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民歌文化对外推广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壮族民歌文化对外推广策略研究

壮族民歌文化已日益被人们忽视,社会上对壮族民歌文化的宣传也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我们结合自身英语专业的优势,利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第二手研究以及对美国语言学家白丽珠女士访谈,了解到壮族民歌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提出以大学生为主力军的对国内外的推广策略的研究。希望本研究能为对外推广广西壮族民歌做出一定的贡献,传承和发扬广西壮族民歌文化。

标签:壮族民歌文化;对外推广策略;广西

一、壮族民歌文化的发展面临的现状

在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壮族民歌曾是广西人民庆祝节日的方式,茶余饭后的娱乐,劳动之中的乐趣,交流沟通的桥梁。独具风格的音调、声部,质朴、贴近生活的歌词内容,众多的种类,所蕴含的深厚的壮族人民的特殊文化及精神使壮族民歌成为壮族人民的伟大艺术瑰宝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在现代化、全球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壮族民歌文化已不是当初美好繁荣的样子,它的发展面临着各种艰难现状。

(一)缺乏本土关注度。

首先,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活处处充斥着各种各样极具诱惑的信息,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在音乐资源的选择中,为了追上时代脚步人们往往会选择当下的新兴事物、当下的流行音乐或是欧美音乐,而非古老的壮族民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整天闭门不出而在家看电视上网,乡村聚在一起的习惯渐渐消失,城里的人们、年轻人对民歌更是毫无兴趣[1]。在实地调查中,我们研究小组走访了广西的几个壮族民歌氛围较为浓厚的城市,如柳州、南宁、武鸣等,也只是发现在柳州柳江边和武鸣的灵水湖边有一两处特别纯粹、原生态、自发性的民歌聚会。在我们以大学生為主要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中,在问及是否了解壮族民歌时,“了解一点”和“完全不了解”的人数比例达50%和46.77%。可见,如今的人们对壮族民歌文化的重视和关注非常少,文化意识薄弱,在壮歌土生土长的广西已是如此,更别提在广西以外的省份和国外。其次,缺乏传承。这种传承后继无人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现有传承人数量较少且年龄偏大。宜州一带的壮族歌谣民间传人有莫瑞扬、黄月霜、黄月香、蒙启业、谢庆良、兰翠丰、覃益妹、韦善光、磨海英、黄炳德、覃艳芳、潘红梅、何现光、刘应林等人,数量并不算多,而且有的歌手年龄已经很大,精力不足[2];另一方面,新生代歌手无法承担传承重任,他们被现代化社会新鲜事物所吸引,更倾向于学习流行音乐,学校里课堂上也缺乏该方面的教育。在本土,民歌的关注和传承已如此缺失,那还怎么对外发展和推广它呢?

(二)商业化严重。

现在传播推广壮族民歌文化的活动有如南宁国际民歌节、武鸣三月三民歌节

等,不可否认,这些活动对壮族民歌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南宁国际民歌节门票费用较高,一般的平常百姓不会舍得掏出这么大的一笔钱,舍得掏钱去看的人们也大多是冲着某个明星大腕;三月三歌节时,武鸣满城人头攒动,然而各地人们赶来只是为了体验这集美食、歌舞活动于一体的盛会,平时它却只是一个清冷的城市,谁会带着真正的民歌情怀来到灵水湖旁的日常歌会?正如我们研究小组所采访的居住在武鸣市的美国壮语言学家白丽珠女士所言,这些活动太过商业化,只有保存纯粹的、自发的壮族民歌才有利于它的长远发展。“刘三姐歌谣文化商业化现象严重,不利于刘三姐歌谣的传承与保护”[2],“商业化演出对于一个处于在拯救复兴的壮族嘹歌来说,是极具压力的”[3]。这些之前关于壮族民歌的研究也充分体现出它的严重商业化和这种形式对它发展的不利之处。

(三)推广方式单一。

在新时代里,壮族歌谣的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节奏、符合时代的步伐,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凝练特色,展示魅力。积极进行创新性和保护性开发,可以促进其传承与发展[2]。1961年,电影《刘三姐》在国外公映,一时风靡东南亚;1982年,歌舞剧《刘三姐》在美国麻省演出同样受到热捧;借着东盟博览会的牵引,壮族歌舞在大型舞台表演中向东南亚国家展示了它的魅力;前不久,平果嘹歌的英译传唱得到外国人的赞许;现还有壮族民歌微信公众号如“哈哈视频”,得到白丽珠女士的强力推荐......但社会没有充分发展这些非常好的推广方式,而是单一地依靠政府,太过局限于本土,没有充分使用互联网的作用。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高达61.29%的人认为政府对壮族民歌的推广力度不够,而且57.26%的人是主动通过网络的方式来接触了解壮族民歌文化的,但是网络提供的这方面资源却不多,由此可见,社会着实需要跟进时代步伐创新出更多推广方式。

虽然现状如此,但我们依然能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看出群众对壮族民歌文化价值的认可和自豪感,但是问卷上也显示有33.47%的人们认为壮族民歌的发展会停滞不前,甚至消失,因此我们需要更好的策略来对外推广它,从而使它发扬光大,得到保护和传承。针对这些现状,我们研究小组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将在主力军、壮歌英译方面对壮族民歌的发展策略做出研究。

二、民歌推广的主力军

我们以广西地区的大学生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通过他们在生活中或学习上与外国友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实现民歌文化的传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2.82%的人认为大学生能充当民歌宣传的很好的传播媒介。大学生身上具有年轻人所具备的激情,交流面广而丰富,常常代表先进力量,文化素养也较高,最有可能成为强有力的宣传力量。

(一)年轻有激情,办事效率高。

新时期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他们肩负着国家的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新时期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最优秀的群体,新时期大学生

是活力和希望的象征,是国之栋梁[4]。大学生大多二十多岁,正是最具有活力最有激情的年纪,愿意怀着热情去做事。外国友人大多对民族特色的文化很感兴趣,大学生了解了一定的壮族民歌文化后,和外国友人交流时可以涉及到民歌,通过自己开朗大方的人格魅力和外国友人交流民歌文化。并且大学生的实际行动能力较强,说做就做,当决定要为传播民歌文化献一份力量时,会尽心尽力的做好,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对外宣传壮族民歌文化。(二)熟练使用社交平台,交流面广。

社交媒体的产生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开辟了新的信息传播途径。同时,社交媒体整合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模式和传播特点,综合多种模式构成了同一个网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人们可以及时的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流[5]。在媒介的参与和使用方面,大学生对网络等新媒介的参与意识很强,乐于尝试使用一切新兴媒介,并且能灵活运用各种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Facebook、Skype等。大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的交流面广,和他人的交流多、互动性强,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向不同对象宣扬壮族民歌文化,从而使更多的人能接触到民歌文化。

(三)大学生代表先进力量。

首先,新时期大学生对责任的涵义有一定的认识,责任意识比一般同龄人要强,青年学生能够自觉树立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所要求的责任和义务,在选择人生目标和道路的同时也选择了自己的责任,体现了以社会利益为标准的社会本位思想[6]。当代大学生能意识到并且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这种责任意识能促使大学生有意识的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自我作用,利用自身所具优势,承担起自身的文化使命,为传扬优秀的壮族民歌文化尽一份力,因此他们能够成为宣传壮族民歌文化的可信力量。

其次,广西大学生沐浴在民歌文化的阳光下,能切身体会壮族民歌的魅力,并且大学生具有的创造性精神十分有利于民歌文化宣传达到一个创新的、全新的高度[7]。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一个壮歌文化荟萃的地区,文化气息浓厚,大学生耳濡目染,接触到的壮族民歌文化也较多,会有自身的深切体会,大学生将自身体会和自身的创造性精神结合起来,利用最具有创造性、最有效的方式宣传壮族民歌文化,能达到宣传壮族民歌文化的最佳效果。

第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人才必定占据社会的重要位置,中国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未来建设者,具有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8]。大学生有较高的学历水平,接受了较多的人文素养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较多较深较全面。大学生接受能力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情感摄入较多,并且一直接受了较多的人文素养教育,有一定的传统文化感悟力,而广西壮族民歌文化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能更好的宣传壮族民歌文化。

三、民歌推广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