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与宗教音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赞颂上帝的和谐之音”, 赞颂上帝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 。 他的康塔塔 (用众赞歌 , 即赞美诗曲调写成的歌曲) 、受难 曲 、弥撒曲 、圣诞节及 复 活 节 清 唱 剧 以 及 众 赞 歌 前 奏 曲 (用众赞歌曲调写成的管风琴曲) 是宗教音乐的典范 。
高尔基对巴赫给以高度评价 : “假如把伟大的作曲家想 象为山脉 , 那我觉得巴赫这一山峰当是高耸在白云之上 , 那是永远有炽热的太阳照射覆盖着冰雪的闪耀夺目的白顶 。 巴赫的音乐就是这样的纯洁 、明亮到结晶的程度 ……”巴 赫的音乐实际上包含了后来音乐发展的所有可能性和广阔 性 , 它不仅含有热衷于旋律 、情感 、音效的 19 世纪的音乐 信条 , 同时也热衷于细微处理 、冷静客观 、单纯透明的古 老而纯粹的音乐信条 。巴赫的音乐是宽广平静的海洋 , 包 容而不排斥一切 , 只有从巴赫那里 , 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德 国乃至西方的音乐 。
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College (Soc. Sci)
第 27 卷 第 2 期 No 1 2 Vol127
巴赫与宗教音乐
汤晓霞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山东工商学院 社科部 , 山东 烟台 264005)
摘 要 巴赫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 , 我们熟悉他的《十二平均率》、他的合唱曲以及宗教曲《受难曲》等 。巴赫的音乐 并非全部涉及宗教 , 但我们必须带着宗教的情感去聆听他的音乐 。因为他的音乐是音乐中的宗教 ———它确立了人们对这种 艺术严肃性的信仰 。
总之 , 在犯罪情节 、悔罪表现与 “确实不致危害社会” 的关系中 , “确实不致危害社会”是核心 , 犯罪情节与悔罪 表现是 “两个基本点”, 是认定被告人适用缓刑后是否不致 危害社会的客观基础 。离开了犯罪情节与悔罪表现 , “不致 再危害社会”就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
三 、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须不是累犯 具备了前提条件与实质条件 , 也并不一定会引起缓刑 的适用 。因为刑法规定 , 只有在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的情况 下 , 才可以适用缓刑 。这可以说是缓刑适用的限制条件 。 累犯是指实施犯罪以后 , 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 , 再次 实施犯罪的犯罪人 。累犯有普通累犯与特别累犯 。普通累 犯又叫非同种累犯 , 特别累犯又叫同种累犯 。这两种累犯 的构成条件有所不同 。特别累犯要求前后所犯的是同一种 犯罪 , 普通累犯则没有这样的要求 。在我国 , 特别累犯只 有两种 : 刑法总则部分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罪累犯 , 刑法 分则 356 条规定的毒品犯罪累犯 。除了这两种特别累犯外 , 其他的都是普通累犯 。累犯由于主观恶性深 , 屡教不改 、 不易改造 , 所以不能适用缓刑 。
判断行为人是否 “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必须坚持客 观标准与主观标准的统一 , 注意防止走向极端 。《刑法》第 72 条规定 , 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 , 适用缓 刑确定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 可以宣告缓刑 。由此可见 , 缓 刑适用中 “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标准的认定 , 是以被告 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为依据的 。但是 , 被告人的悔罪 表现是其在犯罪后对自己所犯罪行悔悟的具体表现 , 是一
在马赫的音乐世界中 , 透过音的感受性的肉体 , 从信 仰的宣示到心的体会 , 从天到心 , 出现一个过渡 。这样的 过渡也是巴赫音乐全然独创的结构 。他所创作的音的结构 的方向 , 众所周知 , 是天才的展现 。因为巴赫甚少从事新 的音乐形式的创作 , 而是汲取传统中杰出的形式 , 从心灵 体验的角度 , 给予音乐结构特有的意义 。从清唱剧 、圣咏 合唱曲或是耶稣受难曲的开始到结束 , 事实上交织着一个 个阶段性的故事 , 也是充满危机的时刻 。在聆听上帝的话 语的过程中 , 随着内心的微妙感受与个人自由的奥秘 , 会 不断体验吸引与排斥的力量 。巴赫音乐作品的历程告诉我 们 , 上帝话语在聆听者的生活中成为血肉的故事 。音乐形 式的历程所呈现的 , 是天与心的过渡 。巴赫音乐给予圣咏 合唱曲的主题与动机的特色 , 让人更感受到灵魂的妙出与 上帝的降临 。巴赫的装饰法以音乐的形式划分了从灵魂到 上帝的律动以及从上帝到灵魂的律动 , 同时 , 他最后不怕 扬弃这样的装饰法 , 透过信仰的空灵 , 呈现灵在的盈满 。 圣咏合唱曲 , 让我们感受到在面对来自天的上帝时 , 心被
种主观意识 , 而犯罪情节则是由被告人的动机 、目的 、手 段 、后果等诸方面来决定的 , 显然后者比前者更具有客观 真实性 。因此 , 在适用缓刑时 , 首先应当考虑的是犯罪情 节 , 其次才是悔罪表现 。过分强调悔罪表现在适用缓刑中 的作用是非常不妥的 , 在考察 “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时 , 要反对两种不良倾向 : 一是唯客观表现论 。不顾犯罪人主 观上是否悔罪 , 被犯罪人一时一事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适 用缓刑 。二是唯主观表现论 。只要犯罪人主观上有悔罪表 现 , 无视犯罪客观行为危害程度而一味地适用缓刑 。
语的宣告之所 , 根据路德的说法 , 聆听上帝的话语就是聆 听福音 “活的”声音 。接续而来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让福 音 “活的声音”可以传达到人的内心深处 。我们应该由此 寻找巴赫的音乐风格 。音的感受是上帝的话语的回音 , 上 帝的话语会让肉体产生感受 , 并触及心中的欲求 。路德有 句名言 “: 上帝的话语是与音乐最密切的结合”。事实上 , 透 过人心不论善恶 , 同样奔放 、热情的情感 , 引发心中回应 上帝的答案 , 让上帝听见 , 有如圣经《雅歌》篇章中新郎 与新娘的一问一答 。音乐超越其文化功能 , 精妙地将心灵 的泉源传递到每个人的心中 。在巴赫创作的清唱剧中 , 巴 赫以《雅歌》爱情神秘结合的寓意 , 构思灵魂与上帝的对 话 , 是表现此 音 乐 感 受 性 的 典 型 代 表 。巴 赫 的 音 乐 绝 非 “描述性的音乐”, 也非配合歌剧演出而作的音乐 。诚如巴 赫所言 , 他的音乐是为上帝的荣耀而写 。是为灵魂的再创 造而作 , 由此他订立个人音乐风格的终级目标 , 就是将居 于人类内心的欲求导向超越一切的上帝 。上帝无法被看见 , 然而 , 却可以被听见 。
〔责任编辑 姜黎梅〕
(上接第 52 页)
必须综合考察 。被告人只有在全部交待犯罪事实的基础上 认罪 , 主动采取措施减少 、弥补或者挽回其所犯罪行所造 成的损失 , 并在内心深处深刻认识所犯的罪行 , 有真诚的 自我谴责 、反省等才算是悔罪的表现 , 在审判实践中应注 意辨别以下几类情节 : 第一 , 关于自首 、坦白 。被告人投 案自首有四种情节 : 一是无人知晓的情况 , 慑于法律的威 力自我醒悟而主动投案自首 , 这种情形的自首是最理想的 ; 二是风吹草动或是在有关部门追查情况下投案自首 ; 三是 得知同案犯被采取强制措施后投案自首 ; 四是畏罪潜逃后 走投无路 , 迫于无奈投案自首 。前两种从认罪和悔罪程度 上要大于后两种 , 可作为适用缓刑的条件考虑 , 后两种要 结合其他缓刑条件慎重考察并严格把握 。对那种以 “自首” 来规避法律的行为不能视为主观恶性小或有悔改表现 , 因 而不能适用缓刑 。第二 , 关于交待罪行 。被告人归案后 , 可以是主动全部交待问题 , 接受审判 ; 也可以是抱着侥幸 、 试探的心理 , 避重就轻 , “挤牙膏”式的交待 , 暴露多少说 多少 , 或者在证据面前被迫交待 。前者一般可视为认罪悔 罪态度好 , 而后者则不应认定是认罪 、悔罪 。第三 , 关于 退赃 。犯罪分子若在犯罪中有违法所得 , 归案后对赃款 、 赃物的心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被告人的认罪悔罪态度 。然 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被告人退赃就具有好的认罪悔罪态 度 , 应慎重地加以审查 。通常情况下 , 退赃有四类 : 一是 主动 、积极地全部退赃 ; 二是由亲属代为退赃 ; 三是消极 观望 , 探听虚实 ; 四是拒不退赃 。第一种情况应属认罪 、 悔罪 , 第二种情况要具体分析后再得出结论 , 而后两种情 况即使认定为退赃 , 也不宜认定有悔罪 。
巴赫去世时年仅 65 岁 , 他不幽默 、不浪漫 、不疯狂 、 不怪异 , 根本不像我们心目中的艺术家 , 在人们的印象中 , 巴赫是一位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 、严肃有余的校长老头 。 正是这样一个粗看之下与平庸的公务员没太大区别的人 , 竟创造出如此绝妙的音乐 。巴赫音乐融合了期盼 、忧郁 、 哀怨 , 在每年的复活节上 , 全世界不知有多少乐团演唱他 的受难曲 , 巴赫曾说 “音乐的唯一使命是侍奉上帝”。歌德 有段对巴赫音乐的评论十分精辟 : “就如永恒的和谐自身的 对话 , 就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之前 , 在心中的流动 , 我好像 没有了耳 , 更没了眼 , 没有了其他感官 , 而且我不需要用 它们 , 内在自有一股律动 , 源源而出 。”巴赫在创作中除未 涉足歌剧外 , 几乎包罗了音乐中的所有体裁 。他写有二百 余部宗教及世俗大合唱 、多部宗教的《受难曲》、《b 小调弥 撒曲》以及 《平均律钢琴曲集》、《古钢琴曲集》、六首 《勃 兰合堡协奏曲》、四首《乐队组曲》和大量的管风琴曲 。
巴赫的音乐并非全都涉及宗教 , 但我们必须带着宗教 的情感去聆听他的音乐 。因为他的音乐是 音 乐 中 的 宗 教 ———它确立了人们对这种艺术严肃性的信仰 。他的音乐是 一切音乐中最惊人的奇迹 。巴赫是最后一位伟大的宗教音 乐家 。北方的 新 教 是 他 艺 术 的 宗 教 基 础 。他 认 为 音 乐 是
·66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打开后所体验的味道与喜悦 。这样的开启让灵魂来到光明 , 灵魂于是开始闪耀着光亮 。在巴赫的音乐创作中 , 合唱是 信徒团体礼仪最佳的表达方式 , 在复音音乐中 , 巴赫将耶 稣的声音溶入团体的声音 , 让我们听到最亲密的 、最神秘 的对话 , 由此我们可以明了 , 巴赫音乐作品将信仰的经验 直接触及人心 , 我们要在具有普遍性的大爱中才能找到信 仰经验的真正幅度 。当我们在众多声部的合声中 , 聆听到 独唱的歌声 , 不时重复耶稣对凶犯所作的承诺 , 心灵会与 这股信仰的真气产生契合 , 从而体会到居于耶稣心中的爱 具有的普遍性价值 。
关键词 巴赫 ;《受难曲》; 宗教 ; 信仰 中图分类号 J 652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0467 (2006) 02 - 0066 - 02
1750 年是音乐史上的分水岭 , 在这一年老巴赫去世了 。 他一个人足以代表到此为止的西方音乐的主要成就 , 并预 示了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 。J ·S·BACH (1685 —1750) 约翰 ·塞 巴 斯 蒂 安 ·巴 赫 , 1685 年 3 月 21 日 出 生 在 图 林 根 ( Thuringgia) 地区的埃森纳赫 。巴赫家族几代都是职业乐 师 , 巴赫晚年时曾十分自豪地写了一篇《巴赫音乐世家起 源》的文章叙述祖先的事迹 。
巴赫音乐创作源于正统的路德传统 , 巴洛克时期的音 乐为了表现 , 精心创造了精确的音乐修辞 , 组合了富节奏 性而和谐的形象 。巴赫十分熟悉巴洛克音乐的修辞法 , 并 加以充分运用 。耶稣受难曲 、清唱剧 (cantata) 、管风琴合 唱曲等气势磅礴的创作都充分流露出巴洛克音乐的修辞特 性 , 路德对于探讨上帝简单再现的神学论点 , 给予毫不留 情的抨击 : “神不是由天而降 , 就像人下山一般 。神在天 上 , 留在天上 , 但同时也在人间 , 留在人间 。不需要多言 , 因为天国就在人间 。有人以幼稚又愚蠢的方式谈论天国 , 替耶稣打造一个高高在上的住所 , 就像筑在树上的巢 , 这 些人真不知自己所言何物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倡导回归上 帝的话语 , 彻底改变了基督宗教的面貌 。仪式成为上帝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