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及破解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及破解思路

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加快布局,宏观发展环境积极改善,取得明显的成就与进步,这为下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推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各地政府正在积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扶植政策和相关的经济决策,以图抢占先机获取未来发展主动权。这无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支撑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既需要良好的外部成长环境,又需要强大的内在创新动力和能力。地方政府的战略选择、发展思路和相应的培育策略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对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如何科学地选择推进策略,已经成为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效果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

1、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尽管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石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提高速度却不尽人意。其主要表现为研发能力及核心技术基础薄弱,人才培养和利用都不充分。这也是当前很多技术依赖国外、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重要原因。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几乎100%的光纤制造装备、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的85%、石油化工制造装备的80%、数控机床的70%、发电设备的90%、医疗装备的95%都依赖进口,此外绿色低碳环保关键技术的75%也都靠进口。另外,科技成果与产业直接连接较差,研发与应用严重脱钩,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我国高科技成果商品转化率为25%,产业转化率为7%,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以及韩国、日本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国家“863”计划已经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中,得到应用的仅占38.2%,真正形成产品的只有10%,有较大经济效益的只有2.5%,近90%的科研项目都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如何培育可持续创新的研发实力和能力,尽快取得关键产业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要难题。

2、市场培育困难。当前我国新兴产业市场培育困难主要是因为:一是产品成本高。如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常规火电的3—4倍,且主要靠外需和国家政策补助维持。二是服务设施不配套。比如电动汽车的推广,因其缺少完善的配套设施(如充电场所),既使生产了车也卖不出去,跑不起来。据报道,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可达几十万辆,去年销量仅万辆。三是市场信任瓶颈。国产的新产品出来后,消费者不信任,尽管我国的高铁、通信、大飞机、汽车及许多高技术产品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舆论、广告、诚信问题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使得群众更相信国外品牌。四是市场发育不健全。近年来我国相继实施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下一代互联网示范网等新技术应用示范和培育市场的措施,对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但市场培育力度还远不够,相关技术标准制定滞后,有关价格和税收政策不配套,市场竞争秩序有待规范。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有待加强。五是产能过剩。当前,各地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缺乏协调机制,各自为政一哄而起的重复建设更容易造成产能过剩,给新兴产业的市场推广带来更大困难。

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的深层原因

体制机制不完善是形成瓶颈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为:一是科技体制急需深层改革。当前改革面临的难题是:科技储备不足,创新研发能力亟待提升。科技创新活动目标导向不明(高校科研过于强调论文学术水平、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忽视经济效益,重理论、轻实践,重研究、轻应用)、投入产出低效等问题普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不畅,新技术产业化存在很多体制机制障碍。产学研结合协调机制很不完善,科研既与市场脱节又与企业脱节。企业参与研发的成果只能作为科研样品难以商品化市场化,无法构建起持续研发的动力机制。科技体制深层改革方向之一是学习发达国家,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二是政府管理缺乏宏观协调机制。政府管理经验不足,对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的功能定位和协同互动关系把握不准,往往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境。同时,由于体制上部门分割严重,决策协调难度较大,画地为牢、政出多门、措施不配套等现象较为普遍,导致技术成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商业上和国际竞争中贻误战机,最终落后于人。例如,“三网融合”喊了十几年,至今仍困难重重,其中电信/广电存在的利益冲突,体制分立是根源,使许多领先技术无法及时推广而丧失产业化良机。铁路与民航,煤炭与电力,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国有与民营之间的冲突也有类似原因。此外,节能环保产业的价格形成机制、创新药物的市场准入机制、卫星应用的军民结合和协调机制等也不够健全,都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瓶颈制约。

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都与当前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滞后密切相关。在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和政绩竞争环境仍未发生实质性转变的情况下,将会驱使各地方政府本能地选择要素投入式短平快总量增长模式而非科技进步后劲增强式渐进质量增长模式。因而经济工作重心明显地倾向于前者,表现为抓要素投入,规模扩张总量增长不遗余力,实实在在;抓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有气无力,虚张声势。规模扩张增长模式的偏好和大手笔投入带动的中间需求,又给资源和房地产产业等低技术产业带来了短期的繁荣,而简单低技术产业的过度繁荣发出错误的利益导向,本身就会抑制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如果简单低技术(如房地产)就能轻松获取暴利,谁还愿意去做那费力却获利缓慢的自主创新?房地产暴利的示范效应,吸引企业和资金趋之若鹜,一度使中国进入狂热的全民炒房时代。当普通百姓都把炒房赚钱视为真理的时候,比百姓更有经济头脑的企业大量进入房地产业及近年来央企争相当地王而非当创新尖兵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政绩竞争对经济总量扩张有短期的积极效果,但对科技进步和推动自主创新作用却是消极的,是产生发展思路误区,导致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和新兴产业市场化推广困难的重要原因!

三、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的基本思路

1、创新动力和能力是推动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内因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创新的研发能力是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这种能力主要来自研发主体的创新动力。用体制机制设计激活研发主体创新动力是政府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工作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