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与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5, 2006 高 嵩: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与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的形成
· 63 ·
培训政策体系的正式形成。它作为联邦政府干预经 济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 对开发人力资源, 降低社会 失业率, 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 作 用 [ 7] 。高 等 教 育 随 之 成 为 联 邦 人 力 政 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分,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家利益密切结合起来, 引 领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 化的过程。
性职业无人问津, 表明就业市场上劳动技术的供求 关系严重脱节。另外, 由于二战后美国的生育高峰时 期出生的孩子到了 60 年代都已接近成年, 使得适龄 就业人口由 1947 年的 5 700 万增至 1962 年的 7 300 万。这种就业人口不断增长与新增就业机会减少的 客观形势, 需要美国政府积极地参与到经济生活中, 通过实施有效的人力政策调整劳动力素质、结构及 其供求关系, 也需要美国高等院校在扩大招生规模 的同时, 调整教学与科研结构, 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 时, 增设社会需求旺盛的专业, 提高教育质量, 使高 校的教育和科研与社会经济生产相结合, 满足经济 建设的需求。这种现实既成为美国高等教育走向大 众化的推动力, 同时也为高校自身的调整和改革提 供良好的契机。
2.冷战竞争的加剧
[ 收稿日期] 2005- 10- 14 [ 基金项目] 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美国联邦就业与培训政策研究”( 课题编号: 2006216) 。 [ 作者简介] 高 嵩( 1968- ) , 女, 江苏海门人, 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副教授。
· 62 ·
2006 年第 5 期 第 33 卷 总第 191 期
外国教育研究 Studies in Foreign Education
No.5, 2006 Vol.33 General No.191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与高等 教育大众化体系的形成
高嵩
( 东北师范大学 美国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024)
1.科技革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20 世纪 50 年代初, 美国开始了 以原子能、电 子 计算机、空间技术和自动化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 命。全新的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应用于工农业生 产, 使生产过程逐步实现了自动化、集约化和序列 化。同期, 美国逐步完成了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 的转变, 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不 断下降, 表现在就业机会上, 是制造业新增就业机会 的锐减, 仅在 1958 ̄1962 年间就减少了 100 多万。农
二战后, 为了减轻战争结束时从海外归国的数 百万退伍军人对就业市场的压力, 同时也帮助那些 因战争入伍而使学业受到影响的青年重新获得进入
就业市场上出现了两种前所未有的变化: 1) 在失业 率上升的同时, 结构性失业倍加突出, 那些技术滞后 的产业及其劳工相继被挤出生产和技术市场; 2) 科 学 家、工程师、医 师、教师和办 公室职员 等 大 量 技 术
[摘
要] 美国高等教育, 根植于北美殖民地初期, 发展于 19 世纪, 经过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
调整和二战后半个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向深度和广度的推进, 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在此过
程中, 美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特别是 20 世纪 60 年代, 为适应国
家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 美国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 由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时期, 并最终形
外国教育研究
2006 年第 5 期
1957 年苏联第一 颗人造地球 卫星的成功 发射, 美国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学学者柯南特等人明确指 出, 苏联在科学技术上的突破, 是因为苏联建立了能 够培养苏联确立其技术优势所需要的教育制度。因 此, 彻底改造美国的教育制度, 加强基础教育, 培养 更多的高技术人才, 成为摆在美国高等学校面前的 一项紧迫任务。许多议员在国会上纷纷提交议案, 要 求加大政府在高等教育特别是在国防和科技方面的 投入[4]。此后, 仅在 1957 ̄1958 年间, 国会接到的有关 教育的议案就达到 1 500 份, 在国会通过的教育法案 中最重要的就是 1958 年的《国防教育法》。这表明, 美国的国家利益依赖于提高美国学校的质量。此时, 高等教育的调整, 是为了纠正以往过分标榜自由民 主而造成的散漫学风, 目的是让学生建立更加全面 而坚实的知识基础, 以便在专业上进一步深造, 从而 维 持 美 国 在 科 技 上 的 霸 主 地 位 。《 国 防 教 育 法 》使 高 等教育与国防建设紧密联系起来, 并成为之后十余 年间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
5.民权运动势不可挡 二战中, 反法西斯战争促使美国黑人的民族意 识日益觉醒。为了实现自己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他们 强烈要求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 在教育方面实行改革。1954 年, 联邦最高法院就“布 朗对托皮卡教育委员会的诉讼案”做出裁决, 认为公 立学校实行种族隔离的政策违反了第十四条宪法修 正案。“布朗案”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方面, 它在白人 种族主义分子筑起的种族隔离的大堤上打开了一个 缺口, 并动摇着其根基; 另一方面也鼓舞了黑人和其 他少数民族掀起反对歧视和隔离的民权运动。随着 60 年代民权运动的蓬勃开展, 黑人追求平等的要求 得到了越来越空前广泛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 美国 政府于 1964 年通 过 了《民 权 法 案 》, 该 法 案 规 定 , 禁 止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此后, 一场社会性的反对种 族歧视和隔离的运动在全国各界广泛展开。黑人平 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和权力有所改善。 6.联邦人力政策体系的形成 随 着 1944 年《军 士 权 利 法 案 》和 1946 年《就 业 法》的颁布实施, 就业问题由此被纳入国策之中。20 世纪 50 年代末以后, 特别是肯尼迪- 约翰逊政府时 期, 扩大教育机会与扩大就业机会相辅相成, 这也成 为当时社会经济政策的显著特点。从 1958 年至 1968 年 美 国 政 府 先 后 颁 布 了 十 多 项 法 案 , 其 中 1958 年 《国防 教育法》、1962 年 《人 力开发与 培训法》、1963 年《职业教育法》、1964 年《经济机会法》、1965 年《中 小学教 育法》和《高 等教育法》及 其修 正 案 的 颁 布 和 实施标志着面向全社会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就业和
大学深造的机会, 1944 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军士权 利法案》。该法案实施后, 美国高等学校的就学人数 激 增 。《军 士 权 利 法 案 》的 颁 布 和 实 施 可 以 说 加 速 了 二 战 后 美 国 高 等 教 育 从“ 精 英 教 育 ”向“ 大 众 教 育 ”的 转变进程[1]。随着 1958 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 由联 邦政府发起的教育改革拉开了帷幕。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形成的标志
一些学者把 1963 ̄1969 年间的约翰逊政府时期 称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 美国 高等教育完成了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转 变,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正式形成。其主要标志 有以下几点。
1.学校数量和招生人数不断上升 根据美国政 府统计, 1940 年美 国各种高等 院校 共有 1 708 所, 1950 年增加到 1 851 所。随着高等教 育进一步大众化, 到 1976 年已发展到 3 026 所 [8-9]。 各 类 高 校 每 年 招 生 人 数 由 1940 年 的 150 万 增 加 到 1960 年的 323.6 万, 1970 年增加到 858.1 万, 1977 年 增加到 1 118.5 万。其中两院制学院招生人数由 1940 年的 14.9 万增加到 1960 年的 40.3 万, 后又增加到 1970 年的 163 万, 1977 年达到 268.2 万; 学校数量由 1960 年的 521 岁增加到 1970 年的 827 所, 1976 年达 到 1 002 所[9-10]。显然, 60 年代是高等院校发展最快的 时期。每年学生数的增加, 意味着入学适龄人口中比 重的增加。从现有资料看, 1900 年各种高等学校的学 生不到 25 万人, 约占 18- 24 岁适龄人口的 4%[11]。而 1943 ̄1945 年入学总数为 115.5 万人, 比重为 6.8%。 高等学校入学比例经过一个飞跃后, 又从 1958 年的 总人数 322 万人猛增到 1966 年的 639 万人, 比重达 到 30.7%。到 1997 年适龄人口高校入学率稳步上升 至 36.9%[12]。依据马丁·特罗大众化理论, 在 1945 ̄ 1970 年间, 美国迅速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到 大众化的 转移, 而 60 年 代 是 其 发 展 变 化 最 快 的 时 期。 2.办学层次日益齐全, 现代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得 到完善 美国的高等教育分为多种层次, 多种规格。第一 个层次是二年制的社区学院( 又称初级学院), 长期 以来其主要目标是为本科学院三年级输送合格学
泉。另一位经济学家丹尼森研究认为, 1909 ̄1929 年 间物力资本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几乎是学校教育 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两倍, 但在 1929 ̄1957 年间, 学校 教育的贡献却超过了物力资本[6]。也就是说, 社会可 以从对人的投资上得到收益, 教育使人更有价值, 使 他们个人得到更多的收入并为国家总的经济产出做 出贡献, 因而人力资本理论主张由政府提供公共教 育把人训练成更具生产力的劳动力。这一理论说明 了自 1920 年 以 来 美 国 保 持 世 界 经 济 强 国 地 位 与 教 育发展的关系, 并且这一关系被美国政府和主张社 会改革的人们广泛接受, 也进一步加强了以后美国 政府和人民继续保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心。人 力投资是最好的投资, 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都系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
成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
[ 关 键 词] 美国; 高等教育; 改革; 大众化体系
[ 中图分类号] G51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6- 746育改革和大众化体系形成的时代特 点
业 、建 筑 采 矿 业 也 大 致 如 此 。 而 在 新 增 就 业 机 会 中 , 四分之三左右来自服务业 。 [2-3] 这种变化导致美国
3.消除贫困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20 世纪 40 年代到 50 年代初, 经济繁荣使得人 均收入增长、失业率持续下降, 加上始于罗斯福时代 的社会 和福利措施 的实施 , 到 60 年 代 初 , 美 国 的 贫 困问题大大缓和了。特别是人口迁移降低了贫困的 程度, 但却把贫困带入了城市, 使美国人和政府更多 地感觉到了贫困的存在。因此, 约翰逊政府时期在 “伟 大 社 会 ”旗 帜 下 发 起 了“ 向 贫 困 开 战 ”的 社 会 经 济 改革运动。同时, 美国人也认识到, 高等教育的目标 是“使所有的青年人都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 会”,“普及教育不仅是民主的义务, 而且是民主的需 要。教育是民主自由的基础”[5]。这种思想发展到 60 年代, 使教育机会均等成为社会平等的代名词。当通 过教育实现就业被视为打破贫穷的恶性循环和实现 社会平等的重要途径时,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其 大众化体系的形成就自然地发生了。 4“. 人力资本”理论的诞生 二战后, 美国很多经济学家著书立说, 试图说明 20 世纪上半叶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 部分经济学家 提 出 了“人 力 资 本 ”这 个 概 念 。 西 奥 多·舒 尔 茨 在《 教 育的经济价 值》一书中指 出 , 在美国, 国 民 收 入 的 五 分之一来自物力资本即财产, 而五分之四来自于人 力资本, 就美国经济增长而论, 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学 校教育和大学的科学研究乃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