借鉴。
四、汉学学科发展简史
旅游汉学西方商人、外交使节、探险家等所写的游记、通信等,包含着重要的汉学资源。
传教士汉学耶稣会传教活动,开西学东渐之先河,也推动了中学西传
专业汉学传统汉学与现代汉学
旅游汉学
在公元八九世纪至十六七八世纪期间,许多外国人写的“游记”在汉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一漫长时代的“汉学”成绩较多地表现在诸多西方商人、外交使节、旅行家、探险家、传教士、文化人所写的游记、日记、札记、通讯、报告里面,因此有人把这一时期的汉学称为“旅游汉学”。旅游汉学的一类著作,主要涉及的是中国的物质文明,诸如较多地描述、介绍中国的山川、城池、气候,以及中国人的生活起居、饮食、服饰、音乐、舞蹈等等,还没有真正深入到中国的观念文化之中。
公元851年成书的佚名阿拉伯作者的《中国与印度游记》,《马可•波罗游记》,吕布吕基思的《远东游记》(1254年),意大利的雅各布•德安克纳的《光明城》(The City of Light),贝尔西奥的《中华王国的风俗与法律》(1554年),《利玛窦中国札记》,亚历山大•德•罗德神甫的《在中国的数次旅行》(1666年),南怀仁神甫的《中国皇帝出游西鞑靼行记》(1684年),李明神甫的《关于中国现状的新回忆录》(1696年)、《域外耶稣会士之有趣而有益的通讯集》(1702—1776年)和《中华帝国全志》(即《中国通志》)等等,加之罗明坚(Michel Rugg-ieri)、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汤若望(Jean Adam Schall)、卫匡国(Mrtin Martini)、马若瑟(Marie de Premare)等名士的著作、作品之外,还有大量名不见经传的传教士、商人、旅行家、探险家的各种记述,都成为日后汉学兴旺发达的必然因素。
耶稣会教士来华
1540年,罗耀拉(S.Ignatins de Loyola)、圣方济各•沙勿略(Francisco Xavier)等9人来华,开始了以意大利、西班牙传教士为主的第一时期的耶稣会的传教活动。接着,又有意大利的范礼安(Alexandre Vali-gani)、罗明坚(Michel Ruggieri)等著名传教士来华。1583年,即明朝万历十一年,罗明坚将利玛窦神甫(Matteo Ricci)带到中国,从此耶稣会士在中国的宗教文
化活动无论是对于西方或是对于东方,都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西班牙的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Juan Gonz ilez de Mendoza)的《中华大帝国史》于1588年问世,这部书被誉为汉学的第一部著作,它对中国的政治、历史、地理、文字、教育、科学、军事、矿产资源、物产、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第一次作了百科全书式的介绍,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先后以7种不同的欧洲文字印行,风靡欧洲。
传统汉学的确立
法国汉学在18世纪已经初步奠定了基础,但是真正经院式的汉学研究,是从法国27岁的雷慕沙(Abel R musat)于1814年12月11日在法兰西学院创设“汉语和鞑靼-满语语言与文学”讲座开始的。“随着法兰西学院开设汉学讲座,汉学研究则具有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面貌。这个日子不仅对于法国汉学界,而且对于整个欧洲汉学界,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汉学研究第一次在大学讲堂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一个学科。就是说,在19世纪初法国才真正举起了汉学的大旗,成为欧洲汉学的中心。法国这种崇尚古代历史和文化经典的汉学形态,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传统汉学的坚实基础。
现代汉学的兴起
与欧洲汉学盛赞中国文明形成极大的反差。美国汉学一开始就带有社会科学的特征,与欧洲汉学的人文科学精神相殊。
1925年,太平洋学会(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成立。这个学术团体的出现是美国汉学彻底摆脱古典和传统而向现代转向的一个重大标志。它所研究的是美国政府急需了解的“人口问题、土地占有和农业技术问题、工业化问题、家庭问题、殖民机构问题、民族运动问题、劳工组织问题、国际政治关系问题、商业投资问题”,等等。此种研究的目的很明显是服务于美国政治,这使得传统汉学在美国完全变了味道。从此,美国汉学,嬗变为美国“中国学”,而真正美国式汉学(中国学)的奠基人是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五、汉学研究须具备的素养
1. 本国文化素养
2. 特定对象国的文化素养
3. 文化史学的基本学理素养
4. 两种以上语言的素养
第二讲法国汉学的确立和发展
一、汉学在西方的酝酿
(一)、欧洲早期的汉语研究与教学
1. 明清之际来华西方人的汉语学习
有了较为稳定的教学机构和汉语教材;入华耶稣会士开始了将西方语言翻译成中文的工作;入华传教士开始以中文著书;编辑汉语学习辞典和语法书。
葡汉词典·徐光启利玛窦《交友论》:
“人与人之间皆兄弟也,吾友非他,即我之半,乃第二我也,故当视友如己也。友之于我,虽有二身,其心一而已。交友独知利己,是商贾之人,不可谓友也。”;“友之所以贵于亲者,亲可以失爱,而友则否。无爱,即不成其为友,而亲仍不失为亲?”2.晚清时期西方人的汉语学习 (马礼逊)
1)创立新式学校,推进中文学习。
1818年马礼逊在澳门创办“英华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该校是近代传教士开办的第一所中文学校。
2)编辑新的汉语学习教材,提供汉语学习工具。《华英字典》
3)著书、译书,以中文著作宣传西方文化。
4)创办中文报刊,以中文宣传西方思想。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3.明清时期欧美本土文化界对汉语的学习
基歇尔《中国图说》;英国人韦伯的《论中华帝国的语言可能是原始语言的历史性论文》;1814年,1833年,1831年法、德、俄等国先后开设了汉学讲座或汉语学校。
4.明清时期汉语教学概况
1).1800年以前在中国本土的对外汉语教师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方是主动地,“教”方是被动的。对外汉语老师的工作具有很大的私人性。
2).1800年以前赴欧洲的对外汉语教师沈福宗黄嘉略高类思、杨德望周戈
3).1800年以后在中国本土的汉语教师及教材刘亚扁案梁发江沙维伯多禄
(二)、传教士和欧洲的“中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