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6年9月3日,傅雷夫妇在自家钢窗上吊死; 66年8月24日,中共一大代表李达自杀; 66年8月24日,老舍在北京投太平湖; 67年2月,《红岩》作者罗广斌跳楼; 67年6月21日,食指的岳父、中共早期领导 人李立三服毒; • 68年4月22日,郭沫若的儿子郭世英跳楼, 随后他的另一个儿子郭民英也自杀;
深秋的露水
鲜花 凝露的枯藤
心理上 失望的泪水 失落 美好的事物 但一往情深
没有收获但孕 育着新的希望
第三节
找出意象 手指——涌向天 边的波浪 手掌——托起太 阳的大海 曙光——温暖漂 亮的笔杆 分析意象 体会思想
气魄恢宏
志向远大 追求光明
目标上 用尽全力 执著追求
孩子的笔体
憧憬美好
• 思考:三次写下“相信未来”有什么变化?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节:用诗的语言展现了现 实的黑暗,传达了坚定的信念。
4-6节:相信未来的原因。 第7节:直接抒情,发出内心 的呼喊。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 明确课文基本结构 • 第1—2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 被窃 痛斥现实 • 第3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 表明信念 • 第4节:想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 相信未来 • 第5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 • 第6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 • 第7节: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 决心战斗
• 读法二: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 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 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 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 信未来。
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 表达的意思。
• 上面三个句子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 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位关系。 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 阳的大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 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 亮的笔杆是曙光。 • 全节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 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Hale Waihona Puke 采访标兵 “文革”某年,一老记者采访了当时红极一时的一 位“活学活用”标兵。记者:“请问,你原籍在什 么地方?”“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 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标兵侃侃而答。记者 不得要领,只好再问:“你现在的生活还好 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记 者不甘心,又问:“你家有几个兄弟?”“全世界 受苦人都是我的阶级兄弟”。记者落荒而逃。
食指
• 原名郭路生,1948年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母亲在行军途 中生下他,所以给他起名路生。山东鱼台人,中国现代诗 人。食指自幼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 诗歌的影响。16岁开始创作诗歌。19岁起向当时的“走资 派”“黑帮分子”何其芳学诗。 • 作品有《相信未来》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疯狗》 《鱼群三部曲》 《海洋三部曲》 《热爱生命》 《命运》 • 本文选自《食指的诗》
• 对于《相信未来》这样一首诗歌我们应该怎样进 一步解读呢?当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 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她的话 究竟有没有道理? • 明确:《相信未来》是食指在残酷的现实面前, 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终极表现。而并不是像江 青所说的属于“灰色”。诗人是以热爱生命作为 思想内核,所以他坚定地相信未来,相信“未来 人们的眼睛”,“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 篇章”,最终获得一个“热情、客观、公正”的 评定。诗歌主旨,应从精神价值层面上加以理解。
食指 其人
“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 迫害。 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 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中 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 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 致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 中。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 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 相信未来。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 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 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 深远。
解读:《相信未来》
江青读过这首诗 后说——
“这是一首灰色 的诗,相信未来就是 否定现在。”
背景:1968年
这真是空前的一场浩劫,多少 百万人颠连困顿,多少百万人含恨 以终,多少家庭分崩离析,多少少 年儿童变成了流氓恶棍,多少书籍 被付之一炬,多少名胜古迹横遭破 坏,多少先贤坟墓被挖掉,多少罪 恶假革命之名以进行!” ——作家秦牧
• 提示:先是在“失望的灰烬”上写,再是 “在凄凉的大地上”“用凝露的枯藤”写, 表现出诗人什么都被剥夺了,处于极端贫 困之中(也可以理解为精神);最后“摇 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 子的笔体”写,表明诗人有孩子似的纯真, 仍然对未来存有不灭的希望和信心。
• 思考:从前三节诗歌的意象,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 是怎样的社会? • 提示:贫困、落后、动荡、黑暗。
1968年12月20日
背景:上山下乡
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一千六 百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 1970年代后期,知青爆发大规模抗争,通过 请愿、罢工、卧轨、甚至绝食等方式强烈要求回 城,1978年10月,当局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 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 1978年底至1979年初,全国范围内爆发大规 模知青返城风,造成农场各行业人才断档、土地 荒芜,数年后才度过难关。据统计,由于各种原 因滞留农村边疆的知青约有数十万人。
是一那 的定无我 ,会数坚 我给次信 焦予的人 急热探们 地情索对 等、、于 待客迷我 着观途们 他、、的 们公失脊 的正败骨 评的和 定评成 定功
朋 友 相相相, 生未前信信信坚 命来程未战不定 啊啊啊来胜屈地 ,,,、死不相 永一一热亡挠信 远定定爱的的未 前美光生年努来 进好明命轻力吧
• • • • •
基本特点: 1、心灵化
2、意象化 3、象征手法 4、意象间的“飞白”,蒙太奇
•
“朦胧诗”是孕育于文革时期的地 下文学,作家群以生长在文革时期的 年轻人为主。他们生活在那个特殊、 混乱的时代,现实中的黑暗给予了他 们写作的动力。意象化、象征化、立 体化是朦胧诗的重要特征。代表诗人: 顾城、江河、海子、舒婷、北岛、食 指等。
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
认真听同学朗读,思考: 1、我最欣赏的是哪位同学的朗读,理由是 什么? 2、谁的朗读什么地方处理不到位,我认为 这样处理更好……
品读全诗,思考: 1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2 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说明理由.
感情基调:
忧郁,深沉,豪迈,坦诚,坚定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分析鉴赏,把握主旨
• 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 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 的意思。
第一节
找出意象
蜘蛛网
分析意象
黑暗势力
体会思想
炉台
灰烬的余烟 美丽的雪花
生活上 产生希望的 贫困 地方 残余的希望 但保持乐观
希望的火花
第二节
找出意象 紫葡萄 分析意象 希望的果实 体会思想
•
思考:“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用孩子的笔体写 下”,有什么含义?
• 提示:“美丽的雪花”,那是“严冬”的亮色, 尽管轻盈,却给人寄望未来的美丽;“孩子的笔 体”,尽管稚嫩,却是希望的种子,只要大海能 托住太阳,就有希望。
思考:朗读诗歌第四段,“之所以”在本段 暗示了怎样的含义?思考“我之所以坚定地 相信未来”一句在诗中的作用?
疯狂岁月——大字报
大字报不知是否为文革的 发明,但肯定在文革发展 到了极致。从城市到乡村、 从大街到小巷,铺天盖地, 势如潮涌。
疯狂岁月——红卫兵
当红卫兵象流星般划过中 国的政治天空之后,留下 的,是对中国文化遗产前 所未有的破坏和对几代中 国人(也包括他们自己) 从精神到肉体的摧残。
疯狂岁月——个人崇拜
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在文革 中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以致于一代伟人变成了全 国人民顶礼摩拜的神。
活学活用 10年浩劫中,有一个时期无论办什么事都要先 念一句语录。有一位老太太去买菜,售货员说: “‘为人民服务’,你买什么?”老太太说: ‘愚公移山’,我买萝卜。”说着她就在大筐 里挑起萝卜来。售货员见她挑来捡去,很不耐 烦,就在一边说:“‘要斗私批修’!”老太 太头也不抬,继续挑着,口里念叨着:“万万 不可粗心大意’!”
背景:1968年
1968年12月22日, 《人民日报》在一篇报 道的编者按语中传达了 毛泽东指示:“知识青 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 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 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 其他人,把自己初中、 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 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 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 当欢迎他们去。”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第5节解析
找出意象 分析意象
腐烂的皮肉
脊骨
创伤是表层的, 困难是暂时的
能拯救中国命运 的中国的脊梁
• 最后一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 提示:这一节句式短促有力,节奏也明显 地加快了,它是作品内在情绪的必然发展, 也是其理想与信念的升华。
• 如何理解本诗反复手法的运用? • 提示: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 大特色。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 式表明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每一节最后都 由“相信未来”四个字结尾。而且用冒号把它们 凸现出来,如音乐中的主题句反复出现,强化了 作品的主旋律,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 歌的主旨。
• 明确:“之所以”暗示相信未来的原 因; • “我之所以-”句有承上启下的过渡 作用。
• 思考:第4诗节人称为什么由“我”变成 “她”? • 提示:这是一个转折点,作品的视角由 “我”转向了“她”。“她”就是未来, 从未来看现在,现在就变成了历史,诗人 期待的是“她”能拨去“腐烂的皮肉”看 到“我们的脊骨”,从而能“给予热情、 客观、公正的评定”。透过字面,我们可 以看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精神,同时 他又想告诉人们,这一切是真实的、不可 回避的。因此,尽管有“迷途的惆怅”, 有“失败的苦痛”,但历史不可抹去,未 来将会做出公正的评价。
初读
整体感知
你认为应该如何朗诵好一首诗?
• 要读出感情,把握好诗歌的重音、语速、 节奏和语气
自由朗读全诗,思考:应该怎样读, 以第三节为例,节奏怎么划分,重音在 哪里?
讨论朗读
• 读法一: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 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 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 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 信未来。
食 指
诗坛重要事件
2001年4月28日,患有精
神分裂症的食指和已故11年 的海子被授予第三届人民文
学诗歌奖。
介绍“ 朦胧诗”: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 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 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所谓新诗潮,是指我 国当代人本主义文学中的一次英雄主义诗歌思潮,这一 思潮始发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80年代以后,它 在诗坛乃至整个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最终给我 们的当代文学史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
食指认为在中国作为诗人,无论是 写作还是生活都存在着无形的压力, 但别人在背后的指点绝对损伤不了 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于是他用 “食指”为笔名,以表达自己的抗 争与解嘲。
写作背景
背景:该诗写于1968年12月20日,当时
“文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工厂停工、学 生罢课,全国各地都被“串联”的人潮和 狂热的口号淹没;许多有知识有抱负的青 年陷入了惆怅、徘徊、迷茫之中;接踵而 来的“上山下乡”活动把他们推入了更加 困惑的旷野,许多青年纷纷选择了逃避和 失落;当时诗人19岁,正在山西杏花村插 队,面临同样的困惑,也找不到自己的未 来,但他没有放弃,依然写出了“相信未 来、关爱生命”这样吼出时代最强音的诗 句,并且像一把火炬,让那么多青年的血 液沸腾。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
相信未来
当 当我 我的 我 紫 依的葡 然鲜萄 固花化 执依为 地偎深 用在秋 凝别的 霜人露 的的水 枯情 藤怀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
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 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 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
相信未来
还是那不她她是 是寄些管有有我 给予迷人看拨相我 以感途们透开信之 轻动的对岁历未所 蔑的惆于月史来以 的热怅我篇风人坚 微泪、们章尘们定 笑、失腐的的的地 、深败烂瞳睫眼相 辛切的的孔毛睛信 未 辣的苦皮 来 的同痛肉 嘲情 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