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海洋生物毒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二、海洋生物毒素的特点 (一)化学结构独特新颖
海洋生物多样性→化学结构远超细菌毒素和陆
生动植物的结构;
聚醚毒素:西加毒素、刺尾鱼毒素、岩沙海葵
毒素,海洋天然产物所特有。
海洋毒素的化学结构类型非常广泛。
17
18
(二)作用机理特殊
1、海洋毒素的作用机理
特异作用于神经和肌肉细胞,兴奋细胞膜上的关键靶
力,最后全身麻痹呈瘫痪状态,血压体温下降、死
亡。
29
四、作用机理
专一阻断细胞膜钠离子通道,阻碍神经传导。
初为知觉神经麻痹,继而运动神经麻痹,


同时引起外周血管扩张,使血压急剧下降 最后出现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麻痹
30
五、应用前景
生物医学研究试剂:钠通道探针。
新型镇痛剂:止痛药,且无成瘾性。
52
五、应用前景
CTX可作为研究兴奋细胞膜结构与功能及局部
麻醉药物作用机理的分子探针。
MTX是研究钙通道药理作用特异性的重要工具
药。
研究表明MTx
在体内及体外对某种肿瘤细胞有
明显抑制作用,毒性极为强烈。
53
第六节 短裸甲藻毒素
一、化学本质
1、BTX是由短裸甲藻产生的脂溶性的、梯型
稠环聚醚类化合物。
45
46
一、化学本质

聚醚类剧毒毒素。
1、西加毒素(CTX)
(1)化学性质


无色、耐热、极易被氧化的非结晶性物质
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
有机溶剂中。
(2)毒性
47
48
2、刺尾鱼毒素(Mnitotoxl,MTX) (1)化学性质 溶于水、甲醇、,不溶于氯仿、丙酮等
49
二、生物来源
如大田软海绵酸、鳍藻毒素。 2 、中性成分:聚醚内酯,如蛤毒素、扇贝毒 素、虾夷毒素。 3 、其它成分

具很强耐热性,一般烹调方法不能去除。
41
二、生物来源 最初从大田软海绵中分离而得出。 来源于形成赤潮的甲藻类,如渐尖鳍藻。
42
三、毒理与药理活性

强效细胞毒性化合物
1、毒理主要引起腹泻
百度文库
热无常、呕吐、腹泻、运动失常、瞳孔放大。 四、作用机理
与西加毒素类似,为Na离子激动剂; 特异结合钠通道的α蛋白Ⅳ亚基第Ⅴ个穿膜结构
域,引起钠大量内流。
57
第七节 芋螺毒素
芋螺(Conus)属腹足纲前腮亚纲芋
螺科,是一类肉食性软体动物,
约500多种,
主要分布在热带海洋的浅海水域,
少数在水深几十米至二百余米的
有毒鱼有:
①西加毒鱼类:400多种,日本鯷、白斑笛鲷等。
②有毒魨鱼类:包括海星东方魨、暗色东方魨。
③有毒软骨鱼类:鲨鱼、魟等
15
(三)海洋毒素的转移
1、毒素大多是低等植物和微生物产生,通过食
物链在动植物体内富集。
2、毒素在不同宿主间的转移过程中可能发生结
构改变,毒性不断增强。

河豚毒素:假单胞菌属的海洋细菌; 石房蛤毒素:有毒甲藻膝沟藻类 西加毒素:岗比毒甲藻
位,即神经受体或离子通道,从而影响与受体相关的一
系列细胞的调控活动;
具有广泛的神经系统活性、心血管系统活性和细胞活
性。
2、剧毒性海洋毒素尚无抗毒剂,难以防治。
19
20
(三)毒性强烈
对受体作用的高度选择性和亲和性,使其毒性
极为强烈。
河豚毒素:8.7μg/kg,毒性比氰化钠(I级剧毒
品)强1000倍;

触手有毒
9
海绵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
1、多炔:普通多炔、羟基多炔、多炔酸盐及
衍生物
10
2、肽类 3、萜类 4、生物碱 5、脂肪酸 6、其它: 甾体、聚酮
11
2、有毒腔肠动物:
①腔肠动物
刺胞动物,较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共1万多种,有毒种约70种。
②有毒腔肠动物:多孔水螅、方水母、岩沙海葵、 角孔珊瑚等,
第八章 海洋生物毒素
1
第一节 概述
一、海洋生物毒素的起源与转移 1、海洋生物毒素:海洋生物中天然存在的、具 有强烈毒性的化学物质。
海洋生物为适应特殊的海洋环境、在长期的生
长繁衍和生存竞争中形成的。
在生物体自身的化学防御和进攻机制方面具有
重要的作用。
2
2、分类 ①根据起源 内源性:生产于生物体自身,为其自身的代谢 产物; 外源性:非自身产生,来自于海洋中与其共生 的其他生物,或由环境中少量毒素经海洋食物链 浓缩富集而来。 ②根据产生毒素的生物体分 动物毒素:鱼、贝 植物毒素:藻类 微生物毒素:海洋细菌
提取的毒素,故亦称为石房蛤毒素或贻贝毒素
(Mytilotoxin)。
产生于膝沟藻(赤潮时) 消化腺毒素最高
35
36
三、毒理与药理活性
0.5mg即可使人毙命,其毒力与神经毒气沙林相同. STX在国际条约中已被列为化学武器。 该类毒素引起的中毒,具有神经麻痹特点,故称
为麻痹性贝类中毒。
数分钟至20min即可出现症状 麻痹为主:麻木、呕吐、呼吸麻痹、死亡。
54
二、生物来源 赤潮的主要藻类:短裸甲藻。 是赤潮的最主要浮游生物之一。
55
1971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爆发的赤潮灾难, 导致每天上百吨鱼贝类死亡,
人、畜因吸入有毒的气雾而引起严重的毒害。
56
三、毒理与药理活性
又称为神经贝类毒素,具有神经毒作用,
胃肠道系统、神经系统症状:四肢刺痛、身体冷
2、其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
肠道刺激症状。
3、特点是潜伏期短:<30min或14h,48h内可恢
复健康。
43
四、作用机理 1、DSP的毒性机制主要在于其活性成分OA 2、OA是蛋白磷酸酶1和蛋白磷酸酶2A的抑制剂: 有致泻、抑制肿瘤的生物活性基础 3、潜在的肿瘤抑制因子
4、诱导大鼠小肠液过量分泌;


岗比毒甲藻
该藻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表面,
为植食性鱼类的重要饵料。

通过食物链,西加鱼毒素由岗比毒甲藻传递于 西加鱼类,经毒化蓄积而食物中毒。
50
三、毒理与药理活性 1、西加鱼毒引起人体中毒的临床症状


始于胃肠炎;
后出现心血管症状和神经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典型窦性心律过缓 节律失常

具有许多触手环绕于口周围,有刺细胞; 毒液存在于刺细胞内。
12
3、有毒软体动物:
①软体动物
构成对人类有直接危害的一大类有毒海洋动物。 10万余种,有毒种类约100种;
②有毒软体动物:节香螺、加州海兔、仙女蛤、从 商乌贼等等。

其毒素来源:甲藻类赤潮生物 通过食物链富集,而非自身产生; 中间的传播媒介。
深水区。
58
59
二、化学本质 1、化学结构 强碱性低分子肽类毒素 有4种亚型:α、μ、δ、ω 2、芋螺毒液功能和机理 有毒芋螺以刺、螯补货食物,释放神经麻痹性 毒素,使被毒动物中毒失去活动能力; 也可通过螯刺,刺伤与其接触的人类,造成局 部皮肤损伤,毒素吸收后导致全身中毒,甚至 有生命危险; 误食或吃法不当而引起全身中毒。
化,或产生中毒,甚至死亡。
7
2、根据毒素对人类引发的中毒症状和藻源来进行分类, 常见的藻毒素可分为:
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 shellfish poisoning,DSP)、 shellfish poisoning,ASP)、 poisoning,NSP)。


家庭烹调、盐腌、紫外线和太阳光照射,均不能使其破 坏。 只在强酸、强碱条件下不稳定,会发生降解,失去毒性。
26
二、生物来源与分布
1、来源
最早发现于鲀毒鱼类的内脏中
其他海洋生物中也有该种毒素
最初起源是假单胞菌属的细菌
27
2、分布(东方鲀)
近海食肉性底层鱼类 分布不均;卵巢、精巢、肝脏>胃肠道、血液、
13
4、有毒棘皮动物: ①棘皮动物 因其皮肤表面通常有保护性的突出刺而得名。 约6000种,有毒种类约20余种;
②有毒棘皮动物:长刺海星、刺冠海胆、白斑海 参、日本刺参等。 有腺体分泌毒素;

通过摄食而中毒或被其毒螯刺伤而引起中毒性 损伤。
14
5、有毒鱼类:
是海洋中的高等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2万多种,有毒鱼类众多
使离子通道转为开放状态, 增强阳离子的通透性; 使Na、Ca流入细胞,K流出细胞。导致细胞膜
去极化作用,激发一系列药理学和毒理学作用,
有望成为研究细胞膜的一种新型工具药。新型
心血管药。
25
第二节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
一、化学本质 无色无味无臭的针状结晶化合物 化学性质稳定
37
四、作用机理

STX其活性部位与可兴奋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Na+ 通道位点1的氨基酸残基高亲和性,通过选择性阻 断Na+内流,阻碍动作电位的形成而起抑制作用。 与河豚毒素累似

38
五、应用前景
麻醉药:强局麻作用,有望开发为局麻药物 降压药:
(1)强降压作用,2-3μg/kg可降低狗、猫正常动 脉血压的2/3。
51
2、消化系统症状

3、心血管系统症状

四、作用机理
1、西加毒素是电压依赖性Na通道激动剂,可
增加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产生强去极化,
使神经细胞肌肉兴奋性传导改变。

可被河豚毒素拮抗;
2、刺尾鱼毒素是电压依赖性Ca离子通道激动 剂,可增加细胞膜对Ca2 的通透性。

可致骨骼肌、平滑肌、心肌钙依赖性收缩。
5、直接刺激平滑肌,引起兔和鼠的平滑肌收缩。
44
第五节 西加鱼毒素

西加鱼毒素(Ciguatera Fish Poisoning,CFP),又 称雪卡鱼毒素。

是一种危害性较为严重的赤潮藻毒素。 最初从西加鱼分离提出而得名。 种类:西加鱼毒、岗比毒素、刺尾鱼毒素、鹦 嘴鱼毒素、西加特林毒素
3
(一)海洋产毒植物: 多为藻类(3万种)。 短裸甲藻、链膝沟藻,
4

岗比毒甲藻、渐尖鳍藻。
5
6
1、有毒藻类能制造或生产许多重要的海洋生物 毒素类活性物质。
通过海洋食物链,经藻类、贝类或鱼类等中间
传递链进行富集,从而引起人类中毒。
赤潮期间,藻类毒素被直接释放于
水体中,使鱼贝类等海洋生物被毒
西加毒素:0.45
μg/kg, μg/kg,与已知毒性最大的天
21
刺尾鱼毒素:0.13
然肉毒杆菌毒素相比只低25倍。
22
三、海洋生物毒素的开发利用前景

结构独特而新颖,活性强而广泛,主要作 用于Na、K、Ca等离子通道;

防治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抗肿瘤、 抗病毒的临床药物或重要导向化合物;

为药物分子设计提供有价值的结构骨架;
为发现药物新作用靶位发挥特殊作用。
23
1、河豚毒素
钠通道阻滞剂,可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 最初用于治疗麻风患者的神经痛。
替代吗啡、杜冷丁等治疗神经痛;
比吗啡止痛效果强3000倍,且无成瘾性,可开
发作为新型镇痛剂,用于缓解晚期癌症病人的
痛苦。
24
2、岩沙海葵毒素
鳃、肾>肌肉
去内脏,新鲜洗净河豚鱼肉,一般不含毒素 河豚死后,其内脏毒素流入体液,并渗入肌肉,
使肌肉染毒而不能食用。
“食河豚而百无味。 ”—苏东坡 “养殖(控毒)河豚鱼烹调合格证”
28
三、毒理与药理活性
神经毒素,使人神经麻痹,导致死亡 中毒特点:食后10min-3h即发病;初期恶心、呕
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口唇、舌尖及手指末端刺 疼发麻,随后感觉消失、四肢肌肉麻痹失去运动能
1、剧毒的含氮杂环化合物,按结构分为
①氨甲酰基类:包括石房蛤毒素、膝沟藻毒素等。
②氨甲酰基-N-磺基类毒素:原膝沟藻毒素;由于
具有连个胍基,也常归类于胍胺类毒素。
33
2、石房蛤毒素 化学性质:白色溶于水 耐热性 耐酸 碱性条件下不稳定等 普通烹调方式不能使其破坏
34
二、生物来源
石房蛤毒素:是从阿拉斯加石房蛤和加州贻贝中
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记忆丧失性贝毒(amnesic
神经性贝毒(neurotoxicshellfish
8
(二)海洋产毒动物: 1、有毒海绵动物: ①海绵
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通过体壁小孔的水流而摄入微
生物和有机物等食物维持生存。
成为其获得生物活性物质的丰富来源。
②有毒海绵:10余种,鞘美丽海绵、细芽海绵、倔海绵、 绿蜂海绵等等。
降压药:独特的快速降压效果→高血压危相
病人;
抗心律失常药 麻醉药
31
第三节 麻痹性贝类毒素
引起贝类中毒的因素包括:
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神经性
贝类毒素、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等。
赤潮毒藻产生,能引发赤潮的海洋藻类有
260多种,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
去除内脏食用
32
一、化学本质
(2)剂量<1.5 μg/kg,舒张血管、肌肉而达到降
压的目的。
39
第四节 腹泻性贝类毒素
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s,
DSP)是海洋中藻类或微生物产生的一类脂溶
性次生代谢产物.
40
一、化学本质
含多种有毒成分
1、酸性成分:软海绵酸(OA)及其天然衍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