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性与唯识中道义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自性与唯识中道义

妙相

摘要:本文的中心是论述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性的唯识中道思想。此三性包括了世出世间、染净、有为无为的整个宇宙观。通过三自性的认识来显示唯识宗的非空非有的唯识中道教理,阐明一切染净诸法皆唯识所现的根本思想宗旨,处处体现唯识学非一非异、不即不离之中道意义。

关键词:三性唯识三无性中道义

三自性的思想乃唯识学的核心理论,也是整个佛法的纲要。三性包括了一切佛法,反映了宇宙万有的诸法实相,阐明了世间的一切万法是有为是无为,是染是净,是心是色皆分析得十分详细,我们修学者对哪些应修、应断皆要通过此三自性之理论来抉择。也只有这样,才能显示非空非有的唯识中道义。本文就三自性与唯识中道义等问题谈谈粗浅的学习体会。

一、关于三自性

什么是三自性?三自性又名三自相,简称为三性。“自”是简别它为义;“性”是体义、质义。谓因缘聚合而成现象,具有相对的体质及简别于他的功能,称为自性。三种自性是瑜珈学派对世界诸法相状而所作的一个详尽的分析描述和价值判断。

(一)释三自性之名

三自性是唯识思想对清净与杂染独特的分类,《解深密经》说:“谓诸法相略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遍计所执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圆成实相。”在《摄大乘论》、《唯识三十颂》中,对于三自性有如下表述:“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故此与依他,非异非不异。如无常等性,非不见此彼。”

一者、遍计所执自性。遍是普遍,计是计度,也就是遍于染净一切有为无为诸法上计度分别执有我法,故名遍计所执自性。这宇宙间的形形色色一切诸法,原是无所有的,是不能以名字语言表达出来的。不过在众生分上,在没有证得离言法智的时候,不得不假籍名言诠显之。因为若不籍借名言加以显示,愚昧的众生则不能了解真如法性的自体,可是由于假籍了言说的关系,众生便随着这假籍的言说,生起了种种妄情的执著。其能周遍计度而颠倒执著者,是我们与烦恼相应的心法。将一切缘生之法分别计著,或增益、或损减,不能如量考证而横加妄执为实。譬如翳眼见空花,概唯虚妄。故说遍计所执性乃是虚妄为性。

二者、依他起自性。依他起自性是一种众缘所生之法,故又名缘生法,或名有为法。“他”就是指众缘,“依”是依仗,依托的意思。依他所起之法,则说明一切有漏无漏之有为诸法,都是依托众缘聚积和合而有的,以相用不空而无有真实自体为其自性。若是世间缘生有为法者名为染分依他起自性,若是出世间缘生有为法者,名为净分依他起自性。而一般经论中所说的依他起自性,多指染分依他起自性。《摄大乘论》卷二云:“云何成依他起?何因缘故名依他起?从自熏习种子所生,依他缘起故,名依他起。生刹那后,无有功能自在住故,名依他起。”据此显示依他起自性,一是依他因缘而起,二是依他因缘而住。依他因缘而起者,显有为法无有自体;依他因缘而住者,显诸法生已,刹那无常,不得久立。

三者、圆成实自性。“圆”谓圆满,“成”谓成就,“实”谓真实,圆满成就真实不虚之法,名圆成实自性。即是一切事理法尔如是的本来面目,就是诸法的真实体性,亦称之为如来藏,法界等。这圆满成就,真常不动的诸法真实的体性,是无虚妄、无生灭、无增减、无造作的。无虚妄,无增减这是表示圆成实

相,而非虚妄的遍计所执相;无生灭、无造作这是表明了圆成实相,不是有生灭造作的依他起相。然而此圆成实性却也不是离开依他起性而另外别立之法,而是在依他起上离开了遍计所执显现的离言法性,即是真如,是真实自性。故欲亲见圆成实相者,必于一切缘生依他起相上了知种种遍计所执相,体相俱无,无执为缘,便可了知圆成实自相。

(一)三自性之间的关系

三自性的关系是非一非异。从唯识教义上,我们知道宇宙万有,色心依正,迷悟染净诸法,都是仗因托缘而现起的如幻假有,但波由水起,绳依麻存,所以依他也有其实体,这就是圆成实的真如法性。

依他起是现象的有为生灭法,实体却是一相平等,常住不变的无为不生灭法,二者是相依不离的,这是其一。依他起的实性,并不是由依他众缘所施设的圆成实相,圆成实的显义也不离众缘所生的依他起自性,这是其二。所以《唯识三十颂》说:「故此(圆成)与依他,非异非不异」。圆成实性原是圆满成就,遍于一切依他起法中的真实性,既遍于一切依他起法,当然是非异了。

至于非不异,彼此各有其特性相状。上面已论及圆成实是圆满成就的实性,可见它是没有时间及空间性,没有生灭、没有去来相的界限。依他起则不然,它是有为法,是有时空性,有生灭去来相,所以它们之间又是非不异。《成唯识论》从或言异体,或言一体的反诠方式,进一步说明它们的关系。论说:「异应真如非彼实性,不异此性应是无常。」意思是:若言异者,则应真如非彼依他之实性;若言不异,则此圆成实性应是无常。

如三乘佛学上常讲诸法无常,苦、空、无我等性和无常、苦、空、无我等法,这无常是遍行诸法的,犹如水与波,金与器,是非异非不异的。如果圆成与依他定异,则圆成应不是依他的实性,倘若全不异,那圆成与依他同是无常,因此两者应当是「于彼亦有此,非异非不异」,不应机械地强分为二。

从三性相待的关系上,它们也可成为不一不异。三性不是全然隔离

的三种单独物体,在一一法上,都可说有三性。现且举一法来说明这层意思:譬如书画,若依着种子的因缘及其它增上缘生起时,那是如幻假有的依他起;若执为固定不变的实在书画,即遍计执;在书画的现象上,常远离固定实在等妄执的相,而显其所依的实体,这个实体便是圆成实性。

因此,既然在一法上,三性没有别体,所以不是定异。不过,遍计是指妄执的方面而言,依他是指因缘所生的方面而说,圆成是真实的理体,所以也不是定一。由此可见,不仅仅是依他与圆成非一非异,就是遍计与依、圆二性也是非一非异。

上面是从事物的现象方面,谈三性的非异非不异,如果从修证方面看,三性的非一非异关系更为明显。对一切事物,我们如理观察,依此正观,现证诸法实体,并不是离开三性遇有别法性可证,所以是非异的。同时,遍计的二取永无,如实的根本智和后得智历历显现而发挥强而有力的作用,所以不能说是非一。总之,三性无论是在染污的现象界,或清净的世俗谛上,都没有别体,不可分离之法,所以《成唯识论》说,圆成实与依他起「不即不离」。

(二)三性以唯识为宗

唯识之识字非但指一心,而是统摄一切法。因为所了别的一切法,皆不离识而有的。然而这大千世界,小至极微,大至虚空,一切有体有相,有为无为,有漏无漏等空花水月乃至实体真如,都可用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这三种自性来加以摄持。

在《成唯识论卷五》,对三性有具体的描述:遍计所执性:愚夫于此横执我法之有无、一异、俱不俱等。如空花,性相都无,一切皆名遍计所执性。依他起自性:谓心、心所及所变现众缘生故,如幻事等。非有似有诳惑愚夫,一切皆名依他起故。圆成实自性:依他起上彼所妄执我法俱空,此空所显识等真性。

世亲菩萨在《百法明门论》中,将一切有为法统摄于五位百法之内,若论其性质及色心缘起,也即是色心诸法,也皆托缘而生。心法生起具四缘,色法生起具二缘。由缘所生的心、心所,色法皆摄入于依他起性中,心不相应行法是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