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国企改革是加快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5-10年,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 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1、加快发展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积极 推进国企战略性改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快股份 制改造步伐,支持大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联合、兼并、重 组等多种形式,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 2、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制度创新。从产权制 度改革入手,积极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通过规范 上市、中外合资和相互参股等形式,实现产权多元化。加快建立 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3、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企 业为主体,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 改造传统产业,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以信息化带动工 业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研 究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
(一)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导向 民营经济的政策导向,民营经济迅速崛起, 民营经济的政策导向 其产值已占我国GDP的40%多,国有企业在一些行业中的优势地位 受到强烈的冲击。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WTO协定的框架下,我国 政府已开始建立、完善并实施统一的、高度透明的法律体系,按 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应调整了与WTO条款相关的法律法规及 投资、贸易、税收等政策。企业要按照WTO规则的要求,按市 场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再继续寄希望于依靠政府的行政保护措施, 必须努力学会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提高自身应对外 界冲击力的适应能力。 (1)政府的作用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 (2)政策方面开始着力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 境; (3)原有的各种优惠政策、税收减免和出口补贴等保护性措 施开始逐步取消,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
党的十四大之后的10余年间,国有企业改革任务 推进的程度及面临的外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A、国企改革的内容: 从主要改变分配关系向集中改造产权关系的深刻转变 B、国企改革的方式: 从自上而下政府行政性推动向自下而上企业自身市 场性推动转变 C、主要变化在以下方面: 1、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布结构 3、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公司 制改造进展显著 4、政府与国有企业的相互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5、企业与外部经济联系的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2002 年至今—以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作为标志, 国有企业改革从外部环境到改革本身的深入程度都发 生了新的变化。
(3)产业利润平均率跌势加速 中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各传统产 业已趋于成熟,产业竞争不断加剧,利润率平均化 趋势加快,多数产业的利润率趋于下降,几乎所有 的企业都感受到经营环境的严峻,国有企业首当其 冲。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深化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垄断行业改革、金融财税 改革、科教文卫改革、涉外经济改革、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以构建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
历 史 回 顾 与 发 展 趋 势
中 国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的
经济改革是全球20世纪中的一 件大事,中国的经济改革更为瞩目。 其中,国企改革的成效。本讲通过 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史的回顾, 同时对国企改革面临的系列环境因 素分析,揭示出国企改革的发展趋 势。
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 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大体可划分为五个 阶段: 1979 -1983 年——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简政放权,放权 让利,重点在放权让利 1983 -1987 年——改革的核心是调整和规范国有企业与 政府间的权、责、利关系,重点是实行“利改税”和“拨改贷” 1987 -1992 年——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国有企业承包 制 承包制的宗旨是所有权和企业经营管理权两权分离,承 包的对象是企业上缴的利税,承包制的性质是政府与国有企业 围绕上缴的利税这一核心目标形成的一种行政契约关系。 1992 至2002 年——以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整个改 革的目标明确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国 有企业的改革明确为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为基本目标,国有企业的改革从以往主要在分配关系上,转向 从产权制度上进行改。
五、探索国有大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 轻装上阵, 路—轻装上阵,培育核心竞争力
(1)减轻企业历史包袱,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 的外部环境 深化企业改革,通过多种途径增资减债,改善企业资产负债 结构。 (2)进一步强化国企内部的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 强化科学管理,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 与约束机制; 在全面推行合同制的基础上,建立起“双向选择”、职工能 进能出、企业经营者能上能下的劳动制度和职工收入随岗位变动、 贡献大小而增减,奖勤罚懒、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 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建立起竞争性经理人员 市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动,逐步实现国有企业经 营者职业化、市场化机制;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经营者业绩考核体系、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的经营者报酬方式和相应的奖励制度; 加强对经营者的约束和监督,坚持奖优罚劣,对造成国有资 产损失的责任者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4、积极疏通退出通道,加快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步伐。继 续用好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政策和其他政策,依法关闭产品质 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厂小矿。 对产品没市场、资不抵债、亏损严重、扭亏无望的企业和资源枯 竭的矿山,实施政策性破产关闭。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 系,妥善安置好职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 计帮助职工实现再就业,确保社会的基本稳定。 5、全面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实现管理创新。面向市场, 以质量效益为中心,推动企业加强发展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和市 场营销战略的研究,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加强企业经营者的选 拔、培养、管理、考核和监督,建立健全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 6、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 发展。积极贯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把国有 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同企业战略性改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 升级结合起来,同推动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结合起来, 同国有资本结构调整及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使国有经 济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5、资源环境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的影响下,世 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都在扩大开放,原有的市场边 界已经打破,空间距离相对缩短,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 实现资本、技术、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在 条件最适宜的国家或地区建立营销网络或投资办厂。 上述变化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既是一个极好的机遇,更是 严峻的挑战。 因为,国有企业的生存环境和改革开放初期 相比,在很多方面并未根本性好转,如企业债务包袱沉重、 企业办社会现象依然严重,相当一批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 业改制并上市后,将原有的烂摊子剥离后留在老的国有企 业中,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增添了一些新的不利因素,使 国有资产的质量受到不利影响。 此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在转换经营机制、调整发 展战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快技术进步、优化组织结 构、深化内部改革和节约挖潜等方面对国有企业提出了更 新、更高的要求。
3、市场环境变化
4、技术环境变化
(1)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 技术,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得更加迅速, 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为了适应这种变 化,企业之间竞争或联合的方式、市场结构等也必须 进行相应的调整。 (2)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优势,跨国公司之间纷纷 结成战略联盟,共同进行研究与开发以及全球性战略 采购成为跨国公司赢得低成本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正进一步融 入全球化,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所有中国企业都面临 着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竞争格局。
5、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相比,我国大企业大集团的整 体实力、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都存在很大差距 1998年我国工业5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为7.12亿美元, 销售收入平均值为3.98亿美元,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500 强平均规模的0.88%和1.74%。实物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 距更大。 6、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改革攻坚的任务仍 很艰巨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但还不够规范, 相当一部分改制企业经营机制尚未发生根本转变。主要表 现在:一是产权不清、出资人不到位,政企职责没有真正 分开。二是投资主体单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三 是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还未建立起来,不能从 体制上、机制上对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四是企业集 团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企业内部 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到位,没有真正建立起优胜 劣汰的机制。
二、当前我国国企改革的 必要性和迫切性
2005年7月12日,曾培炎副总理在中国改革高层论 坛上指出,要把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作为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三年目标已如期或基本实 如期或基本实 现 ,为国有企业在新世纪再创辉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国企改革任重道远。 1、国有企业总体盈利能力不强 一些企业扭亏为盈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亏损 企业;我国盈利能力较强的100强企业平均资产利润率 仅为2.98%,人均利润只1152.12美元,分别相当于世 界500强企业的1/5和1/10;盈利在100万元以下的企 业占盈利企业的50.2%,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这些企 业很可能重新陷入亏损。
三、当前国企面临的经营环境和 政策环境及改革的内在要求
当前经济经营环境的变化给国有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但总的来看, 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 1、宏观经济环境变化 2、政策环境变化 3、市场环境变化 4、技术环境变化 5、资源环境变化
1、宏观经济环境变化 (1)国际经济环境变化 近几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10 年萧条、东南亚金融危机、欧洲经济发展缓慢,尤其 是2000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变缓, 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与 价格,我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同样受到世界大环 境的冲击。同时,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 要一极。 (2)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 目前,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因西部开发 和城市化进程引发的投资需求的增长并不稳固,对经 济增长的拉动毕竟有限,在钢材、煤炭、电力、油料、 天然气、运力等价格方面极大地制约着国企改革和发 展。
2、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尚未从根本 上解决 钢铁工业公认的最小合理规模为400万吨,我国 3500多家冶金企业中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的仅有5 家;1999年我国120家汽车总装厂的年产量只有160 多万辆,不及世界大型汽车生产企业1家的产量。 3、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 不足 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一 般为5- 10年,关键技术差距更大。世界500强企业 研发费用销售收入的比例一般在5%10%,而我国大 中型企业 为1%左右。 4、国有企业债务重、社会负担重仍然突出
2、政策环境变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从短缺经济进入到“相对过剩” 经济。据有关部门对国内9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调查,一半以 上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最低仅为10%左右; 国内一般消费品三分之二过剩,三分之一持平,已没有短缺产品; (2)尤其在近两年,随着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及其在工 业生产、产品研究与开发中的广泛应用,许多产品的生命周期明 显缩短,不少产品或行业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很快从高赢利转变为 微利甚至亏损,产业技术升级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尤其是传统产 业更是面临技术升级的压力,甚至面临着被新兴产业替代的可能; (3)WTO后过渡期,关税减让、非关税壁垒的逐步消除和 服务市场和部分垄断行业的开放将对国有企业产生更大的冲击。 外资能比较容易地进入一些以前无法进入的行业对其兼并重组、 扩充规模,结果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将从过去以内 资企业为主向以外资企业为主转变,特别是一些实力强大的外国 跨国公司将成为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