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机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方机车案例
四方机车:从“破落地主”到行业标杆
青岛四方机车厂是始建于1900年的国有企业,一万多人,曾隶属于铁道部,2002年9月从铁道部剥离出来,现直属于中国南车集团。四方具有辉煌的历史,不仅生产出我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台内燃机车、第一列投入商业运营的“子弹头”,而且中国三代领导人的专列也都是他们生产的;另外,该厂也是第一个吸收消化世界上最先进的交流传动技术、生产出国产化的交流传动样车的。
但由于该厂的质量不稳定,他们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一些波折。比如,客车转向架发生裂纹,被铁道部责令停产;因质量问题被挤出干线机车市场。后来,他们与克劳士比中国学院合作,开始推行“零缺陷”质量管理,经过多年实践,成效显著。
面临的质量困惑:
四方机车八十年代推动全面质量管理,九十年代进行ISO 9001认证,但是直到推行零缺陷管理之前,产品质量仍然不见好转,质量问题仍层出不穷,甚至越发严重。
质量问题极大地增加了企业发展的压力,一是机客车市场萎缩,销售收入下降;二是竞争对手逐渐壮大,一时间竟然不以四方机车为对手;三是国际对手觊觎国内市场。铁道部领导称四方机车为“破落地主”,铁道部投资转向其他兄弟企业。
导入零缺陷管理,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症结:
✓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
✓错误的行为导致错误的结果;
✓错误的结果又导致——
●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
●长期解决不了的惯性问题;
●周期性发生的重大问题。
比如,质量问题:机车震动问题长期不能解决;柴油机漏油成为司空见惯;对客车磕碰伤不以为然;铸件废品率居高不下……;
比如,管理问题:出了质量问题就是质量部门的事;质量认证变成迎审技巧的比赛;总装分厂设有专门的交车工段,没有一台机车能够通过验收顺利交付客户,都需要经过交车工段动焊重新拆卸、修补;管理层漠视操作人员反映的问题;只重视问题的补救;能救火的人成为英雄……。
质量改进的新思路:零缺陷管理
发现问题的症结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必须用新的理念来解决它。“零缺陷之父”克劳士比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质量改进思路,称之为“质量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也就是促成质量改进的核心概念。要想质量成功并且持续下去,这“四项基本原则”就必须深入人心,而且要变成组织中的筋骨和血肉并循环保持。
四方机车推行零缺陷管理的故事:
(故事一)
有一次,他们在交车的过程中,用户发现提出推杆导筒处有金属屑。他们就把所有车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四台车都有问题。柴油机分厂厂长带领职工主动把柴油机都吊下来,回去解体,并把没出厂的九台也全部解体检查,查找原因。
经分析是铜套加工光洁度低造成的,最后分厂厂长带着职工,谁干的把谁叫来,把将近200多个铜套都砸了,就是说以后谁也不许生产不合格产品,生产后就是报废的。
这件事对他们分厂全体职工震动很大。经过他的努力,柴油机的质量明显上升。
(故事二)
以前柴油机漏油很厉害,都是60到100处,一位厂长改进后发现柴油机不漏了,他自己都没想到,觉得柴油机理所当然应该漏油。每年都要对客户例行走访,觉得去了之后肯定要捱客户批,结果客户把他们表扬了一顿,说你们以前还是不想干,否则不会干不好。
这样一讲他非常高兴,感到通过努力得到了回报。
(故事三)
公司在推行零缺陷理念后,非常重视总结现场案例,他们有这样一个案例:在做试点的时候,一个工人把一根车轴磨废了,如果按一般的判断肯定是工人的事。质保人员说你们分析一下原因,按零缺陷管理咱们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后来查原因发现是床子比较旧了,进给轮抦松了,不知道怎么碰了一下,进给大了造成车轴磨废。分析到这里,大家还是认为是工人的问题,为什么床子坏了不报告找人修。
一周后治保人员亲自到现场看了情况,检查员也来看,发现轮抦松了还没有修好。他问是不是这台机器,这个机器怎么没有修?回答说是这个问题,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修。
后来质保人员找厂长,说你看出了质量事故,你们也查出原因了,一周的时间还没有修,工人还在用这种状况的床子干活。请问大家:假如这个工人没有磨废车轴,这个车床不好,他向领导汇报你给我修修床子,你们能不能给他
修?你出问题自己找到原因还不给修,工人还没出问题的时候,找你修你能给修吗?这个事的责任是谁?
大家听了这个案例后说这其实是管理的责任,和工人没有关系。
(故事四)
许多工人总是不理解零缺陷理念中“质量不是用指数而是用金钱衡量”这一原则,后来一件事让他们有了深刻的认识。2000年,公司的机车二次试运次数,由99年每台1.5次下降到每台1.28次。只看指数没有什么太大的感受,总数只降了零点几个百分点嘛。
但按绝对数减少了29次,减少试运费用是41万;按平均等待天数算,一次试运到二次试运进去年是平均2.33,29次正好是3个月的时间,就是说减少等待时间三个月。
三个月我们可以创造1.5亿的产值。工厂一算这个数,他们马上觉得不一样了。
(故事五)
他们用质量成本算了一下2000年因气孔沙眼补焊用了25吨焊条,焊条不贵,大约10万元,但补焊的工艺首先是打磨,之后是补焊,之后还要正火,之后还要加工,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况。他们光算电焊条的量、耗电量、打磨的砂轮;他们的砂轮也是很贵的,他们只是算了几个大项目,一年就140万,相当于一吨焊条5万多元。
他们的厂长说他们过去从来不算这个,只算废品损失,报废了多少,根本没有想到返工数额有这么大。后来看到数额这么大,今年就开始抓这个事,今年上半年减少了7.39吨,减少了一半还多。
过去他们补焊12人,而且加班加点,还有一个专门的调度员安排补焊,并成立了三人小组,到处补焊。这会儿一下减掉六个人,补焊一般都是正常工作时间就能干完了。这对他们的改变很大。
(故事六)
质检部门年初发现柴油机振动,质量部主任坚决要求把这个柴油机拆下来,检查到底是怎么回事。实际上质检人员承担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因为正好是到了生产进度的关键时候,生产部门就要交这个车了。质量部主任就是不同意交这个车,虽然管生产的副总比他的官大;后来总经理知道后,说拆。副总就对那位主任说,拆吧,但找不出毛病,我再找你算帐。
质量部主任领人把这个柴油机拆了,结果发现:柴油机轴端联结装置图纸上规定有平衡值和动平衡试验,但柴油机从开始制造到现在从来没有做过这个试验。发现问题后,设计人员又改小了平衡值,补做了试验,以后每台柴油机都要做动平衡,之后柴油机再装上去就没事了,完全不同了。
(故事七)
有一件事反映了他们零缺陷态度。就是车钩有一个间隙小了,不符合图纸要求。他们找了半个月也没找对原因,后来他们的厂长就亲自领大家从头到尾分析,一个件一个件地查。发现有一个尺寸图纸规定是正负二,如果这个尺寸在上差,组装后间隙就小了。所以他们就把这个尺寸修改成正负一;改成正负一后,这个间隙马上就合格了。
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大大提高了产品开发的能力。经济效益也有了明显提高。铸钢分厂开发一个新产品,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一下就成功了,而过去要一年多才行。2000年生产了6200多吨铸钢件,99年生产了4200多吨,可2000年比99年净减少废品损失40万,还没算工序中的返工损失。去年利润当时定的指标是30万,就是按99年定的是30万,结果年底完成了120万多。就是说利润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