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的虚拟性看网络谣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的身份虚拟性在祛除人们面对面交往的压力 与谨慎心理方面有着巨大作用。在现实社会中散布谣言 诽谤他人或是与自己利益有冲突的组织机构往往会受 到追究和指责。而在网络上,个体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不 被标识,个体所要担负的责任也就被分散和消化掉了, “匿 名 专 制 ”者 特 别 地 强 调 自 己 的 表 达 的 权 利 ,却 淡 化 自 己的责任,当他们的过激的言辞扰乱他人,甚至伤害他人 的时候,他们并不会因此感到不安和羞怯,原本被社会化 了的指向性确定的个人身份可以借助身份虚拟技术任 意加以隐藏和改变,这样的顾虑和担忧担心大大减弱。谣 言传播者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将自己想要散布的谣言以 一种隐藏自我的方式按照他所希望的深度和广度传播 出去以获得预期效应。而对网络谣言信息的接受者即受 谣者来说,网络身份的虚拟性和隐蔽性是普遍性的状况, 谣言的接受者在网络环境中很难或者说无法去辩识传 播 者(信 息 源 )的 身 份 特 征 ,信 息 源 的 品 质 如 何 往 往 是 帮 助判断它传播的信息真伪,优劣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然 由 于 信 息 源 的 隐 匿 ,则 直 接 导 致 了 对 于 信 息 进 行 辨 识 能 力的下降。一个普通的网络受众是既没有专业技术能力, 也没有时间精力去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分辨出哪些是 谣言的。将信将疑是他们对于网络信息态度的最好的一 个描述。
第 6 卷第 5 期 2006 年 9 月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UNAN MASS MEDIA VOCATIONAL TEC-NICAL COLLEGE
VOl.6NO.5 September.2006
从网络的虚拟性看网络谣言
许亚荃 李 炜
(南昌大学 人文学院新闻系, 江西 南昌 330038)
现 实 社 会 中 谣 言 通 常 要 经 历 形 成 期 、高 潮 期 和 衰 退 期三个阶段。当社会生活遭到人为或自然力的破坏,出现 环 境 危 机 时 ,“倘 若 正 常 渠 道 的 意 见 传 播 迟 缓 或 被 打 断 , 而 人 们 的 信 息 需 求 又 大 于 体 制 性 渠 道 的 消 息 供 给 ”,[2]便 表现出惊恐或猜测的忧虑。一些观点相同的人开始就共
网络环境下的谣言由于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 联 性 ,一 方 面 留 存 了 现 实 世 界 中 谣 言 的 一 般 的 特 性 ,同 时 又伴生出了网络环境下的许多特性。网络曾被一部分人 看 作 是“共 和 国 ”、是“狂 欢 节 ”,恰 同 民 主 自 由 被 认 作 是 对 传 统 政 治 权 威 和 宗 教 权 威 的 一 种 摆 脱 和 解 放 一 样 ,网 络 媒介的诞生也被看作是一种新的媒介样式对传统政治 权 威 的 挑 战 ,在“网 络 共 和 国 ”中 ,传 统 的 政 治 权 威 受 到 了 不 小 的 冲 击 ,民 主 的 成 分 变 得 越 来 越 多 ,而“民 主 的 成 分 越 多 ,就 意 味 着 对 权 威 的 监 督 越 多 ,信 任 越 少 ”。[5]网 络 世 界不再如同在现实世界那般,在现实世界里,信息的传播 以 单 向 的 传 播 方 式 为 主 ,信 息 源 多 处 于 由 政 治 原 因 或 者 经 济 原 因 所 形 成 的 垄 断 地 位 ,信 息 源 较 少 得 到 来 自 全 社 会有效的监督。而在网络世界中,任何的个人和机构都可 能成为信息源,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变得越来越加的民主 和多元化,信息的真伪,优劣也变得愈加地难以琢磨和确 定。这便为谣言产生与传播和流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网 络 谣 言 从 其 产 生 的 量 和 影 响 的 范 围 来 看 ,大 大 地 超 越 了 现 实 世 界 中 的 状 况 。 不 少 的 人 群 为 此 谈“网 ”色 变 ,忧 虑 , 甚至恐惧。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主要借助 于 BBS 讨 论 区、聊天室、网站留言版、BLOG 等具有一定公用性质的 网 络 传 播 工 具 来 进 行 匿 名 传 播 ,一 部 分 网 络 使 用 者 获 悉 这些谣言信息之后,一边表示关注或是将信将疑,另一边 便可能使用 GG、ICG、MSN、电子邮件等个人即时通讯 工 具 迅 速 快 捷 地 进 行 再 次 传 播 ,由 于 再 次 传 播 有 明 确 和 清晰的信息源,对谣言信息的存疑便有所减弱,部分的谣 言信息接受者会再次进入到 BBS 讨论区、聊天室 、网 站 留言版等网络空间中进行再次的传播,如此循环反复。极 为迅捷的网络传播方式使谣言从形成期到高潮期的时 间与现实社会相比大大缩短。往往在一夜之间,甚至几小 时之内,就可以形成声势浩大,跨越国界的谣言。如果说 现 实 世 界 的 谣 言 是"在 疾 走 ,在 飞 奔"的 话 ,那 网 络 谣 言 就 称得上是以超音速的速度翱翔了。谣言既是一种信息的 扩散过程,同时又是一种对信息再次解读和评论的过程。 人们造谣与解释谣言的想象力和天赋在网络上得到了
中 解 放 出 来 。 由 于 网 络 的 非 具 体 化 ,就 是 它 的 虚 拟 性 ,网 络参与者可以通过虚拟身份的方式来超越,改变或者保 持 自 我 ,使 自 己 能 够 逃 避 现 实 世 界 的 拖 累 。 所 以 有 人 说 , 匿名条件下的网络参与者会暴露出更多的个性或者与现 实世界相比更多的真实真诚的一面,因为参与者无须象 在 现 实 世 界 中 那 样 去 承 受 所 谓 的“因 果 报 应 ”。 但 是 我 们 也 要 注 意 到 事 情 的 另 一 个 方 面 ,网 络 的 参 与 者 ,由 于 匿 名 虚 拟 的 特 性 ,又 常 常 会 淹 没 于 网 络 的 群 体 之 中 ,此 情 境 中 参 与 者 易 进 入“去 个 性 化 状 态 ”,去 个 性 的 状 态 将 淡 化 个 体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观察,降低个体的责任以及个体对 于社会评价的关注。当自我的控制力量减弱,这些个体的 暴力和反社会行为便随时可能发生。“虚拟世界被认为是 充满自由,流动性和实验性的地带”[1]。
- 50 -
充 分 的 发 展 和 演 示 ,转 寄 者 可 能 会 自 行 将 原 先 的 谣 言 内 容增修后再转寄出去,形成十分丰富的网络谣言变种,谣 言的传播也因此显得危险且不易控制。
网络世界中个体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身份的虚拟 性,也就是网络参与者身份的电子文本化、身份的流动 性。网络个体的这样一种特征为谣言的产生和流通提供 了很广阔的一个温床。传统的现实环境中行之有效的监 督体系很难甚至是无法在虚拟环境中发挥效用。网络谣 言的制造者可以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隐藏自己的 IP 地 址 ,使 其 身 份 在 虚 拟 的 网 络 空 间 难 于 辨 别 和 确 认 ,通 过 隐 匿 真 实 身 份 的 方 法 ,在 网 络 世 界 中 张 扬 和 表 现 多 重 的 身 份 面 貌 ,这 其 中 有 受 抑 现 实 社 会 的 行 为 标 准 和 价 值 取 舍 不 能 展 露 的 真 实 部 分 ,也 有 为 了 某 种 情 绪 宣 泄 或 者 某 种 角色的心理实现的。总之网络的虚拟使个人的行为和思 想获得了从现实世界的解放。“互连网真正带来的不仅仅 是匿名,更重要的是网民可以实现体角色、身份等的自由 选 择 与 转 换 ”。[6]很 多 的 网 络 使 用 者 认 为 自 己 在 线 的 身 份 可以任意选择且与离线身份无关。对于他们来说,身份是 流 动 的 ,变 转 的 ,也 是 编 撰 的 ,“身 份 就 是 不 断 地 以 电 子 书 写 的 方 式 重 新 定 义 ,然 后 以 电 子 文 本 所 虚 拟 的 身 份 参 与 网络社群的活动”。[7]
[收稿日期] 2006-07-06 [作者简介] 许亚荃(1965-),湖北红安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副教授,从事新闻学,传播学教学和研究工 作。李 炜(1981-),甘肃武威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 2005 级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 49 -
同 关 心 的 问 题 聚 集 在 一 起 ,互 通 情 报 ,交 流 不 安 ,“即 社 会 底层群体的自发活动取代了上层组织的信息传播功能,” [3]这都促成了谣言的形成。随后,谣言传播速度开始加快, 谣言由作为传播源的少数人迅速传给谣言的次级源地 (传 给 他 人 ),形 成 一 种"锁 链 式 传 播 ",此 时 谣 言 的 传 播 速 度逐渐加快,谣言很快呈燎原之势,参与传播的人越来越 多 ,范围越来越广。当谣言为绝大多数公众所接受,传播 达 到 或 者 接 近 一 种 平 衡 状 态 ,谣 言 传 播 就 进 入 到 了 高 潮 期。高潮期的谣言作为一种社会舆论的畸变形态,“人们 对于谣言信息的意见在社会群体的持久互动中趋同了, 影响力和破坏程度均达到最大”。[4]其后,随着谣言重要性 的减弱 ,谣言传播的频率开始下降 ,谣言传播便逐步进 入衰退期,处于衰退期的谣言影响力逐渐减弱,人们也对 谣 言 信 息 产 生 了 一 定 的 疲 惫 心 理 ,倘 若 还 有 什 么 引 起 人 心 浮 动 的 突 发 事 件 ,则 先 前 的 谣 言 就 会 被 新 一 轮 的 谣 言 事件所替代。
[摘 要] 影响网络谣言迅速传播并产生极大危害性的关键因素是网络身份的虚拟性,对网络谣言加 以解析,着重阐述在网络身份虚拟的 技 术 背 景 和 网 民 的 匿 名 心 理 背 景 下 ,网 络 谣 言 传 播 所 表 现 出 的 相 对 于 传 统 谣 言 传 播 的 不 同 特 点 和 传 播 效 果 ,力 求 探 讨 出 网 络 谣 言 这 一 信 息 污 染 迅 速 传 播 并 产 生 极 大 影 响 力 的成因所在。
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虽然是两个不同并且是相互 分 离 的 世 界 ,但 是 行 走 穿 梭 于 两 个 世 界 之 间 的 人 群 ,很 自 然地发挥了将这两个世界各自行为特征相互关联和相互 影响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今天就存在着许多时下还难 以 克 服 的 虚 拟 世 界(虚 假 的 ,不 存 在 的 ,新 的 ,非 具 体 的 ) 侵 犯 和 污 染 了 现 实 世 界(真 实 的 ,可 靠 的 ,传 统 的 ,具 体 的)的现象和行为。网络的虚拟特性加速和扩大了谣言的 传播和影响便是其中的一个例证。
[关 键 词] 网络谣言;身份虚拟;网络传播 [Leabharlann Baidu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5454(2006)05-0049-03
在对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所展开的广泛的学术性 和普遍性讨论中,一个最受关注和争议问题就是对应于 网 络 世 界 和 现 实 世 界 的“现 实 性 和 虚 拟 性 ”。 在 这 些 争 论 中 ,一 种 观 点 认 为 这 两 个 世 界 是 决 然 不 同 的 ,或 者 理 解 为 两 者 之 间 是 很 少 关 联 的 ,基 于 存 在 着 这 样 的 差 别 ,网 络 世 界和现实世界两者之间有着质的对立。另一种观点认为 网络虚拟世界是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虚拟 世界弥补和克服了现实世界的许多不足和局限性,也有 观点认为虚拟世界是不真实的,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低 水平的复制。
网络的拥护者们认为网络世界是一个非具体化的 空 间 ,在 网 络 世 界 中 ,信 息 通 信 技 术 可 以 创 造 出 一 种 新 型 的 社 会 关 系 ,在 网 络 建 立 的 社 会 关 系 中 ,参 与 者 不 需 要 与 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网络通信技术还能够使参 与者与全世界范围内处于网络上的人群进行快畅的交 流 ,从 而 大 大 地 拓 展 了 参 与 者 的 社 会 交 往 平 台 ,这 样 宽 广 的社会交往平台在现实世界中是参与者无法企及的。网 络世界中交往人群特有的身份虚拟性,使得网络的交往 行为不象现实世界中社会交往那样有着很强的相互依赖 性,网络交往过程中的个人的易受伤害性能够得到一定 程度的减弱。因而这种虚拟的社会交往有时甚至比现实 的社会交往还来得更为亲密和丰富。现实的社会交往行 为常常表现为利益的冲突和交换,而虚拟世界中的交往 行为多是建立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的,区别于现实世界 中社会交往的局限性和强迫性。虚拟世界中所开展的社 会交往它还能够将网络参与者从现实世界的束缚和打击
第 6 卷第 5 期 2006 年 9 月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UNAN MASS MEDIA VOCATIONAL TEC-NICAL COLLEGE
VOl.6NO.5 September.2006
从网络的虚拟性看网络谣言
许亚荃 李 炜
(南昌大学 人文学院新闻系, 江西 南昌 330038)
现 实 社 会 中 谣 言 通 常 要 经 历 形 成 期 、高 潮 期 和 衰 退 期三个阶段。当社会生活遭到人为或自然力的破坏,出现 环 境 危 机 时 ,“倘 若 正 常 渠 道 的 意 见 传 播 迟 缓 或 被 打 断 , 而 人 们 的 信 息 需 求 又 大 于 体 制 性 渠 道 的 消 息 供 给 ”,[2]便 表现出惊恐或猜测的忧虑。一些观点相同的人开始就共
网络环境下的谣言由于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 联 性 ,一 方 面 留 存 了 现 实 世 界 中 谣 言 的 一 般 的 特 性 ,同 时 又伴生出了网络环境下的许多特性。网络曾被一部分人 看 作 是“共 和 国 ”、是“狂 欢 节 ”,恰 同 民 主 自 由 被 认 作 是 对 传 统 政 治 权 威 和 宗 教 权 威 的 一 种 摆 脱 和 解 放 一 样 ,网 络 媒介的诞生也被看作是一种新的媒介样式对传统政治 权 威 的 挑 战 ,在“网 络 共 和 国 ”中 ,传 统 的 政 治 权 威 受 到 了 不 小 的 冲 击 ,民 主 的 成 分 变 得 越 来 越 多 ,而“民 主 的 成 分 越 多 ,就 意 味 着 对 权 威 的 监 督 越 多 ,信 任 越 少 ”。[5]网 络 世 界不再如同在现实世界那般,在现实世界里,信息的传播 以 单 向 的 传 播 方 式 为 主 ,信 息 源 多 处 于 由 政 治 原 因 或 者 经 济 原 因 所 形 成 的 垄 断 地 位 ,信 息 源 较 少 得 到 来 自 全 社 会有效的监督。而在网络世界中,任何的个人和机构都可 能成为信息源,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变得越来越加的民主 和多元化,信息的真伪,优劣也变得愈加地难以琢磨和确 定。这便为谣言产生与传播和流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网 络 谣 言 从 其 产 生 的 量 和 影 响 的 范 围 来 看 ,大 大 地 超 越 了 现 实 世 界 中 的 状 况 。 不 少 的 人 群 为 此 谈“网 ”色 变 ,忧 虑 , 甚至恐惧。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主要借助 于 BBS 讨 论 区、聊天室、网站留言版、BLOG 等具有一定公用性质的 网 络 传 播 工 具 来 进 行 匿 名 传 播 ,一 部 分 网 络 使 用 者 获 悉 这些谣言信息之后,一边表示关注或是将信将疑,另一边 便可能使用 GG、ICG、MSN、电子邮件等个人即时通讯 工 具 迅 速 快 捷 地 进 行 再 次 传 播 ,由 于 再 次 传 播 有 明 确 和 清晰的信息源,对谣言信息的存疑便有所减弱,部分的谣 言信息接受者会再次进入到 BBS 讨论区、聊天室 、网 站 留言版等网络空间中进行再次的传播,如此循环反复。极 为迅捷的网络传播方式使谣言从形成期到高潮期的时 间与现实社会相比大大缩短。往往在一夜之间,甚至几小 时之内,就可以形成声势浩大,跨越国界的谣言。如果说 现 实 世 界 的 谣 言 是"在 疾 走 ,在 飞 奔"的 话 ,那 网 络 谣 言 就 称得上是以超音速的速度翱翔了。谣言既是一种信息的 扩散过程,同时又是一种对信息再次解读和评论的过程。 人们造谣与解释谣言的想象力和天赋在网络上得到了
中 解 放 出 来 。 由 于 网 络 的 非 具 体 化 ,就 是 它 的 虚 拟 性 ,网 络参与者可以通过虚拟身份的方式来超越,改变或者保 持 自 我 ,使 自 己 能 够 逃 避 现 实 世 界 的 拖 累 。 所 以 有 人 说 , 匿名条件下的网络参与者会暴露出更多的个性或者与现 实世界相比更多的真实真诚的一面,因为参与者无须象 在 现 实 世 界 中 那 样 去 承 受 所 谓 的“因 果 报 应 ”。 但 是 我 们 也 要 注 意 到 事 情 的 另 一 个 方 面 ,网 络 的 参 与 者 ,由 于 匿 名 虚 拟 的 特 性 ,又 常 常 会 淹 没 于 网 络 的 群 体 之 中 ,此 情 境 中 参 与 者 易 进 入“去 个 性 化 状 态 ”,去 个 性 的 状 态 将 淡 化 个 体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观察,降低个体的责任以及个体对 于社会评价的关注。当自我的控制力量减弱,这些个体的 暴力和反社会行为便随时可能发生。“虚拟世界被认为是 充满自由,流动性和实验性的地带”[1]。
- 50 -
充 分 的 发 展 和 演 示 ,转 寄 者 可 能 会 自 行 将 原 先 的 谣 言 内 容增修后再转寄出去,形成十分丰富的网络谣言变种,谣 言的传播也因此显得危险且不易控制。
网络世界中个体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身份的虚拟 性,也就是网络参与者身份的电子文本化、身份的流动 性。网络个体的这样一种特征为谣言的产生和流通提供 了很广阔的一个温床。传统的现实环境中行之有效的监 督体系很难甚至是无法在虚拟环境中发挥效用。网络谣 言的制造者可以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隐藏自己的 IP 地 址 ,使 其 身 份 在 虚 拟 的 网 络 空 间 难 于 辨 别 和 确 认 ,通 过 隐 匿 真 实 身 份 的 方 法 ,在 网 络 世 界 中 张 扬 和 表 现 多 重 的 身 份 面 貌 ,这 其 中 有 受 抑 现 实 社 会 的 行 为 标 准 和 价 值 取 舍 不 能 展 露 的 真 实 部 分 ,也 有 为 了 某 种 情 绪 宣 泄 或 者 某 种 角色的心理实现的。总之网络的虚拟使个人的行为和思 想获得了从现实世界的解放。“互连网真正带来的不仅仅 是匿名,更重要的是网民可以实现体角色、身份等的自由 选 择 与 转 换 ”。[6]很 多 的 网 络 使 用 者 认 为 自 己 在 线 的 身 份 可以任意选择且与离线身份无关。对于他们来说,身份是 流 动 的 ,变 转 的 ,也 是 编 撰 的 ,“身 份 就 是 不 断 地 以 电 子 书 写 的 方 式 重 新 定 义 ,然 后 以 电 子 文 本 所 虚 拟 的 身 份 参 与 网络社群的活动”。[7]
[收稿日期] 2006-07-06 [作者简介] 许亚荃(1965-),湖北红安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副教授,从事新闻学,传播学教学和研究工 作。李 炜(1981-),甘肃武威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 2005 级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 49 -
同 关 心 的 问 题 聚 集 在 一 起 ,互 通 情 报 ,交 流 不 安 ,“即 社 会 底层群体的自发活动取代了上层组织的信息传播功能,” [3]这都促成了谣言的形成。随后,谣言传播速度开始加快, 谣言由作为传播源的少数人迅速传给谣言的次级源地 (传 给 他 人 ),形 成 一 种"锁 链 式 传 播 ",此 时 谣 言 的 传 播 速 度逐渐加快,谣言很快呈燎原之势,参与传播的人越来越 多 ,范围越来越广。当谣言为绝大多数公众所接受,传播 达 到 或 者 接 近 一 种 平 衡 状 态 ,谣 言 传 播 就 进 入 到 了 高 潮 期。高潮期的谣言作为一种社会舆论的畸变形态,“人们 对于谣言信息的意见在社会群体的持久互动中趋同了, 影响力和破坏程度均达到最大”。[4]其后,随着谣言重要性 的减弱 ,谣言传播的频率开始下降 ,谣言传播便逐步进 入衰退期,处于衰退期的谣言影响力逐渐减弱,人们也对 谣 言 信 息 产 生 了 一 定 的 疲 惫 心 理 ,倘 若 还 有 什 么 引 起 人 心 浮 动 的 突 发 事 件 ,则 先 前 的 谣 言 就 会 被 新 一 轮 的 谣 言 事件所替代。
[摘 要] 影响网络谣言迅速传播并产生极大危害性的关键因素是网络身份的虚拟性,对网络谣言加 以解析,着重阐述在网络身份虚拟的 技 术 背 景 和 网 民 的 匿 名 心 理 背 景 下 ,网 络 谣 言 传 播 所 表 现 出 的 相 对 于 传 统 谣 言 传 播 的 不 同 特 点 和 传 播 效 果 ,力 求 探 讨 出 网 络 谣 言 这 一 信 息 污 染 迅 速 传 播 并 产 生 极 大 影 响 力 的成因所在。
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虽然是两个不同并且是相互 分 离 的 世 界 ,但 是 行 走 穿 梭 于 两 个 世 界 之 间 的 人 群 ,很 自 然地发挥了将这两个世界各自行为特征相互关联和相互 影响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今天就存在着许多时下还难 以 克 服 的 虚 拟 世 界(虚 假 的 ,不 存 在 的 ,新 的 ,非 具 体 的 ) 侵 犯 和 污 染 了 现 实 世 界(真 实 的 ,可 靠 的 ,传 统 的 ,具 体 的)的现象和行为。网络的虚拟特性加速和扩大了谣言的 传播和影响便是其中的一个例证。
[关 键 词] 网络谣言;身份虚拟;网络传播 [Leabharlann Baidu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5454(2006)05-0049-03
在对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所展开的广泛的学术性 和普遍性讨论中,一个最受关注和争议问题就是对应于 网 络 世 界 和 现 实 世 界 的“现 实 性 和 虚 拟 性 ”。 在 这 些 争 论 中 ,一 种 观 点 认 为 这 两 个 世 界 是 决 然 不 同 的 ,或 者 理 解 为 两 者 之 间 是 很 少 关 联 的 ,基 于 存 在 着 这 样 的 差 别 ,网 络 世 界和现实世界两者之间有着质的对立。另一种观点认为 网络虚拟世界是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虚拟 世界弥补和克服了现实世界的许多不足和局限性,也有 观点认为虚拟世界是不真实的,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低 水平的复制。
网络的拥护者们认为网络世界是一个非具体化的 空 间 ,在 网 络 世 界 中 ,信 息 通 信 技 术 可 以 创 造 出 一 种 新 型 的 社 会 关 系 ,在 网 络 建 立 的 社 会 关 系 中 ,参 与 者 不 需 要 与 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网络通信技术还能够使参 与者与全世界范围内处于网络上的人群进行快畅的交 流 ,从 而 大 大 地 拓 展 了 参 与 者 的 社 会 交 往 平 台 ,这 样 宽 广 的社会交往平台在现实世界中是参与者无法企及的。网 络世界中交往人群特有的身份虚拟性,使得网络的交往 行为不象现实世界中社会交往那样有着很强的相互依赖 性,网络交往过程中的个人的易受伤害性能够得到一定 程度的减弱。因而这种虚拟的社会交往有时甚至比现实 的社会交往还来得更为亲密和丰富。现实的社会交往行 为常常表现为利益的冲突和交换,而虚拟世界中的交往 行为多是建立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的,区别于现实世界 中社会交往的局限性和强迫性。虚拟世界中所开展的社 会交往它还能够将网络参与者从现实世界的束缚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