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给予——感悟弗洛姆《爱的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姆对中国教育者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西方人文及社会科学理论思潮中,弗洛姆作为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主要追随者,屡屡被人提及。其思想成熟期创作的《爱的艺术》一书,对儿童教育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在欧美诸国,此书是高中生必读书。我认为对每个人来讲,尤其是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爱的艺术》是不可不读的作品,可以在人生态度和教育教学上产生很好的影响。

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爱是对人类存在问题的回答,是一种才能。爱是“给予”而不是“接受”,是在“给予”中的“获得”。爱是一种态度,一种决定一个人对作为整个世界而不是对一个爱的“对象”的关系的性格倾向。爱的范围不能仅局限在你所爱的某个对象上,而应该把这种爱扩而广之,即把爱扩展到对生存的环境和谐发展的整体关注上来。爱是一种实践,爱的实践需要克服自恋、实现信仰、对爱持有积极的态度,这使得爱具有可教育性。

我们常常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爱。结合弗洛姆的理论,我认为有两点我们应该强化认识。

第一,享受教育

弗洛姆说:“给予”并不是说为别人牺牲自己,而是奉献出自己内心最富生命活力的东西。他给予别人的是他的快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和幽默。通过“给”,他丰富了别人,通过提高自己的生命感也提高他人的生命感。“给予”意味着使他人也成为一位给予者,他们共同分享融

进生命中的快乐。在“给予”的行为中,某些东西诞生了。双方都感激这种新生的力量。

教师要享受教育的过程。传统意识里,我们喜欢用蜡烛、春蚕来比喻教师,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付出,似乎只有燃烧自己、牺牲自己,教师才能教育学生。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给予”并不等同于放弃,不是剥夺老师的所有去成全学生。如果教师能够体会到爱是“给予”的深层含义,他就能体会到教育工作的乐趣。做个比较可能更明确一些,最有说服力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爱孩子,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做什么事情都心甘情愿,从“给与”里能够感受到最大的幸福。对于一个教师来讲,追求奉献、不惧艰辛是种美德,但乐心“给予”却是能力的最高表现,也是人生的大智慧。通过“给予”,教师能体会到自己的力量、财富和能力,能够感觉到自己是充沛的、富有的、有生命活力的。同时“教学相长”,学生回报给教师的爱也同样是弥足珍贵的,双方的“给予”也给师生都带来了新生的力量。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一个真正爱学生的人,不会产生职业倦怠、会一直对工作充满激情。用爱点燃爱,用激情唤起激情,教育人永远是年轻。

第二、教学生学会爱

作为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具备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人的生命是极其短暂

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为自己、为他人、为整个世界献出爱心,让世界充满爱和真情。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家长和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爱的能力,除了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以外,还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去爱他人。要引导孩子学会感受爱,懂得爱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给予,培养孩子以一颗友善之心去同他人、同大自然交往。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艺术,学会爱的艺术要坚持四个基本要求,即纪律、专心、耐心和全力以赴,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带领孩子勇于实践,在践行中体味到有价值的人生。

只有以爱去拥抱世界,人们才会在爱中体验到温暖和快乐,这一点,我觉得宁家埠助人为乐的李皓和两位坚持两年多为敬老院做义工却不肯留姓名的孩子应该能够体会到。他们的爱,是突破了自我的为他人着想,是真正的给予,所以,她们能在不求回报的给予中体会到真正的快乐。让我们以她们为榜样,感受爱、学会爱、践行爱,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心的真正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