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 年 12 月 第 23 卷 第6 期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c. 2010 Vol. 23 No. 6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管在高
( 江苏省常州市信访局, 江苏 常州 213000 )
摘 要: 笔者对邻避型群体性事件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 分析了邻避设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 。 借鉴美国环境纠纷解
1. 政治体制更加开放, 公民自主性增强 群众能够参与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在 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政府对居民的控制能 力减弱。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几乎垄断 政府通过人民 了社会上所有的重要资源。 在农村, 公社、 公有土地、 户籍制度、 农产品统购统销将农村 [5 ] ( 10 - 12 ) , 与城市隔绝和对立起来 通过人民公社、 大 队、 小队对农村和农民进行总体性控制 。在城市, 绝 , 大部分居民的生存依赖于单位 单位作为集各种功 能于一体的组织, 是连接国家与城市居民的组织通 道, 是社会动员的组织保证, 是国家配置稀缺资源的 也是确定社会成员身份的主要途径 , 因此 基本渠道, [6 ] 改革开放前城市居民高度依附于单位 。 纵观改 向政府提出利益诉求、 革开放前的中国乡村和城市, 表达意见都是受到严格限制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不 群众也不敢 具备发生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的条件, 以达到自身目的。 通过这种方式向政府施压, 改革开放后, 市场化改革和政治民主化步伐不 断加快, 农村居民和城市职工对组织的依赖性逐渐 减弱。在农村,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各种农业赋税被 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 乡镇企业大量涌现, 农 减免, 民开始进城务工, 村组已不再拥有支配社会资源的 它们只是村民自治组织形式。在城市, 企业以 能力, , 追求效益为目标 原有的社会职能被逐步剥离, 企业 “单位人” “市场人 ” , 在职人员从 变成 在职人员与企 政治体制更加 业的关系则变为雇佣关系 ③ 。 同时, 开放, 社会舆论更加宽容, 群众可以就政府的政策、 , “阶级斗争” 、 “敌我矛盾 ” 行为表达自己的意见 已 成为历史名词。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使群体性事件 的发生具备了可能性。 政府虽然对此类事件不欢 迎、 不鼓励、 不认可, 但是也不会采取强制措施禁止 群众反映问题。 2. 基层政府权威被削弱, 司法救济渠道不畅 改革开放后, 基层政府 ( 一般指乡镇、 街道办和 市辖区人民政府 ) 的主 要 工 作 是 促 进 当 地 经 济 发 展, 地方 GDP 是考量党政领导政绩的主要标准, 公 共服务这一核心职能经常被忽视 ④ 。 赵树凯的研究 发现, 公共服务的缺失, 导致了农民同基层组织在情 感和思想上的疏离。 这种状态还不是冲突, 而是一 “社会结构紧张 ” ( structural strain ) , 种 当基层组织 、 的直接索取 变相掠夺甚至暴力剥夺导致农民的抵 [7 ] ( 101 - 107 ) 。 基层政府官员的腐败 制, 就发展为冲突 、 行为 官 僚 作 风 及 基 层 政 府 的 乱 作 为 和 不 作 [8 ] ( 10 - 12 ) , 为 都是导致基层政府的权威被质疑, 产生 ⑤ 基层政府信任危机的原因 。 而当群众的利益一旦 遭受侵害, 他们就会在基层政府之外寻求更高层次 当单个成员意识到集体行动的重 国家权威的保护, 要性时, 体制外的对抗性群体力量就会产生。 在集 体意识的驱使下, 就可能会出现越级上访等现象, 甚 · 59·
综合邻避设施和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笔者提出 了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概念。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是 指由邻避设施所引发的, 居民以自发的或有组织的 通过非法定渠道向党政机关和项目单位 聚众方式, 表达意愿、 提出要求, 对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影响的行 。 为或活动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目标是向党政机 项目单位、 社会发出信号或提出警告, 表明对某 关、 , 一邻避设施的质疑或反对 其目的是迫使该项目停 建或者迁址。 二、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因兴建邻避设施引发的 , 抗争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不仅发生在收入水平较 亦发生 高且社会基础设施较完备的欧美发达国家 , 在我国的台湾和大陆地区。Morell 认为居民反对邻 邻避设施对于地 避设施的原因主要有公平性问题、 方形象 的 影 响, 以及政府在环保配套方面的失 [2 ] ( 93 - 103 ) 。台湾学者汤京平、 职 陈金哲认为垃圾焚 化厂一类的邻避设施, 一方面可能给当地居民造成 重大财产损失, 带来环境卫生方面的巨大威胁, 另一 [3 ] ( 101 - 132 ) 。由于 方面也存在成本负担不公平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邻避型群体性事件 , 因此要将邻 避设施的兴建这一现实的导火索, 与我国近年来群 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的深层次社会背景相结合 , 分析 ① 我国邻避型抗争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 。 ( 一) 邻避设施引起群众抗争的直接原因 化工企业、 垃圾焚烧厂、 变电所等邻避设施都是 社会进步、 经济繁荣、 生活便利所必需的, 但是项目 的兴建、 日常运行造成的污染, 以及给居民造成的心 理阴影等这些负外部性效应都需要附近的社区居民 来承担 ② 。居民 所 受 消 极 影 响 的 大 小 与 距 离 成 反
决替代机制与日本公害防止协定,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强化基层管理, 树立基层政府权威; 发挥业主委员会功能, 整 使决策公开透明; 给予适当回馈补偿, 促进环保协议签订。 合社区群众利益; 科学确定邻避设施位置, 关键词: 邻避设施; 群体性事件; 原因; 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6511 ( 2010 ) 06 - 0058 - 05
厦门市海沧 PX 项目、 常州五星花园 110 千伏 变电站项目、 吴江市平望垃圾焚化发电厂项目从立 项到用地各方面的手续都合法, 也通过了环保部门 但因为群众的一系列群体性的维 的环境影响评估, 权行动, 最终或是停建或是迁址。 研究这类项目的 共同特点, 探究引发此类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 , 提出预防和应对的策略, 实现居民、 项目单位及政府 , 。 的共赢 具有现实意义 一、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为了发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 升级城市基础设施, 提升城市在经济、 展地方经济, 社会、 人文等方面的服务水平, 地方政府通常会投资 兴建一些企业或公共设施。这些企业或公共设施中 有一部分是受周边居民欢迎的, 比如学校、 托儿所、 疗养院、 诊所、 邻里公园、 图书馆等, 但也有一些是周 边居民所反对的, 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几个项目。 此类项目所涉及的设施被称为邻避设施 ( NotInMyBackYard, NIMBY) 。字面意思就是“不要建 , 在我家后院的项目 ” 一般是指具有一定污染威胁 或者心理影响的设施, 比如化工厂、 污水处理厂、 垃 圾填埋场、 火力发电厂、 核能电厂、 变电所、 火葬场、 墓地、 精神病院等。 这类设施往往给周边居民带来 身体、 经济和精神上的负外部效应, 从而引发邻避冲 居民强烈反对将它们建造在自家附近 。 突。因此, 陈晋胜认为群体性事件指由人民内部矛盾所引 发, 由一定数量的人参与, 并形成一定组织和目的的 集体上访、 集会、 阻塞交通、 围堵党政机关、 静坐请 愿、 聚众闹事等,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对政府管理和社 [1 ] ( 40 - 41 ) 。 由邻避设施所引 会造成影响的群体行为 发的冲突无疑也是群体性事件 。
至发生群体性事件。 司法救济渠道不畅、 司法救济成本高, 也是邻避 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一个原因。由于邻避设施的兴 建都已经通过了地方政府的审批和环保部门的环境 评估, 周边居民很难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行政机关违 法行政, 或者从法律角度指出自身哪些合法权益受 到侵害。因此, 对于此类诉讼地方法院一般不予立 案, 即使受理, 居民胜诉的可能性也很小, 除非这些 设施在运行过程中确实发生了明显的损害事件 。另 外, 一旦选择了司法渠道, 就意味着居民为了维护自 己的权益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在这种情况 下, 人们对司法部门的怀疑和失望不断加深 , 一般会 寻求其他途径来解决纠纷。 3. 权利意识的觉醒, 群体性造势心理的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不 改革开放 30 年来, 断完善, 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民主精神日益被群 当群众认为社会不公, 感觉自身权益受到 众所接受, 侵害时, 会主动行使民主权利, 强调自身的知情权、 参政权、 抗议权、 求偿权。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公 民权利意识的觉醒。社会转型期也是进行利益调整 的时期, 当普通民众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 , 会采取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由于我国 历史上人治传统根深蒂固, 虽然经历了 30 多年改革 、 “清官 ” 但人们还是更愿意找政府 来 开放的洗礼, 维护自己的权益。 当群体性利益被侵害时, 他们会 通过一些对抗性的集体行动向政府和有关单位施 压, 以期得到上级政府的重视。 我国大部分群体性 事件的解决的确依靠的是上级官员的指示和命令 , 这就更加强化了群众不相信法律 , 相信权力, 不相信 地方政府, 相信省级或中央政府的心理。 另外, 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一般存在从众心 。 在群体性事件的酝酿阶段, 理, 认为“法不责众 ” 由于人群聚集以及情绪的互相感染, 个体往往屈从 于大多数人的意见, 人们比较容易受到暗示, 组织者 的行为和语言总是被群体所模仿 。一旦参与了此类 事件, 参与者就不再是独立的个体, 他们以群体成员 这容易导致参与者丧失责任心, 不再考 的身份存在, 虑法律的约束, 做出违法的事情。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特殊性在于, 邻避设施负 外部性的承担者一般处于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 , 容易形成互动。一般来说, 组织者会按照居民住址, 逐一上门动员, 这类动员往往会形成较强的社会压 , 力 那些不愿参与抗争却坐享抗争成果 ( 如补偿金 的发放等 ) 的群众会被孤立。 在这样的压力下, 群 体性事件的领导者更容易将矛盾激化, 从而导致冲 [9 ] ( 355 - 382 ) 。 突升级 4. 社会整合机制滞后, 社会组织缺乏独立性 在我国城市建设中, 地方政府居于决策主导地 位, 邻避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缺少公众的参与 , 即使有 · 60·
收稿日期: 2010 - 09 -来自百度文库19 作者简介: 管在高( 1982 - ) , 男, 江苏扬州人, 江苏省常州市信访局副处长, 行政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 公共政策 与事务管理。
· 58·
比, 即距离邻避设施越近的居民受到的消极影响越 反之则越小。台湾学者汤京平、 陈金哲提到的成 大, 本利益负担公平性问题所指的就是这方面的特征 。 邻避设施对周边居民的负面影响, 一般包括以下 4 个方面。 1. 环境污染 部分邻避设施的兴建和运行的确会对周边地区 的空气、 水、 土地等造成一定污染, 比如化工企业、 污 火力发电厂等邻避设施, 虽然在兴建之前 水处理厂、 通过了环境评估, 但是在运行过程中还是会排放一 废气和废渣, 虽然其中所含有害物质在国家 些污水、 , 所规定范围之内 但这些污水、 废气、 废渣还是会给 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 。 2. 社区形象 墓地等邻避设施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 火葬场、 感觉, 会给周边居民造成心理上的不适 。而且, 社区 提到一个社区, 人 或者居民形象也会因此被标签化 , 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社区周边这些不受欢迎的设 施。 3. 房产贬值 房产是一般家庭的主要资产。居民担心由于邻 避设施的兴建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或者对居民心 进而影响到自己房产的价值, 使他们的 理造成影响, 家庭财产受到较大损失。 4. 不确定性忧虑 周边居民在心理上对邻避设施的风险存在不确 这是缘于对历史上此类邻避设施所导致 定性忧虑, 周边居民对化工企业、 的意外事件的恐惧。一方面, 垃圾焚烧厂一类单位并不信任, 担心他们为了追求 经济利益而忽视环保措施; 另一方面, 也担心意外事 此类典型事故有 1986 年乌克兰切尔诺贝 故的发生, 2010 年大连输油管 利核电站 4 号反应堆爆炸事故、 。 道爆炸事故等 ( 二) 邻避设施引起群众抗争的深层社会背景 邻避设施引起群众抗争的直接原因是对环保的 但是考察为什么近年来 担忧和其他一些心理因素, 此类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 就要从当前这一特定历 。 史阶段的特点来分析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国家长 期战略研究小组成员王绍光等人认为, 当前中国社 会发展形势极其严峻, 再次进入社会不稳定时期, 突 出表现为: 正在经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 , 整, 面对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下岗洪水 ” 有着世界 是世界上基尼 上最为显著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面临世界上最严重的腐 系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 败及最大的经济损失 造成世界上最大范围的生态 [4 ] ( 26 - 33 ) 。笔者主要从 4 个方面来分析邻 环境破坏 避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背景 。
Dec. 2010 Vol. 23 No. 6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管在高
( 江苏省常州市信访局, 江苏 常州 213000 )
摘 要: 笔者对邻避型群体性事件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 分析了邻避设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 。 借鉴美国环境纠纷解
1. 政治体制更加开放, 公民自主性增强 群众能够参与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在 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政府对居民的控制能 力减弱。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几乎垄断 政府通过人民 了社会上所有的重要资源。 在农村, 公社、 公有土地、 户籍制度、 农产品统购统销将农村 [5 ] ( 10 - 12 ) , 与城市隔绝和对立起来 通过人民公社、 大 队、 小队对农村和农民进行总体性控制 。在城市, 绝 , 大部分居民的生存依赖于单位 单位作为集各种功 能于一体的组织, 是连接国家与城市居民的组织通 道, 是社会动员的组织保证, 是国家配置稀缺资源的 也是确定社会成员身份的主要途径 , 因此 基本渠道, [6 ] 改革开放前城市居民高度依附于单位 。 纵观改 向政府提出利益诉求、 革开放前的中国乡村和城市, 表达意见都是受到严格限制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不 群众也不敢 具备发生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的条件, 以达到自身目的。 通过这种方式向政府施压, 改革开放后, 市场化改革和政治民主化步伐不 断加快, 农村居民和城市职工对组织的依赖性逐渐 减弱。在农村,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各种农业赋税被 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 乡镇企业大量涌现, 农 减免, 民开始进城务工, 村组已不再拥有支配社会资源的 它们只是村民自治组织形式。在城市, 企业以 能力, , 追求效益为目标 原有的社会职能被逐步剥离, 企业 “单位人” “市场人 ” , 在职人员从 变成 在职人员与企 政治体制更加 业的关系则变为雇佣关系 ③ 。 同时, 开放, 社会舆论更加宽容, 群众可以就政府的政策、 , “阶级斗争” 、 “敌我矛盾 ” 行为表达自己的意见 已 成为历史名词。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使群体性事件 的发生具备了可能性。 政府虽然对此类事件不欢 迎、 不鼓励、 不认可, 但是也不会采取强制措施禁止 群众反映问题。 2. 基层政府权威被削弱, 司法救济渠道不畅 改革开放后, 基层政府 ( 一般指乡镇、 街道办和 市辖区人民政府 ) 的主 要 工 作 是 促 进 当 地 经 济 发 展, 地方 GDP 是考量党政领导政绩的主要标准, 公 共服务这一核心职能经常被忽视 ④ 。 赵树凯的研究 发现, 公共服务的缺失, 导致了农民同基层组织在情 感和思想上的疏离。 这种状态还不是冲突, 而是一 “社会结构紧张 ” ( structural strain ) , 种 当基层组织 、 的直接索取 变相掠夺甚至暴力剥夺导致农民的抵 [7 ] ( 101 - 107 ) 。 基层政府官员的腐败 制, 就发展为冲突 、 行为 官 僚 作 风 及 基 层 政 府 的 乱 作 为 和 不 作 [8 ] ( 10 - 12 ) , 为 都是导致基层政府的权威被质疑, 产生 ⑤ 基层政府信任危机的原因 。 而当群众的利益一旦 遭受侵害, 他们就会在基层政府之外寻求更高层次 当单个成员意识到集体行动的重 国家权威的保护, 要性时, 体制外的对抗性群体力量就会产生。 在集 体意识的驱使下, 就可能会出现越级上访等现象, 甚 · 59·
综合邻避设施和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笔者提出 了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概念。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是 指由邻避设施所引发的, 居民以自发的或有组织的 通过非法定渠道向党政机关和项目单位 聚众方式, 表达意愿、 提出要求, 对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影响的行 。 为或活动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目标是向党政机 项目单位、 社会发出信号或提出警告, 表明对某 关、 , 一邻避设施的质疑或反对 其目的是迫使该项目停 建或者迁址。 二、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因兴建邻避设施引发的 , 抗争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不仅发生在收入水平较 亦发生 高且社会基础设施较完备的欧美发达国家 , 在我国的台湾和大陆地区。Morell 认为居民反对邻 邻避设施对于地 避设施的原因主要有公平性问题、 方形象 的 影 响, 以及政府在环保配套方面的失 [2 ] ( 93 - 103 ) 。台湾学者汤京平、 职 陈金哲认为垃圾焚 化厂一类的邻避设施, 一方面可能给当地居民造成 重大财产损失, 带来环境卫生方面的巨大威胁, 另一 [3 ] ( 101 - 132 ) 。由于 方面也存在成本负担不公平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邻避型群体性事件 , 因此要将邻 避设施的兴建这一现实的导火索, 与我国近年来群 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的深层次社会背景相结合 , 分析 ① 我国邻避型抗争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 。 ( 一) 邻避设施引起群众抗争的直接原因 化工企业、 垃圾焚烧厂、 变电所等邻避设施都是 社会进步、 经济繁荣、 生活便利所必需的, 但是项目 的兴建、 日常运行造成的污染, 以及给居民造成的心 理阴影等这些负外部性效应都需要附近的社区居民 来承担 ② 。居民 所 受 消 极 影 响 的 大 小 与 距 离 成 反
决替代机制与日本公害防止协定,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强化基层管理, 树立基层政府权威; 发挥业主委员会功能, 整 使决策公开透明; 给予适当回馈补偿, 促进环保协议签订。 合社区群众利益; 科学确定邻避设施位置, 关键词: 邻避设施; 群体性事件; 原因; 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6511 ( 2010 ) 06 - 0058 - 05
厦门市海沧 PX 项目、 常州五星花园 110 千伏 变电站项目、 吴江市平望垃圾焚化发电厂项目从立 项到用地各方面的手续都合法, 也通过了环保部门 但因为群众的一系列群体性的维 的环境影响评估, 权行动, 最终或是停建或是迁址。 研究这类项目的 共同特点, 探究引发此类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 , 提出预防和应对的策略, 实现居民、 项目单位及政府 , 。 的共赢 具有现实意义 一、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为了发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 升级城市基础设施, 提升城市在经济、 展地方经济, 社会、 人文等方面的服务水平, 地方政府通常会投资 兴建一些企业或公共设施。这些企业或公共设施中 有一部分是受周边居民欢迎的, 比如学校、 托儿所、 疗养院、 诊所、 邻里公园、 图书馆等, 但也有一些是周 边居民所反对的, 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几个项目。 此类项目所涉及的设施被称为邻避设施 ( NotInMyBackYard, NIMBY) 。字面意思就是“不要建 , 在我家后院的项目 ” 一般是指具有一定污染威胁 或者心理影响的设施, 比如化工厂、 污水处理厂、 垃 圾填埋场、 火力发电厂、 核能电厂、 变电所、 火葬场、 墓地、 精神病院等。 这类设施往往给周边居民带来 身体、 经济和精神上的负外部效应, 从而引发邻避冲 居民强烈反对将它们建造在自家附近 。 突。因此, 陈晋胜认为群体性事件指由人民内部矛盾所引 发, 由一定数量的人参与, 并形成一定组织和目的的 集体上访、 集会、 阻塞交通、 围堵党政机关、 静坐请 愿、 聚众闹事等,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对政府管理和社 [1 ] ( 40 - 41 ) 。 由邻避设施所引 会造成影响的群体行为 发的冲突无疑也是群体性事件 。
至发生群体性事件。 司法救济渠道不畅、 司法救济成本高, 也是邻避 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一个原因。由于邻避设施的兴 建都已经通过了地方政府的审批和环保部门的环境 评估, 周边居民很难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行政机关违 法行政, 或者从法律角度指出自身哪些合法权益受 到侵害。因此, 对于此类诉讼地方法院一般不予立 案, 即使受理, 居民胜诉的可能性也很小, 除非这些 设施在运行过程中确实发生了明显的损害事件 。另 外, 一旦选择了司法渠道, 就意味着居民为了维护自 己的权益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在这种情况 下, 人们对司法部门的怀疑和失望不断加深 , 一般会 寻求其他途径来解决纠纷。 3. 权利意识的觉醒, 群体性造势心理的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不 改革开放 30 年来, 断完善, 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民主精神日益被群 当群众认为社会不公, 感觉自身权益受到 众所接受, 侵害时, 会主动行使民主权利, 强调自身的知情权、 参政权、 抗议权、 求偿权。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公 民权利意识的觉醒。社会转型期也是进行利益调整 的时期, 当普通民众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 , 会采取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由于我国 历史上人治传统根深蒂固, 虽然经历了 30 多年改革 、 “清官 ” 但人们还是更愿意找政府 来 开放的洗礼, 维护自己的权益。 当群体性利益被侵害时, 他们会 通过一些对抗性的集体行动向政府和有关单位施 压, 以期得到上级政府的重视。 我国大部分群体性 事件的解决的确依靠的是上级官员的指示和命令 , 这就更加强化了群众不相信法律 , 相信权力, 不相信 地方政府, 相信省级或中央政府的心理。 另外, 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一般存在从众心 。 在群体性事件的酝酿阶段, 理, 认为“法不责众 ” 由于人群聚集以及情绪的互相感染, 个体往往屈从 于大多数人的意见, 人们比较容易受到暗示, 组织者 的行为和语言总是被群体所模仿 。一旦参与了此类 事件, 参与者就不再是独立的个体, 他们以群体成员 这容易导致参与者丧失责任心, 不再考 的身份存在, 虑法律的约束, 做出违法的事情。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特殊性在于, 邻避设施负 外部性的承担者一般处于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 , 容易形成互动。一般来说, 组织者会按照居民住址, 逐一上门动员, 这类动员往往会形成较强的社会压 , 力 那些不愿参与抗争却坐享抗争成果 ( 如补偿金 的发放等 ) 的群众会被孤立。 在这样的压力下, 群 体性事件的领导者更容易将矛盾激化, 从而导致冲 [9 ] ( 355 - 382 ) 。 突升级 4. 社会整合机制滞后, 社会组织缺乏独立性 在我国城市建设中, 地方政府居于决策主导地 位, 邻避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缺少公众的参与 , 即使有 · 60·
收稿日期: 2010 - 09 -来自百度文库19 作者简介: 管在高( 1982 - ) , 男, 江苏扬州人, 江苏省常州市信访局副处长, 行政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 公共政策 与事务管理。
· 58·
比, 即距离邻避设施越近的居民受到的消极影响越 反之则越小。台湾学者汤京平、 陈金哲提到的成 大, 本利益负担公平性问题所指的就是这方面的特征 。 邻避设施对周边居民的负面影响, 一般包括以下 4 个方面。 1. 环境污染 部分邻避设施的兴建和运行的确会对周边地区 的空气、 水、 土地等造成一定污染, 比如化工企业、 污 火力发电厂等邻避设施, 虽然在兴建之前 水处理厂、 通过了环境评估, 但是在运行过程中还是会排放一 废气和废渣, 虽然其中所含有害物质在国家 些污水、 , 所规定范围之内 但这些污水、 废气、 废渣还是会给 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 。 2. 社区形象 墓地等邻避设施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 火葬场、 感觉, 会给周边居民造成心理上的不适 。而且, 社区 提到一个社区, 人 或者居民形象也会因此被标签化 , 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社区周边这些不受欢迎的设 施。 3. 房产贬值 房产是一般家庭的主要资产。居民担心由于邻 避设施的兴建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或者对居民心 进而影响到自己房产的价值, 使他们的 理造成影响, 家庭财产受到较大损失。 4. 不确定性忧虑 周边居民在心理上对邻避设施的风险存在不确 这是缘于对历史上此类邻避设施所导致 定性忧虑, 周边居民对化工企业、 的意外事件的恐惧。一方面, 垃圾焚烧厂一类单位并不信任, 担心他们为了追求 经济利益而忽视环保措施; 另一方面, 也担心意外事 此类典型事故有 1986 年乌克兰切尔诺贝 故的发生, 2010 年大连输油管 利核电站 4 号反应堆爆炸事故、 。 道爆炸事故等 ( 二) 邻避设施引起群众抗争的深层社会背景 邻避设施引起群众抗争的直接原因是对环保的 但是考察为什么近年来 担忧和其他一些心理因素, 此类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 就要从当前这一特定历 。 史阶段的特点来分析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国家长 期战略研究小组成员王绍光等人认为, 当前中国社 会发展形势极其严峻, 再次进入社会不稳定时期, 突 出表现为: 正在经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 , 整, 面对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下岗洪水 ” 有着世界 是世界上基尼 上最为显著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面临世界上最严重的腐 系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 败及最大的经济损失 造成世界上最大范围的生态 [4 ] ( 26 - 33 ) 。笔者主要从 4 个方面来分析邻 环境破坏 避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