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观念30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观念30条
——摘自《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抓教育观念的转变。针对教育界在转变教育观念中存在的模糊认识,教育部组织编写了《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进一步明确素质教育的宗旨和基本理念,推动课程设置、评价方法、教育模式等方面的改革。
《学习提要》分三部分共30条。第一部分(1至10条)主要强调教育工作应当从大处着眼,以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自身发展为根本宗旨,针对学校、社会以及家庭中实际存在的思想困惑或认识误区,阐述了素质教育核心思想的基本理念;第二部分(11至22条)主要阐述实施素质教育要从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问题着手,学校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育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都要实现教育观念的革命;第三部分(23至30条)主要说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领域各个利益群体和有关方面都同样面临更新教育观念的具体要求。
《学习提要》具体内容如下:
(一)
1、培养高素质人才,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做出积极的准备。
教育者应当时时关注:社会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发展;教育者应当常常深思:我们的学生必须具备什么素质以应对未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对于各类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社会各用人部门的反映具有高度一致性:无论什么岗位,无论职务高低,都需要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而后者显然已成为公民从业上岗的普遍性要求。事实说明,“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等要求,已经成为青年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础条件。那种有知识、缺文明,有学问、缺教养,有理论、缺实践的人,显然无法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欢迎。
教育必须适应未来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基本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可贵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民族振兴与腾飞的希望,是国家繁荣与富强的保证。必须指出的是,在人的基本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学校要教学生学知识、学科学,更要花大功夫教学生做人,做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要高标准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增强学校的全员德育意识,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是中小学生德育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增加学生的道德体验,要切实引导学生在活动和行动中,体验道德是非,体验高尚,体验成功。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世界,使他们具有迎接未来世界、克服现实困难、谋求生存发展的心理准备和真实本领。
新世纪对人的基本素质赋予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内涵。21世纪的一代新人,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做人的基本素质培养:——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了解历史,了解国情,拥护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高尚情操、民主与法制的自觉意识、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分析、组织和使用各种信息,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究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的本领,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善于向实践学习,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干,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养成自觉的劳动习惯。
——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对待生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强,有迎接挑战的勇气,不怕困难和挫折,具有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
——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追求高尚的生活方式和情趣,积极保护自然环境和美好事物,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具有在“地球村”中发展良好合作关系的意识,既能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又善于保持和发扬祖国和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
我们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民主法治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努力为人民服务,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合作精神和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育人为本,应当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教育活动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决定着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中,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坚持把教育的公益性放在首位,以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应当特别强调:高尚的思想品格是最高的学位。教师应当注意
体会:只有培育学生的品德与修养,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最好成就。
培养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努力使每个学生成为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有用之才。要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及时充实和调整德育内容,让小学生在社会公德教育过程中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感,让中学生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国情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这种为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应当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值得经常反思的问题是,我们学校的活动,我们教师的行为,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是否遵循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3.自古行行出状元,相信人人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