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代谢动力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二章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基础
[基本要求] 了解药代动力学的基本参数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熟悉药物在人体内的转运和转化的机制。 掌握药物在人体内的转运和转化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药物的体内过程影响因素:影响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因素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半衰期、生物利用度、稳态血药浓度、血
浆峰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血浆蛋白结合率、依据半衰期制定 给药方案 [教学方法] 讲授
药理学(pharmacology)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inetics
阐明药物对肌体的作用与作用机制
药物对肌体作用
治疗作用 副作用
作用机制
治疗作用机制 产生副作用机制
药物效应动力学在药理学中重点学习。 本章重点学习药物代谢动力学与合理用药。
药物代第谢三动节力药学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的 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
阐明肌体对药物的作用结果。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
➢ 药物的体内过程指:药物经过给药部位 进入机体,直至排出体外的过程。
➢ 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基本过程。 ➢ 代谢和排泄都是药物在体内逐渐消失的过程,
统称为消除。 ➢ 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统称为药物的转运。
(一)药物的转运
转运的类型
主动转运 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主 动 转 运
逆浓度差转运 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饱和性 竞争性
被动转运易——化易化扩扩散散
顺浓度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饱和性 竞争性
OATP1B1转运蛋白与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
-SLCO1B1基因多态性
OATP1B1转运蛋白是所有他汀类药物的体内转运蛋白,SLCO1B1基 因负责编码OATP1B1转运蛋白,SLCO1B1基因的多态性,可影响他 汀类药物的吸收, SLCO1B1基因型不同,对不同种他汀类药物吸收 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的。
辛伐他汀所受的影响最大,并且和辛伐他汀导致的肌病密切相关。
他汀种类
AUC增加幅度
辛伐他汀
+221%
匹伐他汀
+162-191%
阿托伐他汀
+144%
普伐他汀
+57-130%
瑞舒伐他汀
+62-117%
氟伐他汀
无变化
对于高加索人,不同SLCO1B1基因型推荐的他汀最大剂量
c.521CC型与c.521TT型比较
Niemi M. VOLUME 87 NUMBER 1 ,JANUARY 2010 , www.nature.com/cpt Link E. N Engl. J.Med.2008,359:789-799.
能够耐受说明书推荐的最大剂量 只能耐受小剂量 药物需要减量
被动转运—简—单简单扩扩散散
顺浓度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不需要载体 无饱和性 无竞争性
(二)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
时量关系:
即血药浓度随时 间的变化。
时量曲线又称药
AUC
时曲线。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横坐标轴和药时曲线之间所围 成的面积,简称曲线下面积
表示吸收进入血循环药物的相 对量
给药途径与药-时曲线
静脉 i.v.
肌注 i.m.
皮下 s.c.
口服 i.g.
二、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因素
药物体内过程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吸收
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 的过程。
药物作用强弱、起效快慢与吸 收速度和吸收的量相关。
给药途径
(一)胃肠道给药
方式 口服(per os) 舌下(sublingual) 直肠(per rectum)
吸收部位 小肠粘膜
颊粘膜 直肠粘膜
首关效应
即首过效应,是指药物在肠道吸 收后,通过肝门静脉进入肝脏,部 分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被代 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药效降低。
首关效应
口服咪达唑仑进入肠粘膜的量是给药量的100%,肠道首关效 应为43%,肠肝腔脏首关门效静应脉为循44环%,口服肝咪脏达唑仑(系镇统静循催环眠 药)的生物利用度是多少?
咪 达 唑 仑
药 物
在肠腔被吸收
代谢43%
进入系统循环
代谢44%
经过肝脏
31.92%
F=100%×(1-43%)×(1-44%) =31.92%
(二)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 iv 静脉滴注 ivgtt 肌内注射 im 皮下注射 sc
(三) 呼吸道给药 吸收迅速,不受首过效应影响
(四) 皮肤和粘膜给药
生物利用度(F)
药物最终进入机体血液循环的药量与所给的 药物剂量的比例。
剂型、药物的溶解度、食物、机体状态等
给药途径与药-时曲线
静脉 i.v.
肌注 i.m.
皮下 s.c.
口服 i.g.
生物利用度(F)
药物最终进入机体血液循环的药量与所给的 药物剂量的比例。
分布
➢ 药物从血液循环向全身各组织或器官转运的过程。 影响因素:
➢ 体液的pH和药物的理化性质 ➢ 与组织蛋白的亲和力 ➢ 局部血流量 ➢ 血浆蛋白结合率 ➢ 特殊细胞屏障(血脑、胎盘等 )
Vd(L)
表观分布容积( Vd )
• 表观分布容积( Vd )指的是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 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液体容积
• Vd越小,药物清除越快,在体内存留时间越短; Vd越大,药物清除 越慢,在体内存留时间越长
Vd= X/Css
正常人体液:36L 其中血浆3L, 细胞内液25L, 细胞外液8L。
Vd≈5L 表示药物大部分分布于血浆 Vd≈10~20L 表示药物分布于全身体液 Vd>40L 表示药物分布于组织器官 Vd >100L 表示药物集中分布至某个组织器官或大范围组织内
Francisco J.Marales-Olivas ,et al. Solifenacin Pharmacology. Arch.Esp.Urol.2010;63(1):43-52.
体 液 pH
胞内pH7,胞外pH7.4 脂溶性和分子型的药物,易透过生物膜。 弱碱性药物细胞内稍多,弱酸性药在细胞 外稍高。弱酸性药物中毒时,碱化尿液, 可加快弱酸性药物从肾排出
与组织的亲和力
➢ 大多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呈 现一定的器官选择性
➢ 药物的一种储存现象 ➢ 不可逆的组织结合与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
器官血流量与再分布
药物再分布 redistribution
血管
脂肪 脑 心 肝
药物先分布于血流量大的组织器官,随 后向其他组织器官转移的这种现象。
血浆蛋白结合率
血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
D+P
DP
暂时失活、可逆性、动态平衡、临时储库
特异性低、竞争结合、置换现象
血浆蛋白过少,蛋白结合率↓,易中毒
竞争结合、置换现象
特殊细胞屏障
某些器官组织特殊解剖结构,限制药 物转运而形成特殊的屏障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血眼屏障(blood-ocular barrier) 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
血脑屏障
在组织学上由血-脑、血-脑脊液及脑脊 液-脑三种屏障组成。
高脂溶性药物可通过脂质膜转运进入 中枢神经系统。
在脑膜炎或脑炎时,对药物通透性可 增加。
血眼屏障
循环血液与眼球内组织液之间的屏障
包括血-房水屏障、血-视网膜屏障等
使全身给药时药物在眼球内难以达到有 效浓度
大部分眼病的有效药物治疗是局部给药
胎盘屏障
胎儿胎盘绒毛与孕妇子宫血窦间的屏障。 所有药物均能从孕妇体内通过胎盘进入
胎儿体内,只是程度、快慢差异。 妊娠期应尽量避免用药,尤其对胎儿有
影响的药物,以确保安全。
代谢
➢ 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 的改变称为药物代谢或生物转化
➢ 主要器官:肝脏 ➢ 本质:药物在体内温和环境中经酶促作用
产生生物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药物代谢的过程
Ⅰ相
氧化(oxidation)、还原(reduction)、水解 (hydrolysis),极性增加,大多数药物失活 主要酶:肝药酶(cytochrome P450, CYP)
Ⅱ相
结合(conjugation) ,极性进一步增加 主要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肝药酶
即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 系统,由70余种同功酶构成,是一 类非专一性酶,参与数百种药物的 生物转化。
主要特点
生物转化的主要酶 变异性较大,个体差异大 易受药物诱导或抑制(药物相互作用)
酶诱导和酶抑制
➢ 能够增强P-450酶活性的药物称为酶诱导 剂(enzyme inducer)
➢ 能够减弱P-450 酶活性的药物称为酶抑 制剂(enzyme inhibiter)
➢ 合用药物时,酶诱导剂可使合用药物的 效应减弱,而酶抑制剂可使合用药物的 效应增强
男性患者,49岁,患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十二指肠溃疡。
[处方]
氨茶碱片 0.2g
tid*7
法莫替丁片 20mg
bid*7
[患者用药后情况]:
患者未按处方取药,在家擅自改为西咪替丁与氨茶碱同服,产 生了不良反应:头晕、心悸等症状。
[用药分析]:
1、法莫替丁不抑制肝药酶,因此不影响茶碱的代谢。
2、西咪替丁属肝药酶抑制剂,可使茶碱、氨茶碱等药物的去 甲基代谢清除率降低20%—30%,导致其血药浓度升高。
3、氨茶碱与西咪替丁合用,可使氨茶碱在肝脏中的清除率降 低,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
排泄
➢ 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机体的排 泄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 程称为药物的排泄。
➢ 主要器官:肾脏
排泄的特点:
大多为被动转运,少数属于主动转运 排泄器官功能障碍时均能引起排泄速率
减慢,使药物蓄积、血药浓度增加而导 致中毒,此时应根据排泄速率减慢程度 调整用药剂量或给药间隔。
2.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
由肝细胞分泌到胆汁中,某些与葡萄糖 醛酸结合型的代谢产物,经胆汁排泄到小肠 后被肠道细菌水解成为原型药物,又被肠粘 膜上皮细胞重吸收由肝门静脉进入全身循环 的现象。
3.肠道排泄
主要为 1. 未被吸收的口服药物 2. 随胆汁排泄到肠道的药物 3. 由肠粘膜主动分泌,排入肠道的
药物
4. 肺排泄
是某些挥发性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 影响因素:
药物的血中溶解度 肺血流量 呼吸速率
5.其他途径排泄
➢ 许多药物可通过唾液、乳汁、汗液、 泪液排泄
半衰期 (half-life ,t1/2)
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按一级速率消除的药物,单次给药后,
经4~5个t1/2体内药量基本消除完毕; 每间隔一个t1/2用药一次,则给药4~5 个t1/2后体内药物累积量可达到稳态浓
度水平
三 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药物的体内过程导致在不同器官、组织、 体液间的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称药物的时量关系
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为 纵坐标绘制的图形,称为药物浓度—时 间曲线图(concentration-time curve, C-T),也称时量曲线。
peak concentration
MEC for adverse response
drug concentration
duration of effect
onset of effect
intensity
therapeutic dosage window
MEC for desired response
潜伏期
有效期
残留期 time
单次血管外给药的药时曲线
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吸收后的血药浓 度最大值称为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max)
达到峰浓度所需的时间即为达峰时 间(peak time,tmax)。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横坐标轴和药时曲线之间所围 成的面积,简称曲线下面积
表示吸收进入血循环药物的相 对量
稳态血药浓度
在恒量恒速重复多次给药4~5个t1/2 后,给药量与消除量达到动态平衡,体 内药物的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 曲线趋向平稳,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 态血药浓度(steady state concentration,Css)
多次用药和给药方案
Cp
2
稳态血浆浓度(Css)
或坪浓度:
既用药量与消除
1
量达到平衡时的血浆
药物浓度。
0
1
2
3
4
5
6 t1/2
临床治疗中多数药物是通过重复给药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并维持在一 定水平
1Cp等量多次用药
2 倍剂量 1 倍剂量 0.5 倍剂量
t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