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稿时间:2011-1-19 10:00:00 阅读次数:942)


丹徒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月12日在丹徒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陈 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和“十一五”回顾

2010年很不平凡、令人难忘。这一年竞争加剧,我们自加压力迎难而上;这一年任务繁重,丹徒跨越态势日益显现。在镇江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克难,锐意进取,扎实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尤其令人振奋的是,一年的跨越实干,我们不仅圆满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而且一批事关丹徒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同城时代的到来,丹徒新城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迅速崛起,一批高端商贸项目相继入驻,两幢超百米的商住大厦开工建设;最引人注目的二重项目,一期工程基本竣工,二、三期工程有序推进;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正式落户;国家生态区建设顺利通过省级技术评估;一举创成省级土地执法模范区。这一切,充分彰显出丹徒发展的美好前景,必将激励30万丹徒人民进一步坚定信心,谱写“十二五”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年来,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4%。财政总收入30.0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02亿元,分别增长21.1%和29.9%;税收占比90.8%,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新型工业增势强劲。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性投入90.9亿元,增长20.6%,其中新兴产业投资30.4亿元,增长189.2%。实现定报工业销售收入483亿元、利税49.1亿元、增加值117.5亿元,分别增长29.8%、38.3%和16%。服务业发展亮点频现。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8.4亿元,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亿元,增长16.5%。完成现代服务业投资33.8亿元,增长40.9%,增幅全市第一。26家城市品牌连锁店相继开业,冠城商业中心、新加州五星级酒店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以二重、船港、苏润等物流基地为主体的临港物流园正在崛起。世业洲“开心农场”等项目彰显特色,成功举办长江迷笛音乐节。实现旅游总收入14.5亿元,增长35.4%。高效农业快速发展。粮食保持六年增产,农业经济持续增效。“10333”兴农富民工程全面启动,投资6.4亿元,建成21个重点高效农业项目,新

增高效农业6.6万亩、设施农业1.9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9.5万亩,都市农业产业带基本成型。新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12个,入社农户达3.3万户。
一年来,要素集聚成效显著。招商选资形成新格局。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新批注册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7个,完成注册合同外资2.88亿美元,增长62.3%;实到外资1.51亿美元,增长14.5%;实际吸纳民资54亿元,增长70.5%。谷阳、上党、辛丰等镇继续保持项目集聚的强劲势头,高桥、江心、荣炳等地后发赶超的态势不断显现。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实现外贸进出口4.2亿美元,完成外经合同额1000万美元,营业额1600万美元,分别增长20%、11.1%和6.67%。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全区66个重点项目,开工51个,竣工27个,实际完成投资60.5亿元。CAD模具、崇佑建材、电磁设备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中靖水制氢、振光智能电网、白鹭岛综合开发等一批总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新科动力、三维创业园、福马机械等优质项目签约落户。园区建设呈现新面貌。开发区重装产业园配套工程、物流码头、安置房建设、世业洲内环北路等基础设施工程扎实推进,承载功能明显增强。高新园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千里路、靖康路、马迹路等骨干道路相继完工;以中科广场、高创中心等项目建设为标志,要素集聚的良好势头正加速显现。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新一轮区政府机构改革和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零基预算”全面实施。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新开业农村小额贷款公司2家。工商银行等分支机构落户丹徒。成功举办新兴产业招商和校企联盟洽谈会,签定产学研合作项目35项,转化重大科技成果25项。人才战略积极实施,引进高层次博士创业团队10个。新立市以上科技项目50项,获助科技专项经费3227万元。新建科技孵化面积14万平方米,新城孵化器获得省级认定。顺利通过省知识产权示范区验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一年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位有效提升。冷遹路、湖滨路、金谷西路等城市道路竣工通车,338省道拓宽改造、谷阳大道东延等重大交通工程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拆迁面积70万平方米,新城内5个“城中村”拆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大运量公交3号线正式开通,城市公交枢纽站和一批公交站台建成启用,6条公交线路得到调整和优化。长山综合开发有序推进,中国米芾书法公园800米长廊基本建成。积极推行数字化、精细化城市管理,市容镇貌不断

改善。镇村建设有序开展。以新市镇、新园区、新社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三新”工程拉开序幕,新开工农民集中居住点12个,新建安置房40万平方米,竣工交付20万平方米。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投入4400万元,治理面积2.53万亩。投入水利建设资金4730万元,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6座,清淤河道15条、43公里,改造泵站19座。生态建设继续加强。全区7个镇全部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考评,世业镇率先获得环保部命名,61个村创成省、市生态村。延伸污水管网50公里,高资、宝堰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有序实施水环境源头治理工程,全面推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重点河道水质和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万元GDP能耗下降4.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任务超额完成。新增绿化面积1.47万亩。高标准打造沪宁高铁“绿色走廊”,丹徒站站前广场、道路等配套设施相继建成,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同步到位。随着沪宁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丹徒这座千年古邑由此走进了与大都市同城的新时代。
一年来,人民生活加快改善。百姓收入持续增长。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分别增长10.5%和12.8%。创业型城区建设成果丰硕,免费培训12000人。新发展私营企业1642家、个体工商户5283户,净增私个注册资本118.6亿元。新增城乡就业8540人,“双零”家庭就业实现“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各类社保扩面工作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面均达到98%以上,新农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丹徒医疗集团正式组建,零差率的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财政补贴进一步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达250元,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平均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全区农民群众与市区居民基本享受医保“同城同待遇”。及时发放困难群众各类补助和临时补贴,残疾人、老年人和妇女儿童更受社会关爱,社会救助面不断扩大。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区政府承诺的2010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落实到位:丹徒驸马山庄国际幼儿园建成交付;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进展顺利;改造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程全面启动;扩大农村有线电视用户5000户,新增22个行政村“户户通”;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0公里,改造农村危桥28座;长山提水站改造工程如期竣工;基本完成高资、辛丰和长山片区区域供水扫尾工作。
一年来,社会建设全面进步。文明创建深入人心。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创成省级文明行业、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31个。文体事业健康发展,“三下乡”活动丰富多彩。《丹徒年鉴》被评为全国年鉴出版质量二等奖。《南乡田歌》荣获省第九届“五星工程金奖”,民间舞蹈《双推车》参加世博会城市广场专场演出。区体校散打队在省十七届运动会上勇夺1金1铜,首次跻身全省金牌榜。各项事业协调推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区职教中心通过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评估验收。积极启动校舍安全工程,在全市率先实施国标校车试点运行。选配专职保安78名,全面落实学生安保工作。区档案馆成功晋级国家二级馆。创成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顺利通过“十一五”人口和计生目标管理责任终期评估、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食品安全示范区省级评审。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进展顺利。人防、人民武装、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省双拥模范区创建工作实现“六连冠”。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加强与区政协联系,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4件,政协委员提案112件,办结率100%。“效能革命”深入推进,政务环境继续优化,重大事项督查落实有力。政务公开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积极实施,重要权力节点监控机制不断完善。高度重视群众信访和新闻舆论,妥善解决民生难题,信访总量明显下降,门户网站建设、政府热线电话、信箱办理工作全市领先。“平安丹徒”、“法治丹徒”建设深入推进,“五五”普法通过省级考核。“平安先锋工程”建设卓有成效,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的高度称赞。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机关事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台、审计、物价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共同推动了政府工作的整体进步。
2010年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标志着丹徒“十一五”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回顾五年施政,我们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成果,以跨越提升的良好业绩,创造了丹徒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这五年是丹徒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面对区划调整后的新变化,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面对外部需求萎缩、经济运行下滑的不利形势,我们坚持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做到见势早、行动快、措施实,以自加压力的目标引领发展,以奋勇争先的姿态推动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快速攀升。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2.2倍、3.75倍和2.71倍;人均GDP突破9000美元,年均增长16%,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由2005年的6.1:60.4:33.5调整为6.05:57.95:36。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0亿元

,实到外资超过5亿美元,为丹徒的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
这五年是丹徒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十一五”期间,我们注重从丹徒发展最需要、最具带动性的事情做起,坚持不懈地抓规划、强功能、聚亮点,举全区之力引来超百亿资金注入城市建设,做成了区域发展的最大“龙头”,建成区面积拓展了一倍,与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设施同步配套,人口、产业加速集聚,奠定了生态宜居的城市形态。我们坚持把新增财力向农村倾斜,向公共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累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扎实推进村镇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形态新颖的小城镇和新型社区,叫响了“生态丹徒”这个品牌。如今的丹徒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成为沪宁线上一个崭新的亮点,成为我们每一个丹徒人的自豪和骄傲。
这五年是丹徒经济发展质态最好的时期。进入“十一五”以来,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经历了土地制约、资金瓶颈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坚持以时间争空间、以效率换效益,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这个重点,时不我待抓机遇,全力以赴攻投入,创新思路解难题,不断掀起项目建设的热潮,成功引进了一大批事关丹徒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建成了一批支撑丹徒转型提升的载体平台,我区“一城三组团”的经济发展构架基本形成,“四大新兴产业”成为新增长点,为丹徒在危机之时、转型之际赢得先机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五年是丹徒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在政府施政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只有秉承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赢得民心、凝聚合力!面对群众所盼,我们始终突出富民优先,从创业、就业、帮扶和保障等各个层面落实富民政策,拓宽增收渠道。“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和13%,农村人口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围绕百姓所需,我们实行“民生财政”,落实“民生预算”,宁可政府过紧日子,也要把有限的财力用到改善民生上来。五年来,区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用于民生工程和社会保障,为老百姓办成48件实事。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全面小康、区域教育现代化和人人享有基本保障等一系列目标的顺利实现,人民生活加快改善,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日趋高涨,为我们做好政府工作增添了无穷的信心和不竭的动力!
各位代表,奋进的历程令人难忘,发展的成果来之不易。这是全区上下同心协力、克难奋进的结果,凝聚着方方面面的关心与支持

。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丹徒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丹徒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新兴产业占比偏小,自主创新的能力还不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艰巨;城市品质有待提升,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教育、医疗、保障等民生工作还需进一步改善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知难而进,开拓创新,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二、“十二五”展望和主要目标

各位代表,从今年起,我们将步入“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将是丹徒转型发展、后发争先的关键期,更是我们跨越奋进、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提速期。综观当前形势,全球经济已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国内经济总体向好,宏观政策走势更趋明晰,尤其是城市化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经过“十一五”以来的接力发展,我们实现了预期目标,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推动丹徒新一轮跨越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立足崭新起点,我们将坚定信心、团结拼搏、激情奋斗,高质量、快速度推进“十二五”发展,不负时代和人民的重托。
——奋战五年,让丹徒综合实力更强。坚定不移地走集聚吸纳之路,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增加社会财富,实现好中求快。到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递增13%以上,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5亿元,年均递增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亿元,年均递增19%;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
——奋战五年,让丹徒经济质态更优。坚持科技与人才优先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2015年,新兴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销售收入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4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超过45%;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奋战五年,让丹徒城市品位更高。突出城市化带动战略,进一步放大同城效应,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繁荣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质,实现丹徒新城与镇江主城的“无缝对接”,努力将丹徒建设成为一座具有国际视野、人民引以

自豪的现代化城市。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63%。
——奋战五年,让丹徒生态环境更美。持之以恒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推动绿色增长。到201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25%,城市绿化率47%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20%;空气质量继续改善,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奋战五年,让丹徒人民生活更好。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4.9%以上;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区上下未来五年的共同努力,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丹徒一定会展现于全区人民面前。

三、奋力做好2011年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新的一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一系列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速同城化、同步现代化”为主题,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为动力,量质并举促转型,创新发展增活力,同城共建提品质,服务均等惠民生,努力建设更加富裕、和谐、秀美的新丹徒。
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13%;财政总收入3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5亿元,分别增长16.5%和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增长25 %;实际到位外资1.8亿美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和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5%和3.7%。
在全面完成上述目标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认真办好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11件实事:
1.开工建设安置房36万平方米,竣工18万平方米。
2.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校安工程”,加固改造校舍4.77万平方米(其中2011年1.8万平方米,2012年2.97万平方米)。
3.开工建设丹徒青少年宫。
4.基本实现全区有线电视户户通;完成丹徒新城及有条件的集镇区域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程。
5.开工建设驸马农贸市场。
6.建成并启用丹徒区社会福利中心和残疾人康复中心。
7.完成中心河“两桥一闸”配套建筑物工程和高桥、上党、世业、江心水利泵站改造工程;实施并完成西湾、马迹两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8.改造危桥16座(其中交通桥梁6座,农桥10座)


9.新建污水收集管网50公里。
10.实施镇荣公路10公里拓宽改造工程;完成谷阳大道东延等23公里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完成338省道丹徒段拓宽改造工程。
11.建设110KV城西变电站。
新的一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调整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态
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良性互动,产业集聚化与高端化齐抓并重,加速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增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集聚发展新兴产业。围绕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以及其他新兴产业领域,着力引进和推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爆发力强的项目。全力服务二重出海口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水制氢、高创中心、中科广场、南工大软件园等一批在手在建项目,努力打造百亿级重装产业园和氢能产业园。依托与中科院北京中心共建的研究中心,引导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放大江苏申模项目的集聚优势,加快引进配套企业,着力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化制造中心;积极推进太阳能、电子信息、软件等产业向上下游延伸、高端化发展,加快形成产出效应。完成新兴产业投资6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实现销售177亿元,占定报工业比重30%,努力使之成为丹徒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先导产业。
转型提升主导产业。突出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融合,以装备制造、电力及设备、食品和新型建材等产业为主体,以提高自主制造、成套装备能力为重点,引导企业通过引进技术、自主研发、改进工艺等路径,迅速扩大规模,促进主导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加快提升产业集聚度和核心竞争力。围绕“培植百亿企业、冲刺千亿总量”的目标,扎实推进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程,重点打造沃得、恒顺、钱潮轴承等一批骨干企业,力促焦化集团成功上市。全年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2家,总数达100家以上。以绿色增长和低碳生态为取向,把推进节能减排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从“发展的源头”控制能源消耗,从“发展的过程”强化节能减排,从“发展的末端”实现可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建立健全淘汰常态化机制,有效“挤压”和“倒逼”以小化工为主的各类落后产能,关停一批“两高一低”企业,切实为经
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抢抓促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整合资源,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效益结构,培育新型业态。注重发挥开发区、高桥临港优势,重点发展二重、宝龙、船港和苏润等一批龙头物流企业,积极启动大运河专业市场建设,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大力发展高端商贸、楼宇经济,年内开工建设高端商业场所50万平方米,推动城市服务业快步发展。进一步放大长江迷笛音乐节的影响力,重点打造世业洲华夏贡品城、长江文化创意园、郁金香主题公园、开心农场以及花园镇等景点,不断增加趣味性、参与性、集聚性项目,以高品质的旅游设施吸引游客。加快推进中国米芾书法公园、道宣律院、白鹭岛生态旅游等在手在建项目,促进旅游与文化、生态等业态的融合,加速旅游业的拓展和提升。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43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5%。
(二)突出创新驱动,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
按照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拓展载体功能,切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强化科技创新。加强“创新联盟”建设,进一步深化与中科院北京中心、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科研院校紧密型、长期型、平台型的合作,着力研发一批新型实用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年内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40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6个。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强化自主创新,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骨干企业,全年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1.9%以上。大力实施人才驱动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确保安排不低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设立“人才专项基金”,争取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名。加强科技载体建设,全年新建孵化器面积15万平方米,孵化科技项目20个以上,争创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狠抓项目投入。坚持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举,紧盯新一轮产业资本扩张和转移动向,精心组织系列推介活动,主攻最具有利条件和竞争优势的重点领域,主攻最具成长性和爆发力的优质项目,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力争在总投资超亿美元或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加大项目的组织力度,全力确保二重二期、新科动力、智能电网设备、希西维轴承、佳一电子、福马机械、多晶硅片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完成规模以上产业投资114亿元。
完善园区功能。以“园中园”建设为抓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形成产业集聚的强势效应。继续推进开发区公共码头、铁路专用线、环境整治、安置房等重点工程,着力打造重装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循环经济示范园三大主导产业板块,争取创成省级生态产业园。进一步完善高新产业园发展规划,加快沿江公路以北商务配套开发,同步完成水、电、气及污

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科技等特色产业布局基本成形。鼓励各地创新工业集中区管理、服务和用人机制,进一步激发园区发展活力。
聚合发展要素。坚持内涵挖掘与外延拓展相结合,大力推进土地整理、拆迁改造、建设用地城乡增减挂钩等工作,最大限度盘活用地存量,拓展用地空间。严格执行投资强度与“亩产效益”双控标准,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力度,提高土地和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益。继续开展“土地执法模范区”创建活动,认真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坚决守好土地红线。始终把财源培植作为工作重点,大力发展税源经济,壮大地方可用财力。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的同时,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运转、保重点、保民生”。结合丹徒实际,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加强政银企合作,不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提高信贷资金运作效能,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坚持以项目化、市场化运作为主导,充分发挥各类融资平台作用,积极运用BT、BOT
(三)加速同城共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随着同城时代的到来,丹徒进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期。我们将把城市作为加速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突出同城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组团式开发,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以现代理念建设城市。全面融入镇江主城,主动对接南徐新城和官塘板块建设,做好城市主出入口等重要地段、关键节点规划设计,强化城市形态规划控制,以一流的规划引领一流的城市建设。坚持城建为民的发展要求,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电力供应、文化体育等公用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成一批功能完备、振奋人心的民生工程。依托新城公交枢纽站,不断优化和延伸公交线路,致力构建“联接主城、内外循环、覆盖城乡”的公交体系。充分发挥城市“寸土寸金”的作用,先行启动谷阳湖、京沪高铁和沪宁高铁站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城中村”拆迁改造,高起点规划和启动大学科教城。进一步优化城市重大商业布局,加快推进冠城、慧中商业中心和新加州五星级酒店建设,开工兴建万博华山路商业街、“宝龙城”及温泉度假项目,积极实施恒基、铭基市场升级改造工程,着力打造与镇江主城错位发展的城市商贸圈,加速城市繁荣步伐。
以精品意识管理城市。坚持建管并重,集中整治城市出入口、城郊结合部的区域环境,下功夫治理流动摊点、占道经营、渣土扬尘等城市“顽症”,建立城市管理综

合网,全面推进“数字化”城管,做到责任全覆盖、整治全方位、保洁全天候,努力营造整洁、有序、优美的城市环境。围绕居民需求,积极探索物业属地化管理新模式,实行分类指导,落实监管责任,重点强化无物业小区管理。继续加大对城市社区的投入,拓展服务功能,加快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居家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宜居指数。
以强力措施创优环境。按照宜居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大城市绿化体系建设。全面实施长山片区综合整治,高标准打造沿河、沿路和城市重要节点的生态景观工程,积极构建城区绿美相融、城外绿海田园的城市生态格局, 保持合理的城市绿化率。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工程管网建设,进一步扩大污水收集和处理的覆盖面。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广大群众饮用水安全。大力推进绿化造林,集中点片增加绿量,新增绿化面积1.5万亩。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确保一举创成国家生态区,让生态环境成为群众最满意、最认可的民生工程。
(四)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推动农村发展
以破除二元结构为重点,以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为目标,加快繁荣农村经济,全力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建设新型农村。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的发展方向,突出高端定位,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精准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业态。深入实施“10333”工程,加快宝堰山水湾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高效农业连片式扩张,努力建成一批高质量的“米袋子”、“菜篮子”工程。新增高效农业4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5万亩、精品蔬菜1800亩。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组织建设,新增“三大合作”组织60家,带动农户8000户。认真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确保建成省级现代茶叶产业园。
扎实推进镇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以“三新”工程为抓手,突出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重点打造辛丰、上党、高资、宝堰等4个中心镇,积极引导龙山、千里、上会、京江、唐驾庄等5个新社区示范点规划建设,着力推行农村集中居住点整合、“双置换”试点工作,加快构建功能齐全、特色鲜明、形态新颖的新市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加强农村配套能力建设,新建、改建农村道路50公里;组织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投入4500万元,治理土地2.8万亩,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继续鼓励村企共建、联合发展,加快项目和资本的融合运作,逐步建立健全村级经济持续增长的机制。
全面加快富民进程。切实巩固创业型城区建设成果,进一

步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大力推动个体工商户向私营企业转化,全年净增私营企业600家、个体工商户1000户、注册资本60亿元。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建立完善服务体系,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努力培育一大批微型企业和成长性中小企业。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的作用,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创业特点的融资方式和融资产品,引导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自主创业、返乡创业,推动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二次创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五)倾力改善民生,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感受更多的公平正义,体验更多的和谐幸福。
强化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生活质量连年提高。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认真落实新农保政策,实现城乡适龄居民参保全覆盖。继续做好养老、工伤、失业、医保等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确保城镇职工各类保险覆盖面均达98%以上。进一步增加财政补贴,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100%。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居民与企业职工养保转换机制,强化各类保险之间的有效衔接。加快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援助力度,强化技能培训,全年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实施困难人员再就业500人,有效巩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成果。
发展各项事业,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文明成果日益丰富。坚持确保公益、促进均衡的原则,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巩固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成果。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完善以社区卫生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10家,启动实施区人民医院二期工程,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切实做好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丰富人口计生“世代服务”内涵,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出生素质。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办好区第六届运动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鼓励精品创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长效化。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扎实做好人民武装、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抓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台、统计、档案、地方志、审计、物价、人防、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保持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创新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环境更加祥和。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力

弘扬文明新风,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深入推进“平安丹徒”、“法治丹徒”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重视基层基础建设,积极实施镇村技防升级和入户工程,不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工作之中,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下访和接访制度,强化“大调解”机制建设,努力在全区培育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坚持从管理、投入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完善救援联动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时代发展呼唤政府高效能,转型提升考验行政运作力。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实干的举措,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锐意进取,科学理政。紧跟时代步伐,理性思考发展,加强宏观形势的分析研究,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把握走势、顺应形势、发挥优势,将工作重心聚焦到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来,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各类难题的解决上来,找准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坚持高起点定位、高目标追求、高强度推进,做到困难再多、率先发展的信念不动摇,压力再大、跨越发展的意志不减弱,形成目标同向、班子同心、干群同力的良好局面,推动各项工作争一流、创特色。
改进作风,高效勤政。坚持实干为先,深化“效能革命”,把率先的追求和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全面推进以绩效为导向的目标管理,提升政府快速反应水平。对研究决定的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做到一抓到底、务求必成,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换来快发展,确保各项工作落实有力、推进有序。坚持服务至上,主动深入实际,拓展服务内涵,延伸服务边界,做到“零距离”指导、“零障碍”办事、“零关系”服务,切实帮助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使服务成为政府最优质的资源、最响亮的品牌。
恪尽职守,为民施政。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摆正人民公仆的位置,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深入群众中间,紧贴群众脉搏,尊重群众意愿,尽心解难事,诚心办实事,热心做好事,用人民

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福祉,着力解决城乡居民就业、就医、就学、交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承诺的实事工程,我们将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确保如期完成。认真办理人民来信来访,继续办好“区长信箱”及“12345热线电话”,及时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
依法履职,廉洁从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支持各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规范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管理,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深化节约型机关建设,艰苦奋斗、勤俭办事,以勤勉务实、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展示于民、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丹徒发展已进入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让我们在镇江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抢抓机遇,激流勇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我们共同美好的家园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