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海-气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921 1340 1884 2428 2680 3098 3308 3308 3140 2972 2596 1842 1465 2093
海洋
Q
R
3140 3768 4731 5945 7034 7411 7411 7578 7411 6908 6029 4857 3643 6029
963 1800 2680 3768 4647 5066 5191 5317 5108 4564 3852 3104 1926 3810
36.3
8.2
127.5
60.5
43.6
50.3
130.4-132.3 215.5
67.8 0.82
216.9 106.5
第
二
四、海、陆向下及水平热量输送的差异
节
1. 海水的热容(是空气的3100倍)大于 土壤1-2倍;
2. 海水有铅直混合作用:涡动、对流和 分子垂直运动与;
3. 海水大规模的水平运动。
三、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1.海洋的热惯性和动力惯性大,使全球气候季节变 化幅度减小,海洋气候季节滞后于陆地; 2. 平滑大气高频变化. 四、海洋对温室效应的缓解作用 释放到大气中的CO2有一半左右被海洋吸收,减缓 了全球增暖的速率。
第 二
海、陆物理特性的差异
节
一、海、陆面积的差异
1. 海洋表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8%; 2. 南北半球以及各纬度海陆分布不同.
五、海、陆表面摩擦阻力的差异
海面平滑、粗糙度小、平均风速大于陆面
第 三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节
一、海、陆分布对环流的影响
1、海、陆分布对近地层环流(季风环流)的影 响—季风环流:
夏季大陆为低压,海洋为高压,气流由海洋吹向陆 地(夏季风);冬季大陆为高压,海洋为低压,气 流由陆地吹向海洋(冬季风)。
纬度
70~60ºN 60~50ºN 50~40ºN 40~30ºN 30~20ºN 20~10ºN 10~0ºN 0~10ºS 10~20ºS 20~30ºS 30~40ºS 40~50ºS 50~60ºS
全球
陆地
Q
3517 4187 5317 6490 7327 7578 6615 6280 6908 8080 6741 5108 3601 5778
1)季风的定义
4)东亚季风的特点
2)季风的形成
5)东亚季风指数
3)东亚季风的形成 6)东亚副热带季风指数
1)季风的定义: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具有 显著改变的大气运动现象。
2)季风的形成 •海陆间的热力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季节变化 •行星风系季节位移作用
冬
G NE
NW
夏
10°N 夏季赤道辐
G
SW
陆 LE 670 963 1047 963 796 1340 2387 2554 1884 1172 1214 921 921 1130
地 II 251 377 837 1465 1884 1758 921 745 1256 1800 1382 921 544 963
海洋 LE II 1298 921 1968 795 2805 670 4019 586 4563 293 4899 293 4354 293 4145 251 4731 377 4438 461 3433 461 2135 251 1465 377 3433 377
第四章 海-气相互作用
第一节 海洋在气候形成和变化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海、陆物理特性的差异 第三节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节 海-气能量、物质及动量交换 第五节 热带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第
一 海洋在气候形成和变化中的重要性
节
一、海洋是大气的主要能量供应源
1.太阳辐射绝大部分(85%)被海洋表层 吸收,通过潜热和显热输送给大气. 2. 海洋环流热量的经向输送。 二、海洋是大气水分的主要供应地 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海表蒸发
北非,阿 拉伯 174.3 375.7
43.6 121.5
我国东部 87.2 180.6
40.2 108.0
太平洋中 部 116.2 233.4
58.1 193.7
潜热通量 1 (W/M2) 7
7.3 2.9-4.8
42.1 154.9
96.8-193.7 104.1
显热通量 1 (W/M2) 7
潜热通量+ 1 显热通量 7 (W/M2)
合带
0° 冬季赤道辐
G
合带
SE
10°S
3)东亚季风的形成 •海陆间的热力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季节变化 •青藏高原的作用
4)东亚季风的特点
• 冬季风由北而南依次为西北风、北风和东北风; 夏季风为偏南风,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影响我国东部、朝鲜、韩国和日本
5)东亚季风指数
定量描述东亚季风强度及其变化的参数
全球
LE
II
837
461
1382
544
1884
754
2721
963
3140
879
3978
670
3894
418
3768
377
4103
586
3684
754
3182
586
2093
293
1465
377
2763
544
1,7月沿北纬30上各经度辐射、显热 及潜热通量
太阳总辐 月份
射
1
(W/M2) 7
辐射差额 1 (W/ thermal contrast
north-south thermal contrast
shear vorticity
southwest monsoon
SCS monsoon
李建平和曾庆存(2002)提出的东亚季风指数:
(1040N,110140E)区域平均的850hPa 的西南(u,v)风,该指数可以很好地表征季风 环流和降水型。
第 二 节
南北半球每5度纬度中海陆面积的百分比
第 二
二、海、陆表面辐射特性的差异
节
1.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海水表面平均为5-6%,
陆面平均为10-30%,海面辐射差额大于陆面;
2. 海水对辐射的透射作用,使海水吸收、储存 更多的太阳辐射。
海、陆表面太阳总辐射和净辐射的比较 (MJm-2•年-1 )
第 二 三、海、陆向大气热量输送的差异 节
1. 全球平均感热输送陆地大于海洋; 2. 各纬度及全球平均海洋蒸发比陆地大
3倍以上.
海、陆表面热量平衡各分量的纬圈年平均 (MJ•m-2)
纬度带
70~60°N 60~50 50~40 40~30 30~20 20~10 10~0
0~10°S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全球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