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是走向主观美学的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特点
内容摘要: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是西方美学从古代向近代转换中最早形成的美学思潮之一,它以鲜明的特点和大陆理性主义美学互相并列、彼此对立,共同构成17、18世纪西方美学发展的主线,对启蒙运动美学产生了重大作用。
关键词:经验主义美学审美经验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继承了以希腊美学为开端的西方古典美学传统,但又按照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发展了西方古典美学传统,不仅对传统美学命题和范畴做了新的阐释,而且回答了时代提出的新的美学问题,阐明了一系列的新的美学概念和范畴,以原创性的理论贡献,将西方美学大大的向前推进了一步,并对近、现代西方美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方美学发展到近代,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由审美客体逐步向审美主体转变,对人的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的研究开始上升到美学研究的主要地位。
这一趋向在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而成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在研究对象上的一大特点。
如果说,近代以前的西方哲学,总地说来是以本体论的问题作为哲学的中心问题。
那么,发展到近代,开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认识论问题变成了日益突出的问题之一。
这种转变直接影响到美学的定位。
如果说,在文艺复兴时期以前,美学属于本体论、存在学说的一部分,那么在近代,美学已不再是以前那种纯本体论学科,而已成为认识论的学科。
这正是近代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开始从审美客体向审美主体转变的哲学前提。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把审美经验或美感以及与之相关的感觉、想象、情感等问题的研究提到首要地位。
其研究成果中最具代表性、创新性的理论是“内在感官”说和“审美趣味”论,这两种学说在美学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有的美学史家称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思潮为“‘内在感官’新学派”,有的西方美学研究者称18世纪美学发展阶段是“趣味的世纪”。
[3]可以说,这两种关于审美经验的理论,最集中地表现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理论原创性和独特贡献。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之所特别重视审美主体、审美经验的研究,还与经验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直接相关。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以经验主义哲学为基础,强调感性认识,重视感觉经验,倡导经验的观察和归纳。
经验主义美学家把这一原则和方法贯彻和应用于美学具体问题的研究中,必然会将注意力集中于观察和研究审美主体在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中的感性经验,分析审美主体经验的性质、特点和形成的规律。
为了顺应时代需要,从当时的审美实践经验出发,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结合艺术欣赏和创作的新情况,对传统的美学命题做了新的探索和阐释,同时又提出了一些新的美学范畴,深刻阐明了艺术和审美中许多新问题,从而更新了美学研究的内容,这也是经验主义的一个特点和贡献。
如何使古典的美学传统与近代的审美经验相结合,是经验论美学家关注的中心问题。
因而,对于西方古典的传统美学范畴的思考和批判,始终贯穿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发展的过程。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促进美学研究重点转向审美主体和审美意识,对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的特性和规律做了创造性的研究,其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
但是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所具有的最大缺点是在于缺乏历史发展的辩证观点,由于过分重视生理和心理的基础,把人只看作动物性的人而不看作社会性的人;由于过分重
视审美的感性和直接性以及情欲和本能的作用,就忽视了审美活动的理性方面。
就不能科学地说明审美现象和审美意识的社会性质。
还是显示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不足和局限性,但是同它的贡献相比较,这些不足和局限性是次要的,并且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也是不可避免的。
注释:
【1】参考《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