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与FDI关系

跨国公司与FDI关系
跨国公司与FDI关系

跨国公司与FDI的关系

整理人:张星蒙宋倩

小组成员:宋倩何赛男

熊楠张星蒙

一、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大大发展起来。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跨国公司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有所发展。美国跨国公司的数目、规模、国外生产和销售额均居世界之首。20世纪以来,跨国公司继续崛起,而美国跨国公司的地位相对受到削弱;在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登上了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的舞台,并取得一定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一个新高度。目前,跨国公司的发展开始呈现一些新动态。大型跨国公司在国际投资中继续占主导地位,呈现出战略联盟的趋势,企业兼并收购成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重要内涵。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约有16000多家企业被兼并,其中80%以上进入跨国公司行列。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1987年到2007年间,全球跨国并购投资占全球FDI 的比重与中国并购投资占中国FDI比重的对比。

二、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的关系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TNC)是一种在多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全球性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企

业组织。国际直接投资,又称海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是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权、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

跨国公司作为最重要的国际投资的主体,是国际直接投资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目前,全球FDI流量的90%以上来自跨国公司,FDI已成为跨国公司实施其经营战略的至为重要的手段。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跨国公司母公司约有37000家,其海外的分子机构约有170000家,而到21世纪初,世界跨国公司母公司达到63000家左右,其海外分子机构达到690000家左右。下图是2000年不同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和外国子公司的数目

表:不同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和外国子公司的数目(2000年)

国家和地区以该国或地区为基地的母公司

数设在该国或该地区的外国子公司数

发达国家和地区48 791 94 269 西欧37 580 61 590

北美 5 109 23 665 其他发达国家 6 102 9 010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2 518 355 324 非洲167 3 669 拉美和加勒比 2 019 24 345 亚洲10 332 327 310 太平洋国家- 552

中东欧国家 2 150 239 927 世界63 459 689 520

资料来源:联合国跨国公司与投资《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版

UNCTAD《世界投资报告,2001》公布的数据显示,约有6.3万家母公司和69万家子公司参与国际直接投资。《世界投资报告,2013》国有跨国企业的数量从2010年的650家增加到2012年的845家,其对外直接投资达1450亿美元,几乎达到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11%。

FDI是跨国公司经营跨国化的基本手段。FDI有多种具体形式,包括在东道国开班独资、合资与合作经营,或购买、兼并现有企业等。FDI历来是跨国公司对外扩张、实现经营跨国化的基本手段.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

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并对其加以控制,实现跨国公司的经营目标服务。2012年,国际直接投资存量增长了

9%,达到23万亿美元。跨国公司的外国子公司创造的销售额达26万亿美元(其中7.5万亿为出口额),较2011年增长了7.4%。2012年,子公司贡献的附加值达6.6万亿美元,增长了5.5%,高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2.3%的增幅。

三案例分析

3.1星巴克的国际直接投资

3.1.1星巴克简介及其发展

星巴克(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立时,星巴克仅仅是西雅图派克市场(Pike Place Market)销售较高质量烘焙咖啡的单体店。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咖啡烘焙和零售商,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13,000间分店,遍布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区。

1995年,在美国拥有700家店的星巴克开始走出国门。它的第一个目标市场是日本。星巴克在北美地区不愿意采取特许经营的战略,因此所有的公司都归公司所有,但星巴克一开始就决定在日本允许按其经营模式实行特许经营。然后公司也意识到仅仅依靠特许经营协议并不能使自己活得控制权,以保证日本的加盟店严格地按照星巴克的成功模式运作。因此,公司与当地一家零售商——Sazaby公司建立了合资公司。两家公司在该合资公司——日本星巴克咖啡公司各持有50%的股权。星巴克最初在该合资公司投入了1000万美元。这是第一个直接国际投资项目。合资公司获得了特权经营权,负责在日本推广星巴克咖啡屋。

在日本之后,公司着手大规模发展对外直接投资。1998年,公司出资8400万元收购了西雅图咖啡公司,这是英国的一家拥有60家零售店的连锁店。一对美国夫妇当时在西雅图创设西雅图咖啡公司是为了在英国建立类似星巴克连锁店。

3.1.2星巴克的全球扩张战略

1992 年,星巴克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在强大资本的支持下,星巴克开始在全球快速扩张势力。1996 年正式跨入国际市场,它的第一站设在日本,在东京银座开了第一家海外咖啡店,于1999年进入中国大陆和台湾。2003 年 2 月份,在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全美10 家最受尊敬的公司中,星巴克位列第九。2004 年,星巴克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更加庞大的发展计划:在3-5 年内,在美国本土市场和海外各开设约 1.5 万家店面。

3.1.3星巴克的战略重塑

2007 年星巴克市价萎缩了将近一半,从年初的35 美元下降到了18 美元,

很多投资者对星巴克失去了信心。针对这次危机,2008 年12 月星巴克在西雅图召开了两年一度的分析师会议,重点分析了当前国内外金融形势,制定了一系列的重组和改革的方案,希望2009 年可以结束加速扩张几年来门店经营品质不佳的状况。星巴克从2006 年开始了自己的扩张步伐,在美国本土迅速增加了810 家直营店和733 家加盟店,同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40%和23%。2007 年度星巴克更是加速了品牌的扩张步伐,在全球市场上新开门店数达到2571家,平均每天有7-8 家门店开业。

下面我们分两个阶段做出了星巴克在进行FDI前与后门店数量的变动图(图1、图2)。可以清楚地看到从1992年星巴克上市之后,其门店数直线上升,1996年星巴克进军亚洲市场进行FDI活动,门店数更是一路攀升。由于2008年收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星巴克放缓了扩张步伐,正如图2中所显示新增门店数在减少,但总门店数保持稳定。图3是星巴克净收益变化图,1996年后收益稳步上升,这与星巴克在国际市场上的投资活动是紧密相关的。

图1:进行FDI前的星巴克门店数量变动图

进行FDI前的星巴克门店数量变动图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

全世界范围内门店数总年内新开门店数

图2:进行FDI 后的星巴克门店数量变动图

图3:星巴克净收益

3.2 TCL 集团的跨国投资之路

3.2.1TCL 集团简介与发展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大型电子信息企业,拥有多媒体电子、通讯、家用电器、数码电子、电气和部件(除整机外的零部件)六大产业,从事彩电、DVD 、显示器、空调、冰箱、洗衣机、移动电话、电脑及零部件等产品

0.465

0.698

0.975

1.309

1.68

2.2

2.6

3.3

4.1

5.3

6.4

7.8

9.4

10.4

9.8

10.7

11.7

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星巴克净收益

星巴克净收益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进行FDI 以后星巴克门店数量变动图

总点数

新增店数

的的研产销和服务工作。

TCL从1998年开始拓展国际市场,经过几年发展,集团在香港、越南、德国、美国、俄罗斯、印度、菲律宾、印尼、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开设了营业机构和现代化的制造基地。目前,TCL在海外已拥有1.5亿消费者,产品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2002年TCL收购施耐德、2003年收购美国高威达、2004年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并与东芝、松下、爱立信、飞利浦、三洋等国际知名品牌进行技术开发、生产制造、渠道分销元器件采购等方面的全球性合作,TCL 的海外业务越来越大。

3.2.2征战越南

TCL越南有限公司于1999年6月1日开始筹建,1999年10月29日获得营业执照,同年底完成生产工厂的更新改造,于1999年12月开始正式营运,是一家100%的中资企业。2000年是TCL越南有限公司正式运营的第一年,全年共销售彩电21000台,市场占有率达到4%,并实现盈利13万美元;2001年,全年共销售彩电50000台,VCD、DVD销售22000台,平均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3%和14.6%;2002年全年共销售彩电近100000台,VCD、DVD销售31000台,销售额近2000万美元,平均市场占有率分别达17%和13%,特别是彩电项目市场占有率进入越南市场前三位(依次是LG、AMSUNG、TCL)。

3.2.3进军欧洲市场

2002年,TCL集团以820万欧元收购德国“百年老店”施耐德公司,包括施耐德品牌,成立了新的德国施耐德电子有限公司。

2003年11月4日,TCL与法国汤姆逊公司在广州签订协议草案,重组双方的彩电业务,组件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企业——TCL汤姆逊电子公司。这也是我国家电企业首次重组世界500强公司的主流业务。

简而言之,TCL集团1998年开始走上对外直接投资的道路,从此公司海外业务越来越广阔,公司蓬勃发展。

3.3沃尔玛的崛起之路

3.3.1沃尔玛简介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沃尔玛由山姆·沃尔顿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的罗杰斯城建立。在《福布斯》评出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沃尔玛连续多年占据世界第一。据统计,全球各地每一秒钟便有330人光临沃尔玛,沃尔玛2010年全球销售额高达4218.49亿美元,几乎和中国台湾的GDP差不多,比世界500强第二名的壳牌石油多436.97亿美元,相当于多

出了一个英特尔公司。

3.3.2沃尔玛发展历程

纵观沃尔玛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小镇起家(1940-1962年)

区域争霸

(1962-1980年)

美国第一

(1981-1990年)

世界最大

(1991年至今)

1940年山姆·沃尔顿开始零售业生涯1945年山姆拥有第一家杂货店

1951年山姆在本顿维尔东山再起

20世纪50年代美国折扣百货业开始发展1962年沃尔玛诞生

20世纪60年代行业

竞争激烈,夹缝中求

70年代中期行业危

机,逆市夸张

1972年公司上市

1980年,营业额突

破10亿美元,区域第

80年代美国零售业

竞争激烈,沃尔玛收

购扩张

1983年第一次并

购,之后通过并购进

军全国

1990年成为第一大

零售商

1991年进入墨西

哥,开始国际化历程

2006年从德国和韩

国撤出

2002年起连续雄踞

《财富》世界500强

首位,仅2009年屈居

壳牌和埃克森美孚之

3.3.3沃尔玛的海外扩张

目前,沃尔玛在全球15个国家开设了8445家门店,其中美国4364家,在墨西哥、加拿大、巴西、阿根廷、中国、英国、日本、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智利、印度等国开设了4081家商场。1996年4月20日,沃尔玛在中国的第一家购物广场在深圳开张,迈开了其在中国经营的第一步。目前,沃尔玛在中国共有284家门店,其中沃尔玛购物广场172家,山姆会员商店4家,沃尔玛社区店2家,惠选商店2家。而在大本营的美国,有沃尔玛商店804家,沃尔玛购物广场2767家,山姆会员商店605家,沃尔玛社区店182家。2008年营业收入是1968年营业收入的18776倍,具体见下表:

年份营业收入(亿美元)利润(亿美元)门店数

1968 2137 61 27

1978 90030 2945 229

1988 2064900 83722 1364

1998 13052200 439700 3591

2008 40124400 134**** ****

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沃尔玛随着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在世界各地展开,海外门店数不断增加,营业收入及利润均大幅上涨,60年时间内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公司。

综上所述,作为国际投资的主体,跨国公司承担着国际直接投资活动,通过FDI这一基本手段,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者分支机构,实施对外扩张、实现跨国经营。由此争夺国际市场,夺取国外资源,获得高额利润。

参考文献

1.Charles W.L Hill. Global Business Today[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211-212

2.李尔华.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

出版社,2005:1-5,24-27

3.杨大楷.国际投资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5,13,87

4.UNCTAD《世界投资报告,2000,2001,2003》

5.彭剑锋.从乡村小店到世界零售巨头——全方位剖析沃尔玛,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2010

6.关雪凌,罗来军等.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16-18

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中国跨国公司竞争力不断增强。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现代科技的进步,极大地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为中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FDI)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内外各种因素共同刺激了中国FDI的快速增长,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相对落后,中国FDI的区位分布过于集中于一些国家或地区,总体投资效率较低,甚至造成了资本的严重损失。因此,如何优化中国跨国公司FDI区位分布、提高FDI投资效率就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从中国跨国公司FDI的区位分布特点出发,深入分析了中国跨国公司FDI区位选择的主要问题,基于国内外环境、投资主体、产业结构、国内外区域优势等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优化中国跨国公司FDI的区位分布和提高投资效率的对策和建议。首先,本研究从FDI 区位分布角度对中国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从总体来看,中国跨国公司FDI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虚假投资过多,真实投资较少。FDI的产业结构也偏离中国真正的比较优势,对商务服务业和资源产业投资过多,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投资过少。同时,FDI区位分布也过于集中于极少数国家或地区,对发达地区的投资比例过高,对周边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比例过低,偏离发展中国家的常规。但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国内市场化、私营化的不断深入,中国FDI区位分布将逐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趋近。从区域角度看,国内来源地区域

经济的变迁直接影响到中国跨国公司FDI的投资主体、投资结构、区位选择以及投资效率,国内区域经济的变化对国外投资区位的选择有直接影响。同时,国外投资地的政治、社会经济发展和变化都对FDI 区位选择有重要影响。随着区域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发展模式转变的持续深入,中国跨国公司FDI的区位分布将逐步发生改变。其次,本研究强调了制度依赖对中国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中国跨国公司FDI中存在着各种扭曲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体制的不完善,贫富差距过大造成国内社会风险的剧增,法制不完善导致私人财产缺乏保障,其导致大量资本流失;歧视性的投资、市场准入、融资政策,过高的税费负担,其导致大量资本的制度逃逸,最终也形成巨额的虚假投资;而政府的过度干预,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国有企业产权问题的长期悬置以及垄断的普遍存在都导致劣胜优汰,使企业缺乏竞争力,产业结构不合理,助长虚假投资。由于国有企业主导的中国FDI特殊的产权结构、激励机制和软约束机制,其导致投资决策的盲目性、投资行业的扭曲和投资区位的不合理,降低投资效率。因此,改善中国跨国公司FDI区位布局,制度优化是其关键。再次,在对邓宁理论进行拓展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FDI区位选择规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以及FDI国际环境的复杂化,宏观的制度与文化因素已成为FDI的重要影响因素。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成为企业FDI的条件,比较优势和技术开发的比较成本优势也成为发展中国家FDI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投资动因、投资目标与区位优势相互结合,形成了各种FDI区位选择模式。对于发

第六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六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1.何谓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有哪些类型?其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从一国角度出发,国际直接投资也被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或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 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划分,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不同的类型或形式: (1)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形式。独资经营是指完全由外商出资并独立经营的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合资经营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共同商定各自在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并根据东道国的法律,通过签订合同举办合营企业,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一种投资方式,这也是在国际直接投资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合作经营与合作开发都是以签订合同或协议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合作经营企业一般不以股份确定产权,不按股权比例分配收益,而是根据合同规定投资方式和投资比例分配收益并承担风险。当然,合作经营企业本身是一个统一的经营实体,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合作开发则通常是由拥有特定资源的国家,通过招标方式与外国投资者签订合作开发协定或合同,并联合组成开发公司对东道国资源进行开发。 (2)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的方式,也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和非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按照这一标准,独资经营属于全部股权参与式投资;合资经营属于部分股权参与式投资;而投资者没有在东道国企业中参与股份,以其他一些形式如许可证合同、管理合约、销售协议等进行的直接投资,均属于非股权参与式的直接投资。 (3)按照投资者是否建立新企业,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创建新企业与控制现有国外企业两类。一国投资者到国外单独或合作创办新的企业,或者组建新的子公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均属于前一种形式;而通过收购国外公司或与国外公司合并以获得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权,则属于后一种形式。 (4)按照投资主体与其投资企业之间国际分工的方式,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水平型投资、垂直型投资和混合型投资。水平型直接投资也称为横向型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建立与国内生产和经营方向基本一致的子公司或其他企业。这类子公司和其他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生产和销售,与母公司或国内企业保持水平分工关系。垂直型直接投资也称为纵向型直接投资,一般指一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到国外建立子公司或附属机构,这些国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与母公司之间实行纵向专业化分工协作。混合型投资则是一种水平型和垂直型相结合的直接投资方式。一般来说,目前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并不单纯是水平型投资或垂直型投资,而是两者兼有,进行混合型投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划分国际直接投资类型的方法,即按照投资主体的性质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私人直接投资和国家直接投资,二者有时也被分别称为民间直接投资和官方直接投资。 2.战后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其最根本的原因可以从国际资本流动本身的规律来考察。一般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世界市场的成熟而从流通领域逐步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的。这一发展规律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直接投资不断扩大的趋势。但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势头如此迅猛,还有其他许多因素的作用。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包括以下

第六章-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第六章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跨国公司概述 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来自2008年9月24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08年世界投资报告》) 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8000亿美元,存量15万亿美元,跨国公司海外机构达到79万家,吸纳就业人数8200万,销售额31万亿美元。 一、跨国公司形成与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跨国公司的历史悠久,如果把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看作跨国公司的先驱的话,那么从1600年起,它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关于跨国公司的概念,最早是在1960年4月由里恩索尔在卡奈基工业学院创立10周年纪念会上第一次提出的。随后,在西方国家的报刊上经常出现多国公司、宇宙公司、国际公司等,直到1974年,由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作出决定,统一使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关于它的含义,各个国家分别从结构标准、营业实绩标准、行为标准等标准和尺度出发,给跨国公司下了多个定义,互不统一。1986年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United Nations Code of Conduct o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对跨国公司做了如下定义:“本守则中使用的跨国公司一词系指在两国或更多国家之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实体,不论此等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使企业部协调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得以实现;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实体的活动施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跨国公司是指发达国家的私营垄断企业,它们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 2.要素。 (1)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经营领域如何。 (2)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的对策和共同的战略。 (3)各构成实体通过股权或其它方式形成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二)跨国公司的特征 跨国公司一般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规模庞大,实力雄厚,从事国际化经营。如通用汽车、福特、富士宝洁等大型综合性跨国公司 2.重视研究与开发。 3.实行全球战略和集中管理 (跨国经营的主要方式是商品贸易、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 4.公司部实现“一体化” 5.生产专业化和产品多样化并行 6.股权关系复杂 (三)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特点

结合中国实例,分析跨国公司跨国投资区位选择特点 一、宏观上看有以下几点: 1、在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中,不同部门具有较大差异。公司总部、区域总部、研究与开发机构、生产经营机构有着不同的区位需求条件 公司总部是整个公司的中心,其功能是制定影响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最为重要的权力之一是资金控制,还代表公司与其他公司进行高层协商、谈判、与政府部门交涉、与金融市场接触。所以,公司总部对区位条件的要求包括:便利的交通运输、及时的信息获取、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根据这些条件,公司总部应趋于选择主要大都市。随着公司地理扩张及其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公司总部的区位也会发生变化。 公司研究与开发(R&D)对公司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司间的竞争,在某种意思上就是技术水平的竞争。公司R&D区位应该趋于大都市区和科研机构集中区。 公司生产单位区位特征,不同生产活动具有不同的区位条件要求,同一生产部门的公司,由于生产技术和组织方式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区位格局。例如,迪肯从一般工业公司总体生产组织的角度,抽象出四种生产单位区位格局特征:全球集中生产型;市场生产型;专业化生产型和跨国一体化生产型。 2、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北上行为反映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区位要素需求的升级, 因为: 第一, 我国加入 WTO 后,全国范围利用外资政策逐步正走向均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传统优惠政策效应正在消失而与此同时该地区土地、劳动力成本等基本要素价格不断上升加上高素质人才的相对匮乏,跨国公司在该区域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不断消失。 第二,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为提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交通运输设施等高级要素再加上厚实的产业科研基础,良好的劳动力素质,巨大的市场潜力等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 500 强跨国公司的投资。 第三, 以北京、天津为依托的环渤海经济区主要以高质量的研发力量, 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2008奥运经济的辐射等要素吸引了跨国公司的投资。由此可以看到跨国公司对投资区位要素的需求已从低级转向高级、静态转向动态。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 第一章和第二章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 主讲教师:周宏燕 第一章绪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1、跨国公司迅猛增长且对世界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 (一)跨国公司迅猛增长 ?技术进步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战后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带动了各种形式的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金融市场的崛起和迅速发展,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广阔的资金来源。 (二)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 ☆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打造了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和全球网络组织,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力量,并且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和市场竞争范式。 ☆跨国公司推动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2、中国:世界上利用外资的第一大发展中国家 3、有助于我们解答更多的现实问题 二、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是研究跨国公司在国际间的运动过程及其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三、怎样学好这门课程? 推荐网址: ?商务部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d0664681.html, (Ministry of Commer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国投资指南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0664681.html, 中国外资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0664681.html, 第二章跨国公司概述 第一节跨国公司的界定 一、“跨国公司” 名称的由来 跨国公司这一名称,最早是由D·E莱利索尔提出的。1960年,莱利索尔在卡里什工程学院的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跨国公司”这一概念,3年后《商业周刊》发表了题为《特别报道:跨国公司》的文章对此加以介绍。从此以后,有关跨国公司的论文和著作逐渐增多,跨国公司这一名称也逐渐在社会各界流行起来。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TNC 跨国企业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 TNE 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NC 多国企业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MNE 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国际企业International Business 世界公司World Enterprise 全球公司Global Enterprise 宇宙公司Cosmocorp 无国籍公司Stateless Enterprise 无国界公司Borderless Enterprise

第五章 跨国公司区位选择概要

第五章跨国公司区位选择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是多区位公司的一种特殊类型,较为普遍的跨国公司的定义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第一节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外商直接投资(FDI)涉及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跨国投资?2、选择在何国家投资?3、选择在何地点建立机构?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有关理论 (一)产品周期理论(R Vernon) 其中心在于产品从其进入市场开始,大致经历了由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组成的生命周期。新产品阶段是产品开发与投产的最初阶段,需要通过国内市场以了解对产品的不同要求,并加以改进。所以,这一阶段市场过程中投入最多的是技术知识和熟练劳动,产品的技术密集度较高。成熟阶段的产品出口量大增,并开始被国外厂商模仿或引进先进技术从事生产,这时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本与非熟练劳动,产品由知识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转化。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后,产品及其生产技术已经定型,资本与非技术型熟练劳动成为产品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因而生产区位向低成本地区转移。这就是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由于企业为了顺应产品周期的变化,以避免某些产品生产上的比较劣势,从而引发产业结构的区域性转型。 (二)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 其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以扩张边际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导向顺贸易的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即从投资国趋于劣势的边际产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被投资国廉价生产并向本国进口是有利的。

(三)折衷理论(J.H.Dunning )(Compromise Theory ) 与其他国际商务相比,对于具有对外直接投资能力的国家或公司必须具备一些特定优势,这些特定优势即是的折衷理论中所论述的所有权优势、内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种优势(OLI )。 1、所有权优势(Owner Advantage )是指企业在资产和所有权方面所获得的为其他企业所不拥有的优势,包括产品、技术、商标、组织管理技能等。所有权优势的大小决定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能力。 2、内部化优势(Interior Advantage )是指企业通过将其资产的内部化使用所能带来的优势,它的大小决定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范围。 3、区位优势(Location Advantage )是指企业在国外投资的区位选择权优势,它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优势来源于受资国的需求拉力,包括该国的丰富资源、市场潜力和各种优惠政策等,间接优势则来源于企业所在国各种因素对企业所造成的无形推力,包括生产成本上升、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等。 前两项优势条件是投资者自身所要具备的、优于其他竞争者的能力,而区位优势则是影响产业结构在区域间转移的选择方向。对于缺乏区位优势的企业,就会选择出口的经营方式而不是对外投资。因为,市场和成本是企业行为的主导,对于出口经营而言,虽然固定成本低,但可变成本将因国际运费和关税的影响而不断增加。因而,具有一定优势能力的跨国企业都要经历从商贸出口向对外投资的转移过程(图 4.1)。 图1 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成本曲线 (参照:Buckley ,1995,p.491) 赫斯(Hirsch )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起建成本即等于生产技术转化成本,而技术转化成本依照弗农的生产周期理论是与生产的标准化程度相关的。标准化程度反映生0 成本 C(q)

国际金融学陈雨露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作业 1.为什么需要进行汇率预测模型的检验?常用的检验方法有哪些? 答:无论是运用基础因素分析法还是市场分析法,由于这些方法自身的局限性,得到的预测结果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实际值。偏差越大意味着预测的准确性越差,预测的结果有效性越低。为了确保预测的准确性,以便为外汇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必须对所采用的汇率预测方法或者预测模型进行检验,选择偏差最小的预测方法,采用预测效果最佳的模型。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基础因素预测法和市场预测法。 2.你如何看待汇率预测出现的误差问题?如何调整预测的系统偏差? 答: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建立的模型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不同的模型预测误差大小也不相同。除了运用散点图直观地粗略地判断预测模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误差的方法来度量,比较模型的预测误差。一般情况下,置信度为95%就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要求不那么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90%的置信度也是可以接受的。 调整步骤:(1)用预测模型求得一组预测值(2)计算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并进行参数检验(3)计算具体的系数偏差(4)根据预测的系统偏差进行预测值调整。 3.币值变化和货币相关关系给涉外企业会带来哪些交易风险? 答:(1)本国货币升值带来的经济风险:①对跨国公司本币流入类业务的影响。本国货币升值可能导致跨国公司在本国的销售收入减少,以本币标价的出口现金流入量可能减少,以外币标价的出口也可能出现现金流入量减少,②对跨国公司本币流出类业务的影响。本币升值给跨国公司的现金流出类业务带来的经济风险正好与现金流入类业务相反,会同时导致跨国公司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的减少。 (2)本国货币贬值带来的经济风险:①对跨国公司本币流入类业务的影响。由于本币贬值,从外国进口的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使跨国公司在本国市场的竞争力增强,以本币标价的出口现金流入量增加,以外币标价的出口本币现金流入量增加,②对跨国公司本币流出类业务的影响。以本币标价的进口现金流出量不会直接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然而以外币标价的进口成本会增加,外币融资利息支出的本币成本也会增加,总之本币贬值导致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同时增加。 (3)币值变化带来交易风险:不同货币具有不同的内在稳定性,由于外币的波动性常常因时而异,这给跨国公司预测汇率可能范围带来一定的技术难度。把外币前一期的波动性作为指示器或者参照标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跨国公司预测的货币在未来时期的波动性很可能偏离实际波动水平。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6章跨国公司区位

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 第一节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目前运用最广泛的是联合国对跨国公司的定义: 1986年联合国制订的《跨国公司行为守则》指出:“本守则中使用跨国公司一词系指在两国或更多国家之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实体,不论此等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以上的决策中心使企业内部协调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得以实现;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实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本书的定义:“较为普遍的跨国公司定义,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一、跨国直接投资原因 (一) 产品周期理论(弗农于1960’s提出,主要用于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 1、产品周期发展的三个阶段(P.140图6-1) (1)新产品阶段: 新产品开发和生产需要的条件: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 新产品发明和生产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的都市中心。 (2)成熟产品阶段: 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企业更多地关注成本。当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大于在当地直接生产的平均生产成本时,企业会选择直接投资。 由于在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3)标准化产品阶段: 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 区位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初始发明此产品的国家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2.产品周期理论的评述 该理论是在综合考虑科斯的内部交易理论和区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较好解释了战后初期美国在欧洲的投资扩展,但不能很好地解释企业的全球化战略行为。

跨国公司概述

第一章跨国公司概述 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跨国公司的定义与划分标准 2、掌握跨国公司的特征 3、了解跨国公司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第一节跨国公司的含义与特征 跨国公司是现今世界经济中的一股特殊的经济力量,是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由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塑造出来的企业跨国化经营的典范。它的经营活动跨越国界,它的影响力遍及全球。跨国公司使传统的以国内生产、对外交换的贸易导向型国际分工向以国际生产、跨国经营为特征的投资导向型国际分工转移。跨国公司的演变与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与划分标准 (一)跨国公司名称的由来 跨国公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企业的组织形式。随着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974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组织一个专家小组,对跨国公司的性质和活动以及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联合国一致同意建立一个政府间的跨国公司委员会和跨国公司中心(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简称UNCTC)。此后,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简称TNCs)成为联合国文件的统一名称。目前,联合国跨国公司的工作由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UNCTAD)主持。 在世界经济文献的资料中,有关跨国公司名称出现频率最高的有:“跨国公司”、“国际公司”、“多国企业”和“国际企业”等。这些名称其内涵往往有所不同。跨国公司与国际公司的概念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跨国公司强调其国际性和多国性。国际性(Internationality)是指在国与国之间开展业务活动;多国性(Multinationality)是指在许多不同的国家开展业务活动。而国际公司仅仅具有国际性这一个特征。 国际经贸业务主要包括商品转移、知识产权转让和资本投资等。通常,国际贸易公司从事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国际技术咨询公司从事知识产权转让;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东道国进行产品制造和销售活动,能最有效地使资金、商品、劳务、技术、信息和人力资源实现全球一体化的效果。 “多国企业”这一名称通常为西方学者所使用。指的是该企业在许多国家从事经营活动。“国际公司”常使用于企业界,它与“多国公司”、“跨国公司”等名称,是可以通用的,有的人将国际公司特指母公司的国际部或地区部(International or Regional Division)。“国际企业”一词流行开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全球公司”、“世界公司”和“宇宙公司”,常常是

经济地理学 第六章(答案)

经济地理:试题库:第六章 一、填空题;(掌握) 1、跨国直接投资区位一般涉及到三个问题,分别是为何跨国投资,选择在何国家投资,在微观上,选择在投资国的何地点投资。 2、在弗农懂得产品周期理论中,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新产品,成熟产品,和标准化产品三个阶段。 3、1977年,英著名跨国公司学者邓宁将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提出了折衷理论。 4、跨国投资国别选择主要包括成本、利润、市场、要素和公司战略等取向。 5、从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来看,外国直接投资区位有趋于集中于经济中心区、集中于边界区、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显著特征。 6、R&D是一个复杂的运营过程,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研究、第二阶段研制、第三阶段即生产。 7、根据R&D的区位要求,跨国公司的R&D的区位一般应趋于大都市区、科研机构集中区和公司总部所在地。 8、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层次性、区域性、多面性、差异性和时间性等特点。 10、影响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互补性、竞争性和变化性 等。 11. 在全球尺度上,大多数跨国公司的总部位于( A ) A 少数主要城市 B 绝大多数大城市 C 经济中心 D 边境地区 二、名词解释(掌握) 产品周期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然后,分析每个阶段的区位要求,从而把这些阶段与企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揭示跨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的内在原因及规律。 折衷理论:英国著名跨国公司学者邓宁将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提出了折衷理论,用于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 生产链:从原材料、运输、逐次加工、组装、到制成品的销售,以及研究与开发和其他服务活动,每一环节均为成品提供相应的增加值。 三、问答题: 1.试述跨国公司投资及国别选择的原因(注重相关理论的阐释)。(掌握) 答: 跨国投资的原因: (一)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 1.弗农将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将这三个阶段与企业区位选择联系起来,用来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 新产品阶段:特点:⑴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⑵良好的信息交流空间,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⑶较高的消费水平,新产品往往技术含量高,宣传费用高,刚进入市场时价格较高。这些特点要求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首先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如美国),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市场区范围的扩大,在其它发达国家开始有一部分新产品的生产,产品通过出口供应国际市场。 成熟产品阶段:特点:⑴产品的技术水平基本稳定,实现标准化生产⑵企业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当产品的成本(出厂价格+运费)高于在当地直接投资生产的平均成本时,企业选择在他国直接投资。⑶由于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这种国际投资也以发达国家为主。 标准化产品阶段:特点:⑴产品已经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⑵生产企业的区位选择在成本最低的区域。⑶产品的价格有所下降,市场区延伸到发展中国家,生产企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此阶段的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生产企业建厂投资(地价、建筑材料等)、关税等。生活消费品和奢侈品的关税差距很大,整机

【精品】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

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2、理解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3、理解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三、教学难点 跨国直接投资原因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学时 6学时

第一节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第二节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第三节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跨国直接投资区位探讨的三个问题: 为何跨国投资; 选择在何国家投资; 选择在投资国的何地点建立机构. 一、跨国直接投资原因 (一)产品周期理论 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然后,分析每个阶段的区位要求,从而把这些阶段与企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揭示跨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的内在原因及规律。

1.产品阶段与区位选择 新产品阶段: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这些条件要求,使得新产品的发明和生产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如美国)的都市中心。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生产在主要工业国增长的同时,也开始在其它发达国家进行。但生产仍集中于主要工业国,产品通过出口供应它国市场. 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无需进行较大变化.这使得使用已有的技术从事长期生产成为可能。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成本,会在出口和投资它国生产之间进行利润权衡。当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大于在当地直接生产的平均生产成本时,企业便会选择直接投资.由于在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 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而此时产品的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产品生产区位转移的结果,使得初始发明此产品的国家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2.产品周期理论的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