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pcv-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V的治疗方法
• PDT(光动力疗法) • 是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治疗的一种技术,其作用基础是光动力效应 第一步
静脉注入光敏剂(维替诺芬) 新生血管对光敏剂优势摄取,并较长时间滞留其内皮细胞内 第二步 激光照射病变视网膜产生光动力效应(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光敏化反应)
进而导致细胞受损乃至死亡,介导血管凝血反应,新生血管最终阻塞闭塞
20--90岁均可见
50以上发病
男女均可见,目前无明显性别差异
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亚洲地区,wAMD中PCV患病率在20% 以上
亚洲地区,90%以上的PCV为单眼发病
眼底可见橘红色结节,血管脆性大
可见红色出血,血管脆性小
病情进展一般较慢,病灶较少累及中心 病情进展较快,病灶常累及中心凹 凹
病人初诊时多以眼底突然出血就诊
PDT治疗PCV的效果
➢ 优点 ➢ 消退息肉 ➢ FFA上渗漏停止 ➢ 1年治疗效果稳定 ➢ 可提高视力
➢ 缺点 ➢ BNV(分支血管网)持续
存在 ➢ 并发症有出血、RPE损伤 ➢ 长期视力提高有限
➢总结 ➢广泛使用,但息肉易发 ➢长期视力获益有限
PCV的治疗方法
抗新生血管治疗:减少血管的渗漏
通过玻璃体内注射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影响新生血管的关键因子—血管内 皮生长因子(VEGF),从而抑制血管渗漏
病人初诊时多以视物变形和中心暗点 就诊
PCV的病变累及部位
视盘周围区域
黄斑中部与周围区域
ICG显示视盘周围区域血管末端扩张 伴色素上皮脱离(白色箭头)
ICG显示黄斑周围区域渗漏(黑色箭头)
两个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病灶覆盖荧光染 色(白色箭头)
PCV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分支血管网
息肉 结节
眼底橘红色结节样变 与眼底橘红色结节样变一致的局灶性高 荧光
RPE高反射层呈陡峭的穹隆状隆起起
ICGA后期“冲刷现象”
PCV的诊断标准
•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目前被认为是诊断PCV的金标准 • 但由于PCV疾病本身的复杂性,诊断标准始终没有统一 • 2013年发表的亚太共识中,首次将PCV的诊断标准规范化
➢ICGA的结节状表现
ICGA造影前6分钟 脉络膜结节状高荧光病灶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
TQ
内容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定义 PCV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学表现 PCV的定义
➢1982年首次定义为 IPCV(特发性脉络膜息 肉样血管病变)
➢学术争论一直不断
➢目前临床PCV归入湿 性AMD的一个亚型
➢但PCV和wAMD有诸 多不同
PCV的抗VEGF治疗的理论基础
➢ 有报道指出合并脉络膜血管高通透性的PCV患者比例可达34.7%-59.3%
➢ 脉络膜血管高通透性会增加内层脉络膜静脉压,从而增加渗出和出血 等并发症
➢ 抗VEGF治疗会稳定脉络膜血管,同时还有抗炎作用 ➢ 减少视网膜下积液及减轻黄斑水肿 ➢ 临床试验已发现单独抗VEGF治疗对PCV患者短期视力提高较明显
PCV的发病机制
年龄、基因等因素影响 脉络膜血管壁异常
血管膨大,高通透性、血管壁硬化 血管息肉样变、结节样变、异常的分支血
管网形成 血管脆性增加 血管易渗出和出血 出血和渗漏造成临近色素上皮隆起(PED)
PCV vs wAMD
PCV vs wAMD
PCV在有色人种中更为多见
wAMD在白种人更常见
谢谢大家!!
➢局灶性高荧光周围环绕低荧光环 ➢ICGA可见BNV(分支血管网)
➢息肉样搏动
➢与眼底检查橘红色结节一致的局灶性 高荧光
➢黄斑下大量出血
以上任何一项或以上
PCV的治疗方法--激光光凝
• 主要原理 • 是利 用激光的生物热凝固效应,破坏视网膜异常组织,产生瘢痕,以
此达到消灭和控制眼底病变 • 可造成暗点 • 主要运用于黄斑区以外的病变
PCV的治疗--中国AMD临床治疗路径
活动性PCV的诊断标准
➢ 因PCV导致视力下降≥5个字母(ETDRS) ➢ 视网膜下积液,伴或不伴有视网膜内积液 ➢ PED(色素上皮脱离) ➢ 视网膜下出血 ➢ FFA显示荧光渗漏
➢ 活动性PCV可有症状,也可无症状
PCV的治疗方法--联合治疗
➢ PDT联合抗VEGF治疗 ➢ 抗VEGF治疗会稳定脉络膜血管,同时还有抗炎作用 ➢ 减少视网膜下积液及减轻黄斑水肿 ➢ 联合治疗视力提升的幅度大 ➢ 降低总体的治疗频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